书城文化中华美德4
2224800000004

第4章 先秦(3)

吴王读了孙武的十三篇兵书,很感兴趣,就约见孙武。孙武侃侃而谈,踌躇满志,使吴王暗暗心喜,但吴王看到孙武白净书生模样,又担心他只是纸上谈兵而已。伍子胥猜出吴王心思,就建议孙武按照兵法摆摆阵势。吴王故意说用宫女演练,不想孙武却满口答应。

孙武在广场上把一百八十名宫女分成两队,请两位平时最受吴王宠爱的妃子担任队长,随后,登上高台边演示边解说。宫女们像看耍猴般戏笑着,根本没当一回事。孙武击鼓传令向右转,宫女们有的向左,有的向右,还有的在原地打转;孙武传令向前走,宫女们有的走,有的不走,还有的在互相打闹。两个妃子队长干脆放下兵戟,舞动长袖,正朝高台上的吴王献媚呢。吴王看到宫女们天女撒花一般混乱,乐得哈哈大笑。

孙武看到宫女们如此散漫,只好重新再来。他耐着性子,再次演示动作要领,同时宣布纪律,口令有误是指挥官的过错;动作有误则是士兵的过错。

孙武击鼓重新操练,传令朝右,宫女们却有的向左,有的向右,还有的撞在一起抱成一团。两个妃子队长更有意思,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根本没把孙武放在眼中,心想:一个乡巴佬也敢指挥我们,大王的众臣见我们都让三分,更何况你呢?孙武再次强调纪律的严肃性,可是妃子队长还是嬉笑不停。孙武传唤执行官,询问士兵不听指挥该如何处置,执行官说应当砍头,妃子队长听了哈哈大笑:“这是队列操练,又不是打仗!”孙武厉声传令:“来人,把两个队长拉下去正法!”武士将妃子队长五花大绑推了下去,两人朝高台上的吴王大叫救命。吴王见孙武真要杀自己的宠妃,大吃一惊,忙叫大臣伯嚭去救人。伯嚭高叫孙武刀下留人,孙武严肃地说:“军中无戏言,我既然受命领兵,就得由我全权指挥,如果不把视命令为儿戏的人从严惩处,以后如何指挥军队打仗呢?”伯嚭听后不再言语。孙武挥手叫武士把妃子队长推出去斩了。

孙武重新指定两个队长,传令操练。宫女们看到榜样在前,不敢松懈,个个认真操练,队列动作十分整齐。孙武看了十分满意,快步来到高台,请吴王检阅。

吴王还沉湎于爱妃被杀的悲痛之中,推说疲倦不检阅了。孙武直占:“大王如果连女色也舍不得放弃,将来如何能称霸天下呢?看来大王是喜欢我的兵书,不喜欢我的治兵之道啊!”说完,便告辞走了。

伍子胥见状急忙劝说吴王,千万不可因小失大,错失将才。吴王不满地说:“他也太狂了,竟敢当面杀了我的爱妃!”伍子胥解释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留着大王的爱妃嘻闹,我们吴国宫女怎么会操练得如此整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乃是治国整军之道啊!”吴王思忖片刻,觉得有理,于是叫伍子胥留下孙武。

孔子推行德政

鲁国王宫里,鲁国国君定公与大贵族季桓子在商议招贤纳才之事。季桓子极力举荐孔子,认为他品行好、学问深,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鲁定公有些犹豫,因为孔子在齐国两年,齐景公始终不肯用他,由此可见他的政见不合时宜。季桓子据理力争,鲁定公只好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先让孔子做个地方小官,看看他的业绩如何再说。于是,孔子被封为中都宰,负责治理中都(今山东汶上县西)。消息传出以后,学生子路很为孔子抱不平:老师德高望重,何必去做中都宰这样的小官;更何况,鲁国国君昏庸无能,季桓子又专权不恭。孔子告诉弟子们:“现在鲁国正是内外交困之际,外有齐国觊觎,而国内的政权又摇摇欲坠。我能够因为个人私利而畏缩不前,任凭国家沦陷,听由百姓遭受灭顶之灾吗?”子路深感于老师对国家的责任感,发誓追随孔子。

孔子带着学生颜回、子路、子贡到中都视察民情,发现城中房屋破败、店门紧闭,老百姓纷纷背井离乡、沿路要饭,生活甚是清苦。看着凄惨的情景,孔子坚定了信念:一定要改变中都贫穷的现状。孔子知人善任,让每个弟子都发挥自己的专长。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了各种利民的政策……一年以孔子后,中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鲁国最繁华的地方。这时,鲁定公真正相信孔子的能力了,他立即将孔子调入朝中,封为司寇,专门管理鲁国内政。孔子的弟子们知道后都非常高兴,认为老师的辛苦没有白费。孔子却严厉地斥责他们:“我们辛勤执事就是为了高官厚禄吗?如今我们要想的是怎样忠于职守,鲁国现在的问题还很多,你们怎可有懈怠之心?仁德、大道已离我们久远,而我辈要将其发扬光大。”弟子们无不叹服。

孔子当上了司寇以后,执法严明,刚正不阿。他还经常向鲁定公讲授治国的道理,主张“忠恕”、“仁政”、“德治”。齐景公听说孔子在鲁国政绩显著,非常后悔自己当初没有知才善用,如今让鲁国占了个大便宜。这时,齐国太宰(掌管王家内外事务)黎钽提醒齐景公:经过孔子的治理,鲁国国力大增,将来对齐国的威胁将不再是强大的晋国,而是鲁国!齐景公惊慌失措,黎钽献出计策:与鲁定公会盟,伺机要挟,使鲁国成为齐国附庸。于是,黎钽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书信给鲁定公,提议两国交好结盟。鲁定公大喜,但孔子却看出了阴谋,一语道破天机:“齐国担忧我国国力增强而构成威胁,想趁鲁国羽翼未丰之时,借会盟胁迫鲁国从属齐国。”大臣们一听,个个不知所措,鲁定公更是惊恐万分,但孔子却镇定自若,主动请求陪同鲁定公一同前往。临行之前,孔子吩咐左右司马(掌管警卫)率精兵五百,埋伏在会盟之地,以备不测。

会盟当日,黎钽以乐舞助兴为由,吩咐一群面目狰狞的舞者,手持兵器逼近鲁定公。孔子见势不妙,立即拔剑护住鲁定公,大喝一声:“司马何在?!”鲁国的左右司马纵身上坛,拔剑直指齐景公。黎钽见此,被迫命令舞者退下。一场即将发生的争斗顷刻化解。随后,黎钽又以发兵鲁国为要挟,逼迫鲁定公签下不平等盟约。这时,孔子命令左右司马摇起信号旗,顿时,不远处树起一片片鲁国旗帜。黎钽大惊失色,知道对方早有准备,只好作罢。孔子带着鲁定公离开会盟地后,齐景公懊恼不已,说:“这个孔丘,我真小看他了,没想到陪了夫人又折兵!”

会盟之后,孔子威望大增,季桓子转而很忌惮他。齐国也想离间孔子和鲁定公的关系,于是便阴谋与季桓子串通,故意赠送许多马车、美女给鲁定公,迷惑君心,使他疏远孔子。孔子知道世风败坏,大道不能推行,便毅然离开了鲁国,开始周游列国……

勾践卧薪尝胆

春秋末年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市境内)的越王勾践行营,勾践正背着手,焦急地踱来踱去。原来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困在了会稽山,而前去求和的大夫文种又带来了不祥的消息:吴国谋臣伍子胥拼命反对两国议和,主张斩草除根。幸有贪财好色的吴国太宰(掌管王家内外事务)伯嚭因得了越国的不少好处,而多次在夫差面前为勾践美言。最后,夫差答应与越国议和,但要越王携夫人及大夫范蠡到吴国做俘虏作为条件。为使越国百姓免遭涂炭,勾践强忍怒气,来到吴国。夫差记恨勾践杀父之仇,就差遣他到父王墓旁的石屋一边陪伴先王,一边养马。

石屋简陋不堪,仅有一张石床,上面铺了些薪草,门窗有很大的缝隙,北风呼呼地钻进来。越王听从范蠡“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劝告,发誓:“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几个月下来,勾践尽心尽力,把马养得剽悍肥壮,自己倒日渐消瘦。伯嚭乘机在夫差面前美言:勾践已对吴国百般顺从,定不敢再有报仇之心。夫差为探虚实亲往石屋。

勾践拜倒在地上,迎候夫差等人的到来。夫差叫人牵出一匹马,看看说:“啧啧,好马!勾践啊,你马养得不错啊,你早就该给寡人来当马倌儿了。”说着,拍拍马,马嘶叫了两声。夫差骂道:“这畜牲,还没有勾践顺从,我白养活你了。勾践,我要骑马,快伺候!”勾践忙搬来马凳,放在马旁。夫差一脚踢掉马凳:“这个太高了!”伯嚭马上对勾践使个眼色,勾践就伏在马旁,给夫差作马凳,说:“大王请上马。”夫差有意狠踩勾践的脑袋:“奴才,还小乖乖让寡人踩。”勾践刚要发作,看到腰间玉珮,想起夫人“见玉如见妾,无论如何都要忍住,切不可莽撞行事”的提醒,马上改口说:“奴才该死,请大王上马。”夫差踩着勾践上马,得意洋洋地说:“你给本王牵马,本王带你看看吴国的景色,哈哈……”

勾践低头牵着马,夫差趾高气扬地坐在马上,伍子胥、伯嚭跟随其后,侍从边敲锣边喊:“大家快看,给大王牵马的就是吴国的仇人勾践!”路人纷纷把杂物扔向勾践,勾践埋头前行,一忍再忍。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由于勾践等人行事加倍注意,不露丝毫破绽,吴王渐渐放松了戒心。只有伍子胥一直提醒吴王:不要养虎遗患。

后来,夫差得了重病,久治不愈。勾践前来求见,声称略懂医术,只要尝尝吴王的粪便,便能知晓病情轻重。夫差惊奇地张大了嘴巴:“什么?你……你要尝寡人的……?”片刻,勾践从帘后出来,说:“恭喜大王!大王便中有甘味,表明身体中的毒气已散发出来,臣断定大王三日之内就会痊愈。”其实,这是勾践先送钱贿赂御医、打听清楚了夫差的病情后,才去演的一出苦肉计。而蒙在鼓里的夫差却在感动之余,许下病愈后即释放勾践回国的诺言。

回国之后,勾践把国家朝政大事交给文种管理,练兵习武之事拜托范蠡主持,自己则住在宫殿外的茅草屋里,夜睡薪草,日尝苦胆,时时不忘石屋之耻。而此时的夫差却是夜夜笙歌,不理朝事,并置伍子胥的苦苦劝告于不顾,执意出兵齐国。大胜归来,夫差又大兴土木建造新的王宫,结果劳民伤财,耽误农耕,吴国百姓苦不堪言。

不久,伯嚭借口伍子胥出使齐国时,将儿子托付给齐国大夫,蛊惑夫差赐死伍子胥。伍子胥见夫差听信谗言,一意孤行,临终之前仰天长叹:“亡国之日不远矣!”

一年之后,勾践率领大军攻进吴国,把吴军围困在姑苏山(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上达三年之久。无奈之下,夫差派伯嚭向勾践求和,伯嚭却见风使舵,改投越国。勾践知他不忠不义,但念其有恩于己,遂逐之出门。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伯嚭终被夫差抓回,以“卖国求荣”之名处死。勾践念着吴王当年不杀之恩,愿放夫差一条生路。但夫差自觉无颜面对先王,自刎身亡了。

曾参杀猪立信

春秋时的鲁国农村,曾参的儿子牛牛与几个男孩在玩游戏,其中有一个男孩耍赖,结果闹得大家不欢而散。牛牛回到家中,把此事告诉父亲。曾参开导儿子说:“小孩子说话要算数,要说到做到。做不到的事情,不能轻易答应,否则,别人会以为你说谎,没有信用。”牛牛听后点点头。

牛牛来到母亲纺纱的房间,正好一只线球滚落到他的脚下,母亲说:“乖儿子,快帮妈妈把线球拣过来,等妈妈织完布去集市给你买点心。”牛牛高兴地拣起线球,走到母亲面前说:“爸爸的老师孔子说的,人说话要算数,否则就没有人理你了。”母亲接过线球答应道:“那当然了,妈妈说话算数的!”

母子俩来到草房喂猪,看到日长夜大的母猪非常高兴,母亲眼前浮现出了美好的憧憬。不多会儿,牛牛乘机离开了猪圈,来到邻家门前,想找小伙伴一起玩耍,不想一股诱人的香味吸引了他。他循着香味来到邻居的厨房,朝里张望,心想:什么东西这么香?烧肉的老伯告诉他这是猪肉,美味着哪!馋得牛牛直流口水。

第二天,曾参起早整理自己的文章,发现笔墨快要用完了,于是就和妻子商量去集市用布换点东西回来。太阳刚刚露出笑脸,曾参夫妇就扛着布匹、挽着竹篮准备去集市,脚还没跨出门坎,就被正在院中玩耍的儿子挡住了去路。牛牛知道父母去集市,就吵着要跟他们一起去,还抱着母亲的大腿不放。曾参抚摸着儿子的头说:“牛牛乖,和小朋友去玩,爸爸回来一定带点心给你吃!”牛牛得寸进尺:“我不要吃点心,我要吃肉!”母亲听了吓了一跳,心想:肉不是随便能吃到的,老百姓只能逢年过节才有这个口福。为了摆脱牛牛的纠缠,她随口答应:“好!好!回家杀猪给你吃肉!”牛牛听后立刻松开了手,高兴地直叫:“我家要杀猪吃肉了!”馋得小伙伴们直咽口水。

日落西山,曾参夫妇从集市上归来。曾参放下手中的东西,就拿起尖刀走向猪圈,猪的急叫声唤来了牛牛和他的母亲。曾妻看见丈夫准备杀猪,急忙挡住曾参说:“你疯啦!这猪不能杀啊!”曾参说:“你不是已经答应儿子杀猪吃肉了吗?”妻子满不在乎地说:“那是哄哄他,你怎么当真了?等会儿给他两块点心不就行了。”牛牛听了很不高兴:“妈妈不能骗人!”曾参对妻子说:“对孩丹顶鹤子不能言而无信。父母是他的第一位老师,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啊!”说完就要进猪圈,曾妻拼命拉住丈夫的手苦苦哀求,说等猪长大,可以换点钱,一家人的穿着全指望它了。牛牛看到母亲如此伤心,顿时没了主意,安慰母亲说自己不要吃肉了。

曾参明白儿子心里想吃肉,只是怕母亲伤心,于是安慰儿子说:“相信你妈妈说话是算数的。”曾参又扶起伤心的妻子,和她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谈,强调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教育的重要,如果父母对孩子说谎,受其影响,孩子长大了就是一个无信无义的人。曾妻听后明白了道理,表示猪杀了可以再养,给人留下没有诚信的印象,改过来就难了。

晚上,母亲端上热气腾腾的猪肉,牛牛吃得眉开眼笑。

翟璜巧语救忠臣

战国时,魏国王宫宏伟的大殿里。魏文侯高坐君位,相国翟璜站在旁边,文武百官垂手侍立。原来正在举行仪式,欢迎魏文侯的弟弟魏成子和随军学习的太子征讨中山国得胜还朝。封赏时,魏文侯把中山国封给了自己的儿子,而对立下赫赫战功的魏成子却只赏了一些金银珠宝。魏成子非常不满,退朝后找相国翟璜诉苦。翟璜微笑道:“将军息怒。此番作战,将军有勇有谋,为国建功,天下皆知。大王让他最喜爱的太子跟随将军,正是对将军的肯定和信任。封赏一事,大王已经如此决定,我等不便贸然违抗,还需从长计议。”

第二天,魏文侯出城狩猎,随着狩猎车队的行进,前方的树林中隐约出现了一户人家。魏文侯问翟璜:“前方是何人居所?看起来气宇不俗啊!”翟璜答道:“大王,这是著名大学士段干木的隐居之所。”魏文侯想了一想,道:“段干木?就是一直不愿意出来做官的那个?”翟璜道:“正是。大王曾令任座数次去请他出山。”说话间车队已经来到段干木居所前,魏文侯道:“停车。”魏文侯等一干人来到后院,只见菜地数亩。一个老者背朝众人,正在锄地,他就是段干木,因为年事已高,不愿出来当官了。任座是负责铨选的官员,以前已经来过好几次都遭到了拒绝,可这次魏王亲自来,他只好把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一遍。段干木依然固执地托病不去。魏文侯满脸不高兴,认为段学士如此顽固,是看不起魏国,正欲发作,一旁的翟璜轻轻地对他说:“大王,段干木执意不从不便强留。他是天下有名的贤士,我们当以礼相待,以示尊重人才。”说完,又对段干木道:“段学士乃一代大儒,能在魏国养老也是我们的荣幸。就此作别,多有打扰,顺祝您老福寿安康。”段干木深为感动,转身还礼道:“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