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美德4
2224800000009

第9章 秦汉(1)

项羽破釜没舟

秦朝末年,项羽身为次将,跟随农民起义军上将军宋义作战。秦军围赵于巨鹿(今河北平乡县西南),楚怀王命令宋义和项羽一起发兵救赵。但宋义却驻兵巨鹿对岸四十六天,整日饮酒作乐,以致于军中粮草用尽,士兵们冻死无数,很多人做了逃兵。项羽得知此事后,劝说宋义立即发兵,宋义断然拒绝,他的理由是:“秦军围赵,我们正好坐山观虎斗,如果秦胜,必定很疲惫,我们再去攻打,不费吹灰之力;如果秦军打不赢,也将损失惨重,我们就可以趁机直取秦都咸阳,岂不是以逸待劳?”项羽严厉驳斥:“楚人和赵人合力攻秦,情同手足,现在秦军围困赵都数月之久,赵国人正在以死相拼,等我们去营救。”宋义非但不听,还大骂项羽以下犯上。项羽一怒之下,拔出佩剑,手起剑落,取下了宋义的人头。

点兵台上,项羽鼓舞士气,顿时群情激昂,将士们极力拥护。项羽带领大军发兵漳水(今漳河)。但是,到了河边一看,河滩上已有十几处营帐,插遍军旗。项羽觉得很奇怪:各路兵马都在此安营扎寨,却为何没有人渡河救赵。原来,秦军此次来势汹汹,名将章邯统率大军十万,扬言不破巨鹿,誓不罢休。而各路义军虽然人数众多,都志在灭秦,但各部首领都想保存实力,待势而行,惟恐贸然渡河招致全军覆没,所以至今大家各自为守。

古代文人项羽的谋臣范增建议项羽联合各路义军中实力最强的钟敬所部,合力攻秦。项羽采纳了范增的建议,派将军英布前往钟敬营帐商议联合之事。但刚愎自用的钟敬不仅拒绝联合,还大肆羞辱英布,他夸下海口:“如果项羽能战胜秦军,我钟敬宁愿带着兵马跪着去他面前投靠,从此鞍前马后,专奉将军。”

项羽得知后,勃然大怒,毅然决定独自率军渡河,攻打秦国。范增为他想出三个计谋:截断秦军粮草、与赵军密切配合、鼓舞士气。

秦军大将章邯骄傲轻敌,得知项羽想渡河,却并不把他当回事。他认为项羽固然可畏,但徒有匹夫之勇,根本不足为惧。谁知第二大清早,章邯还在睡梦中,项羽已经率军渡河了。项羽吩咐全军将士焚毁营房,砸碎军锅,又登高大呼:“我们要一仗打下秦军大营,在那里做饭!岂不是吃得更香?!”将士们群情振奋,士气高昂。钟敬见此,不禁哈哈大笑,嘲笑项羽乃一介莽夫,但他的谋士却看出了项羽的真意:烧屋、破釜(即锅),表明必死之决心。打仗凭的是勇气,以此举激发将士们的勇气,乃大智大勇。

项羽率军渡过漳水,但是刚刚上岸,就发现远处秦军列阵以待,旌旗猎猎、刀剑如林。项军见此阵势,顿时自乱阵脚,惊恐万状。这时,项羽突然命令全军将士立即把所有的渡船凿沉。这不是自断后路吗?大家都迟迟不动。项羽一声不吭,从士兵手中夺过一柄大斧,跳上自己的船,三两下就把它凿了个洞,水涌了上来,船慢慢沉入水中。将士们纷纷跳上船,一艘艘船被凿穿、沉入大河。项羽大声喊道:“诸位将士,如今釜已砸、舟已沉,我们已没有退路,要想活命,惟有死拼!打不败秦军,誓不回楚!”他一声令下,众人呐喊着冲向秦军。

章邯听说项羽凿沉渡船,先是一惊,继而大笑,大骂项羽卤莽愚笨,却不知战场上项军奋力杀敌,勇猛无比,喊声震天,秦军已经节节败退。很快,秦军粮草甬道被项军截断,赵国巨鹿守军大开城门,秦军陷入被夹攻之境地,终于大败而逃。钟敬听说项羽大败章邯,只好履行诺言,投靠项羽帐下。

萧何冒死荐韩信

秦朝末年。汉王府中,刘邦正在为项羽自封西楚霸王、而让他蜗居汉中不满时,有一个士兵报告:丞相萧何逃跑了。军中已经有十几个将士逃走,是因为他们怀疑刘邦的实力,而位居丞相的萧何也逃走,不要说樊哙、曹参等几位将军不理解,刘邦更是百思不得其解。

一日,刘邦正在府中看书,一侍卫禀报:萧丞相在府外候见。刘邦急忙召见。萧何一进来,刘邦劈头便问他:为何弃我而去?临阵脱逃是要杀头的。萧何解释说是去追韩信。刘邦纳闷了,放着十几个将士不追,而去追一个管粮草的小吏?萧何告诉刘邦:十几个将士容易得到,我冒死去追的韩信却是个难得人才。此人雄才大略,可拜大将军,汉王夺天下非用他不可。这个建议虽然遭到了曹参、樊哙等人的反对,但最终还是被刘邦采纳了。

拜完大将军后,刘邦问韩信对战局有何看法。韩信告诉刘邦:目前汉军士气不高,是将士们没看透时局。汉军在勇敢、善战和数量上均不如楚军,但此态势并非不可逆转,因为项羽不善于用有才能的将领,他只是匹夫之勇;且平时他不论功行赏,因而不得人心,“失去民心的项羽是很容易削弱的”。韩信肯定了刘邦采取的入秦地时秋毫无犯、废除秦朝的苛刻刑法、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等措施,认为一定会深得民众拥护。他建议刘邦顺应民心,举兵东进。刘邦听了韩信的精辟分析,深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而兴奋。

当刘邦为几个月来汉军平定三秦之地,魏王、河南王、韩王都归降自己而庆功时,韩信告诉刘邦,目前汉军东进的最大障碍是魏王豹,因他假借探亲在黄河对岸封锁渡口,一面又暗中与项羽联系。刘邦当即封韩信为左丞相,率军攻打魏王豹。正当魏王觉得依仗黄河天然屏障,加上严密把守可高枕无忧时,韩信使用声东击西的战术,领兵杀向魏王府……

打败魏王豹后,在萧何的支持下,韩信向刘邦建议应乘胜攻打赵国。刘邦再次采纳了他的建议。韩信看透骄傲自大的赵王成安君是不会听谋士广武君话的,所以抓住时机,命樊哙领二千士兵举旗在山坡上埋伏,自己领军背水一战。当双方鏖战时,樊哙领兵趁虚攻入赵营并换上汉军旗帜。赵国将士发现自己大本营被占,无心恋战纷纷败退,赵王无力挽回败局。战后,汉军将领问韩信为何要置部队于背水一战的境地,韩信告诉他们,自己领的是一支刚刚组建、未经严格训练的部队,只有置之无逃生希望的境地,将士们才肯拼命作战,樊哙与众将士都很佩服韩信的领军才能。

打败赵国后,韩信将被俘虏的广武君当作上宾对待,认真听取他对下一步作战方略的建议。韩信如此对待广武君,说明他不但会打仗,也十分看重人才。

李广神箭除敌

西汉时,北方的崇山峻岭中。山谷深处行进着一支人数不多的军队,队伍中几面战旗猎猎舞动,最前面的一面大旗上有一个巨大的铁画银钩的“李”字。师旗下是一位身材高大的将军,斜挎一张强弓,骑着一匹健壮的黑色战马,他就是汉军名将李广。

李广率这小股人马走出山谷,继续巡逻,前方高处开阔的坡崖上,突然出现了黑压压一片匈奴骑兵,他们早就埋伏好了。李广与众军士大惊,有人抽刀准备硬拼,还有人有逃跑之意。李广却让大家把刀收起来,下马卸鞍、就地休息。众军士疑惑不解,有个瘦小的军士转身就跑。李广一箭射在他前方几尺处,那军士吓得立即止步。李广朗声道:“他们正在观察我们的动静,还不敢贸然出击。我们稍有逃跑之意他们必然追赶。而现在我们下马休息,他们反倒以为是诱敌之计,不敢轻举妄动!”

山坡上的匈奴军见汉军非但不逃,还卸甲休息,面面相觑,于是派出两名骑兵策马下山试探。李广等他们渐渐靠近,突然抽出箭、张开弓,只听见两声弦响,两个匈奴骑兵咽喉中箭落马。山坡上的匈奴军中哗然,一时不敢轻举妄动。与此同时,汉军的援兵也已经赶到了。单于(匈奴首领)凶狠地说:“李广!我记住你了!”说罢回马撤军。山坡下的汉军众将士看着匈奴军撤退,爆发出一阵欢呼。

当夜,李广军帐中。一军士走进,禀报道;“李将军,经侦察今日下午遇到的骑兵正是匈奴主力,现正往东北方向逃窜。”李广点头道:“嗯,明日可有一场大战了。”军士道:“李将军今日真是威武神勇!”李广笑了笑,转身从架上拿下那张巨大的强弓,陷入回忆之中……

童年李广身世可怜。父亲也是著名将军,但李广出生三个月后,就在与匈奴骑兵的血战中惨死沙场。小李广看着父亲留下的强弓说:“我要学弓箭!”从此,李广在院子中央的大树树干上挂上一个小箭靶,日日练箭。邻居的孩子们都取笑他、欺负他。但小李广持之以恒,终于有一天令瞧不起他的孩子们刮目相看。

匈奴军帐中,单于不甘失败,正与一个汉军叛徒密谋,灯光下赫然可见这个叛徒就是在山谷遇险时想逃跑的那个瘦小军士。

第二天,李广率军追击匈奴军,匈奴骑兵逃进了小树林。李广军随后追来,却不见匈奴骑兵的踪影,那个叛徒军士假装前去探路,结果将部队引进了小树林。李广率军在林中急行,突然传来军士惊呼:“将军快看!!!”李广大惊:“不好!中埋伏了!”众军士一阵慌乱。林中箭如雨下,汉军死伤惨重。李广拨挡着乱箭,看见树林深处站着的叛徒,愤怒地策马冲了上去。叛徒并不逃跑,一动不动,李广正要射他,突然连人带马坠入陷阱。叛徒站在那里,脸上浮出奸笑……李广躺在陷阱里,痛苦地闭上了双眼……

烟尘散去,陷阱周围探出十几个匈奴兵的睑。一张大网降了下来,匈奴兵收网将李广吊起来,他闭上双眼,假装昏迷。归途中,匈奴兵将李广连人带网驮在马上,行至半路,匈奴兵松懈了,说时迟那时快,李广突然翻身跃起,窜出网兜,骑上匈奴兵的马,夺走他的弓箭,将他推下马去……众匈奴兵慌忙追赶,叛徒在马上搭箭,李广也在马上搭箭。两人的箭同时射出,李广的箭将叛徒的箭从中间冲断,力量丝毫不减,直射他的咽喉,叛徒中箭落马!李广再“飕飕”数箭,冲在前面的匈奴兵纷纷落马,其余追兵掉转马头,再也不敢追赶。

李广从此威名远扬,令匈奴闻风丧胆。他在后来十几年里打了无数的大胜仗,号称“飞将军”,被誉为一代名将。

霍去病为国忘家

英雄少年霍去病,自幼腿脚利索,臂力过人,在舅父卫青的精心调教下,武艺大有长进。他使的“八面威风”拳法,一个鱼跃腾空,拳脚并举,只听一声大喊:“嗨——”瞬间中心开花,木支架上的四只沙包,一下子被击穿四个大窟江晚河畔窿。那些陪练的武术教师都翘起大拇指夸奖道:“霍公子身手不凡,好拳法!”

一天,霍去病独自外出游玩,忽见城楼口贴着一张告示:匈奴犯境,边关告急!广招天下英才,三日后校场大比武……霍去病心想:“保家卫国,人人有责!”他决定前去比武,从军报国。霍去病回家问母亲,但母亲要他去征求舅父的意见。不料,卫青坚决不同意:“不行!战场上刀枪无情,倘有闪失,我怎么向你母亲交待?!”霍去病却说:“舅父,自古忠孝不能双全!现在正是孩儿立功报国的大好机会呀!”卫青又说:“别再多嘴!你尚未成年,按兵役法规定,就是不准去!”霍去病没法,只得鼓起小嘴巴不高兴地回去了。

三日后,军营校场旌旗招展,人声鼎沸,擂台两旁挂着“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方匈奴”的条幅,汉武帝和大将军卫青一起到场观看大比武。三通鼓响,一个魁梧的大汉跳上台来,自我介绍道:“在下武术刘教头,愿向各路英豪请教!”台下先后有数个青年汉子上台和刘教头比试,全都被他踢下台去。刘教头得意地说:“哎,还有谁来过招?”话音刚落,忽见人群中一个黑衫人跳上台去:“休得逞强,我来会你!”说着,迅速地向刘教头挥拳出击。比试刚过三招,忽听黑衫人大喊一声:“嗨!”一个鱼跃腾空,飞起一脚将刘教头击倒。黑衫人赶忙拉起刘教头说:“前辈,得罪啦!”顿时,台下爆发出阵阵欢呼声。接着比试跑马射箭,黑衫人又是十发全中,迎来满堂喝彩……

汉武帝接见参加比武的壮士,指着黑衫人说:“这位壮士,抬起头来让朕瞧瞧!”黑衫人伏在地上说:“小民不敢抬头!”汉武帝道:“这是何故?”“小的有欺君之罪。”“朕赦你无罪!”“谢皇上!”黑衫人抬头用手往嘴巴上一抹,撕去粘上的假胡子,露出一张娃娃脸——“啊!原来是霍去病!”全场一片惊诧。霍去病述说了要求从军的经过。汉武帝赞许地说:“小小年纪,有如此报国大志,实在可嘉!朕恩准你啦!”从此,刚满十七岁的少年霍去病,跟随大将军卫青前往边关,参加抗击匈奴的激烈战斗……

在一次军事会议上,霍去病提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深入敌后,打它个措手不及!”刘教头说他过去在塞外待过数年,熟悉环境,可以带路。大将军卫青决定,拨给霍去病三百名轻骑兵,迂回前进,准备前后夹攻,一举歼敌。

他们经过三天三夜的急行军,翻过了山谷,不料却误入了沙漠地带。霍去病问:“刘教头,这是怎么一回事?!”刘教头还没有答话,只见前面沙丘后出现了一小队匈奴骑兵。霍去病喊道:“冲上去!”“冲啊!杀啊!”……忽然天空飘来一片乌云,顷刻间狂风大作,天昏地暗……风沙过后,匈奴骑兵早已不知去向。霍去病:“糟了!我们只顾恋战,误中奸计,陷入了沙漠,怎么办?”刘教头双手一摊,说:“小将军,迷路啦,我也没有办法呀!”赤日炎炎,缺水少粮,危急万分,霍去病鼓励大家说:“弟兄们,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这时,忽见刘教头翻身上马,取出一只暗藏着的羊皮水袋,拧开盖子,一仰脖子,“咕咚咕咚”连饮数口,叫道:“汉军弟兄们!我认识路,快跟我走!要喝水活命的快去投奔匈奴单于!”霍去病大吃一惊:“啊,原来他是匈奴的间谍!”立即拍马挺枪追上去……刘教头边跑边叫道:“你们没命啦!快投降吧!”“哼,无耻的卖国贼!”霍去病拉弓搭箭瞄准,只听“嗖”的一声,刘教头被射落下马。霍去病从他身上搜出一张沙漠区地图和一封密信,信上写着:“诱敌深入,将汉军困在沙漠,待机招降或全歼之。”霍去病心想:“好毒辣的阴谋诡计!”他将地图一扬,大声说:“快!向西南方进军!”霍去病用他的智勇,从背后致命一击,大破匈奴军队。从此,霍去病便威名远扬。

在转战数年间,霍去病统军先后击破匈奴数十万之众,被赐封为骠骑将军。在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武帝为他建造了一座豪华住宅,但霍去病却推辞说:“陛下,匈奴不灭,无以家为?!豪宅,臣不能领受!”汉武帝赞道:“霍去病,真英雄也!”

司马迁忍辱著《史记》

西汉武帝时,朝廷决定编一部史书以扬国威。丞相极力举荐司马迁,汉武帝欣然应允,封司马迁为太史令并赐金笔一支。

古代画扇司马迁夜以继日地编写,几年以后,《史记》的部分手稿完成了。司马迁把它呈给武帝,武帝先是很高兴,但翻了一下,就皱起了眉头,随即大发雷霆。因为,司马迁在书中举出了武帝的过错,毫不避讳。宠妃懿妃趁机谗言道:听说司马迁恃才自傲,自比孔圣人,根本不把陛下放在眼里。武帝一听火上浇油,立即召集文武大臣问罪司马迁。而懿妃则偷偷地写信给一位大臣,吩咐他在朝廷上助自己一臂之力。原来,懿妃曾经想让司马迁为她写一首赋,遭到司马迂拒绝,因为他认为文以载道,不可当作儿戏。懿妃因此对司马迁怀恨在心。

武帝将《史记》交给大臣们传阅,大家都不敢说话,只有那位大臣极力怂恿武帝严惩司马迁。老丞相跪地不起,冒死为他求情,御史大夫也站在丞相一边。武帝无奈之下从轻发落,让司马迁修改文章。懿妃听到这个消息,气得浑身发抖,暗暗发誓决不轻饶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