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2225000000028

第28章 元朝(1)

蒙古族的壮大

蒙古族起源于古代望建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北部的额尔古纳河)流域的一个部落,原来被称为“蒙兀室韦”。公元840年后,这个部落的大部分人逐渐向西南迁徙,到达现在的蒙古草原及其周边地区,逐渐同留在那里的突厥语族居民融合,并从游猎生活过渡到游牧生活的方式。他们晚上住在蒙古族特有的蒙古包里,白天则在草原上放牧。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蒙古族人子孙繁衍,氏族支出,逐渐分布于现今蒙古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上游和肯特山以东的大草原,组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部落集团。后来蒙古族部落中逐渐出现了阶级分化,富裕者从氏族中突显出来,成为游牧贵族,叫做“那颜”。他们掌握着支配牧场的权利,占有众多的牲畜。一些势力强大的游牧贵族,还在身边聚集了一批称为“那可儿”的军事随从。一般牧民由原来拥有平等权利的氏族成员,变为向贵族纳贡服役的依附者,被称为“合刺出”,也就是“牧奴”的意思。他们不仅要向贵族交纳赋税,进献一定数量的贡物,还要做剪羊毛、挤奶等杂役。因此,蒙古族进入了奴隶社会。

到了公元12世纪中叶(北宋时期),蒙古族社会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贵族们为了满足他们贪婪的欲望,相互之间不断进行战争,竞相掠夺人口和畜产。公元12世纪末叶,蒙古社会动荡,各部落相互混战兼并。原来蒙古族社会部落林立,而现在只剩下蒙古、塔塔儿、克烈、蔑儿乞、乃蛮五大集团相互对抗。但在当时,所有这些蒙古族部落都受到金朝的统治和压迫。许多蒙古族人流浪荒漠,不得安居,因此他们对金朝统治者恨之入骨。人们渴望和平与安定,期待有一个强大的中心力量来领导全蒙古的统一,结束分崩离析、相互争斗的局面。而就在此时,这一历史重任落到了蒙古部的首领铁木真身上。他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

怯薛制度

在蒙古帝国军事编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怯薛制度。铁木真在称汗之后,下令挑选各部贵族子弟及“自身人”(自由民)中“有技能、身体健全者”。组成一支一万人的怯薛。这支军队驻扎在他的大翰耳朵(殿帐)周围,由他直接指挥,分为四班,由四个亲信的那可儿任怯薛长,每三日轮流值班。这是蒙古军的精锐,也是对地方加强控制的主要武装力量。

元初改革

元世祖即位后,为了巩固汗位的需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维护统一:

政治上,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他废除了蒙古部落传统的分土立国的方法和忽里勒台大会制度,重新建设了国家机构和职官制度。在中央,元世祖设立中书省和枢密院,分别掌管全国行政和军事,又设御史台监察百官,而大权最后全部都集中到最高统治者手中: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以及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又下设路、府、州、县等行政机构,直接对行省负责。元世祖还将军事与政治、民事与政治相继分开,成立了26队亲兵,由自己亲控,这样,军权也由自己掌管。

在经济上,元世祖奖励农桑,大力恢复生产:在中央设立了劝农司、司农司和营田司,在全国颁行《农桑辑要》;大力推行屯田政策,禁止牲畜践踏庄稼,限制牧场侵占农田;兴修水利,开凿运河。这对当时社会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政权的巩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化教育上,蒙古族出身的元世祖还破除民族界限,大力提倡汉族传统文化,进一步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元世祖在中央设立了国子监,兴办学校,为当时社会培养了许多人才。

但是,元世祖的变革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施行。原因是许多蒙古统治者并不能领会他的治国方略,因而使得这些政策的成效大打折扣。此外。元世祖的改革也有很多不彻底的地方,他没能彻底废除分封采邑的制度,而且还增加了许多宗王的食邑。元世祖对蒙古贵族蓄养奴隶的制度和斡脱制度的保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使社会经济受到了破坏。

四等人制

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为维护自身的特权地位,根据先后征服的顺序,将各族人口分为四等: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人在法律和权力上不平等,量刑轻重不同。在任用官吏方面,汉人、南人不得任中书省丞相和枢密院长官,御史台长官非国姓不授。科举取士虽四等人平均分配,但对汉人、南人的考试程序规定尤为严格。此外在持兵器、铁器,以及狩猎、结社、聚会、娱乐等方面,对汉人、南人的限制也有许多。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省级建置

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封建王朝是元朝,元朝统治者为了对如此辽阔的疆土进行有效的统治,在行政区划上,逐渐形成了一套行省制度。

“行省”这个词最早出现在金朝。当时为处理地方上一些重大军政事务,就派尚书省宰相到地方上去,行使尚书省的职权,称为“行尚书省事”,简称“行省”。

忽必烈即位以后,设立中书省总管全国政务,地位相当于金朝的尚书省。行省设置后来慢慢固定下来,成为地方上的常设机构。行省有了自己独立的官称,行省官员单称某某行省平章,或某某行省右丞,而不再称为中书省宰相。从此,行省原先作为中央派出机构的色彩完全消失,成为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元朝后期,全国形成了辽阳、甘肃、陕西、河南、江浙、江西、湖广、四川、云南九个行省,后来又增设岭北行省,一共是十个行省。

仁宗之治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自幼熟读汉族典籍。他即位后整饬吏治,废除武宗时设立的尚书省,仍恢复原来的中书省,并处死了武宗朝时的权臣,恢复各地的行中书省,惩治地方贪官污吏,严禁诸王、贵戚侵扰百姓。此外,他还倚重汉人文臣,推行汉法,尊孔崇儒,仿照唐宋归制,恢复科举取士。

宣政院

宣政院初称总制院,至元元年(1264年)始置,执掌佛教和吐蕃事务。由国师(为赠号,系皇帝封赐僧人的尊号)总领。二十五年,以唐制在宣政殿接见吐蕃使臣,故改称宣政院。如遇吐蕃有事,则临时设置宣政分院赴当地处理。

南坡之变

元延柘七年(1320年),仁宗死,硕德八刺即位,是为英宗,时年17岁。英宗即位后起用有“蒙古儒者”之称的拜住任中书左丞相,决心改革朝政。至治二年(1322年),英宗在拜住的协助下,全面推行新政:罢免一批有劣迹的蒙古、色目官僚,以清廉吏治:任用大批汉族知识分子,提倡举善荐贤。选拔人才;推行助役法,以减轻农民负担;颁行《大元通制》,统一政令。1323年,英宗下令追查原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生前贪赃巨案,处死一批同党,追夺其官爵封赠,籍没其家。铁木迭儿余党铁失等人对此惊恐万状,密谋刺杀英宗。同年八月,英宗与拜住等自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南返,行至距上都南30里的南坡驿驻营。是夜,铁失与铁木迭儿锁南、知枢密院事也先贴木儿等16人,闯入皇帝行帐,将英宗、拜住杀死,史称“南坡之变”。英宗的新政夭折。随后,铁失等人北迎晋王也孙铁木儿于上都即位,是为泰定帝。泰定帝先是加封铁失等人,但没过多久又将他们全部诛杀。

成吉心思汗

1162年,孛儿只斤铁木真出生在蒙古草原尼伦部的一个贵族之家,家族属于蒙古部中的乞颜部。那个时候。蒙古部落林立,相互间征战不休,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就是在部落的仇杀中为塔塔儿人下毒而死。

青少年时的铁木真武艺超群,才智过人。父亲去世后,生活的苦难让铁木真变得更加坚强,更加睿智。1189年,27岁的铁木真被部从拥戴为汗。

1196年,塔塔儿部反抗金朝,铁木真联合王罕,应金国丞相完颜襄之约,在耸里札河共同围歼了塔塔儿部,杀死了他们的首领。1202年,铁木真挥师讨伐,彻底歼灭塔塔儿部。1203年,王罕与铁木真反目,克列部于合兰真沙陀大败铁木真。随后,铁木真重整旗鼓,对王罕发动突然袭击,王罕父子被杀,铁木真战胜了蒙古族最强大的克烈部。

1204年,铁木真消灭了蒙古草原上唯一能和自己对抗的乃蛮部,并擒杀其首领太阳罕。1206年,铁木真召集各部贵族、将领在斡难河源头举行盛大集会,会上铁木真被推举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随后,成吉思汗建立了强大的蒙古帝国,并开始建立蒙古帝国的国家制度。1211年,蒙古国南下进攻金国。1214年,攻占了中都燕京,金国被迫迁都开封。

1219年,成吉思汗亲自率军踏上征讨花刺子模(今乌兹别克斯坦和俄罗斯境内)的万里西征之路。1220年,成吉思汗连续攻破了花刺子模的要塞不花刺、撒麻耳干等城。1221年,成吉思汗占领花刺子模全境以及中亚的许多地区。1222年,血洗花刺子模中心城市玉龙杰赤后,成吉思汗乘胜追击,派军深入巴基斯坦、印度追击逃敌。之后,大军继续西进,征服了阿塞拜疆和俄罗斯南部,一直打到克里米亚半岛、伏尔加河流域、多瑙河流域,威震世界,被当时的西方人称为“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