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2225000000048

第48章 列国的崛起(3)

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发生在公元前300年—前197年。腓力五世企图联合叙利亚瓜分埃及的海外领土,并威胁与埃托利亚结盟的希腊各邦。此时,罗马正企图乘势向东扩张,遂以保卫希腊为借口向马其顿宣战。罗马首先与希腊城邦联合组成反马其顿同盟,并争取叙利亚保持中立,随后出兵侵入马其顿。马其顿军惨败,腓力五世被迫求和。承认希腊各邦独立,放弃国外领地并支付巨额赔款。

第三次马其顿战争发生在公元前171年—前168年。腓力五世之子佩尔修即位后,组织反罗马同盟,积极扩军备战。公元前171年,罗马向马其顿宣战,进军希腊。公元前168年。罗马执政官埃米利乌斯·鲍路斯率罗马主力在马其顿南部沿海的皮得那打败了马其顿军队,马其顿向罗马屈服。

三次战争过后,公元前167年,罗马将马其顿的领土划分成4个自治区,由罗马直接统治。

布匿战争

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在征服意大利半岛后,积极向海外扩张势力,于是与占据西部地中海的强国迦太基发生了冲突。公元前264至前146年,两个强国为了争夺地中海西部的统治权,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战争。由于罗马人称迦太基的腓尼基人为“布匿”。所以这次大战在历史上称为“布匿战争”。

布匿战争先后爆发了三次,前后长达约120年之久。第一次布匿战争以迦太基失败而结束。罗马夺取了西西里、科西嘉和撒丁岛。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初,迦太基人在统帅汉尼拔的指挥下连战皆捷。但后来被罗马逆转胜势,迦太基被迫求和。在最后一次布匿战争中,罗马军队长期围困迦太基城,致使城内发生饥荒。公元前146年春,罗马军队发起总攻,攻人迦太基城内。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迦太基人虽然顽强抵抗,但最终寡不敌众,城市沦陷。战争结束后,迦太基尚存的5万居民全部沦为奴隶。城市被付之一炬。

布匿战争确立了罗马在地中海的霸主地位。在长期的掠夺战争中,罗马获得了大量奴隶。他们成为支撑罗马社会经济的主要力量,奴隶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历史上将罗马称为“典型的奴隶制国家”。

斯巴达克起义

斯巴达克是巴尔干半岛东北部的色雷斯人,在一次抗击罗马侵略的激烈战斗中,不幸被罗马人俘虏,卖为奴隶。他曾多次挣脱铁镣逃跑,但都被追捕回去。最后,奴隶主把这个“不驯服”的奴隶送进卡普亚城一所角斗士学校。在角斗士学校里,斯巴达克和他的伙伴们过着或与野兽相拼,或者自相残杀的生活。他们的命运掌握在奴隶主手中,随时都有可能丧生。

公元前73年的一个深夜,斯巴达克率领78名角斗士冲出了卡普亚角斗士学校,然后直奔维苏威山扎营起义。起义军不断下山袭击奴隶主的庄园,夺取给养,同时积极备战。周围许多奴隶和一部分破产农民纷纷闻讯而来,起义队伍很快便发展到1万人,并开始向附近地区发动进攻。

罗马政府慌忙派出部队围剿,但都被斯巴达克消灭。但斯巴达克并未因此而骄傲,他十分冷静地知道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想要长期坚持在意大利境内是很难的。于是他决定把队伍带出意大利,摆脱罗马的奴役,但是遭到了罗马政府的围追堵截。

斯巴达克带领起义军转战整个意大利。此时队伍已经发展到12万人。公元前72年,罗马政府授命克拉苏主持对奴隶的战争。他将起义军封锁在半岛南端,斯巴达克突破封锁线,转进意大利东部港口布尔底西。但罗马援军率先在港口登陆,义军陷入被前后夹击的境地。

公元前71年春,斯巴达克率领起义军与罗马军队在布鲁提伊港附近的阿普里亚展开了决战。起义军英勇奋战。视死如归。最后斯巴达克与6万将士英勇牺牲,起义失败。斯巴达克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地打击了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促进了罗马社会的变革。

前三头同盟

自斯巴达克起义后,罗马奴隶主阶级加强了他的统治。在连年不断地对外扩张中,手握兵权的将领们一个个都想夺取国家的大权,彼此之间互相争斗。从马略和苏拉之间的党争一直到屋大维建立帝制为止,这段时间在罗马历史上被称为“内战时代”。公元前1世纪60年代最有权势的将领有两个人,一个是镇压斯巴达克起义的克拉苏,他们不但掌握兵权,而且还是罗马的大财阀,拥有雄厚的财力;另一个是庞培,镇压斯巴达克起义的帮凶。

公元前67年,庞培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基本上消灭了地中海上猖獗的海盗,这使得罗马奴隶主和大富商们对他感激不尽。然后,庞培又进军小亚细亚,征服了巴勒斯坦、叙利亚,在这一地区建立行省。这两大战功使庞培一跃而成为超过克苏拉的头号人物。克苏拉自然不肯甘心,于是,这两个人之间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这时的凯撒在政坛上已经初露头角,它虽然没有庞培的军功大,也没有克拉苏的财富多,但他赢得了平民和下层社会的支持。

公元前61年。凯撒出任西班牙总督,由于曾经欠下债务,债主们要求他偿还。克苏拉为了拉拢恺撒共同对抗庞培,便出面替凯撒向债主们做了担保,恺撒才得以成行。恺撒当了一年西班牙总督回到罗马后,不仅偿还了欠债而且成功地调解了庞培和克苏拉之间的矛盾,并于公元前60年,与庞培、克苏拉结成了一个共同对付元老院共和派的政治同盟,历史上称之为“前三头同盟”。

恺撒大帝

尤里乌斯·恺撒(约公元前100年—前44年)是在罗马社会动乱年代出现的伟大人物。他出生于罗马的名门贵族。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年轻时的恺撒就有着雄才大略,当时罗马总督贪污腐败,恺撒挺身而出,揭露并控告他。为此,他在民众中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从政后,恺撤出任一年西班牙总督。回来后并成功地与庞培、克苏拉结成“前三头同盟”。按照三头协议,公元前59年,恺撒当上了他久已期盼的执政官。

恺撒上任后,批准了庞培在东方推行的全部政策,并实行土地法,分配给庞培老兵和子女土地。另外,恺撒还减免了亚洲地区的三分之一的税金,以笼络以克苏拉为代表的骑士包税商。但是,恺撤很清楚,要想真正在力量上超过庞培和克苏拉,就必须建立军事上的权势。于是,恺撒把尚未被完全征服的高卢地区作为他掌握兵权和登上更高权位的最好阶梯。

公元前58年,恺撒经过三年的时间,征服了大半个高卢。公元前55年,他率军渡过莱茵河侵入日耳曼(德意志),之后,他还曾两次渡过英吉利海峡。入侵不列颠。恺撒的威望在罗马人的心目中日益高涨,使得庞培和克苏拉坐立不安了。任叙利亚总督的克苏拉迫切需要建立更大的战功,但是在攻打英勇善战的安息人时战败被杀。后来凯撒打败了反对自己的庞培,成为了真正集军事、行政、司法、宗教大权于一身的独裁者。

恺撒的独裁统治,使得一部分同守罗马共和传统的元老派贵族不满和仇视,他们秘密串联起来,决定谋杀恺撒。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只身一人到元老院开会。虽然有人事先警告过他有人要暗杀他,但他仍然没有带卫队,他认为那是胆小鬼干的事。当他从容地坐在他的座位上时,一个刺客假装请求他答应某件事情,上前抓住了他的紫袍,拿出匕首向恺撒刺去。所有的合谋者一拥而上,凯撒被刺身亡。

恺撒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同时还是一个有名的作家。他留下的《高卢战记》和《内战记》详细记述了他亲自经历的战争的经过。这两部书,文笔朴实简练,行文巧妙,不仅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史料,也是初学拉丁文者的范本。

后三头同盟

恺撒被共和党保守派刺杀身亡后,罗马社会并没有回到过去的共和制。共和制的倾覆和军事独裁制的建立,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动荡的罗马政局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权力争夺,它发生在屋大维、安东尼和雷比达之间。

屋大维是恺撒的甥孙和养子。恺撒在遗嘱中指定屋大维为自己的继承人。恺撒被刺时,年仅19岁的屋大维仅是一个正在希腊北部城市阿波罗尼亚接受军事训练的骑兵队长,既没有军队,也没有政治势力。但他胸怀大志,颇具政治头脑。当他得知恺撒被刺后,便悄悄地从希腊回到了意大利。恺撒的旧部和恺撒党人对屋大维的归来感到欢欣鼓舞,在他们的支持下,屋大维立即采用了“盖约·尤里乌斯·恺撒·屋大维”的名字,提出要继承他养父的财产和地位。但这时却受到了马可·安东尼(公元前82年—前30年)的强硬阻挠。

恺撒死后,罗马的实权掌握在安东尼和雷比达的手中,他们俩都是恺撒党人。雷比达不久前往北高卢就任总督,安东尼就成为罗马唯一的执政者。他趁机征募军队,扩充实力,以争取更大的权利。但是,屋大维的到来,令他非常不安,因此便对屋大维的行为横加阻挠。身陷困境的屋大维不得不同元老院的势力联手,而元老院也乘机拉拢屋大维来和日益强大的安东尼抗衡。公元前43年初,安东尼为了争夺南高卢而跟当时的南高卢总督狄西摩斯·布鲁图发生了战争。这个时候,元老院头号人物西塞罗立即宣布安东尼为“祖国之敌”,鼓动人们起来反对。同时,元老院派两名新任执政官带兵前往锅炉去支援布鲁图,屋大维也被授予副执政官的权力,也一同前往。在这场战争中,安东尼在遭到前后夹击的情况下,不敢恋战,退入北高卢与雷比达会合。元老派取得了胜利,但两名执政官在战斗中丧了命。掌握了兵权的屋大维乘机取得到执政官的职位,同时与元老派反目。

公元前43年11月初,屋大维、安东尼和雷比达三人在意大利北部波罗尼亚附近会晤,结成了历史上所谓的“后三头同盟”。

奥古斯都——屋大维

屋大维是凯撒指定的继承人,他在与安东尼和雷比达结成了“后三头同盟”后,三人划分了军政势力范围:安东尼管辖东方行省;屋大维管辖西方行省:雷比达管辖非洲。但是他们各有各的打算,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积蓄力量,准备争夺最高的权力。公元前36年,屋大维先联合雷比达肃清了庞培儿子在西西里和撤丁岛一带的势力,顺势兼并了北非,解除了雷比达的军权。这个时候,“三头同盟”变成了两强对峙。

公元前31年9月,屋大维与坐镇东方的安东尼大战于希腊的阿克兴海角。交战初双方旗鼓相当,难分胜负,但督战的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却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率自己的60艘埃及战舰撤回埃及。安东尼见女王离去,也指挥自己的战舰向埃及方向逃去。失去主帅的安东尼舰队战斗力顿失。屋大维取得了阿克兴海战的胜利。几天以后,安东尼的陆军部队也归降于屋大维。

公元前30年的夏天,屋大维进军埃及,安东尼见大势已去,引剑自刎,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竭力试图使屋大维成为他美貌的第三个罗马战利品,当她看到屋大维丝毫不为自己所动,也只好自杀身亡。而埃及就此沦为罗马的一个行省。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他在元老院发表演说,假意放弃权力。恢复共和。结果却得到了元老院赠予的“奥古斯都”(拉丁语,至尊、神圣的意思)尊号,并恳请他直接管辖高卢、西班牙和叙利亚三个行省并统率20个军团,为期10年,后来这一期限又被延长。后来,屋大维还获得最高宗教职务大祭司长和“祖国之父”的最高荣誉称号。他总揽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等大权,实际上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

屋大维逝世于公元14年8月18日。他在位时,施行了一系列维护统治和促进繁荣的改革。在他统治的40多年中,罗马帝国一派安定平和,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200年之久,这段时期被称做“罗马和平”。

亚历山大和他的大帝国

公元前4世纪。希腊半岛上的诸城邦在战火中逐渐衰落下去的时候。位于北部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城邦——马其顿却逐渐强大起来。公元前338年,在中希腊的喀罗尼亚城下,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大败希腊联军。确立了对希腊的统治权,希腊各城邦相互争雄的历史就此结束。正当腓力二世踌躇满志地准备向东方文明世界进军的时候,不幸在女儿的婚宴上遇刺身亡,20岁的亚历山大继承了王位。他决心完成父亲未竞的事业,实现他称霸世界的夙愿。

亚历山大即位后。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使马其顿的军事力量更为强大。在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之后。迅速平定了马其顿和希腊境内的反叛。在镇压底比斯和雅典等城邦的反抗时,他采用“杀一儆百”的手段,严厉镇压了底比斯人。底比斯城被彻底摧毁,居民不是被杀就是被卖为奴隶。

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在伊索斯城附近大败大流士二世,俘获其家眷。他挥师南下,沿地中海东岸攻占叙利亚,然后开赴埃及。一路上马其顿大军没有受到丝毫抵抗,到达埃及后,埃及祭司宣布他为“阿蒙神(埃及太阳神)之子”,并自封为法老。他指挥军队在尼罗河口兴建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他亲自勘察设计,希望把亚历山大城作为他继续东征的后方基地。

亚历山大经过10年的东征,建立了西起希腊,东至印度河流域,南到埃及,北抵中亚的辽阔的大帝国。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计划西征地中海西部地区,但在其出发前因感染上了疟疾,不治身亡,年仅33岁。由于死亡的突然降临,亚历山大并没有指明他的接班人,导致争夺王权的激烈斗争。将领们纷纷自立为王,庞大的马其顿王国从次分裂为若干个希腊化的国家。亚历山大帝国只存在了短短的13年。

孔雀王朝

公元前500年,印度北部已经有16个主要的王国,其中最著名的奴隶王朝是摩揭陀国。它是孔雀帝国和耆那教与佛教的诞生地。公元前325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从印度河流撤走,在旁遮普设立了总督,留下了一支军队。这时,旃陀罗笈多(月护王)率领当地人民揭竿而起,组织了一支军队,赶走了马其顿人。随后,他又推翻了难陀王朝,建了新的王朝,定都华氏城。由于他出身于一个养孔雀的家族,因此,后来人们把旃陀罗笈多建立的王朝叫孔雀王朝。

到了旃陀罗笈多儿子瓶头王(宾头沙罗)统治时期,孔雀王朝已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孟加拉湾,德干高原以及远达阿拉伯海的广大领域。前3世纪中叶阿育王在位时国势强盛,统一了除了现卡纳塔克邦以南及阿富汗的整个印度大陆。并将佛教定为国教,到处派遣传教师到各地宣传佛教,一时亚非欧三洲都有佛教徒的足迹。经此提倡,佛教遂成为世界重要宗教之一。孔雀王朝约前187年被巽加王朝所取代。

秦始皇统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