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可不知的成功方法全集
2228900000027

第27章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3)

张大干当时听了,心中并不服气,但这事他仍一直记在心底。后来,抗战中他回到四川,住在青城山上时。有一年夏天中午,居处附近的蝉声聒噪得甚是厉害,张大千等人一块儿跑出去察看。只见几棵大树上。密密麻麻趴满蝉。绝大多数蝉都是头朝上,只有少数的蝉头朝下,而附近几株柳条上的蝉,却均是千篇一律的头朝上。张大千这时想起白石老人的话,大为钦佩,却还未完全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抗战胜利后,张大干回到故都,遂去向齐白石请教这个问题。齐白石说:“画鸟虫,看似貌不起眼,但更必须要有依据,多观察。方能不致闹出笑话。拿蝉来说,因其头大身小,趴在树上。绝多是头在上身在下,这样可以站得牢。如果是在树干上,或者是在粗的树枝上,如槐树枝、梨树枝、枣树枝之类,蝉偶尔有头朝下者,也不足奇,因为这些树枝较粗,蝉即使是头朝下,也还可以抓得牢。但是,柳树枝就不同了,因其又细又飘柔,蝉攀附在上面,如果是头朝下身在上,它就会待不稳了。所以,我们画一张画,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虫兽,都必须要有深刻的观察体会,然后再动笔。这样,才能充分表现出所画对象的真实姿态,和它们的栩栩如生的气韵风格。否则,画出来的必然不像,与现实的不合,这就叫欺世不负责!大干先生,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张大千听了齐白石的这一席话,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觉得自石的这种认真细致的敬业精神与踏实作风,正是自石的画能得到雅俗共赏。老幼喜爱的“奥秘”之一,自己要好好学习。

不久之后,徐悲鸿有一次在家里设宴,专门招待齐白石、张大千二人。那一天,由廖静文夫人亲自下厨,热情款待,菜做得很对老人口味,齐白石吃得很高兴。于是饭后,齐白石乘兴挥毫,就用墨画了三片荷叶,另又用赭红画了两朵荷花,送给廖静文。以示答谢。张大干随之也应廖请,欲在此图上补画几只小虾,在荷下水中嬉戏。但张大干画着画着,忽觉得有人在暗暗拉他衣袖,回头一看,见是齐自石。齐白石将张大千拉至一边,轻声说道:“大千先生,虾子只有六节哟!不论大小,其身子只有六节,不能多画,也不能少画。”

张大千仔细一看,原来自己刚才画得忘情,只顾追求美了,丽忽略了生活的真实,虾子的节数不是多了,就是少了。尽管他这时还搞不清楚虾子究竟有多少节,但他相信齐白石说得没有错,于是在画上又多画了些水纹与水草,把节数不准确的虾身遮盖了起来。

回到旅馆,张大干立即请人买来活虾,倒在盆中仔细观察,并亲手将虾捉起来详细数节,果然是不论大小,虾身通通只有六节。张大千这一下真服了。想起刚才的情景,不禁是又惭愧,又感激。从此之后,张大千更把“格物致知”奉为圭臬,非对作画的事物和对象有了透彻的了解,就绝不轻率落笔。他曾说:“作画要明白物理,体会物情,观察物态,这才算到了微妙的境界。譬如画山,要了解南北气候的不同,土质的各异,于是所生的树木,也就迥然不同。……如画花卉,有向阳的,有喜阴的,向阳的必定要有挺拔的姿势,喜阴的则必定要有荏弱的意态。挺拔与荏弱。它们的姿态自是不同,由理生情,由情生态,由态传情,这是自然的道理。再如,鹤与鹭是蜷一足而睡的,倘若只了解鹤与鹭,就拿它们的姿态来画别的鸟,岂不是成了笑话!”张大干还曾反复告诫他的学生们:注重细微之处,“求真”的精神,比起什么都重要!

差异存在于细微处

福楼拜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早年曾写过一些富有浪漫色彩的作晶,父亲逝世后,他迁移到卢昂近郊的一处别墅里居住。福楼拜住在这样美好的地方,但他的写作生涯却是十分艰苦的。他为使自己写出来的作品成为真正精雕细琢的艺术品,竞整天整夜地把自己关在书房内,不断地推敲文字。他对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很少有满意的时候,他常常绝望而痛苦。

“写出这样的东西来,真应该打自已的嘴巴!”于是,他带着难以排除的烦恼陷人沉思,准备再作修改。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转折的地方,只有八行……却花了我八天时间。”“已经快一个月了,我在寻找那恰当的四五句话。”“有些晚上,文句在我脑子里像罗马皇帝的辇车一样辗过去,我就被它的震动和轰响惊醒……”“即使在游泳的时候,我也不由自主地斟酌着字句。”

莫泊桑在青年时期曾拜福楼拜为师。有一次,莫泊桑去拜访福楼拜,给他讲了几个故事,福楼拜听后,不主张他写这些故事,而希望他做这样的锻炼:骑马出去跑一圈,一两个钟头之后回来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记下来。莫泊桑按照这个办法锻炼自己的观察力有一年之久,并写出了一个著名的短篇小说《点心》。

福楼拜认为,世界上没有两个苍蝇、两只手、两个鼻子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作者要分别描写它们时,就必须找出它们的不同点来,而基本功全在于认真和细致的观察。他曾对莫泊桑说:“当你看见一个杂货店老板坐在门口,一个挑夫抽着一杆旱烟,或者一辆马车停在门前,你得把这老板和挑夫的姿态以及整个画面贴切地表现出来,而且通过你的笔,显示出他们的精神生活,使我不至于误认他们为另一个老板或另一个挑夫。谈到那匹拉车的马呢,你得用一个字使我知道这匹马和前后五十匹马不同。”要用一个字写出一匹马的特征来,当然很难做到,也许福楼拜夸张了,不过,要求用字的精练和准确,一向是福楼拜信守的写作法则,他对莫泊桑还说过:

“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只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一个动词;要区别它的性质,只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不断地推敲,直到获得这个名同、动词、形容词为止。不能老是满足于差不多,不能逃避困难,用类似的词句去敷衍了事。”

世界文学史上知名的所谓“一语说”,便是由此而来的。

莫泊桑后来领悟到,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因为人们观看事物的时候,只习惯于回忆前人对它的想法。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一星半点未被认识过的东西,等待我们去发掘它。

在不经意的地方捕捉信息

我们知道,领导者处于企业的神经中枢地位,每天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所以,领导者必须保持机敏,对各路信息敞开大门,以便及时准确地采取行动。

有时,领导者从细节中获得的信息可能使他做出重大决策。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爱多VCD的创始人胡志标早年在一个小作坊里搞学习机。但他深感自己在诸侯林立的学习机市场上难有插旗之地,要出头,必须找到一块别人还没有发现的空间。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在中山市东开镇的一间小饭馆里,他突然听到了一个信息:有一种叫“数字压缩芯片”的技术正流人中国,用它生产出来的播放机叫VCD,用来防备盗版碟片比正流行的CD好过百倍,这个东西一定会卖疯。就这几句话,改变了胡志标的一生。他当即赴香港,跑上海,招兵买马开发VCD,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香港媒体大亨——星岛集团的胡仙也是个很会利用细节信息的人。有一年,胡仙去洛杉矶出差。下了飞机后,有个华人向她询问去香港的航班。胡仙回答了那人后,马上意识到在加州这华人聚集的美国大州,《星岛日报》肯定有市场。于是,她做了进一步调查,开始在加州大量发行《星岛日报》。结果,《星岛日报》的领地便由东南亚扩展到北美。

信息的价值往往是与时间分不开的。过时的信息一文不值,即时信息可能身价百万。所以,领导者常常对系统规范的信息汇报置之不顾,而对某些零碎、偶然的信息极为敏感。

1990年8月25日,一个闷热的晚上,倪润峰正在收看电视新闻。当海湾战争打响的消息出现时,他立即拨通了物资计划采购处处长家的电话:“新闻你看了吗?”“正在看,海湾战争打响了。”对方答。“海湾战争会导致塑料价格上涨,快从国际市场购进高机冲塑料。”

遵照倪润峰的指示,采购处紧急购进压制彩电机壳用的塑料1661吨。果然,国际市场的塑料价格不久就迅速上扬。长虹因此一项就节约开支150万元。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领导者对细节信息利用的把握是多么的重要。

但是,细节信息和小道消息不同。对这一点,领导者一定要予以重视。小道消息往往是零碎的、飘忽的,存在着不完整性与不确定性。如果企业领导把重大决策建立在道听途说的基础上,那就十分危险。

成功个案

细致观察作出惊人发现的达尔文

1831年12月27日,22岁的达尔文以自然科学家的身份随同“贝格尔号”军舰作环球考察。此行之前,达尔文还是一个“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者。到了南美洲,他观察到热带的自然景象与英围迥然不同。面对大自然提供的事实,他常这样问自己:“这些变化万千的自然界,究竟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呢?难道是神造的吗?”在朋塔阿耳塔,达尔文获得了大量的陆生动物的化石,他观察到,有几种动物,例如大懒兽、巨树懒等,都是属于地质年代第三纪的巨大树懒科动物,但它们与现代生活在南美洲的树懒很相似。他还观察到,有一种已经绝灭的马和马克鲁兽,它的身体跟象一样,牙齿与现代啮齿目动物相似,而眼睛、耳朵、鼻孔的部位却像水生动物儒艮和海牛。这些从未见过的现象,又引起了达尔文的疑问:“为什么许多现代的动物与古代的动物化石既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呢?《圣经》上说‘世界的现象永远也不会发生变化’,这有根据吗?”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达尔文又观察到这样一个事实:岛上的各种动、植物虽然属于南美洲类型,但其中绝大多数都具有本地的特点,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观察、思考、再观察、再思考,不能带任何成见或偏见,不要让一切先入之见蒙住眼睛。正是这样,达尔文逐步萌发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航行结束后,达尔文的一位朋友为他谋得了一个高薪水的职位,但是,他放弃了。他牢记着自己的格言:“一个懂得生命价值的人,绝不会把一小时的光阴白白浪费掉。”他要发掘和整理他那远未完善的新思想。1856年5月,他开始写作《物种起源》一书。

达尔文为什么能从平凡事物的观察中做出不平凡的发现?他自己说:“我的成功……最主要的是:爱科学——在长期思索任何问题上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搜集事实上的勤勉——相当的发明能力和常识。”他的儿子后来在谈到他时说得更具体:“他渴望从实验中得到尽量多的知识,所以不让他的观察局限于实验所针对的那一点,而且他观察大量事物的能力是惊人的……他的头脑具有一种技能,对他做出新发现似乎是特殊可贵的有利条件,这就是从不放过例外情况的能力。”

达尔文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