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式带队伍
2231600000005

第5章 《易经》与管理(1)

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如果我们把乾卦理解为应该怎样当领导的话,那么坤卦则告诉我们如何做领导的左右手。

(第一节)《易经》给予智慧非知识

《易经》教给我们的是智慧,不是知识。

心理学家荣格说:“如果人类世界有智慧可言,那么中国的《易经》应该是唯一的智慧宝典。我们在科技方面所得的定律,十有八九都是短命的,只有《易经》沿用数千年,迄今仍有价值。”

易理是智慧,科技不过是知识。有智慧的人,才能妥善地运用知识;缺乏智慧的人,越有知识越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我们常说的“两脚书橱”,便是指这种空有知识却不知道该怎么用的人。

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这句话最好稍微做一下修改,改成“21世纪是懂得易理的人的世纪”。因为21世纪的明显趋势是变化越来越快,而易理正是“掌握变化的道理”。

知识是线性的、专业的、深入的,短期有效。比如大量生产降低成本,这只适合在某产品缺乏的时候有用,当大家都拥有该产品的时候,再大量生产卖给谁呢?这时反而是有差异化的产品才能赚钱,所以我们要注重个别化制作。每一个阶段,需求的东西不一样,知识也需跟着更新。

智慧是长期有效的。这是相对于知识而言的,不是强调深度,而是强调广度。知识有深度,所以它需要依靠专业力。比如,知识没有达到一定的专业程度,是拿不到硕士或博士文凭的。很多行业为什么需要专业证照?因为专业证照是我们能够进入某一工作领域的一个标准。但是想要长期运作得好,要靠广度,这就需要有判断力,而不是专业力。

智慧是主观的,知识是客观的,善于在关键时刻巧用知识,就是智慧。

《道德经》中的名言颇多,其中有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就是说,为道的途径和为学的途径是不同的,为学是要日有增益的,而为道是要日益减损的,一直减损到无为,这时就可以无不为了。这两句并不是因与果的关系,不是说“为学日益”导致“为道日损”,而是说为学者与为道者的发展途径相反。

知识是为学日益的,但知识日益不是增加我们的好处、我们的利益,而是增加我们的压力。《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中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学无涯,殆矣。”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尽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尽的知识,是必然要失败的。思想是为道日损的,领导要想不太辛苦,就要懂得做减法,慢慢放开,把不必要的压力丢掉,才能轻松地带领和管理好自己的团队。

(第二节)《易经》中的基本概念

《易经》中有三个基本概念:易、卦、爻。

第一个基本概念是易。

易,变更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说:“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许慎释“易”为蜥蜴,从日从月,象阴阳,是强调变易的。西方人将《易经》译为Changing Bible就是这个道理。西方人把《易经》看作变经,只看到表面变的部分,没看到不变的部分,即只看到了变化的现象,没看到不变的规律。

前文讲过,《易经》有“三易”。东汉郑玄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恒常不变。也就是说,宇宙事物的存在状态是:顺乎自然的,表现出易和简两种性质;时时在变易之中;又保持一种恒常。

第二个基本概念是卦。

我们都认为卦很玄,其实卦就是悬挂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说:“卦,筮也。从卜圭声。古坏切。臣铉等曰:圭字声不相近。当从挂省声。”为什么要把相关因素悬挂起来?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常常身在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我们的问题,别人可能都看得出来,自己却看不出来。因此我们要把自己的象挂起来,好好看一看,就像置身事外看别人一样,对自己会有一个更清楚和清醒的认识。

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当我们已经无法从象、数中得出推理的时候,可以卜卦,但必须至诚。《中庸》中说:“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达到至诚的境界,人就自然有前知了。这时候占卜可作为人进行很重要的决策的参考。“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很真诚地占卜,才会把问题摆在自己面前,用心分析卦的意思,深思卦象给出的启示,从而针对问题分析问题。

《易经》有四大功能,分别为“象”“数”“理”“占”,也可分为两大部分:一为“象、数、理”,一为“占卜”。

数,即数据。中国人常说天数、命数、运数、定数,就源于此。

象,就是现象。高怀民先生把象区分为八卦、六十四卦以及各种形式的卦图。看卦先看象,卦有卦象。我们在管理中除了重视数据外,还应仔细观察、分析各种有关的现象,才能够了解数据所代表的真正含义,从现象的变化中归纳出隐藏于其中的道理。

有象可观,有数可据时,依理做出决策。然而,无象也无数时,理不易明,如何决策?这时候,就要占卜。

占卜是不是迷信?我们不赞成用“是”或“不是”来回答。正确的占卜不是迷信;不按牌理出牌的占卜当然是迷信。当我们信息不足、数据不明,自己无定见,总是犹豫不决的时候,如果以至诚的态度、依照正确的方式就单一事项进行占卜,又知道怎么解卦,那么,占卜对于决策自然会产生很大的助益。

第三个基本概念是爻。

爻,“效”之意。《说文解字》中说:“爻,交也。象《易》六爻头交也。凡爻之属皆从爻。”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很多东西本来是正的,后来为什么歪了?就是因为它们产生了变化。变化是随时的,我们随时要注意变化。

《易经》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六个爻,代表六个阶段(见表1—10)。这就告诉我们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把它分成六个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去做分析,然后考虑每个阶段应该怎样去调整,就会走得很顺了。

六爻怎么表示?我们常常看到九二、九三、九四、九五,或六二、六三、六四、六五,这“九”或“六”是什么意思?原来,

“九”或“六”表明爻的性质,阳爻以“九”、阴爻以“六”为代表数字。比如乾卦标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坤卦标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那么,为什么第一爻和第六爻分别用“初”跟“上”,不用“一”跟“六”呢?第一爻为什么用“初”不用“末”?第六爻为什么用“上”不用“下”?

很明显,“初、二、三、四、五、上”表示爻的“时”和“位”。比如,“初九”表示这一爻属于阳性,在时间上是变化之初,在位置上则是六爻的最初阶段;“六二”表示这一爻属于阴性,在时间上是变化的第二期,在位置上则是六爻的最二阶段。依此类推,只要读出“九”或“六”这两个代表数字,便可以画出所表示的爻,并且知道它的性质和时位。

当然,“时”不是单纯指时间,“位”也不是单纯指位置。在人们看来,初时比末时重要,上位比下位重要,所以用“初”不用“末”,用“上”不用“下”。

就个人而言,刚刚出生的时候,生在什么位置比较重要还是什么时间比较重要?当然是时间比较重要。所以,中国人十分注意生辰八字。去世的时候,什么时候并不重要,反而死在什么位置(场合)、居于什么地位而更加重要。比如一个将军,要是死在战场上人们会认为他很了不起,但如果死在病床上,就算以前很了不起,大家对他的称赞也会减少。我们说“死得其所”,就是这个道理。

任何一件事情,决定施行的“时”,以及结束或告一段落的“位”都很重要。所以,第一爻用“初”,表示重点在“时”;第六爻用“上”,表示重点在“位”。不过,“初、二、三、四、五、上”,六爻兼有时和位的因素,只是初爻特别重“时”,上爻特别重“位”而已。

下方的三个爻,也就是“初、二、三”,称为下卦或内卦。上方的三个爻,称为上卦或外卦。下卦讲的是本质,上卦讲的是外在的环境。

阳爻居初、三、五,阴爻居二、四、上的时候叫正位,也称为得位或当位。六爻是上下相互呼应、有往有复的,初爻与四爻相应,二爻与五爻相应,三爻与上爻相应。

每卦的六爻都可看作一种变数,爻变则卦变,领导者可依据本卦与变卦之间的变化,明辨时位和性质,做出合理的决策。

(第三节)《易经》八卦的管理意义

很多人都说《易经》神秘难懂,要了解《易经》,必须善于运用我们的想象力。如果不用想象,只是去看很具体的现象,是很难了解《易经》的。因为《易经》是一个完全由符号构成的大系统,我们根本无法完全把它看成具体的东西。每一卦都有卦辞和爻辞,卦辞是对整个卦的解释,爻辞是对各个爻的解释。我们以谦卦为例来进行说明。

谦卦(地山谦),坤上艮下,为地下有山之象。上卦为坤为地,下卦为艮为山。高大的山在地下,高大显示不出来,此在人则象征德行很高,但能自觉地不显扬。

“谦:亨,君子有终。”这是卦辞。“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六二,鸣谦,贞吉。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六四,无不利,谦。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这是爻辞。

就管理而言,当我们发觉自己所面对的问题属于某一卦时,也就是归属于某一门类时,我们可以查阅这一卦的卦辞和爻辞,从中获得的启示,可作为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参考。

其实要想深入理解《易经》,最好先理解伏羲氏画的八卦。

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个不同形式的符号。这八个符号代表了天地中八种不同的自然现象。但是,我们该怎样理解这八个符号,又怎样记住它们呢?

伏羲氏最初体会到的是,宇宙万物无不在变动,应该有一种强大的动能在驱使万物变动不息,于是用一个最简单的符号来代表他的想法。虽然不知道伏羲氏当时是怎么称呼这个符号的,但后来人们渐渐发现它的重要性,便称其为“太极”。

但伏羲氏很快就发现,宇宙万物并非一往不返地动下去,而是循环往复的,因此推断出,宇宙间应该还有一种跟这个大动能相反的动能来维持平衡。用什么来表示呢?他发现这个符号正符合他的想法。

后来,人们把这两个大动能合称为“两仪”。

“仪”就是法则,便是宇宙间万物变动的法则。后人又分别称之为“阳”和“阴”,把称为“阳仪”,把称为“阴仪”。

考虑到万物有阴阳的互动,伏羲氏发现了四种不同的组合,即后来称为“四象”。象其实就是“像”的意思。后人将称为“太阳(老阳)”、为“太阴(老阴)”、称为“少阴”、称为“少阳”。

画出四象后,伏羲氏就想,世界上的东西纯阴、纯阳的比较少见,一阴一阳或一阳一阴的也不多见,反倒是阴多阳少或阳多阴少的情况较多,因此推断出四象也可能不稳定,还会继续发展。所以,他通过在四象上面加阳和阴,组合出了八种不同的变化形式,也就是。

后来,伏羲氏将八卦这套非常整齐的符号系统,与八种自然现象联系起来,将配“天”、配“泽”、配“火”、

配“雷”、配“风”、配“水”、配“山”、配“地”。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就是八卦的由来。

当我们了解了大自然的原理,八卦会给我们一个非常整合的思维。在这个思维中有两个系统:一个跟天有关,一个跟地有关。

跟天有关的系统是,天、泽、火、风。三条连续不中断的横线是天,天上面动是泽,天空中动是火,天下面动是风。

跟地有关的系统是,地、山、水、雷。三条断开的横线是地,地上面动是山,地当中动是水,地下面动是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