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越多工作效率却越低
我们常说人多好办事,人多力量大,感觉人多是快速完成任务的有利条件。但是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常常多人办事效率反而更低。为什么人越多工作效率却越低呢?有这样的一个案例:
1964年,纽约发生一起谋杀案,一位酒吧的女经理在公园附近被杀害,而当时附近的住户中有8人看到女经理被杀的情形或听到她的呼救声,但是没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事后,媒体纷纷谴责人们的冷漠。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叫作“旁观者效应”,即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当有其他目击者在场,人们的责任感就会削弱,成为袖手旁观的看客。
在这种心理效应的影响下,随着目击者人数的增加,人们的责任心却是递减的。这样的心理往往会使人变得懒散和麻木,甚至当看到有人遇到危险,需要帮助的时候,因为有很多旁观者在身边,而产生“我不去救,让别人去救”的心理,最终谁都不愿伸出援助之手,造成见死不救的“集体冷漠”的局面。
在一个山头上有座小庙,里面住着一个小和尚。他每天念经、挑水、敲木鱼,给案桌上观音菩萨的净水瓶里添水,夜里防止老鼠来偷吃东西,生活过得非常自在。不久之后,来了一个年长一点的和尚。他一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让年长和尚去挑水,但是年长和尚觉得自己一个人挑水有些吃亏,就要求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为了公平起见,水桶必须放在扁担的中央,这样两人才觉得心理平衡,这样总算还有水喝。
后来,又来了个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没水。小和尚和年长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来一担水,立刻独自喝光了。从此谁也不挑水,三个和尚就没水喝。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观音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因为没人添水,花草渐渐枯萎了。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他们三个都看到了,但是谁也不管。结果老鼠猖獗,打翻烛台,燃起大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自然也就有水喝了。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人多反而办不成事。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喝?因为三个和尚都不想出力,都想依赖别人,在取水的问题上互相推诿,结果谁也不去取水,以致大家都没水喝。
在群体中,人们普遍存在着一种“责任分散”心理,即随着责任人数量的增多,责任人的责任感就会相对降低,因为他们觉得,反正也不是自己一个人承担,自己完全没有必要干得那么起劲。于是在相互推诿之下,谁都不努力,结果严重影响了办事效率。甚至因为缺乏责任感,还可能导致悲惨事情的发生。
在具体的工作中,如果个体产生这种心理,则会使工作的效率下降。对于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独个体被要求独自完成,其责任感就会很强,因为一个人干活,干好干坏责任都要自己的承担,人们往往会竭尽全力;但如果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明显减弱,面对困难或者遇到责任往往就会退缩,而且还容易出现偷懒现象,总以为自己可以不出力或者少出力,而指望靠别人的努力得到好处。
在这样的心理影响下,人多效率高的规则会被改写,因为人越多,工作效率却不一定越高,这时候可能会出现“1+1<2”的结果。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人数的多少来计算效率。两个人挖一条水沟需要两天,四个人合作却不一定能够一天完成,可能是两天,也可能永远完成不了。这也告诉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要善于组织管理,对有关人员加以约束,将责任落到实处,这样就会减少群体中某些个体不负责任的行为,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避免人多反而办不成事的现象。
为什么有时一个人的判断更准确
我们总会认为集体的智慧总会高于个人的智慧,因为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人多力量大的观点,但看了前面几节,你是否已经开始怀疑这个观点呢?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人的判断比多个人的判断更准确。人多力量大是事实,但人多智慧少,也是事实。这引人深思:我们为什么会比我傻?
有一家企业准备淘汰一批落后的设备。董事会说,这些设备还能利用,不能扔,得找个地方存放,于是专门为这批设备建造了一间仓库,还找了个人看管。之后,董事会发现,如果看门人没人管的话,就容易玩忽职守。于是又委派了四个人,成立了计划部和监督部,一个人负责下达任务,一个人负责制订计划,一个人负责绩效考核,一个人负责写总结。这样既起到了监督作用,又使董事会随时了解工作的绩效。一年之后,统筹结果出来了,去年仓库的管理成本一共为35万元,远远超过公司的预算。结果,一周之后,看门人被解雇了。
这个故事是一个典型的“苛希纳定律”现象的例子。所谓的“苛希纳定律”是指在管理中,并不是人多就好,有时管理人员越多,工作效率反而越低。只有管理人员人数合适,才能使管理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样的事例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机构设置过多,分工过细,人员远远超过实际需要,不仅使企业难以发挥人多力量大的优势,还使得企业难以摆脱多头管理,陷入办事环节多、手续繁杂的困境,难以随市场需要随时调整经营计划和策略,从而失去竞争力。这也是我们常感慨的,为什么当“我们”的团体太过庞大的时候,发挥出的效用反而不如多个“我”的总和呢?
苛希纳定律虽是针对管理层人员而言的,但它同样适用于对公司一般人员的管理。在一个公司中,只有每个部门都真正达到了人员的最佳数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无用的工作时间,降低工作成本,从而取得利益的最大化。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两倍,工作时间就要多两倍,工作成本就多四倍;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三倍,工作时间就要多三倍,工作成本就多六倍。
作为全球最大零售企业之一沃尔玛公司的掌舵者山姆·沃尔顿有句名言:“没有人希望裁掉自己的员工,但作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却需要经常考虑这个问题。否则,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景。”因此,为了避免“苛希纳定律”,沃尔顿想方设法用最少的人做最多的事,极力减少成本,追求效益最大化。
从经营自己的第一家零售店开始,沃尔顿就很注重控制公司的管理费用。在当时,大多数企业都会花费销售额的5%来维持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沃尔玛则力图做到用公司销售额的2%来维持公司经营!这种做法贯穿了沃尔玛发展的始终。在沃尔顿的带领下,沃尔玛的员工经常都是起早贪黑地干活,工作卖力尽责。结果,沃尔玛的员工比竞争对手少,但所做的事却比竞争对手多,企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对手。这样,沃尔顿从只拥有一家零售店,发展到现在拥有的全球2000多家连锁店。公司大了,管理成本也提高了,但沃尔顿一直坚持用最少的人干最多的事,把管理成本维持在销售额的2%左右。事实上,“我们”并不比“我”傻,但当“我们”超过了合理界限,就会出现名为“集体负责”实则“无人负责”的现象。虽然群体集中起来的时候,做出正确决策的可能性越大,但问题是每个人在做判断的时候,是否能不受其他人的干扰与影响。因为大多数人都难以做到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有时候群体的智慧并不是最优的。因此,我们必须克服人多不负责的现象,建立和完善各种科学而严格的责任制。当然,这并不是否认“人多力量大”的存在,不是主张一切工作都只能由一个人负责,也不是主张一切工作的责任人越少越好,而是要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确定责任人的最佳人数。
太多的爱为什么让孩子难以承受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仅因为生活出现一些变故,或者自己在学校遇到不快,或郁郁寡欢,久而久之形成某种心理疾患或出现精神问题。更有甚者,一次小小的不满足,便造成他们对社会的仇恨,对生活的厌倦。
为何孩子的心灵如此脆弱?这必须反观一下我们的教育。
在我们众多的家庭里,父母在子女的心目中是什么呢?父母是上帝赐给孩子的神奇魔盒。孩子只要想要某物,父母都会想方设法地满足他们。尤其是那些经济条件好的父母千方百计满足孩子各种有理、无理的要求。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容易变得自私、孤僻、心理承受能力差、自理能力差,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所以这样的孩子走出家门后,一旦遭受一点点伤害就会有过激反映,很容易导致精神崩溃,等待他的注定是步步危机,处处受阻。因为在他家以外的人不会以他为中心,学校不会以他为中心,这个社会更不会以他为中心。
除了过多的溺爱,父母也容易因爱子心切而给孩子施加过多压力或者“强迫”其做出有违本意的选择,总想以自己的能力来代替子女应有的努力,以自己的愿望来设计子女的未来,以自己苦苦赚来的财富来为子女开辟一条理想大道。殊不知,这种为孩子做主的做法,会让孩子承受更大的压力,让其很难体会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因为一切并非其自主选择,他们甚至要委屈自己的喜好,来成全父母的愿望。一旦压力太大,又找不到努力的动力和缓解的方式,他们便很容易出现抑郁症。
合则散的华盛顿合作定律
在力学上,牛顿定律指出,如果两个力的方向一致,合力就会大于这两个力,反之,合力就会大大削弱,甚至呈现出负力。当今社会,孤军作战是不可能成功的,有效的合作才能使每个人获得长足的发展。但合作的结果不一定是双赢,如果每个人都把力往一处使,最后就会出现人多力量大的结果,反之,如果互相推诿,敷衍了事,就会使力量分散,导致一事无成,甚至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此很相像。
简单的人力相加,很容易就会产生组织的社会惰化作用。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相比于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所付出的要明显减少。在组织中,社会惰化作用明显减弱了群体工作效率。1981年,威廉姆斯等社会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当人们知道他们的努力程度可以鉴别出来时,便不再发生这个效应。其实,当多个个体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合作时,形成社会惰化作用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从工作评价来看,个体工作业绩不记名,工作成效没记录;二是从社会认知来看,个体认为其他成员不努力,所以自己也不愿努力;三是从组织目标来看,组织目标不明确,工作动力不够。所以,要想合作产生最大的效果,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回报,那么它就必须是在科学、合理、有序、目标一致而明确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要想尽量避免华盛顿合作定律,增强合作效果,我们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明确成员分工。
在多个人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旁观者效应,必须做好职务设计,明确成员分工,落实成员责任。然后对每个成员的努力程度和工作业绩进行单独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公开,让大家知道所有成员的努力程度,知道谁在敷衍了事,谁在互相推诿,从而督促员工各司其职,防止团体中出现旁观者。
其次,采用激励机制。
科学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预防华盛顿合作定律。一般认为,科学的激励机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根据员工的合理需要激励,赏罚分明,赏罚公平,激励公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
再次,实行目标管理。
要想最大限度地避免华盛顿合作定律,就得让主管人员和员工共同制定工作目标,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上下级要互相讨论协商,共同制定切实可行、易于考核且难度适当的工作目标,上级还要适当地授予下级相应的权力,以便完成目标,并及时检查每位员工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
最后,重视组织沟通。
在群体合作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冲突,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就会恶化,从而打击员工的工作热情,引起社会惰化作用。要解决群体合作中的冲突,就必须在合作过程中保持有效而简洁的沟通机制。通过沟通,组织成员能够彼此熟悉和了解,从而化解误解,避免矛盾。通过沟通,使得群体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得到提升,对工作的责任感得到增强,从而有效地规避推诿心理。通过沟通,能够减少组织内耗和社会惰化,避免出现华盛顿合作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