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创业中国
22367200000003

第3章 中国的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决定中国未来命运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的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使“双创”一词开始走红。数月后又将“双创”写入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推动。次年6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鼓励地方设立创业基金,对众创空间等办公用房、网络等给予优惠;对小微企业、孵化机构等给予税收支持;创设新的投贷联动、股权众筹等融资方式;取消妨碍人才自由流动、自由组合的户籍、学历等限制,为创业创新创造条件;大力发展营销、财务等第三方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信息、技术等共享平台。现今正在汇成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潮流。如在北京中关村这样的创业者集中之地,创业者和投资者相互追逐着,每天都有新的创业和资本故事发生。在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鼓舞下,不仅中关村,全国大小城市中创业创新都已形成不可阻挡的势头。

每年七八百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也推动了创业潮的持续,但创业创新不只是缓解就业压力。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减速的背景下,创业创新不仅可以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激情和活力,并且也将给中国现有的商业文化和社会生态带来重大变革。创业推动了一个波澜壮阔大时代的到来。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和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在1990年时出过一本书《日本可以说不》,当时日本的GDP相当于5万亿美元,跟美国差不多,似乎日本即将超过美国。为什么后来没有超过美国呢?因为美国是一个创业国度,还有纳斯达克、资本市场、交易所、风险投资、KBCB等,既有很多创业投资家,也有很多像乔布斯那样的创业家。中国的潜力在人,因此潜力巨大。211高校的很多学生,如果集中在一起,很好地组织,给他们创业创新投资,相信没有攻克不了的世界难题。这至少将使中国在将来的科技领域取得巨大成功。中国有13亿人,即便有2亿~3亿人变成创业者,人类史上下一个奇迹也一定能发生,中国的盛世就是世界的盛世。个人的创业成功将汇集成国家的美好未来,决定中国的未来命运。

传统体制无法满足经济和产业转型的需要。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未来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都来自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其中,必然涌动着创业潮。可以说,谁把握了新技术革命的方向,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没有创业创新活动,中国就没有前途和未来。创业创新当然会有风险,并且风险还不小,创业的失败率向来都是超过90%的,创新的成功率显然更低。从个体来讲,创业创新失败的风险确实很大,不要为出现泡沫和风险忧心。但是,加入创业创新行列中的人越多,创业创新成功的绝对量就会越大,中国就越有机会把握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主动权。在中国总体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太强的大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战术也许是最管用的方法。

创业者必须在创业创新中学会管理风险和战胜风险。打仗是越打越会打,越打胜利的概率就越高,创业创新也是如此。整体创业创新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会使创业创新的成功率极大提高。据报道,以色列科技型创业企业的成功率高达60%。毫无疑问,以色列人的创业创新传统,对其创业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以色列710万的人口,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比英国、法国、日本的都多。这是一个创业故事,这是国家的创业,需要很多人和很多创业者共同努力。可见,完全不必担心创业者没有经验,从知识结构和视野上,现在的年轻人甚至更胜一筹,他们需要信任、机会和历练。创业创新中自我决策的机制,会让创业者把握自己命运的意识更加强烈,促使中国未来商业文明转型出现新的动力。在创业创新中,出于直接的利益需要,创业者不得不学习更多的经济和法律知识,学会自己决策,同时也要为自作主张付出代价。从由别人说了算,到自己说了算,决策权的转移意味着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这就倒逼创业者必须努力提升自己,以提高自己负责任的能力。一代人整体决策意识的觉醒和决策能力的提高,这股活力将从企业层面开始,逐步向更大的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过渡,影响国家的未来命运。

对现行社会运行机制问题的直接感受,会让创业者产生更强烈的改革愿望,成为中国改革的推动型力量。因为一旦开始创业创新,就意味着必须直接面对工商、税务、质检等各行政部门,同时也会接触到社会各个层面的事务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群。这就会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有更真切的体会和更深刻的认知。这将促使人们在法律和政策框架内通过公开的方式解决问题。加上对于社交媒体的熟练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推动一些共性问题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由于所面对的问题和困难是有共性的,他们的诉求和愿望也是有共性的,因而对改革方向和目标更容易形成一致性的结论。能够想到一起去,这正是改革最需要的。唯有如此,才能找出理性务实的解决方案,避免让改革陷入混乱和停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启了一个让创业者释放青春和个性的大时代。在最有激情和冲劲的年龄,遇上这样一个有机会发挥个人价值的大时代,这是幸运的。同样幸运的还有这个国家和民族,这也是一个改变国家未来命运的重大历史机遇。告别保守和被动,成为这个时代与此前截然不同的标志,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给中国的最大价值和厚礼。只要让创业者身上蕴藏的激情和能量释放出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就永远不会缺乏动力。

中国人从不缺乏创业精神

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潜力之一,就是中国人具有不懈的创业精神。根据西南财大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当代中国并不缺乏创业精神,创业活动算得上非常活跃。从总体上看,中国有14.1%的家庭从事工商业活动,远远高于美国7%左右的比重。如分城乡来看,农村地区从事工商业的家庭比例达到了16.5%,城市地区从事工商业的家庭比例为11.1%。而对从事工商业项目的家庭而言,户均从事的工商业项目个数达到1.15个,其中农村地区为1.18个,城市地区为1.08个。当然,光有创业精神远远不够,赚到钱才可以持久。而CHFS数据显示,中国创业总体盈利情况较好,77.8%的工商业项目能够盈利,仅6.5%的工商业项目亏损。分城乡来看,农村地区有74.9%的工商业项目盈利,8.0%的工商业项目亏损;城市地区的状况更胜一筹,83.1%的工商业项目盈利,仅有3.6%的工商业项目亏损。盈利虽是普遍现象,但地区间差别也是存在的。大城市由于竞争激烈,成本高,盈利状况较差。以户主年龄在45周岁以上的家庭工商业项目为例,在北京、上海、深圳,只有67.5%的家庭盈利,亏损比例达15.8%,而在其他城市或地区,其项目盈利的比例为79.5%,亏损的仅为7.4%。

大学毕业生创业最为活跃。这项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最具创业精神。对于大学毕业生创业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大学教育使人开阔了眼界,让人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这就有助于创业;另一种观点认为,大学毕业生创业机会成本高,大学教育也可能不利于创业。

CHFS的数据支持教育有利于创业的观点。从事工商业家庭的户主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77年,比未从事工商业家庭户主平均受教育年限高,后者仅为8.86年。CHFS数据还表明,青年家庭逐渐成为创业的主流。按户主出生年月所处的时间段看,80后家庭有16.6%从事工商业,户均从事的项目数为1.32个。相比较而言,户主为50后的家庭,仅有9.6%从事工商业,户均从事的项目数不到1.04个,根据项目成立的时间来看,成立时间在20世纪90年代的工商业,户主在创业时年龄在30岁以下家庭的比例为32.1%,而成立时间从2000年到2005年期间的工商业,青年家庭比例上升到37.4%,到了2005年到2010年期间,这一比例更高达40.0%。而青年家庭里,尤其以大学毕业生创业的积极性最高。大学以上受教育程度的青年家庭,有22.2%从事工商业,户均从事的项目数达1.41个,超出平均水平。大学毕业生创业总体收益状况非常好。创业大学生家庭年均收入高达46.8万元,而未创业大学生家庭的年均收入只有10.2万元,前者为后者的4倍多。当然,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成功者固然收获颇丰,正如数据显示,位于90%分位数上的大学毕业生创业者家庭年收入高达110.6万元,几乎相当于处于同样分位数上的未创业大学毕业生家庭年收入的4.5倍,可经营惨淡者却损失颇重,位于25%分位数上的大学毕业生创业者家庭年收入只有1.8万元,不到相应未创业者的一半。高风险、高收益与高付出创业者的收益究竟有多少?这无疑是人们对创业状况最为关心的问题。

CHFS数据显示,工商业项目的平均年盈利约为15万元,是非农业,非创业家庭年劳动收入的2倍多,后者仅为7.2万元,农业家庭的年农业性收入更是只有1.2万元,不到创业项目的十分之一。分城乡来看,这种现象依旧存在。城市地区创业项目的平均年盈利约为16.9万元,这是非农业非工商业家庭年劳动收入的2.3倍,农业家庭的年农业性收入的15.4倍。农村地区差距则稍小些,创业项目的平均年盈利约为9.4万元,是非农业非工商业家庭年收入的1.4倍,是农业家庭的年农业性收入的7.8倍。与高收益共存的是收入的高风险性;从总体上看,处于盈利水平中位数上的创业项目年平均盈利仅为3.2万元,不到非农业非工商业家庭年劳动性收入的四分之三,处于25%分位数上的创业项目年平均盈利更是只有1.5万元,基本上相当于非农业非工商业家庭年劳动性收入的一半。承担高风险的同时,创业者的工作也非常辛苦。总而言之,创业者的努力程度普遍比受雇于他人的劳动者的努力程度要高。CHFS数据显示,受雇于他人或单位的劳动者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为5.5天,而创业者每周平均从事创业项目的时间为6.4天。

创业造就了大量的小型企业。雇用人数小于5人的小型工商业是构成中国工商业项目的主体,其在项目总数的比例高达86.8%;雇用人数为5~50人之间的中小企业则占工商业总数的11.4%;而雇用人数在5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只占工商业项目总数的1.7%。这说明中国的创业特点,创业的企业偏小。

从雇用人数来看,中小企业雇用规模普遍较小,就业仍主要依靠大企业。数量庞大的小型工商业雇用总人数仅占总雇用人数的4.6%,中小企业的雇用总人数也仅占所有工商业项目总雇用人数的20.6%。与此同时,大企业的雇用人数却占到所有工商业项目总雇用人数的74.8%。

此外,在工商业项目总数中比例将近90%的小型工商业总产出不到整个工商业总产出的三分之一,只有26.2%;中小企业的总产出则占整体总产出的44%,对工商业总产出的贡献最大;大企业虽然数量较少,但总产出却达到整体总产出的30%。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创业环境还不容乐观:信贷约束严重,风投资金不足,税收等政策优惠力度不够,等等。任何一个经济体长期高速发展的根本动力,都在于持久大量的创业创新精神。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制定适当而有力的政策来鼓励创业,扶持中小企业,保证中国经济长久持续地发展。

就工商企业而言,创业不仅像华为、中兴那样靠互联网兴起。从创业板块看,很多创业其实是传统企业。许多创业者在传统企业中寻找商机和价值,提升核心价值,并确实领略了其中的优势之道。许多创业者很善于经营,能抓住商机。有一个案例,江西九江有一家做太阳能芯片的公司,太阳能行业当年下半年非常好,当年就有两个亿的利润,上半年等于一块钱投入的股本,到了下半年已经到了20元。老板有创业精神,他觉得可做LED蓝光,不到半个月就筹到5亿元资金。一家快餐企业做了许多年,一些菜(如土豆丝排骨)的味道令食客记忆深刻,这就是找到了标杆,有了故事,商业模式也就形成了。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善于创新,也要懂得模仿。

古人的创业情况没有统计记载,但同样也是富于创业精神的,这可以从古籍的记载中间接推知。举一个例子,创业和创新需要想象力,但古代的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想象力,看一下古书就知道。几千年以来,各种记载奇谈趣闻的书并不少。孔子讲儒家文化,可他并没有否定文化的想象力。连《春秋》里也写孔子是麒麟送来的,后来孔子看到一只麒麟被人捉住后死掉了,结果不久之后,孔子也去世了。古代中国人会讲到麒麟儿,就是比较有出息的男孩,孔子是第一代的麒麟儿。古书中谈论怪兽的地方很多,能想象一种怪兽,还把怪兽画出800多种形象,可见国人是多么富于想象力,只是有时候表现方式不那么直接而已。西方历史上的故事多是小场面,发生在一个城堡里,顶多发生在一个小公国里。而在中国历史上,怪兽的故事全都是大场景,如《封神榜》《西游记》都是大场景。

中国已经是觉醒的雄狮

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的确,长期以来,外国人对于积弱的中国一直是采取俯视的态度。现在狮子睡醒了,经济发展、产业进步,世界为之震撼,开始学着平视中国。无疑,中国的崛起,不仅仅反映在实力上,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世界的尊重,且还需要沟通和交流。中国的国力在短短三十年间有了质和量的提升,没有人怀疑中国的实力。不过,中国是一头善意的狮子,可以与世界和平共处,从中国不断兴起的创业潮,也能看到这头睡狮已经觉醒。中国人不仅在国内创业,还走出国门创业,也吸引了外国人到中国来创业。

1978年,改革开放释放出了长期以来被压抑和束缚的经济活力,城市街头诞生了理发店、小吃店等个体店,这是中国最早的创业群体。在接下来的时期,乡镇企业兴起,90年代里还兴起了“下海”潮。与改革开放初期的乡镇企业家、20世纪90年代“下海”的公务员不同,今天的创业群体中,大学生日益成为主体。这是因为在经济新常态下的简政放权、为小微企业减税、垄断领域逐步放开等一系列深化改革举措,将进一步为青年创业和创新松绑,激发着新一轮创业潮。

与创业前辈们比起来,当今创业者的创新意识比以前更强,而国内外涌现的成功创业案例,更是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梦想。楼中平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创业者。27岁下深圳进入商海淘金,1996年发现中国的健康行业大有可为,和朋友一起创立杭州康尓,到2012年在杭州滨江国家级高科技园区成立杭州慈孝堂科技有限公司,用医疗用旋磁的核心技术和保健养生高科技静磁,移植到老百姓日常使用的床垫、按摩椅、按摩腰带等家居用品当中,研发出一系列具有实用意义的新一代健康功能家居产品,2017年的年销售额已超10亿元。楼中平认为,仅仅这个领域,就能产生几百万亿元的市场,目前慈孝堂已经在美国、韩国、新西兰等设有分公司,同时不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发现量子能量结合磁灸技术,可以让产品发挥更大功能。慈孝堂为了让更多的人体验到科技带来的福利,和蚁窝集团合资成立杭州量慈科技,用免费体验的互联网模式,开启新的创业高峰。同时楼中平发动公司员工积极参与到公共慈善事业,和杜易等合伙人发起沙漠变绿洲项目,并帮助宁夏农民解决市场和销路问题,这些是中国当代年轻人追求创业梦的代表。马云的阿里巴巴、马化腾的腾讯等也都是成功创业的案例,成为当今创业者的“标杆”。从长三角到珠三角,从北京到海南,一股青年引领的创业浪潮正席卷全国,且延伸到了国外。

早在数年前,“创客”一词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不仅体现了创业创新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中的地位,也体现了政府的关注,预示着新一轮的创业潮即将到来,就像一只睡醒的狮子。政府简政放权、扶持创业和创新,激发了市场热情;以数字化为核心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带来巨大创新机遇;创业与创新日益成为推动经济转型的关键动力。这三重因素的叠加,推动了创业潮的出现。鼓励创业创新是政府的关注重点。李克强总理多次公开谈及创业问题,在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里给创业创新者鼓劲:中小微企业大有可为,要扶上马、送一程,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政府的支持并非虚言。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削减、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减税降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公司法修订后“一元公司”成为可能,等等,一系列的利好政策激发了创业与创新的动力。

当然,与三十多年前相比,当前创业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这些在发展过程中都不足为奇。随着新技术、大数据的推广,创业空间明显增强,但与物质贫乏时期卖方市场不同,当前创业者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加大,此外,还有产权保护不够完善、融资贵和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创业者越来越多也就意味着失败的数目会越来越大,但是这不能作为不创业的理由,因为现时代更容易产生颠覆性的创新,积少成多就能改变中国。如果一切都一帆风顺,睡狮的觉醒就不足为奇了,这种想法也是不现实的。

中国创业精神正在崛起

过去二十多年,中国的创业文化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中国的创业精神不断崛起,这一颠覆性变化不仅改变了中国,也越来越多地改变着世界。2000年,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总收入都约为4万亿元。到2013年,国有企业的总收入增长超过6倍,非国有企业的增长超过了18倍。这段时间利润增长更值得注意:国企利润增长了7倍,私企利润增长了近23倍,这些数据表明创业精神的崛起,也意味着创业的成果。

在二三十年前,尽管有很多人开始经营个体生意,但中国整体私营企业和创业文化还处于初始阶段。当时大多数中国商人都没有公司经营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他们倾向于投机取巧,希望在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中碰运气。但近年来崛起的企业家,尽管来自不同背景、行业、人群,却有个潜在的共同特点:巨大的野心、对未来的乐观主义、永无止境的好奇心。许多人都有专业知识,以此寻求对商业战略和管理更深层次的了解,还进一步拓展国际最佳管理实践方面的知识。在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期,许多创业者也看到了商机,将互联网科技融入自己的生意中,但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经济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他们认为这是一个由众巨头企业驱动的经济体,有些巨头几乎已形成行业垄断优势,这些行业使大部分非国有企业可望而不可即。实际上,这些西方媒体忽略了中国经济的另一部分,即日益成长的私有经济和逐渐壮大的创业者队伍。

20世纪80年代的开放浪潮刺激了一代先锋企业家,他们几乎都没有接触过现代商业管理,有的都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却成为大胆自主创业的先锋。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些政府公务员弃政从商,这些更具投机性的举动需要极大勇气。因为放弃人们梦寐以求的稳定工作,在当时看来是愚蠢的。但这些“1992创业者”的创业路大多非常成功,一些人成为行业先锋。互联网创业者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萌芽,此后,当代行业巨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开始发迹。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使许多互联网公司倒下了,随后成长起来的互联网行业以更快的势头重新出发,创业者队伍在21世纪前10年也发展起来。小米、京东、奇虎、360的管理人就是中国在这个时期崛起的企业家中最好的例子。除了互联网和移动技术领域,许多企业家也在别的行业开拓、创新,如能源动力、医疗保健、金融理财、消费服务、零售代销行业等,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相互交错。

政府不仅注重孵化创业的企业,也孵化了创业的精神。李克强总理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战略,并将“双创”提上国家经济战略主要议程。在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李总理59次提到创新,而“创业”一词出现了22次。其他流行词汇,如“互联网+、共享经济、大数据、物联网”等也多次出现在报告中。

如今的中国,很多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都有创业志向,他们不仅来自北京、深圳、上海等大城市,还来自二线甚至更小的城市。毋庸置疑,他们中的许多人至少在首次创业尝试时难以成功。但对于中国这一人口大国,成功者仍然是一个可观的数字。这些年轻人也不怕失败,他们认为试错是无法避免的。不管结果怎样,都积累了经验,未来也将会有更多机遇,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用合法方式发展并获得成功。创业文化迅速蔓延,企业家越来越年轻,速度以指数形式增长。这些新一代企业家和创业家充满生机与活力,具有创造性,在促进中国迈向下一个发展阶段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第二大独角兽公司制造商,最具代表性的独角兽公司有小米、滴滴出行、中国互联网+(美团点评)、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等。2015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杂志列出了全球50家最智能科技公司,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小米都榜上有名。据中国科学技术部统计,现有115所大学科学园区和超过1600个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创业者和企业家提供导师、法律咨询服务、办公空间等。中国这些创新企业多精于商业模式创新,它们通过战略伙伴关系和企业兼并与收购等方式,建造商业生态系统,增长应变能力,相信未来在全球舞台上将会看到更多中国本土的科技创新公司。

而这些颠覆性企业的核心动力,仍是企业家们渴望成功、追求创新及对实现目标孜孜不倦的努力。这些企业家想要努力实现及达成的目标终将改写中国的商业规则,进而影响全世界。现今中国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中国领先的创业公司,尤其是互联网行业中更年轻、更有活力的这一代人,学习的却是硅谷的心态、文化和组织原则,这不同于他们的父辈。实际上,大多数创业公司更像是在硅谷而不是北京。这是一种创业创新的精神。对这些公司来说,中国当代的政经体制与硅谷文化相互影响,擦出新的火花。这种渗透性正以前所未见的方式改变着中国,成就创业创新的精神,并将引领中国走向新纪元。

在创业的过程中要有激情,就像一场奥运会,要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实际上梦想、激情和创业一定是联系在一起的。“梦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一个想法就能带动内心的力量,然后是更多的学习、成长,将自己的潜力、潜能都调动出来。其结果就是现今创业精神的形成和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