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这反映了大多数考生以及家长的想法。但是,本章却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各位家长:对待孩子的高考,绝对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因为考试的接近就乱了阵脚,这样反而会给学生的成绩造成不利影响。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如何在考前加强心理锻炼,做足一切准备,让孩子轻装上阵地迎接高考的到来。
在临考前数日我们给各位家长带来的高考温馨提示将会是对6月临考前数日心理准备的一个详细预告和提醒。
6月天气变化频繁,昼夜温差较大,紧张的考生很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和心理疲劳等症。按照本书说明书服用常用药物将有助于症状缓解,最好是服用中成药,就不会引起嗜睡和一些典型的心理不适应症状。此外,考生生病用药,一定要注意药品的不良反应,家长要起到监护作用。考试前期如果生了病可先请教心理医生。家长在选购药的时候,对说明书也要仔细看清楚,针对自己孩子的特殊情况做特殊的处理。
高考前几天,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它对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和调整心情,对能否正常发挥应考水平,顺利地进入高等学校进一步深造,影响极大。所以考前的准备是决定考试成败的关键。每一个考生只有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沉着应战的心理品质去参加高考,才能考出真实的水平和成绩。而临考前准备包括知识准备、心理准备、体力准备、物质准备、考试方法准备等。在本章中我们将着重讨论的是考前的心态以及考中适应等问题。
(第一节) 让孩子充满信心
您知道吗
对于绝大多数高三家长,平生第一次离高考这么近,感受到与高考这么密切相关。是兴奋、期待、焦虑,还是乱了阵脚?家长们一方面想竭尽全力帮助孩子;另一方面又苦于不知道该做什么,又能做什么,也不知道应该帮到什么份上,这可怎么是好?确实,为了高考,孩子焦头烂额,家长着急上火。高考临近了,希望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学,但孩子成绩一直不算突出,对自己没有信心,许多家长问,自己可以为孩子做什么呢?帮助考生和家长是我们的职责,让考生家长了解高考最起码的知识、解除困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工作,本节的目的,就是如节名所明示,说明高考时家长能为焦躁、失去自信心的孩子做些什么。
考试作为一种对认知行为的测量方式,必然使应考者产生一定的紧张和焦虑,而紧张和焦虑对学业水平的发挥有严重影响,所以,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考生怯场甚至晕场的现象。从心理学上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心理的原因引起的。对考试的恐惧情绪——在大脑皮层相应的区域形成兴奋中心——由于神经过程规律的作用,使与知识保持联系的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进入抑制状态——知识回忆不起来——对考试的恐惧加剧……如此恶性循环。另一种心理、生理相互影响加剧的恶性循环,对考试的恐惧情绪——导致肌肉紧张、神经活动的功能失调、内分泌功能失衡——紧张情绪加剧——生理失调加剧——直到晕场。
其实紧张、缺乏信心是不少孩子在大考前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即便是成绩突出的学生也有可能出现。孩子付出了努力,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是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精神分析学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说:“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现状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从这个意义说,自卑可以说是一个人进步的动力,人生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中而渐进佳境的。作为家长来说,首先应该多和孩子的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沟通、联系,多掌握、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据此正确地调整好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要结合孩子实际水平,规划求学目标。在发现孩子有这样的紧张情绪时,不妨对他说:“孩子,只要尽力就行。”孩子能从这样一句话中感觉到父母的支持、理解、信任和体谅,而且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因为父母说了这句听上去有些“纵容”的话而真的松懈下来,相反他会卸下思想包袱,在梦想前变得更加义无反顾。
其实考试是需要有心理暗示的,那什么样的心理暗示可以让我们达到心理流畅自信满满的状态呢?共有以下几种。
食物暗示
比如说,山楂汁果茶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因为你喜欢这种果茶,喝了之后就感觉浑身舒坦,就有一种力量。经过你不断强化,不断给自己这样一种信心,最后这种果茶就成了一种神水,有神妙的作用。但是这需要一种衔接,需要有个练习的过程。样板戏《红灯记》中,李玉和要被宪兵队长拉走之前,李玉和的母亲给他端了一碗酒,李玉和喝完就唱:“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这就是食物暗示。
音乐暗示
就是听自己最喜欢的曲子,听了马上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或兴奋、愉悦的状态。音乐一响,就马上把你引入这样一种状态,这就是建立一个条件反射。
语言暗示
有一句话叫“坚持就是胜利”。我们做题出现困难的时候,情绪受了影响,不能专心致志去答题,你闭上眼睛,默诵“坚持就是胜利”,最后真的胜利了。一次考试产生感觉,两次考试加上一点,好多次考试积累下来,只要你烦的时候,你就想“坚持就是胜利”,就可以很快达到自我调节状态。这就是暗示的作用。
情景暗示
想象到了自己最想去的地方,马上心情就平静下来。比如外地同学想考到北京,可以想象去北京颐和园兜一圈,马上感觉就来了。
动作暗示
做个动作,比如说祈祷或别的动作,给自己一套暗示的动作,使自己达到一种特别的心理流畅状态。
火车必须在火车轨道上运行,而汽车则必须在较好的公路上运行,自行车则可以在各种小路上运行。火车能够大载重量高速稳定行驶,是因为有扎实、平稳的火车轨道做支撑。
要想能长时间、高强度学习,而大脑始终很清晰,就要有好的心态和好的身体做支撑。
考生可以通过调整心态,如提高自信心,保持轻松愉悦振奋的心情等,来保持和提高学习状态。
所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探讨,最后为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对号入座
案例1
小红,高三,家境富裕。父母对她不打不骂。小红也尊敬崇拜父母,小红住校,不想让他们担心,报喜不报忧。活泼大方的她与每个同学都能打成一片,同学们都说她很可爱,很漂亮。小红却自认为很失败,没有一个是真心的朋友。朋友一起总会拿她开玩笑。但这些在她看来只是朋友在恭维她,不知在心里是怎么想她的。自己又认为很重视朋友,只要朋友提出要求,总是会尽可能帮忙,即使自己力所不及,甚至有时牺牲自己的利益。如用上课时间去陪同学,然后又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所以成绩并不如初中时那么优异。但有时又想要努力学习,考个好大学,就突然变得很沉静。可是同学说:“小红,你这几天怎么这么沉静啊。”小红就又恢复以前的活泼,但心里很矛盾。平时大家只会看到她的开心,却从没看到她伤感的一面。
小红心里其实很烦恼,虽想学习像以前那么好,可是由于偏科严重,英语、语文很差。一模考试后成绩排到200名——基本才达到本二,心里就很难受。其实自己早就有目标的。学校同学的父母经常会送些补品之类的,还是很温柔体贴的;同宿舍的女生也都很依赖自己父母,有什么不爽的事就打电话撒娇。小红就想,从小自己的父母都不是这一类型的,是权威理智型的,只会给予意见。而朋友都没理解自己的。所以小红就经常自己一人逛街买衣服,一次都买很多。钱没花光,就去买东西吃,吃得胃撑得难受,反正用其母亲的话讲,口袋里有钱就手痒。每次买完衣服,回去却觉得很难看,家里堆积了许多只穿过一两次的衣服,小红其实很后悔,没想好就买,但又控制不住。都是这样一次一次一毛钱没有的就回家,车费还得到家后母亲为其付款。而因为妹妹很优秀,又节俭,无形中就有对比。小红觉得大家都比较喜欢妹妹,不喜欢自己,妹妹来到班上,男生女生都会去和她聊,或者问关于妹妹的情况。小红就特别不爱妹妹来自己班上。可是细想想,连自己也喜欢妹妹,很漂亮,很可爱,很温柔,成绩又好。想到这,就觉得自己好差劲,而且觉得是自己的妹妹,怎么可以这么想呢?就会暴饮暴食,搞得胃很差,然后再减肥,但毅力不好,又要花钱。恶性循环。
最严重的是到高三省考时,小红莫名其妙得了荨麻疹,怎么找医生,西医中医,寻找病源,外敷内服的药都试过,都没有根除,比如白天红斑消退,晚上会再复发,会很痒,在学校时更严重。最终小红也考上了大学,但不理想,自己特别难受。父母这时觉得这小孩更需要关心了,每天都嘘寒问暖,照顾得无微不至。小红暑假里皮肤问题虽基本没有了,但其实还是没有根除,会反复发作。
案例2
小文,女,自幼聪明伶俐,争强好胜,学习成绩优异。数理化特别好,文科相对没有那么好,但也不弱。随着高中课业负担逐渐加重,科目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小文也逐渐有了压力,不再像初中那么轻松。考试前小文总要更认真复习,如果复习不充分点,小文就很难睡着,尤其是英语这一科,简直让小文头痛。据小文自己描述,她平时也努力多花时间在英语上,但成绩还是没有提高,总是拖自己后腿。
现在更害怕了,以前的都不会,背了就忘,没忘的一考试也是头脑一片空白。考试前总是很紧张,身体疲倦乏力,心烦意乱,谁惹她或拿她开玩笑就倒大霉了,肯定没有好脸色看。而且考完试成绩不出来还好,只是知道自己考得不好,稍微一点点担心,但还是能和同学一起聊天,吃饭。而一旦成绩出来,比预期还差的话,小文又莫名其妙想发脾气,但无处宣泄,就又给同学脸色看,或者干脆不理他们。真的不想理,也没有力气理他们。这样也使她在同学中的印象大大减弱,大家都不太敢主动去亲近她了。有时还会听到:“别理她!”朋友就越来越少。小文也觉得朋友越来越少了,就更加不快乐了,但每当想起自己英语越来越差,还得一定要考,又没办法提高。心里就很难受,就不想吃饭,什么都不想做,有时总是会感冒,或轻度发烧。这时同学中才会多些人来关心她。
点燃心灯
上面两个并非危言耸听的真实例子似乎让我们有点不知所措,在那种情况下很可能许多家长就会病急乱投医而四处为孩子“治病”。殊不知,心病还要心药医。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出现在两个孩子身上的心病到底是怎么引起的——对考生问题的科学的心理学解释。
案例1的心理诊断
(1)自卑心理,是指由于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作出过低的评价而产生的消极心理活动。常表现为忧郁、悲观、孤僻。会影响社会交往。小红由于高中成绩与初中形成鲜明对比,且有偏科倾向。同时自己对自己要求期望较高(有妹妹作比较),他人对妹妹和小红的评价差距,使小红对自己的评价偏低,因而导致不自信,觉得同学对自己外表的评价都是假的,甚至自卑。
(2)意志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意志薄弱:指行动中经常表现出盲从、独断、优柔寡断、动摇、固执、冲动、意气用事等特点。这些,小红在减肥、买衣服中都有充分表现。
(3)荨麻疹在心理层面的因素:依赖性,内疚,渴望得到情感。可见小红既想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也想得到真心的朋友,深层次的,而不是打打闹闹的,是可以聊聊心里话的朋友。想依赖父母、朋友(住校,有时会觉得空虚、孤独)。觉得自己乱花钱,嫉妒妹妹,暴饮暴食然后再减肥又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因而会内疚,自责。
案例2的心理诊断
考试是每个学生学习生活中必然遇到的事。过度紧张是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遇到考试情绪高度紧张,心慌,胸闷头昏,记忆困难,思想难以集中,有的还伴有口干、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的出现手指震颤,大汗淋漓,头脑轰鸣甚至昏厥等。
面对不好的应激事件,中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较为薄弱,因此导致人际交往也出现问题。小文具体情况主要是:
(1)由于偏科严重,深知英语备考知识不够,可以说非常差,但又无力在短时间内改变现状。因此出现紧张焦虑等症状。又由于自己对考试比较重视,认为考试成绩会影响他人,比如父母、老师、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因此非常在意,所以更严重。有时会想逃避自己英语成绩差的事实,想躲避,因此出现感冒、发烧的症状。
(2)由于考试原因,情绪管理方面有所欠缺,致使同学误解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也遇到瓶颈。出现感冒、发烧的症状,其实是想引起同学对自己的关注,多关心自己一下。
而作为关心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老师和家长还应当对以下的问题必须有所了解。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自信会产生多么强大的力量吧!把这个真实的故事和一些真诚的告诫送给家长——“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承认中,他就学会了选择目标;如果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觉。”
自信的力量
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三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在第二次家长会上,小学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她流泪了。然而,当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她又振作起精神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高中毕业,儿子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滴落在手中的那个信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