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寒窗吟
寒窗苦读春流年,穷耕不辍战犹酣。
夏日炎炎苦修行,汗流渍渍透衣衫。
朔风吹来冷透骨,不避雪霜书为伴。
历尽磨砺学有成,妙手回春是我愿。
决战的时候到了,毕业考试有条不紊的正在进行中,前边的中医科,小儿科,五官科,妇产科几门临床课早已考过,实际上所谓的毕业考试就剩外科和内科了。
学过医学的人都知道,外科是一门技术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理论上并不复杂。让人贻笑大方的是,黄河医学院一九七七年那届第一次通过考试入取的大学生却在外科毕业考试时闹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事情是这样的:外科的赵老师向来以亲民著称,每次他上课时总是谈笑风生,幽默连篇,让他的学生们笑的前仰后合。平时每次外科考试赵老师出题都简单明了实用,毕业考试他出的试卷并不复杂,最后的题目是病例分析,他出的病例是:
姓名:李××,性别:男,年龄32岁,主诉:转移性右下腹,伴有发烧、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十余小时。现病史:患者于十余小时前突然感到上腹部及脐周围阵发性疼痛逐渐转移到右下腹部,且疼痛加重变为持续性剧痛,伴有发烧、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在家服用止痛药效果不佳,故来诊。过去史、个人史、家族史无异常。住院查体:体温38度C,脉搏90次/分钟,呼吸每分钟20次,收缩压120毫米汞柱,舒张压80毫米汞柱。表情痛苦,右下肢强迫屈曲位。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坦,右下腹压痛反跳痛以马氏点明显。腹部叩诊呈鼓音没有移动性浊音。腹部听诊:肠鸣音亢强。化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3×10九次方个/L,中性粒细胞89%,红细胞5×10十二次方个/L,血小板计数:200×10的9次方个/L。X光透视:胸腹部均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请写出这个病历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这个病历诊断为阑尾炎绝无问题,治疗为:一保守治疗:输液、消炎、对症。二、随时准备手术。错误就出在那个鉴别诊断上,阑尾炎属于急腹症范围,当时教科书上列出急腹症的鉴别诊断有19个,其中有一个是宫外孕,而这个宫外孕是生育期妇女所特有,其他任何人是不可能得宫外孕这个特殊疾病的。这个病历开宗明义既指出这个病人是个男性,男性就是在生育期也是不可能得宫外孕的,这是一个连小孩都明白的道理,可偏偏这群考试上学的大学生就给弄错了,因为考试紧张,注意力过于集中,有某个人把这个弄错了不足为怪,问题是全级部六个临床专业班,246名医学大学生全部把宫外孕列入了这个男性病人的鉴别诊断之中,这就奇了怪了。这里面不存在智力的问题,也不存在学习不认真的问题,更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而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平时学习太认真,考试时精力过于集中惹的祸。平时复习时大家用工太多,死记硬背,生怕遗漏了每一个小细节,以至于考试时因为精力太集中,而把那个病人的性别给忘记的一干二净了。幸亏外科的赵老师很义气,把这个错全拦在了自己身上,明言这个地方不扣分,彰显了一个老教师父亲一样的宽阔胸怀。
毕业考试难就难在内科学了,内科几乎是集了医学理论的大成,各科的临床理论基础都在内科学习,近两年多来,同学们几乎把百分之七十的精力都用在了内科的学习上,可以想见这门课的难学性和重要性。
决战的时刻到了,本来规定内科考试八点到十点进行,可不到七点半大家已经全都坐到了教室里,有的把写字用的垫本平整的放到课桌的正中,然后给钢笔打满了墨水,为考试进行着最后的准备。有的在轻轻的翻看笔记本或着《内科学》课本,为了心理上的那点不放心在做着一丝不苟的最后努力,生怕考砸了。
杨军老师穿着刚刚洗过且熨烫的平平整整的白色隔离衣早早的来到教室里,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一个劲的安慰大家道:“同学们不用紧张,你平时怎么学的今天就怎么考,答案都在课堂笔记本上,你只要考试答案和笔记本上一样我保证给你满分。”听杨军老师这样一说大家悬着的心稍微放松了一点点,因为大家对那两本笔记本不知背了多少遍了。杨军老师向来做事紧凑,离考试还有几分钟就把考试用的试纸发下来了。哇,是一张大大的白色八开纸,这得多少字才能写满啊?杨军老师知道大家的心事,只是不露声色的面露微笑。考试的铃声一响,杨军老师就让班长和内科课代表把试卷发下来了。哎呀,没看错吧,考试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内科学的全部。
你且看看那题是怎么出的吧,第一题:试述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和预防。第二题:试述循环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预防和鉴别诊断?第三题:试述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和预防?第四题:试述造血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和预防?……如此而已,不下十道题目。要知道人体才有八大系统,这也太过了吧?这哪里是在考试啊,这简直就是在把《内科学》一字不落的默写一遍。要知道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之类的轻松活泛题,一道道都是啃不动的干货,不叫人活了?就听教室里不约而同唏嘘叹息吆声一片,不少人在自言自语发出抗议声,杨军老师看到这场景,好像早有预感一样,毫无奇怪之处,微笑的脸上淡定的让人怒火中烧,好多同学在心中暗暗怒道,杨老师啊杨老师,你也太狠了吧?你的学生平时都非常尊敬你,众人可没有得罪您之处啊,你怎么出题这么重这么狠呢?
说归说,怒归怒,这试还得考是不?须臾之后教室里静了下来,只听钢笔和试纸的摩擦声唰唰一片,这场景就像那天打壁虎的晚上一样,考场上一片静谧肃静,只是此时连咳嗽的声音也没有了。为什么?我们只能说时间太紧,任务太重,思绪太深,精力太集中,一星半点的咽痒之类的感觉早已跑到九霄云外去了,根本就感觉不到!高考改革后第一年考试出来,天之骄子,莘莘学子,百里挑一,这些赞美之词绝非虚得!国家有恩于我,我以苦学苦读,取得优异成绩,学得一技之长回报祖国正当时也。家人们,朋友们,父老乡亲们你们且等我们胜利的好消息吧!
一张八开的白纸写满了,可是试题还只是做了不到一半。好在杨军老师早有准备,前边教桌上早就放上了厚厚的一大摞八开大纸,就等着每个人随便去拿。
两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到了,考试内容做了还不到一半,大家不约而同的抬头问杨老师怎么办?杨军老师和蔼可亲的告诉大家,不要紧,时间不受限制,啥时答完试题啥时离场。然后强调不许说话,不许交头接耳,严肃考场纪律。
汗水早已流干了,只觉得口渴难耐,用舌头舔了舔口唇继续拼!当考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时,高大河很快按教科书上标准答道:正常成年人的血压标准收缩压是在90到120毫米汞柱之间,舒张压是在60到90毫米汞柱之间。如果舒张压在90到95毫米红柱之间,收缩压在120到140毫米汞柱之间称之为临界血压。如果舒张压高于95毫米汞柱,收缩压高于140毫米汞柱就是高血压病。按说到此已经很完美了,可高大河潜意识里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高大河屏住气,静下心来好好想了想,啊,对了,血压是随着年龄变化的,上边这个标准只是正常成年人的标准,而儿童和年龄超过四十岁的人血压与这个标准是大大不同的。于是高大河在考试的纸张上另起一行写道:儿童和四十岁以上人的血压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因为儿童的血压属于小儿科范围在此不做赘述。四十岁以上的人年龄每增加十岁,其血压也随之增长10毫米汞柱,但是如果只是收缩压增长而舒张压不增长,脉压差变大超过60毫米汞柱时,说明血管壁硬化,预示着病人病情严重,预后不好。
写完上述几句以后,高大河又犹豫起来,心下想这样是否有画蛇添足之嫌呢?再想想杨军老师那治学严谨的样子,高大河平静了下来,因为杨老师的要求是知识掌握的愈多越好,道理是讲得越透越好。不行,时间本来就够紧张的了,这一犹豫几分钟过去了,还是赶紧答题为好。
学校食堂吃午饭的钟声响了,也就是说考试已经进行了三个半小时了,可是同学们竟然没有一个人做完题目。这时杨老师有点不好意思了,面带抱歉的面容,无不歉意的说:“看来是出题重了,不过大家不要紧张,试题啥时做完啥时算,我已经跟食堂打过招呼了,谁考完了谁去打饭,食堂有专人值班,教务处的宋处长在食堂看着呢。”
当高大河做到:“试述心梗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这道题时,高大河很快按照笔记本上的内容完整的写到了试卷上去,高大河检查了一遍几乎是一字不落的把笔记本上的内容全都答到了卷子上去,高大河喜不自禁的心头轻松了一下,就在准备做下一道题目时,高大河不知哪根筋出了毛病,突然想起了一年前杨老师在课堂上讲完了“心肌梗塞”诊断以后,就在大家把笔记本收起来准备下课的时候,杨老师突然在不经意间说了一句:“年龄超过四十岁的人,突然出现休克,如果找不出其它明显的原因,应该首先想到心梗的可能性。”当时高大河和其他同学一样已经收起了内科笔记本准备下课,没有把这句话写到笔记本上去,可是他肯定是牢牢的把这句关键时刻救人命的话记到了心里,要不然怎么在这关键的时候想起了这句课本上没有的话呢?高大河毫不犹豫的在试卷上另起一行,工工整整的把“年龄超过四十岁的人,突然发生休克,在找不到其它明显原因的时候应该首先想到心肌梗塞的可能性。”不要小看了这句不经意间的话,他不但关键时刻可以救人命,也彰显出了一个学子治学严谨,刻苦认真,滴水不漏,毫发不差的高雅素质。有的人在关键时刻能放出异样的光芒,那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长年累月严谨刻苦的积累而放出的生命之光。
四个多小时后有人开始陆陆续续走出考场,当高大河走出考场的时候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半了,也就是说这场考试整整用了四个半小时。在这漫长的四个多小时中间要不间断的奋笔疾书,还要不吃不喝不啦不尿,难不难啊?听说过吗?没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一场考试用了四个半小时的记载,可是黄河医学院一九七七级那届师生就实实在在的经历过了,不知当时写进校史了没有?如果没有的话那可真是一个莫大的损失,因为那是一种精神,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叫“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向联合国申请注册的,那可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是怎么为了夺回特殊历史失去的十年而拼命读书的。
人们看电影看书都喜欢大的战争场面或着大的历史事件,人们往往被那些轰轰烈烈的故事深深吸引,乐此不彼,反复回味,这样掌握的知识不免有点有以偏概全丢三落四的味道。人类历史是由整个人类创造的,许许多多的数不清的小人物在历史长河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事实证明越是小的人物发生的平凡事件越能放射出富含哲理的人性光辉。
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