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花木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2247700000004

第4章 花木的主要虫害(2)

(3)蛹暗褐色或黑色,胸背及腹部有不明显的毛瘤,着生稀而短的红褐色毛丛。无茧,仅有几根丝缚其蛹体与基物相连。

防治方法:①诱杀。利用幼虫白天下树潜伏的习性,在树下堆石块诱集幼虫,及时消灭。②于成虫羽化期,在地堰缝中、树干附近捕杀成虫及卵块。冬季将树皮、地堰及石缝中卵块挖出,集中消灭,或置于纱笼中,保护寄生蜂正常羽化,飞回果园。③药剂防治。在树干上涂50~60厘米宽的药带,采用高浓度残效长的触杀剂毒杀幼虫,或在幼树上喷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或二氯苯醚菊酯乳油、10%天王星乳油2000倍液等毒杀3龄前幼虫,都有较好效果。④生物防治。幼虫3龄前喷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每单位重量的病毒死虫尸体加水3000倍(每毫升含8×106~7多角体病毒)。

11.梅毛虫只危害梅花吗?

梅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又名黄褐天幕毛虫、天幕枯叶蛾、“顶针虫”,除危害蜡梅、梅花外,还危害榆叶梅、贴梗海棠、海棠、刺玫、玫瑰、山桃、柳、榆、樟等。梅毛虫幼虫头部蓝灰色,有2个黑斑,背上有黄白色背线,身体两侧各有2条黄色纹,身上有许多黄白色长毛,一般有5厘米长。幼虫常在小枝上吐丝,食害梅花新芽、嫩叶,长大后分散在全株,蚕食叶片,严重时树叶会被全部吃光。卵圆筒形,灰白色,顶部中央凹陷并有一小圆点;200~300粒卵环结于小枝上粘结成一圈呈“顶针状”。

防治方法:①结合冬季修剪,彻底剪除枝梢上越冬卵块。为保护卵寄生蜂,可将卵块放天敌保护器中,使卵寄生蜂羽化飞回果园。②发现幼虫群集,及时消灭。③药剂防治要掌握在幼虫3龄前进行,使用药剂为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或10%溴·马乳油、20%菊·马乳油20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乳油3000倍液等。

12.舟形毛虫是如何危害梅花的?

舟形毛虫是鳞翅目、舟蛾科的苹掌舟蛾的别名,又名苹果天社蛾、黑纹天社蛾、举尾毛虫、举肢毛虫、苹黄天社蛾。寄主除梅花外,还危害樱花、榆叶梅、海棠、山楂、苹果、梨、杏、桃、李、榆、柳、枇杷等。该虫1年发生1代,初孵幼虫多群集叶背,早晚和夜间或阴天群集叶面,头向叶背排列成行,由叶缘向内啃食。低龄幼虫遇惊扰或震动时,成群吐丝下垂。3龄后逐渐分散取食或转移危害,白天多栖息在叶柄或枝条上,头尾翘起,状似小舟,故称舟形毛虫。幼虫共5龄,4龄前食量小,4龄后食量剧增,常把叶片吃光。老熟后沿树干爬下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①结合翻耕或刨树盘,把蛹翻到土表,或人工挖蛹。②在幼虫分散前,及时剪除有幼虫群居的枝条并烧毁。③在幼虫期可喷洒青虫菌800倍液。④利用该虫吐丝下坠的习性,人工震落并捕杀幼虫。⑤幼虫发生期施药防治,药剂为40%敌·马乳油1500倍液、40%菊·马乳油1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青虫菌粉剂800倍液。

13.如何防治危害杨树的舟蛾类害虫?

在杨树的食叶害虫中,舟蛾类害虫占主导作用。其中主要为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双尾舟蛾。杨扇舟蛾幼虫夜晚取食,若遇阴雨则昼夜取食,直至虫苞干枯后幼虫仍在其中隐栖,可将全叶吃尽,仅剩叶柄。当食料不足时,则吐丝随风飘迁他处,再卷叶危害;杨小舟蛾幼虫孵化后,群集叶面啃食表皮,被害叶呈箩网状。稍大分散蚕食,将叶咬成缺刻,残留粗的叶脉和叶柄;杨双尾舟蛾成虫有趋光性。初孵幼虫在卵附近叶面上爬动,并吐丝于叶面上,取食叶片。幼虫老熟时,咬破枝干吐丝粘枝干啐屑做茧。幼虫结茧时咬伤枝干,常造成风折。

防治方法:①人工防治。幼虫分散前摘除带虫苞的叶片。②生物防治。白僵菌粉可用于防治杨扇舟蛾,应用苏云金杆菌0.5亿~1亿/毫升和青虫菌1亿~2亿/毫升可毒杀黄二星舟蛾及杨扇舟蛾;应用舟蛾赤眼蜂可防治杨小舟蛾。③化学防治。幼虫危害期,喷洒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和20%灭幼脲I号胶悬剂10000倍液或其混剂,对上述几种舟蛾可获满意效果。

14.山茶上的三角状叶苞是虫害造成的吗?

山茶树上的三角叶苞是由茶细蛾危害造成的。茶细蛾属鳞翅目、细蛾科,别名,三角苞卷叶蛾、幕孔蛾,主要危害山茶、茶、油茶和茶梅等。该虫以蛹茧在茶树中下部或老叶面凹陷处越冬。翌年4月成虫羽化,成虫羽化后2~3天把卵产在嫩叶背面,1~2龄潜叶危害,3~4龄幼虫卷叶危害,4龄后期、5龄初期进入卷苞期,把叶尖向叶背卷结为三角苞状,匿居其中取食。幼虫常转苞危害,把粪便堆积在苞内,严重影响茶叶质量。老熟幼虫把苞咬一孔洞爬出后,至下方老叶或成叶背面吐丝结茧化蛹。每年夏季受害较重,开始影响山茶的生长。

防治方法:①注意采去有虫叶,减少该虫产卵场所及食料。②加强茶园管理,发现虫苞及时摘除,集中烧毁或深埋。③在潜叶期及时喷洒50%辛硫磷乳油12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90%巴丹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4000~5000倍液。

15.紫光箩纹蛾是如何危害桂花的?

紫光箩纹蛾属鳞翅目、箩纹蛾科,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除危害桂花外,还取食丁香、女贞、油橄榄等树木。该虫害在南京地区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6月成虫出现。卵散产于寄主植物叶部。6~7月幼虫危害叶片,幼虫食量很大,叶片常被大量吃光。

防治方法:在幼虫危害期喷洒25%安绿宝乳油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5%抑太保乳油3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6000倍液。

16.茶尺蠖识别要点和防治方法是什么?

茶尺蠖属鳞翅目、尺蠖蛾科。主要寄主包括绣球花、茶、山茶、忍冬、山核桃、杨树、石榴等。茶尺蠖幼虫体表较光滑,腹部只有第6腹节和臀节上具足,爬行时体躯一屈一伸,俗称拱背虫、量尺虫、造桥虫等。幼龄幼虫喜停栖在叶片边缘,咬食嫩叶边缘呈网状半透膜斑,后期幼虫常将叶片咬食成较大而光滑的“C”形缺刻。茶尺蠖是茶园尺蛾类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种类之一,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产茶省,尤以江、浙、皖、湘等省发生严重。成虫产卵成堆于茶树枝丫、茎干裂缝和枯枝落叶间。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4龄后暴食,食量大。老熟后入土化蛹,大发生时常将整片茶园啃食一光,状如火烧,对茶叶生产影响极大。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9~12毫米,翅展20~30毫米。体翅灰白,翅面散生茶褐至黑褐色鳞粉,前翅内横线、中横线、外横线及亚外缘线处共有4条黑褐色波状纹,外缘有7个小黑点。后翅线纹与前翅隐约相连,外缘有5个小黑点。

(2)卵椭圆形,鲜绿至灰褐色,常数十至百余粒堆成卵块,并覆有灰白色丝絮。

(3)幼虫成熟幼虫体长26~30毫米,黄褐、灰褐至赭褐色,第2~4腹节背面有隐约的菱形花纹,第8腹节背面有一明显的倒“八”字形黑纹。

(4)蛹长12毫米,红褐色,第5腹节两侧有一眼形斑。

防治方法:①捕杀成虫。每天上午9时前人工捕杀静栖在花木或茶园周围树干、墙壁和茶丛间的成虫,效果很好。②结合耕作捡除虫蛹。③刮除产在树皮裂缝和墙壁裂缝中的卵堆。④生物防治。在1~2龄幼虫期,每亩喷施100亿多角体(或30~50头虫尸)的核型多角体病毒或每毫升含孢子1亿的杀螟杆菌。放鸡啄虫。

17.如何识别和防治肾毒蛾?

肾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别名大豆毒蛾、豆毒蛾,除危害荷花外,还危害月季、海棠、茶花、杜鹃、垂丝海棠、贴梗海棠、紫藤、悬铃木、柳、樱、榆等花木。该虫在长江流域1年发生3代,均以幼虫在中下部叶片背面越冬,翌年4月开始危害。初孵幼虫集中在叶背取食叶肉。成长幼虫分散危害,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仅留主脉。老熟幼虫在叶背结丝茧化蛹。

形态特征:

(1)成虫雄蛾翅展34~40毫米,雌蛾45~50毫米。触角干褐黄色,栉齿褐色,下唇须、头、胸和足深黄褐色,腹部褐色,后胸和第2~3腹节背面各有一黑色短毛束。

(2)幼虫体长40毫米左右,头部黑褐色、有光泽、上具褐色次生刚毛,体黑褐色,亚背线和气门下线为橙褐色间断的线,前胸背板黑色,有黑色毛,前胸背面两侧各有一黑色大瘤,上生向前伸的长毛束,其余各瘤褐色,上生白色褐色毛。第1~4腹节背面有暗黄褐色短毛刷,第8腹节背面有黑褐色毛束,胸足黑褐色,每节上方白色,跗节有褐色长毛;腹足暗褐色。

防治方法:①清除在叶片背面的越冬幼虫,减少虫源。②掌握在各代幼虫分散危害之前,及时摘除群集危害虫叶,清除低龄幼虫。③必要时喷洒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④生物防治。可喷洒杀螟杆菌粉剂700~800倍液。

18.怎样识别斜纹夜蛾?如何防治?

斜纹夜蛾又称莲纹夜蛾、莲纹夜盗蛾。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各省危害严重。此虫食性很杂,寄主植物达200多种,其中园林花木主要有荷花、香石竹、九里香、大丽花、木槿、瓜叶菊、丁香、山茶花、睡莲、菖兰以及禾本科草坪等。幼虫食叶、花蕾、花及果实,初时叶肉残留上表皮和叶脉,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落花、落蕾、花朵不能开放,并由于幼虫排泄粪便,造成污染和腐烂,失去观赏价值。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4~20毫米,翅展37~42毫米,体灰褐色,前翅黄褐色,多斑纹,从前缘中部到后缘有1灰白宽带状斜纹,后翅白色,仅翅脉及外缘暗褐色。

(2)卵半球形,直径约0.5毫米,表面有纵横脊纹,黄白色,近孵化时暗灰色。卵成块,外面覆有黄白色绒毛。

(3)幼虫老熟时幼虫体长38~51毫米。体色因虫龄、食料、季节而变化,土黄色、青黄色、灰褐色或暗绿色,背线、亚背线及气门下线均为灰黄色及橙黄色。初孵化幼虫呈绿色,2~3龄时黄绿色,老熟时多数为黑褐色。背线和亚背线橘黄色,中胸至第9腹节亚背线内侧有半月形或三角形黑斑1对,中、后胸黑斑外侧有橘黄色圆点。

(4)蛹长18~20毫米,圆筒形,赤褐色,气门黑褐色。腹部第4~7节前缘密布圆形刻点。

防治方法:①结合园林管理,人工摘除卵块和初孵幼虫危害的叶片,可压低虫口密度。②利用成虫趋光性和趋化性,用黑光灯、糖醋液等诱杀成虫(即用糖2份、酒1份、水2份、醋2份,调匀后加少量敌百虫制成)。③发现初孵幼虫及时施药,喷药宜在午后及傍晚进行,可结合田间管理,进行挑治,不必全田喷药。常用药剂有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500~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25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或20%米满胶悬剂2000倍液,10天1次,连用2~3次。

19.如何识别和防治茉莉叶螟?

茉莉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茉莉野叶螟。寄主为茉莉,以幼虫在寄主植物的叶、花蕾、嫩枝与新梢上取食。严重时叶片枯萎脱落,小枝皮层被啃食而枯死,幼苗被害逐渐枯黄,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0~12毫米,翅展20~25毫米。深褐色,头小,胸部有密集的淡黄色鳞毛。触角丝状很长。前翅狭三角形,黄褐色,夹杂有黑色鳞毛,翅面上有10个形状不同的透明白斑,其中近外缘4个较大,中部和基部6个较小;外缘线黑色。后翅黄褐色宽三角形,翅面上有5个形状不同的透明白斑,基部一个较大,呈“C”形。翅前缘从基部到中部银白色。腹部背面浅黄褐色,各腹节后缘中央及两侧鳞毛黄白色斑点状,边缘灰黑色。雄蛾腹部细长而尖,常向上翘。

(2)卵椭圆形,长0.8~0.9毫米,宽0.4~0.55毫米,淡黄色,卵面稍隆起,有网纹状。

(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6~25毫米,头部淡黄褐色,布黑褐色长形斑纹,各体节毛片边缘灰黑色,毛基黑色,亚背线白色。

(4)蛹长12~14毫米,梭形,头胸部最宽,初化蛹时浓绿色,后变为淡黄绿色。

防治方法:①人工摘除带虫叶片。②结合园艺管理,于春秋清除枯枝落叶,并剪除带虫枝条,集中烧毁。③在幼虫危害期选用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40%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10%除尽悬浮剂1500倍液喷洒。

20.如何防治大丽花螟蛾?

大丽花螟蛾属鳞翅目、螟蛾科,别名欧洲玉米螟、钻心虫。寄主除大丽花还危害菊花、唐菖蒲、美人蕉、桃、向日葵、玉米等植物。低龄幼虫取食心叶,受害心叶展开后出现一排小孔;3龄后开始蛀茎危害,常造成枯心。危害大丽花时幼虫蛀入主茎或侧枝,影响水分和养料运送,不能开花,甚至造成植株凋萎枯死或折断。

防治方法:①每年4~5月前把茎秆处理完,消灭越冬寄主。②幼虫多在心叶中危害。可将3%乐果颗粒剂250~500克,加河沙或细沙2~3千克拌匀,逐株施入心叶。③药剂防治。在卵期和幼虫初孵期,喷施30%灭铃灵乳油20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50%敌敌畏乳油、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还可喷洒20%杀灭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对螟虫有明显效果。在发生不严重的情况下,对已蛀入茎秆内的幼虫,用20%菊·氧合剂2000倍液注射茎秆。④生物防治。在卵期释放赤眼蜂,一般放蜂量为1∶10。

21.如何识别和防治红腹灯蛾?

红腹灯蛾属鳞翅目、灯蛾科,别名人字纹灯蛾、人纹污灯蛾。主要寄主包括非洲菊、金盏菊、日本石竹、欧洲莲等草花和蔷薇、月季、木槿、碧桃、蜡梅、荷花、杨树、榆树、槐树等花木。幼虫食叶,吃成孔洞或缺刻。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约20毫米,翅展45~55毫米。体、翅白色,前翅外缘至后缘的一斜列黑点,两翅合拢是呈“人”字形,后翅略染红色,腹部背面呈红色。

(2)卵扁球形,淡绿色,直径约0.6毫米。

(3)幼虫末龄幼虫约50毫米,头较小,黑色,体黄褐色,密被棕黄色长毛;中胸及腹部第1节背面各有横列的黑点4个;腹部第7~9节背线两侧各有1对黑色毛瘤,腹面黑褐色,气门、胸足、腹足均为黑色。

(4)蛹体长18毫米,深褐色,末端具12根短刚毛。

防治方法:①耕除杂草,秋后翻地,消灭越冬蛹。②灯光诱杀成虫,并及时摘除有卵叶。③卵孵化后的3~5天喷洒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25%亚胺磷乳油800倍液、5%抑太保乳油3000倍液,或用90%晶体敌百虫150克加50%辛硫磷乳油150毫升加细土30千克拌匀,于傍晚撒施。

22.为什么黄杨绢野螟在北方发展如此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