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巴菲特写给子女的10个投资忠告
2250500000018

第18章 忠告五如果你走在错误的路上,奔跑也没有用(3)

巴菲特曾经做过这样的计算:若投资者花费了1美元用于投资,但是结果却亏了50美分,那么手中的本金将会剩下一半。为了赢回损失的本金,投资者必须取得百分之百的收益,否则将无法弥补损失的50美分。因此,巴菲特一再向投资者强调:学会止损是股票投资的第一课。

大部分投资者都清楚股票市场的投资风险是最大的,没有人能够确定自己购买的每一只股票都稳赚不赔。可是,如果真的赔钱了怎么办呢?对于这个问题,巴菲特表示一定要立刻采取止损的措施。顾名思义,止损就是投资者控制损失的意思。这个词使部分股票投资者十分反感,而他们也许会因为反感这个词而不愿意实施止损措施,但是这样固执己见的后果无疑是增加了自己投资的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尽管投资中出现的错误看起来极为微小,但它却往往能毁灭投资者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因此,认真实施止损措施是确保投资者基本利益的重要法则。

在投资领域中,存在着大批专业的投机者,他们不但有精湛的分析技术,还曾在投资中取得过许多成功。不过,他们往往因为过分的自信,不愿采取止损措施,结果一次的失误酿成了毁灭性的损失——所有的资产一夜化为乌有。这样的情况在股票市场中是不足为奇的,几乎每天都会上演这样的悲剧。

其实,有很多普通投资者也会犯与之相同的错误——他们都会选择在盈利后退出市场,可是几乎没有人采取止损措施赢回本金再撤离市场。像这样的投资者一般是抱着一夜致富的心理进入股市的,因此很少会去关心股市的风险。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是,一旦股价到达止损位置后,投资者就方寸大乱,不知道应该怎样决策。有的投资者将止损位置不断更改;有的投资者干脆放手一搏,继续加仓,希望通过孤注一掷的方式挽救不利的局面;有的投资者当发现股价持续下跌时,干脆采取逃避现实的态度,对股市不闻不问,任其手中的股票自生自灭。其实,这些投资者心里十分清楚股市大盘将会保持不断下跌的趋势,虽然他们手中的股票也纷纷下跌,可是侥幸心理驱使他们相信在不久以后股市将会出现回升的可能。然而,在漫长的等待中看不到回升的希望时,他们却又因为不愿亏本抛售而继续留恋于股票市场。这样的投资者往往看不到手中所持有的股票价格已经在漫长的等待中渐渐缩水。原本只需采取止损措施便能降低损失,但是却因为投资者固守错误、漫无目的等待而致使自己越亏越大。

像这样的投资者大概从不曾了解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大师都会遵循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投资法则——“鳄鱼法则”。这个法则是由鳄鱼的吞噬方式而衍生出来:如果猎物越用力挣扎,那么鳄鱼的捕获会更容易。当人们在沼泽中行走时,不小心被鳄鱼咬住了脚,它并不会立刻咬断这只脚,而是静静观察人们的反应。假如人们试图用手扳开鳄鱼的嘴,那么鳄鱼一定会迅速咬住人们的手和脚,一旦人们用力挣扎只会使鳄鱼咬得更深。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住生命人们能够做得就是牺牲那只脚。对于投资者来说,“鳄鱼法则”的具体含义是:当发现自己的错误时,立刻撤离市场是唯一的方法。不需要任何的借口、侥幸心理、冠冕堂皇的理由或采取其他的方式。

巴菲特还告诉皮特,要学会科学止损,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成功止损。巴菲特认为,科学止损的目的是:既能成功规避风险,还能保护本金,从而为自己留下后路,保存实力。

他还引用了这样一个例子向投资者说明止损的重要性:有两个投资者,其中一位投资者的分析准确率大约为40%,而另一个投资者的分析准确率大约为80%,那么谁能在股票市场生存的时间更久呢?也许所有人都会选择后者,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假如没有采取科学的止损措施,无法掌握控制风险的方法,往往后者的生命力会弱于前者。

假设他们都投入了10万元,前者能将风险控制在2%,在10次的交易当中,他盈利的次数为4次,亏损为6次,总共6次损失为1.2万。而后者只能将风险控制在20%,在10次交易当中,他盈利的次数为8次,亏损为2次,但总共2次损失为4万。很明显,在两者间的损失相差2.8万的情况下,后者的盈利必须比前者多2.8万才可以保持相同的水平。但是,这表示后者必须先盈利后亏损,若在10次的交易当中一开始亏损两次,那么其本金也就只剩下6万。后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多盈利2.8万元,将会面对严峻的考验。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若投资者不能够掌握有效的止损措施,适当的控制投资风险,那么无论投资者的分析准确率多高,也可能无法获得傲人的投资成绩。”

实际上,止损点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在股票价格处于下跌状态时所建立的退市点。在投资当中,一般当股市处于上涨时,投资者应该将止损点提高;反之,当股市处于下跌时,投资者应该将止损点稍微降低。这样便可以轻松预防被股市套牢,为自己留下退路。设置止损点往往能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防止可能存在的风险,将损失降到最低点。

巴菲特强调,如果投资者已经设立了止损点,那么必须严格执行。假如投资者明明知道自己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却不愿回避风险,依然留恋市场,结果等到股价下跌好几倍才幡然领悟,追悔不已。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投资者一旦意识到错误必须立刻采取止损措施,快刀斩乱麻。即使舍不得也要忍痛撤离市场。

巴菲特认为,在交易中止损位置存在一些缓冲的空间。一般短线投资者的缓冲空间大约为5%~8%,中线投资者的缓冲空间大约为8%~13%,而长线投资者的缓冲空间为15%~20%。投资者应该注意的是,无论你属于哪种类型的投资者都必须设立止损点。当一只股票的价格突然下跌了6%,那表示它将处于弱市当中;当一只股票从最高点下跌10%,那表示投资者应该对其进行调整。投资者应该坚持科学止损,将市场的走向与自己的投资的股票结合,建立适合自己的止损策略。关于止损措施的实施一般应该考虑以下这几个方面:

第一,投资者在选择股票时不可盲目购买,要谨慎选择,分析和研究该股票的上市公司。不经考虑就买进股票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这样的投资者往往会损失惨重。而止损只能降低损失,它并不是股票投资的目的。

第二,在不同的大势中采取的止损方式也不同。在股市大好时,几乎所有的股票都会出现大幅上涨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必须克制贪婪心理,冷静地看待问题,这样才能获得丰厚的利益。其实,在牛市中被套牢的投资者只是少数,最大的问题在于盈利的多少。这个时候投资者尽量不要轻易实施止损措施。在股市下跌时,现金是投资者保存实力的关键,这时实施止损措施才能全身而退。投资者应该时刻铭记,如果被市场抓住了脚,一定要冷静。因为无谓的挣扎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牺牲那只脚才是最明智的做法,继续留恋市场是愚蠢的行为,结果只能是血本无归。

第三,不同的股票止损的方法也不同。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它各自的特点,在股市里所有的股票都有各自的走势,不存在完全一样的股票走势图。每个投资者在操作不同的股票时所使用的手法也不同。所以,当投资者购买股票时,一定要谨慎地对待,深入研究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抓住每只股票的特性,然后为它们制定不同的止损措施。

第四,投资者在实施止损措施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立止损点。在止损计划中,止损点的设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投资者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去确定止损点,比如依据技术位和资金等。在不同的依据下,设立止损点时所考虑的方向也不同。当投资者只是对个别的股票设立止损点时,不但要考虑每只股票的技术位,还应注意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当投资者针对大盘止损时,那么必须结合大盘的技术位和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设立止损点;当投资者针对资金实施止损措施时,考虑的重点是投资者风险的承受能力。

无论投资者采取哪种类型的止损措施,主要考虑的因素都是风险的承受能力和技术位。其中,不同的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没有任何的标准可以衡量,但关于技术位的问题则需要投资者运用相关的投资技巧和经验。在实际操作中,投资者一般会依据技术位来设立止损点。另外,投资者还应该根据股票价格的波动控制止损的幅度。如果实施的止损措施幅度较大,那么将有可能造成反效果,不但达不到止损的目的,反而会造成更多的损失;如果实施的止损措施幅度太小,那么也有可能造成利益流失。因此,股票价格的波动会影响止损点的设立。在日常的投资中一般有这样几种止损的方法:

第一是保住本金。假设投资者购买了某一只股票,却发现股票的价格正在大幅上升,那么应该立刻调整一开始设立的止损点。可以将止损位置设立为保本价格,这种方式比较适合T0操作。

第二是运用股票走势图。在运用这种方式时,投资者可以根据实际操作中的趋势线或移动平均线为标准,分析股票价格的波动方向。如果发现股价开始超出这个标准时,投资者应该立即撤出市场。

第三是结合时间周期。当投资者决定购买股票之前,应该对持有股票的期限做限定,比如2天、4天、1个星期或3个星期等等。假如手中的股票达到了设定期限,但是股票价格既未按照预期的走势,也没有达到止损点,那么投资者绝对不能延长持有期限,而应该立刻撤离市场,避免被长期套牢在股市里。

巴菲特的忠告

每个投资者都是为了赚钱而投资,都希望投资极少的资金获得丰厚的收益。不过,投资者要想盈利必须得先学会控制风险。因为对于投资者来说,足够的本金是获利和生存的保障,本金的持有可以使投资者长期地生存下去,也只有保存实力才会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5.掌握正确的市场策略,保持长远的目光

如果我们发现了喜欢的公司,股票市场的点位将不会真正影响我们的决策。我们将通过公司本身决定是否投资该公司。我们基本上不花时间考虑宏观经济因素,我们仅仅试图把精力集中在我们认为我们理解,同时我们喜欢其价格及管理的行业上。

——巴菲特

皮特一边嚼着嘴里的食物,一边迫不及待地问巴菲特:“爸爸,您曾经说过要正确地理解市场,我想知道正确操作的关键是什么?”

巴菲特和蔼地看着他,然后说道:“孩子,不要着急,吃饭最重要。”皮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又切了一块牛排吃起来,而巴菲特则笑着继续说道:“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掌握正确的市场策略,保持长远的目光。”

巴菲特也要告诉午餐会上的股东们,在交易过程中,一定要正确理解市场,保持长远的目光。因为投资必须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才能最终获益。所以,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一定要将一些冲动的投资行为抛弃掉。在这方面,巴菲特一直对自己要求严格。

在美国第二次大牛市的时候,巴菲特理智地将自己手中持有的股票抛售。美国股市在1972年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二个大牛市,股价大幅上涨。当时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选择那些市值规模大和企业知名度高的上市公司,比如雅芳、施乐、宝丽来、柯达和得克萨斯仪器等等。在当时,这些企业每天的盈利大约为80%。在巴菲特的带领下,伯克希尔公司决定大量抛售持有的股票,仅留下16%的资金用于投资股票。

1973年初,雅芳、施乐等50家热门企业的股价纷纷开始下跌,道·琼斯指数也持续降低,整个股票市场混乱不堪。那些1969年上市的公司,如沃尔特·迪斯尼、通用汽车、施乐、IBM、西尔斯等,只能眼看着自己的股票价格下跌60%。到1974年10月初,道·琼斯指数已经从1000点狂跌至580点。在纽约交易市场,几乎所有股票的市盈率都下跌为个位数,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一些被套牢的投资者因为极度的恐慌开始疯狂地抛售。而另一些投资者则竭尽全力持有自己的股票,等待着反弹,但是反弹迟迟不见踪影。结果,他们被弄得筋疲力尽,只能屈服于现实,开始抛售手中持有的股票。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开始抛盘,以致一个原本有序的市场变成了一个产生损失的邪恶的怪圈。

到1974年末时,可以说已经没有几个投资者有耐心和勇气再进入股市这个竞技场了。但是,在市场一片悲观声中巴菲特却高声欢呼。他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兴奋地表示:“我感觉自己好像正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是时候开始投资了。”在等待了许久之后,巴菲特决定重新进入投资市场。他选择在这个时刻裹挟着大量的资金,义无返顾地投入到了那些连市场本身都难以忍受的股票上。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了股票研究上,从而在看似哀鸿遍野的股市中找到了很多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巴菲特逆势突击的过人胆识,并不是因为一时的兴起,而是在长久的观察后做出的决定。可以说,巴菲特评估股票价值高低的能力是基于以下几个常识性的因素。

第一,从股票收益与债券收益之间的差异中判断股市价值。如果债券的收益不断上涨,甚至有可能超过股票收益时,这说明市场的价值被高估了;如果股票收益下跌至某一点,但是在同一点的股票收益却高于债券收益时,那么此时的股票是最具市场价值的。

第二,市场价格上升的速度。股票市场不会一直领先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投资者不应该期望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和股票价格上涨的速度胜于经济的发展。若股票的价格增长的速度上升了4倍,则整个社会的经济将进入扩张时期,市场成为股票在某一点下跌时的底部。

第三,国家的经济形势。如果国家的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形势之中,而这种情况又将会长期持续下去时,股票价格将处于长期增长的趋势,这时投资者应该考虑适当减少持有的股票数量,或选择其他的投资方式。当经济不景气时,一般情况下股票的价格会大幅下跌,因此这时股票将存在高收益的潜力。

1999年的大牛市中,巴菲特就将这些市场策略应用到了操作中。在那个时期,美国出现了第三次大牛市,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21%,不过巴菲特所掌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却在这一次的牛市中输得一败涂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亏损了将近20%,比标准普尔500指数低了41%。这是巴菲特40年投资生涯里损失最多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