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
2250800000056

第56章 南水北调工程推进水文化发展(2)

大运河的历史是普通中国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分子,是灌溉之源、舟楫之利、浣衣淘米以至爱情的原生地。如果说长城是一尊精神雕塑,那么大运河就是一派灵动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滋润。她所显示出的宽厚、责任、爱和奉献的美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这透明、悠长而灵性的生命之水,串联起繁华与生机,创造出静寂与平和,荡漾着激情与欢畅,记载下苦难和沧桑,这条河流,是每一代中国人情感的归宿。她不仅深藏着中245国巨大繁荣的神秘信息,还埋藏着中国和世界文明沟通的奇妙代码。逐水而居,随运河形成民居、集市、城镇,继而形成了运河文化、运河经济、运河民俗,一部水上文明史就此打开。正是因为有这运河母亲的滋润和抚养,才催生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系列的经济繁华、城市发展和文化辉煌。

三、焕发生机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文化线路使大运河焕发新的生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基础上建设,几十年的江水北调工程持续建设和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泵站群,自然风景美丽,沿线有多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10多座新建泵站,在统一规划的景观效果下建设,体现地区特色和南水北调特征,新老工程交相辉映,极大地丰富了工程沿线的水文化。可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已经成为运河文化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运河文化线路整体保护而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提供了机遇,也产生了挑战。具体来说,南水北调东线的工程建设可能对运河保护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文物保护和当地的生态体系。然而,从积极角度来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有助于大运河活力的提升,这些站点将在运河沿线形成均布的、管理相对统一的节点,从而完善运河文化线路的功能(交通、管理、综合服务、文化设施等),建立起了一套运河的系统的整体保护协调体系。

因此,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给大运河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更带来了保护的机遇。大规模调水使得建设高效和具有前瞻性的文化线路成为可能,不仅能够有机会对断流和生态功能瘫痪区域进行系统的生态修复,而且有可能对作为文化线路的大运河进行系统的保护。

对比国外着名运河,大运河创下了多项纪录。论长度,它比巴拿马运河长21倍,比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有“运河之王”之称的土库曼运河长400多千米;论年代,我国最早的古运河开凿年代比巴拿马运河早2245年,比苏伊士运河早2364年,比“运河之王”早2443年;论文化,大运河保存了具有内河特色的文化,沿岸几十座城市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是意境别具的高品位文化,其文化的深层价值是难以用简单的经济标准来衡量的。因此,大运河在华夏民族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大运河复航可以看做是民族复兴的标志,同时有利于突出以大运河为纽带的城市形象与文化内涵。北运河复航是对运河文化实际意义上的继承,这种继承不是简单的以运河为景观和文化的载体,而是运河文化的复活,并将使运河文化不断地融入新的内容。北运河复航,实行河道整治与沿河开发相结合,挖掘大运河文化底蕴,部分恢复古运河风貌,它将承接传统与未来,体现融合与传播的发展主题,并使其本身成为独立的经济产业链,其产业效益可以用于运河两岸的文物保护,景观开发,将北运河建设成一条绿色生态文化走廊,从而开辟京津两地新的旅游项目,使北运河的文化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节)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缺水范围还会进一步扩大。

仅靠行政力量谈节水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加快我国水务管理体制及投融资机制的改革,由多头管水改为一家负责,使水务产业由无利可图向“有利可图”良性发展转移,用经济手段促进节水,对节水设备和器具生产企业实行优惠政策;把节水作为全社会和全民共识,由单纯的创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城市向创建节水型社会过渡。

南水北调工程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体现在三个层面:

(1)供水区水量少,是“总量”缺水,要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仅有704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特别是海河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43立方米,比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警戒线还少30%以上,山东省人均占有量451立方米,也低于严重缺水警戒线,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还要减少。

按照水资源利用理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增加供水。第一种方式是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这种方式包括把水用到最该用的地方、利用技术进步提高单位用水产出率、同一水体随水质变化用于不同的场合和目的;第二种方式是改变用水模式,将使用过的水经过处理达到可再利用的标准,再次投入使用,也是节约用水的一种方式;第三种方式是用水方向转移,减少农业用水,余下的水供其他用户,在我国可能采用的方式是变更作物种类,以耗水量低的作物代替耗水量高的作物;第四种方式储存新地表水实际上就是建水库,截流自然降水,增加供水;第五种方式是远距离从其他地区调水,南水北调工程新增供水主要来源就是调水。

(2)南水北调工程实行准市场运作,通过水价调节水的需求。南水北调的水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用途:工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商业用水、公共用水及农业用水。对于影响各类水需求的因素,亚洲开发银行的以下描述可以借鉴:①居民需求:家庭的数量及规模、家庭收入及收入分配、现在用水的费用、将来用水的费用、(与主管道)接通的费用、(用水)服务的种类和质量、替代水源的可能性、现有耗水量、法规方面的要求、人口密度、文化影响。②商业需求:非维持生命性商业部门的销售或增加值、前耗用的水量和费用、未来用水的价格、接通费用、设备用水费用;服务的质量与可靠性、各类商业设施的营业时间、法规方面的要求。③工业需求:现在和将来的水费、工业类型和用水强度、替代水源的相对价格、供给质量和可靠性、污水处理和处置费用、法规方面的要求。④农业需求:现在和将来的水费;其他水源获取的可能性、供水质量及供给可靠性、替代水源系统的供水成本、家畜的数量。⑤公共服务需求:现在和将来的水费、地方政府的人均收入、学校与医院等单位的数量及规模、法律方面的要求。

供求决定价格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之一。水价应受供水量与需水量之差的影响。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生活习惯发生变化,水的需求量会发生变化。南水北调水价相对较高时,对抑制水的需求,促进节约用水,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3)环境容量限制尾水排放,提出节水要求。即使有足够的水量和经济实力,也不能无限制用水,这是从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到一个新的层次来要求节水。一般情况下,用水的70%要转化为污水,需要处理排放。江苏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平原水网地区,河湖众多,相互贯通,一条(个)河(湖)的污染往往波及到一个水系的水生态环境,一个点源的污染常常影响到一个地区的水资源质量。江苏年平均工业耗水60亿立方米左右,按照每消耗1立方米清洁水源,产生0.7~0.8方立米废污水计算,每年排放的工业废水约45亿立方米。此外,城市生活污水排放20亿立方米左右,还有大量的农业面源污染。现实情况表明,这些大量废污水的直接或间接排放,已经明显超出水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破坏了水资源自然循环的生态条件,这是导致江苏省水资源、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主要原因。节水是从用水源头上防治污染的根本措施之一。节水得到的减污和防污效益,可以提高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保持区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文明的发展道路,是促进人水和谐、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

因此,通过南水北调的实施,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服务业,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水资源价格机制的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以推动全社会各行各业生产关系的优化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各级决策者用市场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加快市场机制的建立;促进新的生产力布局的形成,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增长质量的提高,增强市场竞争力与发展后劲。进而,推动全社会的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