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探索与实践
2250800000006

第6章 谋划决策(2)

随后,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发表了讲话。温家宝在讲话中引用恩格斯的一段名言与大家共勉,希望引起人们更加警醒:“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他强调,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事关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千秋伟业,必须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必须始终坚持科学求实的态度,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及时修正和完善方案,使其更加符合客观规律,使工程发挥最大的效益。

在江苏分会场,京杭大运河东侧的宝应县夏集镇彩旗飘扬,气球高悬,处处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气氛,宝应站工程开工典礼在此隆重举行(见图1-2)。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为工程奠基石揭碑;江苏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梁保华代表省委、省政府作重要讲话;副省长吴瑞林主持开工典礼;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黄莉新汇报了工程建设准备工作情况。在山东分会场,位于山东省平阴县东部的济平干渠贵平山口鸣响了开工礼炮(见图1-3),山东省委书记、省长张高丽,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吴爱英,省委副书记王修智、姜大明、赵春兰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工典礼。常务副省长韩寓群主持开工典礼。张高丽代表省委、省政府作重要讲话。

10时15分,江苏省、山东省主要负责人分别在南水北调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和济平干渠工程开工典礼分会场报告开工准备完毕。随即,朱镕基总理宣布:“南水北调工程开工!”人民大会堂主会场掌声雷动。江苏、山东施工现场马达轰鸣。这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进入实施阶段,南水北调工程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历经50载岁月沧桑,这项工程从提出、论证、规划到立项开工,凝聚了新中国几代技术人员的心血和智慧。假以时日,该项工程的胜利竣工必将谱写中国水利史的新篇章。

(第四节)决策之要

南水北调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宏伟工程,朱镕基在国务院召开的南水北调工程座谈会上提出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要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指导方针,即要求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工程建设相协调,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主线,把节水、治污、生态环境保护与调水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分析,开展总体规划。

一、节水为先

北方地区一方面水资源紧缺,另一方面也存在严重浪费水的现象。如果不充分考虑节水,就有可能会出现工程规模过大、投资积压,甚至出现大调水大浪费大污染的现象。因此在制定《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时,制定了《南水北调工程节水规划要点》。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和中线受水区已是我国节水的先进地区,但节水尚有一定的潜力。通过在农业方面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在工业方面调整水价、限制高耗水企业的发展和推行节水工艺和技术、工业废水回用等,在城市生活方面普及节水器具和减少城市管网漏损率等措施达到节水目的。但由于黄淮海流域属于资源性缺水,仅靠节水仍不能解决受水区严重缺水问题。

二、治污为先

南水北调治污的关键在东线。东线工程利用现有河湖引水到北方,而工程建设前沿线河湖水污染状况比较严重。能否处理好水污染防治问题,关系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成败。因此,治污是东线工程规划中的重点。东线工程治污规划抓住主要问题,实施清水廊道工程、用水保障工程及水质改善工程三大治污工程,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落实重点污染物减排措施来解决污染问题。近年实践表明,调水沿线地区把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一个契机,高度重视并切实担负起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减少污水排放,力争把东线工程建成一条清水廊道,保证调到北方的水质良好,符合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

三、环保为先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不仅考虑北方地区用水的需要,同时也考虑对南方调水地区的生态影响。

在总体规划中,将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及生态建设规划结合起来,按照调水对不同区域的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特点及水源区、输水区、受水区的分类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并对三线调水对长江口的生态影响展开研究。

四、创新筹资方案

鉴于南水北调工程规模空前,投资巨大,为使各分期工程能如期完成,总体工程顺利开展,就一定要保证资金及时到位。经过分析多种方案,综合考虑工程兼有防洪和生态环境等效益,南水北调工程主体工程的建设资金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和银行贷款4个渠道筹集。

图1-4、图1-5分别为2008年国务院第204次常务会议上通过了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主体工程资金筹措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规定南水北调工程投资实行“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投资管理体制。南水北调工程投资静态控制是指以国务院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目标,以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为依据,通过编制并严格实施项目管理预算进行投资控制。动态管理是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以批准的项目管理预算为基础,对由价差(包括价格变动、国家政策调整、税费变动、建设期贷款利率及汇率变化)引起的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以外的投资变动,通过审批年度价差报告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建立规范的投资管理制度和投资激励约束机制,使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投资控制在国家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总投资(包括价差预备费和建设期贷款利息)范围内。项目法人是南水北调工程实行投资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责任主体,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全过程投资控制负责。各级建设管理单位对工程建设投资控制承担相应责任。

五、创新管理体制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建立项目法人主导的,直接管理与委托管理相结合的代建制管理的建设管理新模式,既符合改革的要求,也是由南水北调工程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在工程建设初期就组建项目法人,并由其全面承担起工程的建设管理责任,有利于统筹考虑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两个阶段,有利于责任权利统一。

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各省、市既是用水户,也是工程投资的主体。各投资主体的出资人,利用股份制这一有效的资本组织形式,通过企业化管理的手段,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效提高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效率,提高资本的运作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各投资主体的权益,充分体现了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六、创新运行机制

工程项目采取何种建设管理模式与项目的特征、投资主体、实施环境等密不可分。南水北调建设管理模式确立,离不开南水北调自身特征和建设实际的需要。而南水北调工程属于跨流域配置水资源的供水工程,工程既有公益性,又有经营性,其建设管理体制既不能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建设,用水户无偿用水”,也不能采用完全市场化的“市场配置”的模式。要实现工程的良性运行,必须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新思路,即用“准市场”机制指导南水北调工程运行。

南水北调工程将采用“政府宏观控制、股份制运作、企业化管理、用水户参与”的模式,在以国家投资为主的前提下,国家控股,统一调度,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是决定性的;地方根据出资额度占有股权并拥有相应的水使用权,体现“谁投资,谁受益”“谁用水,谁出资”的原则;通过授权经营建立的项目法人负责制,按照企业化管理,实现良性循环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作为直接受益的用水户,将参与投资、管理、协调,享有知情权、监督权。

南水北调作为供水工程将形成一个大范围的水交易“准市场”,合理的水价是促进工程效益、实现良性循环的经济基础。

建立有关的供水公司,按企业化模式进行操作。工程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按照供水成本分摊的方式,考虑用水户承受能力等因素,所确定的完整水价由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组成。通过水价机制改革,促进节水,提高水的使用率,防治水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