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超级航母闯大明
22511500000063

第63章 067.土地回收

太原的晋王府、大同的代王府以及济南德王临时王府里聚集着还存活于世的藩王郡王还有一些有地位的镇国将军们,三三两两的聊着朝廷的邸报,以及宗人府秘传给各皇室宗亲的皇帝密旨。

明朝宗室,既不同于汉晋,又不同于唐宋。汉晋宗藩裂土临民,犹如独立藩国;唐宋宗室不胙茅土,其贤能者皆策名仕籍、自致功业,而国家亦赖之,其后杂进诸科与寒素等,而宦绩相业亦相望不绝书。有明以汉晋唐宋为鉴,对前代宗室政策的内容有扬有弃,形成独自的特色。

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即士农工商),并能世袭罔替。

明末藩王日子并不好过,比如德王的府邸都已被入关的清军给烧掉,现在临时居住在旁边一个四进四出的大院子内。

更悲剧的是朝廷多年未发齐俸禄,有些亲王、郡王大船烂了还有三斤钉,拥有两百余年的积累,而且爵田甚多,日子稍微好过些,比如福王,即使老福王被煮了,钱财被李闯全部拖走,可其子朱由崧继承王爵,只要朝廷收回失地后,仍然可以继承那些田地。

大明两百多载,各地藩王不断兼并土地而不承担税赋,光那福王便拥有几万顷土地,所以最后几年朝廷压根收不了多少税金,天灾人祸导致连实物也收不上来多少,所以更没有俸禄可发。

那些镇国、奉国将军、中尉们不能从事生产,只能靠朝廷俸禄,聪明的委托代理人做些小生意,有些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宗室家道中落,穷的只能在那封地里要饭。

这样的爵禄宗亲管理制度,也是导致明朝财政不堪重负的原因之一。虽然后世很多人觉得明室宗亲并不是拖垮明朝财政的原因,可那些藩王宗亲以及士绅们所占有以及别人所投献的土地几乎占了大明土地黄册上的50%之多。

明朝后期土地黄册不准,兼并等各种原因导致即使开垦了很多田亩,却也不被纳税,这样导致朝廷能收税的土地仅有那300多万顷,除去各种原因能收的税也就是两亿亩出点头。

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期统计的耕地有700多万顷,万历九年张居正清算出土地近900万顷,但到万历后期,天启初期仅剩下400万顷不到。

公元1644年,多尔衮率领满洲八旗入关。在局势全面稳定以后,鞑清进行了第一次耕地普查。得到的数字是1100多万顷,由此可见,当时明朝有多少耕地被隐匿了下来。当然,鞑清在这方面也是换汤不换药,到了清朝乾隆末期,清朝的耕地兼并情况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话说回来,这些藩王宗亲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块,是因为朝廷近期发生的大事,以及宗人府密信中所传达的讯息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

仙气降临导致这些宗亲们也享受到了福利,这个年代没有很好的防护措施,家里多少有些人会中招,可这几天各地不断有仙气降下,导致那些本来奄奄一息的病患,竟然开始快速好转,而一些被宣告得了九死一生重病的人,竟然也开始慢慢好转。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大当家,崇祯皇帝成立了一个叫什么“大明皇家银行”的机构,总股本十亿股,皇帝竟占了六成股份,拨出两成股份给大明的士绅百姓购入,剩余的股份宗亲可分两成,按密信上称银行每年可根据每人掌握股本分红。

据密信所讲,皇上为体恤宗亲困苦,虽占六成股份,但只分润三成红利,剩余的三成全部分润给各皇室宗亲,当然前提是,所有皇室宗亲必须以土地入股,一亩良田可兑换三股,旱地两股,山地一股。

总体来说皇室宗亲们是赚的,因为其他士绅百姓兑换的比例并没有他们高。不过对于那些沦陷的土地就没那么好说了,一亩地只能换半股,可即使这样,却给这些沦落至流浪的宗亲们带来了希望。

而且信上还说了,土地兑换股份可预先提报,但真正收回土地是在第一次分红之后。这样算是给这些以土地为生的皇室宗亲们的一个重大保障。如果愿意当下立即交出土地,每亩地可再加半股。

现在还有幸活着的王爷们虽说大部分还是有些钱财,不管土地有没有被占领,那些土地名义上属于自己,所以还在犹豫中,结果密信的结尾捎带着暗示,如果不交出土地,导致朝廷无法筹措粮饷抵抗鞑清和农民军,到时肯定会被这几股势力祸祸的更惨。

老福王、楚王、德王还有各地的藩王宗亲就是现成的例子。

不知是被吓着了,还是心怀良知,想着拯救他们老朱家的江山,后期经过统计几乎所有藩王们捐献了大部分属于他们的土地,足足近百万顷。

但有大部分捐献出来的土地,此时还在农民军手里,这是那些宗亲藩王们愿意捐献的原因之一,如此操作几乎没人说个不是,皇室成员失藩是要被治死罪,现在皇帝不仅不治罪,还愿意给他们机会兑换股份。

就连那些言官竟都闭嘴了,那些所谓清流看到皇帝用了一个莫名的方法机构换来了大量的土地,朝廷上下乐见于此。

崇祯皇帝如此回收土地的方式,纯粹是巩永瑞转达朱明玉随口说到的策论之一。

此时巩永瑞的直升机稳稳停在代州城外五里处,小旗官刘三河与另外两个锦衣卫校尉直奔代州城内县衙。

代州城内驻扎着五千来号人马,其中有三千号人马是山西总兵官周遇吉的亲军人马,其余的为代州守备人马。

周遇吉正在县衙大堂内与代州守备、县令商议着招募壮丁、御敌守城之策。周遇吉与山西巡抚蔡懋德事先商议,在整个晋中大地进行分兵设防,由驻守在太原的蔡懋德负责防守这座“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古城。

周遇吉负责防守三关之地,此行代州之行,一来是在此设防,意在闯军身后钉下一颗钉子,二来也可募集尽可能多的青壮粮草用于三关之地。

由于朝廷下发了明文邸报,免了北方所有百姓以往积欠的赋税,往后三年的赋税同样免了,所以老百姓对朝廷多了一份希望。

与历史上募集壮丁的结果发生了些许变化,仅一天就在这不到三万人的小城募集了近两千人,虽不都是年富力强的青壮,可也好过无人可用。

即使这样兵力依然不足,李自成号称百万大军,太原虽城高塞险,可守军不足两万,粮食储备并不是太丰足,自是很难抵挡李自成的大军,所有人心里都有数,多一天少一天罢了。

就在周遇吉与守备、县令等官吏在那絮叨着什么时,门外的衙役飞奔进大堂,说有京城的锦衣卫到访。

众人听闻是从京城远道而来的锦衣卫,赶紧起身出门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