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监测肿瘤术后复发和探测转移灶在甲状腺癌术后复发和寻找转移灶方面可作为131I全身显像的补充,适用于血清Tg水平升高但131I全身显像阴性又疑有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者;髓样癌术后血清降钙素水平升高的患者;131I全身显像已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为探测更多的转移癌灶。
4.甲状腺腺瘤部分甲状腺良性病变特别是甲状腺腺瘤,可以表现很高的18FDG摄取和浓聚能力,延时显像有助于鉴别诊断。
5.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少数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18FDG摄取呈弥漫性增加。
(第三节)肾上腺的影像学检查
一、肾上腺超声检查
正常肾上腺的测径变化范围比较大,目前认为其长径不超过30mm,前后径不超过10mm。由于切面不同,肾上腺显示形态略有不同,一般表现为“Y暠或“V暠字形。内部回声高,分布均匀。右侧肾上腺显示率较左侧高,这是因为有肝脏作为透声窗的缘故。
适应证
肾上腺囊肿、增生、肿瘤的鉴别诊断。
禁忌证
无明确禁忌证。
检查前准备
肾上腺的超声检查,应在空腹8小时后进行,腹部胀气患者须用轻泻剂或消胀片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检查步骤
肾上腺检查采用凸弧形探头较好,因凸弧形探头具有较宽的表浅区显示和宽广的深部视野,图像清楚。由于肾上腺位置较深,一般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对深部组织的显示效果差,故对肾上腺的检查不必强调采用彩色超声仪。患者取俯卧位,采取纵切及横切法。
临床价值
1.肾上腺囊肿可分为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声像图特征:肾上腺区无回声包块,边界清透声好,后场回声增强。包块囊壁薄,与肾皮质无关,位于肾上极内侧前方,呼吸时活动与肾脏一致。包块与肝、脾、胰无关联,患者多无临床症状。
2.肾上腺血肿声像图特点是:肾上腺区出现液性无回声暗区,是类圆形,边界清。加大增益,可见悬浮性细小稍高回声光点漂移。暗区旁边往往可见仍存在的一部分正常肾上腺声像。随着时间推移,血肿逐渐被吸收而缩小,且因血液块凝固,内部回声逐渐增强。
3.肾上腺皮质(弥漫性)增生肾上腺体积增大,直径>30mm或前后径>10mm。肾上腺基本保持原正常形态,无肿瘤外观或球体感。内部常以低回声多见,亦可回声稍高,内部回声分布均匀。临床多有库欣综合征表现、或醛固酮增多表现或性早熟等。
4.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肿块一般较大,直径多在4~5cm,是实性类圆形,中等回声,边界清楚。因肿块易囊变或出血,常在肿块近中央部位有不规则无回声区。肿块球体感良好,与肝、脾、肾、胰无关,呼吸时活动与肾脏一致。临床多有阵发性高血压或持续性高血压阵发性加重的病变。如肿块有恶变,可能发现身体其他的部位的类似上述声像的肿块。注意:凡临床有较典型的阵发性高血压,或持续性高血压阵发性加重的患者,如在肾上腺区未能发现肿块,应注意检查肾门、大血管、膀胱等异位嗜铬细胞瘤好发的部位。
5.肾上腺皮质腺瘤肿块呈实性低回声,分布欠均匀,球体感良好,呈类圆形。皮质腺瘤直径多在20~40mm,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皮质腺瘤直径多在20mm以下。肿块与相邻脏器无关联,呼吸运动与肾脏同步。临床表现多有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及性早熟等表现。肿块大于6cm以上,应警惕皮质癌可能,故应检查患者身体其他部位,注意有无转移病灶及下腔静脉瘤栓等间接声像。
6.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肿块较大,呈类圆叶或分叶状。肿块内部多呈实性非均质回声,分布不均匀,可夹有高回声光斑,或因肿瘤内部出血坏死而出现不规则无回声区。肿块常将同侧肾脏向外下推挤,但与其分界清楚,肾脏不被肿块侵犯。肿块生长速度较快,部分患者可见眶内及其他部位转移灶。但对于婴幼儿患者,需与肾母细胞瘤鉴别。肾母细胞瘤来源于肾脏。故肾脏因肿块侵袭破坏而使正常肾脏形态消失或残缺不全,且残留肾脏部分常合并有积水。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不侵犯肾脏,仅将肾脏推移。
7.节细胞神经瘤肿块往往较大,呈圆形实性回声,边界清楚。肿块常呈多发性,内部回声多较均匀。肾脏常因肿块较大而被推移,但肿块与肾脏分界清楚。
8.肾上腺转移癌肾上腺区实性肿块,可以是中等回声或低回声,但以低回声多见。肿块形态多不规则,以双侧性多见,但亦可为单侧性。肿块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多不均匀。部分患者有较明确的恶性肿瘤病史。部分患者可在其他脏器发现类似回声的转移灶或原发灶。
二、肾上腺CT检查
适应证
许多肾上腺疾病均适应于CT检查:栙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的生化表现者;栚一般X线检查或B超发现及怀疑肾上腺肿瘤者;栛原有恶性肿瘤怀疑肾上腺转移者;栜其他与肾上腺有关的疾病者。
禁忌证
无明确禁忌证。
检查前准备
扫描前30分钟,口服60%泛影葡胺200~300ml,检查时再口服200ml,使胃、十二指肠、小肠充满造影剂增加对比,以免将以上结构误诊为肾上腺肿物。
检查步骤
一般在剑突下30~60mm或起自稍高于肾上极水平,下界以肾门部为标志。采用层厚10mm,间隔10mm连续扫描(需8~12层)。如可疑醛固酮增多症时,因肿物较小,应加3~5mm薄层扫描;临床高度怀疑为嗜铬细胞瘤时,如果CT扫描显示双侧肾上腺正常时,需扩大扫描范围,包括纵隔到腹主动脉分叉处,以发现异位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常规CT扫描为横断位或轴位,为鉴别肾上腺,肝及肾上极肿物还可作矢状面,冠状面及三维立体重建图像或增强扫描。
临床价值
可根据CT表现初步诊断各类肾上腺疾病。
1.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肾上腺皮质增生多为双侧性,其CT表现有两种可能:栙多数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肾上腺弥漫性增粗,大于同侧膈脚,边界平直,极少数表现为条形影上的等密度小结;栚少数肾上腺表现正常。
2.腺瘤CT一般表现为大于2cm,境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实质性肿块,常呈圆形,CT值30~50Hu。当瘤体较大时,密度不均匀,有钙化。对侧肾上腺正常或较小。
3.腺癌CT表现为肾上腺实质性分叶状肿块,其直径往往大于8cm,因肿块中央出血坏死液化而密度变低或不均匀。极个别肿瘤中央或边缘可有散在点状小钙化灶。对侧肾上腺常表现正常。
4.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梨形病灶,边缘清晰锐利,CT值30~60Hu。瘤体可有明显增强。较大肿块中央有坏死液化则呈低密度改变,CT值接近于水的密度,增强扫描时无强化。
(1)多发嗜铬细胞瘤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可位于肾上腺内或发生在肾上腺外,多个瘤体距离可较近或表现为大肿瘤边缘的小结节或者两个邻近的肿块影形如葫芦状。多个瘤体又可以较分散,冠状面或矢状面重建图像有助于明确肿瘤的多发性质。
(2)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者,双侧肾上腺显影正常,而在其他部位发现肿瘤。临床怀疑嗜铬细胞瘤而CT扫描双侧肾上腺显影正常时,应想到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可能,须扩大CT扫描范围以发现病灶。
(3)恶性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为瘤体大,外形不规则,呈分叶状改变,密度不均匀;如发现肿瘤侵蚀邻近器官(如下腔静脉及肝和附近淋巴结转移等),可确诊为恶性性质。值得注意的是,良、恶性嗜铬细胞瘤的组织学所见可能相同,有的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直径可达8~10cm,因而虽然巨大者倾向于恶性,但仅靠肿块的大小并不能鉴别。
5.神经母细胞瘤CT表现为不规则的实性肿块,常合并有坏死、出血及钙化。斑点状钙化最常见,但也可为环形或块状钙化影,化疗后钙化增多。由于合并有坏死、出血和钙化,常表现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有轻度强化。神经母细胞瘤也可表现为无钙化的软组织肿块或脂肪密度,有或无囊性成分。
6.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先用平扫,找到肾上腺后,再作薄层扫描(3~5mm),扫描范围应包括整个肾上腺。瘤体多较小,直径为0.3~0.5cm,一般不超过3.0cm。一般对1.0cm以上腺瘤,能用CT准确定位;但小于1.0cm者,有时显示欠佳,这取决于CT机本身的性能和质量。腺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但偏低,增强扫描后有轻微强化。
典型病例肿瘤边缘可出现薄纸样环状强化,中央仍为低密度影,这是由于腺瘤细胞内含脂类较多,形成明显的对比所致。腺瘤可位于内支、外支或介于内外支之间并与之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