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小故事大道理大全集
2251600000004

第4章 绝望与希望(3)

1928年,沈从文被中国公学校长胡适正式聘为讲师。名气毕竟不是胆气。在他第一次登上讲台的时候,除了原班的学生之外,还有很多慕名而来听课的人。面对台下座无虚席渴盼知识的学子,这位大作家竟然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时呆站在那里好长时间都不知说什么才好,原先准备好要讲授一个课时的内容,也被他三下五除二地几分钟就讲完了。离下课时间还早,大家自然纳闷:这离下课时间还早呢,剩下的时间该怎么办?很有自知之明的沈从文,没有天南海北地信口开河来硬撑“面子”,他却老老实实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了。”这句老实可爱的“心里话”刚刚写完,全堂就爆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继而是一片掌声。胡适深知沈从文的学识、潜力和为人,在听说这次讲课的经过后,不仅没有批评,反而高兴地说:“沈从文的第一次上课成功了。”沈从文在第一次上课的失败中能坦诚对待,以真诚化解了失败的尴尬,之后不声不响地做自己的工作,讲课终于能挥洒自如。1928年以后,沈从文曾先后在上海、武汉、青岛、北京等地的大学任教。一句坦诚的“心里话”先带来笑声,后带来掌声,最后带来你所“希望的成功”。

石头下面有黄金

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国王,他懂得如何教导自己的臣民养成好习惯,他非常注重培养人民的勤勉与细心。他常说:“如果人民只抱怨或者期待他人帮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好事就不会降临这个国家,上帝只赐福给那些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人。”一天晚上,趁其他人都睡了,他把一块大石头放在通往皇宫的路上,然后躲在一边观察会发生什么事情。

首先,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农夫,马车上载满了谷物。“是谁这么粗心大意?”他边说边把马车转向,绕过石头,“为什么这些懒人不把石头移走?”尽管他在不断地抱怨其他人的懒惰,他却碰都没碰那块石头。过了一会儿,一位年轻的战士唱着歌走过了。

他心中还想着自己在战场上的英勇,并未看到石头,直到石头差点将他绊倒。他生气地举起剑,咆哮着责骂过路人的懒惰,竟然没有谁把它搬走。他跨过石头走远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许多人打此经过,但依然没有人设法移动这块石头。直到一天晚上,一个贫穷的青年正好从这里经过。

他已经干了整整一天的活,非常疲惫,但是他看到了这块石头,自言自语:“这么黑的天,如果有人经过这里会被石头绊倒的,我要把它挪开。”青年开始搬石头,石头很大,他又非常劳累,移动起来很艰难,但是他最终还是将它移到了路边。但让他惊讶的是,石头移开之后,下面竟然有一个盒子。盒子上面写着一句话:“送给挪开石头的人。”

他打开盖子,里面装满了金子!当农夫与战士以及其他人听到消息后,马上聚集到曾经放石头的地方,在附近仔细寻找,希望也能发现一块黄金,但他们失望了。

国王对他们说:“我们经常会遇到障碍与重担,如果选择绕过,可能会因此失去成功的机会,逃避的代价往往是失望。”希望从来都是留给好心的人,失望从来都是留给没心的人。

迪斯尼成名记

迪斯尼对绘画和描写冒险生涯的小说的入迷,在上学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一次,老师布置了绘画作业,小迪斯尼认为这是应该发挥自己想象力的时刻,因此他把一盆花都画成了人脸,把叶子画成人手,并为每朵花都赋予了表现个性的表情。小迪斯尼这一出格的想象可把他的老师气坏了,他认为这是小迪斯尼在胡闹。“花儿就是花儿,怎么会是人形呢?你这个笨蛋!不会画,就不要乱画!”老师当众把他的画撕得粉碎。小迪斯尼辩解说:“在我的心里,这些花儿确实是有生命的,有时我能听到风中的花朵在向我问好。”老师气愤到了极点,他一把把小迪斯尼拎上了讲台,狠狠地毒打一顿,并告诫他以后如再乱画,比这打得还要狠。1923年10月,沃尔特·迪斯尼终于和哥哥罗伊,在一个废弃的旧仓库里正式成立了属于他们的“迪斯尼兄弟公司”。不久,公司就更名为“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历尽坎坷,迪斯尼所创造的米老鼠和唐老鸭终于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几年后便享誉全世界,他也因此获得了27项奥斯卡金像奖,使他成为世界上获得该奖项最多的人。在迪斯尼死后,《纽约时报》刊登的讣告中这样写道:“沃尔特·迪斯尼在开始的时候一无所有,仅有的就是一点绘画才能,与所有人的想象相吻合的天赋和想象力,以及百折不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最后,他成了好莱坞最优秀的创业者和全世界最成功的漫画大师……”他人能撕毁的是现实的画作,不能撕毁的是心中的希望。

帕格尼尼的琴声是魔鬼

帕格尼尼是一位天才的音乐家,但他却是从苦难的沼泽中爬出来的。帕格尼尼从3岁就开始学琴,没想到在他4岁时,几乎被一场麻疹和强直性昏厥症送进棺材。7岁时又患上严重的肺炎,治疗中不得不大量放血。

病魔并没有吓倒帕格尼尼,他始终坚持着练琴,即使是在病床上。由于他的勤奋,帕格尼尼在12岁就举办音乐会,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据说,帕格尼尼的演奏曾使帕尔玛首席提琴家罗拉惊讶得从病榻上跳了下来,木然而立,自觉无颜收他为徒。

帕格尼尼一时间成了焦点人物,各媒体铺天盖地地进行报道。随后帕格尼尼的琴声遍及法、意、奥、德、英、捷等国。病魔始终没有放弃过对帕格尼尼成功的阻挠,在帕格尼尼46岁那年,他的牙床突然长满脓疮,不得不拔掉所有的牙齿。牙病刚愈,又染上了可怕的眼疾,从此,他失去了光明,幼小的儿子成了他行路的拐杖。

在50岁后,帕格尼尼又患上了关节炎、肠道炎、喉结核等多种疾病,病魔再一次疯狂地吞噬着他的生命。后来,帕格尼尼的声带也出了问题,就只能靠儿子按口形翻译他的思想。帕格尼尼面对魔鬼的挑战,永远都是那么乐观。他长期把自己关闭起来,每天练琴10~12个小时,小提琴让他忘记了饥饿、苦恼甚至是死亡。

苦难是他的情人,他终生都把她拥抱得那么热烈和悲壮。维也纳有位盲人,听到帕格尼尼的琴声,以为是乐队在演奏,当得知台上只有帕格尼尼一人时,他禁不住狂呼:“他是魔鬼!”

然后,匆忙逃走。巴黎人被他的琴声所陶醉,就在瘟疫横行时期,帕格尼尼的演奏会依然会场场爆满,他的琴声使人们把正在流行的霍乱都抛在了脑后……歌德很形象地称赞帕格尼尼的演奏是“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

李斯特惊呼:“天啊,在这4根琴弦中包含着多少苦难、痛苦和受到残害的生灵啊!”不要绝望——没有谁规定疾病缠身的人不能成为某个方面的天才。

谁会在乎那一毛钱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美国19世纪的三大富翁之一。他一生至少赚进10亿美元,捐出的就有7.5亿。他虽然拥有亿万家产,但是平常花钱却十分节俭。有一天,他陪朋友到一家熟识的餐厅去用餐。

在那家餐厅附近,他遇到一个年轻的乞丐。那个乞丐手拉着小提琴,朝行人乞讨,洛克菲勒一下子就被那美妙的声音吸引住了,他走过去聆听了一会儿,而后,他满意地点点头说:“年轻人,你很有音乐天赋,不应该靠乞讨度日。”乞丐感觉眼前这位老人很面熟,好像经常在一些废弃的报纸上看到。乞丐惊讶地问:“你是……”

洛克菲勒笑着说:“洛克菲勒,一个靠搬运油桶谋生的老头。”顿时,乞丐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洛克菲勒从衣袋里掏出一张纸币递给那个乞丐,不小心将一个一毛钱的硬币带了出来。那个硬币在地上画了个圈后,滚落在乞丐身后的排水沟里。洛克菲勒走过去,俯身将那个硬币捡起来,然后细细擦去上面的灰尘。

那个乞丐诧异地问:“洛克菲勒先生,如果我像您那么有钱的话,根本不会在乎那一毛钱的。”洛克菲勒好像开玩笑地说:“也许,这就是你至今仍在乞讨的原因吧。”就在洛克菲勒转身离开时,那个乞丐疾步追了上去,吞吞吐吐地说:“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用你给我的这张整票,换那一枚硬币。”洛克菲勒很高兴地与他交换了,并且还拍拍那个乞丐的肩膀。

几年后,洛克菲勒有一次应邀去参加一个音乐宴会,在宴会结束时,一个年轻的小提琴家急匆匆地赶到洛克菲勒面前,异常激动地说:“洛克菲勒先生,您还记得那枚硬币吗?”说着,他从贴胸的口袋里摸出一枚闪亮的硬币。洛克菲勒也快乐地大笑起来说:“迄今为止,这是我知道的一枚最有价值的硬币。”就像珍惜一毛钱那样,要珍惜人的尊严:首先摆脱“精神乞丐”的印记,然后怀着高贵的希望。

安徒生的希望

安徒生很小的时候当鞋匠的父亲就过世了,留下他和母亲二人过着贫困的日子。一天,他和一群小孩获邀到皇宫里去觐见王子,请求赏赐。他满怀希望地唱歌、朗诵剧本,希望他的表现能获得王子的赞赏。等到表演完后,王子和蔼地问他:“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安徒生自信地说:“我想写剧本,并在皇家剧院演出。”

王子把眼前这个有着小丑般大鼻子和一双忧郁眼神的笨拙男孩从头到脚看了一遍,对他说:“背诵剧本是一回事,写剧本又是另外一回事,我劝你还是去学一项有用的手艺吧!”但是怀抱梦想的安徒生回家后不但没有去学糊口的手艺,却打破了他的存钱罐,向妈妈道别,到哥本哈根去追寻他的梦想。

他在哥本哈根流浪,敲过所有哥本哈根贵族家的门,没有人理会他,但他从未想到退却。他一直写作史诗、爱情小说,也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他虽然伤心,但仍然坚持写了下去。

1825年,安徒生随意写的几篇童话故事,出乎意料地引起了儿童的争相阅读,许多读者渴望他的新作品发表,这一年,他30岁。直至今日,《国王的新衣》、《丑小鸭》等许多安徒生所写的童话故事,陪伴了世界上许多儿童健康地成长。抱定自己的希望不放松,才能变绝望为希望。

人生中的马拉松

鲁西娅是一个刚刚步入中年的妇女,丈夫不幸去世。尽管她是一个意志比较坚强的人,但在埋葬了丈夫以后,一直委靡不振,鼓不起继续生活的勇气。有一天,家人带她去观看有很多人参与的马拉松大赛训练。

在父母和儿女的鼓励之下,她穿上了运动衣,换了运动鞋,参加了马拉松大赛的训练。这是她在丈夫死后,做出的第一件有“朝气”的事情。

她的父母和儿女看到她有所振奋,都非常高兴,不断地为她加油、喝彩。但是,他们心中有数,她目前的身体还很虚弱,是根本不可能坚持跑到马拉松终点的。不过,只要她能参加,能跑出起点,就很值得为她祝贺,因为她又焕发了生活的勇气。在比赛的那一天,从早上跑到下午,该跑到终点的人都跑到了,跑不到终点的人也都在中途停了下来,然后都跟着自己的家人回去了。

但是,鲁西娅的家人始终没见到她回来,于是只好到马拉松的终点处等她,可一直等到傍晚,还是不见鲁西娅的影子。原来,鲁西娅在参赛的人群散去后,仍旧气喘吁吁、一步一步地跑向终点。一些好心的路人眼看夜幕已经降临,她仍在马拉松的赛程上艰难跋涉,也许是出于敬重,也许是出于什么其他的原因,便打电话通知了组委会和电视台的有关人员。结果,当她狼狈不堪接近终点的时候,她的家人、电视台记者和组委会的人,还有一群好奇的热心人,都在终点为她欢呼雀跃。

鲁西娅无疑是“最后一名”,但是大家对她的尊敬与热情丝毫不比“第一名”逊色。电视台播放了“最后一名”鲁西娅的新闻之后,引起了轰动效应。

鲁西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一生最大的一个愿望,就是和丈夫白头偕老。没想到丈夫先走了,我感到我也到达了人生的终点,不想再继续跑下去了。但是,在参加马拉松训练的过程中,我逐步领会和接受了丈夫临终前的遗言:‘我的人生终点,并不是你的人生终点。只要没有到达人生的终点,为了爱你的儿女,为了爱你的父母,为了爱你的我,也为了爱你的更多的人,你一定要在人生马拉松道路上继续满怀希望地奔跑,不论那道路有多么孤单、多么黑暗、多么危险。’”即使跑“最后一名”,也没什么可丢人的。重要的不是名次,而是满怀希望的奔跑,这种精神比黄金都宝贵。

西西弗斯的故事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关于西西弗斯的故事。西西弗斯因为在天庭犯了法,被天神惩罚,降到人世间来受苦。

天神对他的惩罚是:要西西弗斯推一块石头上山。每天,西西弗斯都费很大的劲把那块石头推到山顶,然后回家休息。可是,在他休息时,石头又会自动地滚下来。

于是,西西弗斯就要不停地把那块石头往山上推。这样,西西弗斯所面临的是:永无止境的失败。天神要惩罚西西弗斯的,也就是要折磨他的心灵,使他在“永无止境的失败”命运中受苦受难。

可是,西西弗斯不肯认输。每次,在他推石头上山时,他就想:推石头上山是我的责任,只要我把石头推上山顶,我的责任就尽到了,至于石头是否会滚下来,那不是我的事。再推进一步,当西西弗斯努力地推石头上山时,他心中显得非常的平静,因为他安慰着自己:明天还有石头可推,明天还不会失业,明天还有希望。

最后,天神因为无法再惩罚西西弗斯,就放他回了天庭。枯燥的劳作并不是没有意义,满怀希望进行枯燥的劳作,也许会争取到幸福的结局。

无家可归的螃蟹

一只螃蟹在小河边享受着午后的阳光。“嘿,蚯蚓老弟你在忙啥呀?”螃蟹向不远处的蚯蚓打着招呼。“我在挖洞,冬天要来了。”蚯蚓回答道。“你还会挖洞,真是笑死人了。你没有强健的臂膀,又是先天的软骨症,还是省省劲吧。”听到螃蟹的嘲讽,蚯蚓并没有丧气,它每天都在那儿慢慢地将自己的洞穴往前推进一点,而螃蟹挖洞时总是三心二意的。冬天很快就来了,蚯蚓搬进了自己舒适的新家,而螃蟹却不知道新家在哪里。虚弱不是弱势,强悍不是强势;一心一意最有希望,三心二意会绝望。

应征的男孩

有一个男孩在报上看到应征启事,正好是适合他的工作。第二天早上,当他准时前往应征地点时,发现应征队伍已排了20个男孩。如果换成另一个意志薄弱、不太聪明的男孩,可能会因如此而打退堂鼓。

但是这个小男孩却完全不一样,他认为自己应该动脑筋,运用上帝赋予的智慧想办法解决困难。他不往消极面思考,而是认真用脑子去想,看看是否有法子解决。

于是,一个绝妙方法便产生了!他拿出一张纸,写了几行字。然后走出行列,并要求后面的男孩为他保留位子。他走到负责招聘的女秘书面前,很有礼貌地说:“小姐,请你把这张便条交给老板,这件事很重要。谢谢你!”这位秘书对他的印象很深刻。因为他看起来神情愉悦,文质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