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情世故一本通
2251700000002

第2章 简单一点,为人处世不要太复杂(2)

于是,终于有人觉醒:需求得越少,得到的自由就越多。就这样,一种新的生活理念和方式也应运而生:新简单生活主义。

何谓“新简单生活主义”?

“新简单生活主义”最早的发起地在美国,是美国当今最流行的一个时尚词汇,它的核心理念是:不被物欲牵着走,更注重自己的精神需求。其主要指标包括:不再以金钱多寡衡量生活质量,不看电视、不上网、不过夜生活、不在人际关系和衣着上花费过多时间,不大规模购物以造成不必要的经济压力,甚至不驾车等。他们以自由、平和的精神状态悠闲地生活。总之,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跑到没人的山野,除了吃饭、睡觉、享受自然风光,什么也不做等。

据说,在美国硅谷有一家购物网站的CEO便将这种“简单生活”发挥到了极致:这个CEO几乎所有的上班时间都在与电脑、手机打交道,但当他一回到家,便会迫不及待卸掉一身的“电器”,“断电”过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轻松生活。他的家虽然有五个房间,却没有电视,也没有其他家用电器,往往是邻居家灯火通明,而他家里却漆黑一片。这个CEO在家中最大的娱乐就是点着蜡烛读书。

对于这样的简单生活,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确实有些“偏激”。“新简单生活主义”不应该只是流于形式的减少、物质物品的多少,而应当是一种心理状态。虽然在某些状态下人类成为了技术的奴隶,但无法否认,有些基本的生活用具的确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确需要它们。如果我们一定要全部抛舍它们,是不是也和自己过不去呢?那种不要电视、不上网的生活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世界很精彩,电视和网络都可以传达出对我们有益的信息,关键是自己的心灵要做一种取舍,要很清楚,什么是自己想要的,是有用的东西就去汲取,而若是没有必要的就完全排斥。

所以,简单并不是简陋,不是无所事事、不求上进,也不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它不拒绝丰富多彩的生活,也不拒绝浪漫的情怀、潇洒的风度。它只是让人在喧嚣中保持一份空灵,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会让我们抛弃庸人自扰的想法,让我们变得透明与纯粹,让我们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是美好。就像男人和女人组成了人类,生和死诠释了人生的全部生命过程。

世界原本不复杂,如果心复杂了,这世界也就复杂了。想想我们这短短几十年的人生,到底追求的是什么?对钱财、名誉、地位的向往又是为了什么呢?说到底还不是为了寻求快乐吗?但是,富足时并不一定比穷困时快乐,历经沧桑也不一定会比不谙世事快乐,所以,学会用简单的态度在简单的生活中寻求快乐才是一种真正的幸福。

做人要有简单的心态,世界上最透彻的生活哲理其实也最质朴无华。市场上来了好米,妻子一声呼唤:“扔下你那本书,人活着先得吃饭!”挑灯熬夜写论文,妻子轻轻嘀咕:“丢了小命,看你职称有啥用?”细想,这些全是实话,全是人生的哲理,如高山流水,让凝涩的人生流畅,板结的心情融化。

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整天考虑的是他人对自己如何评论,必然活得累;自觉追求淡然恬静的人,自然是荣辱毁誉不上心。正如古人所说的:“没事汉,清闲人”。

“没事汉,清闲人”看似没有什么“心机”,实际上蕴涵着做人的大学问。

远离复杂,追求简单的生活

现实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复杂的人心、复杂的政治、复杂的媒体、复杂的法令、复杂的理财、复杂的产品、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全球化时代,现在已不可能以“不变应万变”,对付复杂只有靠简单。面对牛毛般的法令,简单的对策就是“不触法”;面对纠缠不清的利益纷争,简单的对策就是“不参与”;面对层出不穷的诱惑,简单的对策就是“不动心”。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做简单的人,不世故,不虚伪,不自欺欺人,不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中作茧自缚;以平静的心去对待世间的万事万物。做简单的人需要真诚,需要勇气,需要坦率,需要不断舍弃心灵的累赘和迷茫。

追求简单的生活、做简单的人不是幼稚,不是退缩,不是头脑简单,不是不去奋斗、追求进步;而是要洗净心灵的积垢,保持心灵的简约与宁静,不为纷繁所扰。做简单的人,是用自己的行动去对生活词典里的一些词汇做最简洁明了的注释,爱、幸福、快乐、希望、阳光、生命、真诚、清静、平等、慈悲。就连这些优美的词汇,也是别人给予的雅称。做简单的人,爱和恨的心都已消失,他不爱某人,也不恨某人,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着,内外不住,来去自由,烦恼尘劳常不能染,永离妄想执著分别,无所住而生其心。然而,你若来到他跟前,就能感觉到一种深深的爱散发着,那是一种单纯的品质在散发,你想他是什么,他就是什么,依你的根基而感受,而起反应,对他恨不值得,对他爱更不值得。但是,你若想要爱,那么,他就是全部的爱的化身;你若想要智慧,他就是全部的智慧……

简单的生活,完全满足于现状,享受现有的生活,他没有什么想达成,做任何事都没有动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于追求简单生活的人来讲,都是一种享受;他直接进入生活,面对生活,他不加分别的生活,他不想知道何谓生活,只会去经营生活,让生活来充满他,他完全和生活同为一体,他融入了整体之中。“我执”的空间已消失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处在整体之中,他没有得的感受,也没有失的感受,生死的空间早已不复存在了,他虽说是活在当下,可是连当下的概念也不存在。他也会努力,也会发火,也会骂人,但这些又都已不在他心里。

做简单的人就像太阳一样,不会在意人们对他是好是坏。有人说他好,必然也会有人骂他坏,然而,太阳并不会因人们的谴责与赞叹而改变自己的轨道。

人类的痛苦几乎大半都是来自于比较,将自己和周围的人比较。倘若能够进入内在,使灵性开花,那么,也就不会和外面的人、事物比较了。简单的人之所以喜悦、宁静、满足、仁慈博爱,就是因为他内在的灵性之花开放了。

其实,追求简单也是一种生活哲学。人为物累,实在不是明智的选择。拥有的财物超过实际需要太多,便成为累赘,是没有意义的。而现代人却大多不这么想,都像能活千秋万代似的,有了这个要那个,走到这山看那山。“欲山无顶,欲壑无底”,这致使人们终日处于一种为了赢得的奔波忙碌之中,无暇一顾闲云静花。须知,一个人如果在欲望之上走得实在太急太远,就会丧失了起码的自在,还何谈享受生活?

人生已经够复杂的了,令人头痛的东西也足够多的了。如果我们能够追求简单,或许就会走出繁复冗杂的生活,多获得一些悠闲,从而远离烦恼和痛苦。据说,佛门大派临济宗的创始人义弦禅师向弟子们讲法,说到佛禅的最高境界时,妙语惊人:佛法是无须用功,也无处用功的。佛法只是平常无事,屙屎撒尿;冷了穿衣;困了睡觉……此语既出,不仅众弟子诧然,便是尘世中人,也会大感意外吧?然而,细品禅师的话,却道出了禅机:世上最玄妙复杂的往往也是最简单的,佛法当然也不例外。简单不仅是万物的根基,简单本身也是生命自在的。

说到这里,不禁想起了一句话:“家有万石粮,一日只吃三餐;家有千间房,一夜只睡一张床。”现在想来,这古朴的老话和现代人开始追求过得简单、享受简单的生活理想,倒是殊途同归呢。

简单的生活实在是人生中的至美,是一种值得追求的高境界。其实,人生在世,我们的生活原本很简单,只是由于人为制造的原因,才使之变得复杂起来;而这种复杂的活法又多是功名利禄惹的祸。另外,还有一种使简单的生活变得复杂起来的原因,那就是狭隘的心胸与偏执的心态。

其实,真正追求简单的人是最容易成功的。再聪明的人都无法认清世间万象,运转再快的头脑也跟不上世界万物的变化。所以,老子要求人们“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还要“大智若愚”。如此,才能掌握世间万物,掌握我们自己。这并不意味着根本不行动,而是要我们不动声色,不显山露水,不作无谓的争斗。

追求简单的生活不是糊涂而是智慧,生活永远不会平静也不会简单,但需要我们从中寻求平静,化繁为简是需要一种心智的。莎士比亚曾说“简洁是机智的灵魂”,简单不是浅陋而是美好。生活不正是如此吗?最简单的装扮往往是最美的,最简单的话语往往是最真诚的,最简单的行为往往最能打动人心。

(第二节)光明磊落,真诚做人

常言说得好:“心底无私天地宽。”“心底无私”,就是做人做事坚持原则、光明磊落,这样的人当然会受人拥护与爱戴,自己也会活得自由自在。相反,不知羞耻,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反道德,自然会受到人们的谴责和反对,有的甚至会受到众人的唾骂,其心里总是惶恐不安。所以说,为人处世必须有颗踏实的、无私的心,才能走好自己的每一步,才能为自己的人生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善心永驻,才能拥有完美的人生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雨果说得好:“善良。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使聋子“听到”。善良的心像真金一样闪光,像甘露一样纯洁、晶莹。善良的心胸是博大、宽宏的,能包容宇宙万物,造福于人类苍生。行善而不求回报的人经常能够得到意料之外的回馈,这是因果循环的自然规律。善良之人经常造福于他人,实质上也是造福于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句话绝不只是简单的因果报应,而是做人的根本。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为人处世,强调心存善意、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心常驻。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对众人而言,唯一的权力是法律;对个人而言,唯一的权力是善良。”

关于善良,有这样两则故事发人深省:

故事一:

一场暴风雨过后,成千上万条鱼被卷到一个海滩上,一个小男孩每捡到一条便把它送到大海,他不厌其烦地捡着。

一位恰好路过的老人对他说:“你这样,一天也捡不了几条啊。”小男孩一边捡着一边说道:“起码我捡到的鱼都得到了新的生命。”一时间,老人为之语塞。

故事二:

在巴西丛林里,一位猎人在射杀一只猎豹时,竟看到那只豹子拖着流出肠子的身躯,爬了半个小时,来到两只幼豹面前,喂了最后一口奶后才倒了下去。看到这一幕,这位猎人流着眼泪折断了猎枪。

如果说前一个故事讲的是善良的圣洁,那后一个故事中猎人的良心发现也不失为一种“善莫大焉”。

心存善良之人,他们的心滚烫、火热,可以驱赶寒冷,横扫阴霾。善意产生善行,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会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魂变得纯洁,胸怀更加宽阔。与善良之人相处,不必设防,心底坦然。

一个人只有有了善良的心,才能完善自己的人生。一个人不会因为自己的善心、善行而损失什么,相反,他还会因为他的积德而得到福报。即使是在日常平凡的小事上,善良的人也能以他人的快乐为快乐,以他人的幸福为幸福,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幸灾乐祸、损人利己。有德之人命系于天,在危难之时总是有惊无险,因祸得福,遇难呈祥。冥冥之中,天佑善良之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天,欧洲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在法国的某地乘车返回总部,参加紧急军事会议。那一天大雪纷飞,天气寒冷,在行驶的路上,艾森豪威尔忽然看到一对法国老夫妇坐在路边,冻得发抖。他立即命令身旁的翻译官下车去询问。一位参谋急忙提醒他说:“我们必须按时赶到总部开会,这种事情还是交给当地的警方处理吧。”可是艾森豪威尔坚持说:“如果等到警方赶来,这对老夫妇可能早就冻死了!”经过询问,他们才知道这对老夫妇是去巴黎投奔儿子,但是汽车却在中途抛锚了。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因此不知如何是好。艾森豪威尔听后立即请他们上车,并特地将老夫妇送到巴黎,然后才赶回总部。

艾森豪威尔根本没有想过行善图报。然而,他的善良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报。原来,那天德国纳粹的狙击手早已预先埋伏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只等他的车一到就立刻实施暗杀行动。如果不是为帮助那对老夫妇而改变了行车路线,他恐怕很难躲过那场劫难。假如艾森豪威尔遭到伏击身亡,那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很可能就会因此而改写了。

正因为生命中有了善良,人生才能经常充满喜悦;正因为生命中有了善良,人生才能幸福常在;正因为生命中有了善良,灵魂才能不断升华。善良是生命中的黄金,善良是人性中最为宝贵的生命之光。能够知道别人的痛苦,自己就有良心;能够知道自己有痛苦,就会有善心的存在;若能看到别人和自己有痛苦,就会生出慈悲心!

让善良与生命同在,对于人来讲是莫大的福分。播种善良,才能收藏希望。一个人可以没有让旁人惊羡的姿容,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银”的日子,但离开了善良,却足以让人生搁浅和褪色。因为善良是生命的黄金。多一些善良、多一些谦让、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好和幸福,这是善良的人向往和追求的,也是我们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所提倡和弘扬的。

关爱他人,才能赢得人心

吉拉德是美国公认的销售专家,他独创的一种有节奏、有频率的促销法为商界所称道,现在已被世界500强的许多公司所采用。他在推销汽车的过程中,总不会忘记细致地问清楚用户的联系地址。人尚未出门,“感谢惠顾”的感谢卡片便送到了对方手里。

凡是自己认识的人,吉拉德都将其视为潜在的客户。他每年要给他们寄去12封信函,传送一个销售员的一片关爱。每一次均以不同的设计、色彩和形式投递,信封上不出现与他的行业相关的名称,信函里看不到“请买我的汽车吧”这样的话。据统计,他每月要寄出15万封这种信函。

在元月份的信函上,出现在客户面前的是喜庆气氛的图案,“恭贺新禧”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落款是“雪佛莱轿车乔伊·吉拉德上”,不提买卖之事,也无其他多余的话。

二月份,通过信函向客户说上一句“请您享受快乐的情人节”,浓浓亲情,跃然纸上,令人感动。

“祝您圣巴特利库节快乐!”写在三月份的信函上,让爱尔兰人怦然心动。或许收件人来自波兰、捷克或别的国家,但这无关紧要,关键是吉拉德不忘向他们表示祝愿,时刻将他们记挂在心头。

接下来的有四月、五月、六月……习惯成自然,每当新的一个月开始时,不少客户往往会对夫人这样问道:“收到吉拉德寄来的信函了吗?”当然,得到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这样一来,吉拉德的名字一年当中有12次机会在愉悦的气氛里走进成千上万的家庭。客户出于感激之情,在打算买汽车时,往往第一个想到的是吉拉德。即使是第二次购车,也还是去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