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华处世智慧大全集
2252100000026

第26章 菜根谭(12)

鱼网之设,鸿则罹其中;螳螂之贪,雀又乘其后。机里藏机,变外生变,智巧何足恃哉!

【译文】

本来设置渔网是为捕鱼,但是蛤蟆却意外地陷身于网中;螳螂只顾贪婪地捕蝉,却不知黄雀又乘机在它背后下手。机巧中藏着机巧,变化之外又生变化,人的聪明和机巧真是靠不住呵!

三七

一念慈祥,可以酝酿两间和气;寸心洁白,可以昭垂百世清芬。

【译文】

一个慈祥的念头,可以在双方的内心酝酿出和睦友好的气氛;一片纯洁无瑕的心意,可以造就流芳百世的英名。

三八

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庆长,事事成个宽舒气象;鄙夫念头迫促,便福薄而泽短,事事成个迫促规模。

【译文】

仁慈的人心地宽厚和善,所以能长久地享受洪福吉庆,无论做什么事都显示出宽厚和善的气派和特征;卑鄙自私的人内心狭隘浅薄,所以享受的福气薄弱,恩惠短浅,无论做什么事都显露出狭隘浅薄的样子。

三九

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译文】

听到寂静的深夜传来的钟声,可以唤醒梦中之梦,达到彻底醒悟的境界;观看清澈的潭水映照出的月影,仿佛能窥见身外之身,用慧眼看清人的真相。

四○

山河大地已属微尘,而况尘中之尘;血肉身躯且归泡影,而况影外之影。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译文】

本来山河大地已属于微小的尘粒,更何况山河大地上的那些事物呢,它们是微尘中的微尘;人的血肉身躯尚且被看做虚幻的影子,更何况形形色色的身外之物,它们是影子之外的影子。所以,没有最上等的大智慧,就不可能有大彻大悟的思想境界。

四一

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光阴究竟几何?蜗牛角上较雌论雄,世界究有许大?

【译文】

在石火闪光那样短暂的人生一瞬间去争长短,而不知人生的光阴究竟有多么长?只知道在蜗牛角那样狭小的方寸之地争高低,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大?

四二

有浮云富贵之风,而不必岩栖穴处;无膏肓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诗。竞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淡适己而不夸独醒。此释氏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两自在者。

【译文】

虽有视富贵如浮云的节操,却不一定非得躲到穷乡僻壤去居住;虽然没有迷恋山水野趣的癖好,却并不妨碍时常独自饮酒作诗,吟风咏月。让别人随便去争权夺利,我自醉卧梦乡;欲望淡泊,知足常乐,随其自然,也标榜自己比别人更清醒、更高明。这大概就是佛家所说的不为万物所束缚,不为空虚所困扰,从而达到身心两忘、无牵无挂的自由自在的境界。

四三

争先的径路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久一分。

【译文】

凡事喜欢争先在前的人,很容易走到山穷水尽的狭窄小路上去,如果往后退一步,路自然会变得宽阔平坦一些;味道过于浓重的膳食,吃起来滋味厚重而不持久,如果味道清淡一分,自然会变得回味悠长一些。

四四

隐逸林中无荣辱,道义路上无炎凉。

【译文】

在悠闲的隐士群体中,没有荣辱名利之争;在对人类道德礼义的共同追求中,就不会遇到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现象。

四五

贪心者分金恨不得玉,封侯怨不授公,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氓何让王公。

【译文】

贪心的人得到了金子还恨不得再得到宝玉,被封为侯爵还抱怨不授予他公爵头衔,虽然身为有权有势的贵族,却甘愿像乞丐那样样四处乞求更多的东西;知足的人吃的是粗茶淡饭却感觉比美味宴席还香,穿的是布袍却感觉比狐貉皮衣还暖和,虽然身为平民百姓,可感觉自己一点都不比王公贵族们差。

四六

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不受拘牵;此心常放在静中,利害是非谁能瞒昧。

【译文】

只要经常保持身处悠闲之中,就不会为荣辱和得失所限制牵连;只要经常保持自己心灵的宁静,就能明辨利害和是非,谁也蒙蔽不了自己。

四七

人情世态倏忽万端,不宜认得太真。尧夫云:昔日所云我,今朝却是伊,不知今日我,后来又属谁?人作如是观,便可解却胸中矣。

【译文】

人情世事复杂多变,不应该把这一切认得太真。宋代学者邵雍就说过:过去的“我”,如今却变成了“他”,不知道今天的“我”,明天又变成谁?人们只要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就可以消除内心的各种牵挂了。

四八

知成之必败,则求成之心不必太坚;知生之必死,则保生之道不必过劳。

【译文】

一旦知道所有的成功终究有失败的时候,那么追求成功的念头就不会太执著、坚定;一旦明白人的生命终究要结束,那么就不会过分地、费心劳神地去讲求养生之道和保命之术。

四九

狐眠败砌,免走荒台,尽是当年歌舞之地;露冷黄花,烟迷衰草,悉属旧时争战之场。盛衰何常,强弱安在?念此令人心灰。

【译文】

狐狸筑巢睡觉的残垣断壁,野兔奔跑跳跃的荒芜的台阶,都是当年人们歌舞狂欢的地方;寒露侵袭过的枯萎的黄花,烟云雾气笼罩下的衰草,它们生长的这片地方都是从前兵家相争的战场。由此看来,盛和衰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常数,无论是强者还是弱者,今天都到哪里去了?一旦想到这些就不禁令人心灰意冷。

五○

真空不空,执相非真,破相亦非真,问世尊如何发付?在世出世,徇欲是苦,绝欲亦是苦,在吾侪善自修持。

【译文】

真正大彻大悟、进入清静虚空境界时,其实并不是空无所获。对眼前的种种世相过分认真执著的人不是真的大彻大悟,同样,对眼前的世相完全持否定态度的人也不是真的大彻大悟,那么是不是只有请佛祖对此发表意见,作出解释?无论是入世还是出世,过分地顺从满足自己的欲望是一种痛苦,彻底断绝欲望同样是一种痛苦,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克制、把握自身。

五一

人心有真境,非丝非竹而自愉快,不烟不茗而自清芬。须要念净境空,虑忘形释,才得以游衍其中。

【译文】

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真实的境界,在那里虽然没有音乐却自然而然地产生愉快,虽然没有香烟名茶却自然地产生出清香和芬芳。人必须做到心无杂念、心境空净、无忧无虑、物我两忘,才能在乐在其中自由自在。

五二

优伶傅粉调朱,效研丑于毫端,俄而歌残舞罢,妍丑何存?奕者争先恐后,较雌雄于枰间,饿而局尽子收,雌雄安在?

【译文】

唱戏的演员往脸上傅粉涂色,通过手中化妆的笔就可以把自己装扮得或美或丑,一转眼大戏落幕,歌舞收场,舞台上的美丑如何留得住?下棋的人争先恐后,搏杀激烈,在棋盘上争高低、论胜负,转眼间棋局结束,所谓的胜负到哪里去找?

五三

人生原是傀儡,只要把柄在手,一线不乱,卷舒自由,行止在我,一毫不受他人提掇,便超出此场中矣。

【译文】

人生原来不过是在演木偶戏而已,只要将操纵木偶的把柄握在手中,手中的每一根提线都井然有序,丝毫不受别人影响,不用别人插手。只要能这样做,也就能超出这狭隘的剧场范围,进入更广阔的人生境界了。

五四

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

【译文】

放得下追求功名富贵的念头和欲望,才能变得高尚脱俗;放得下满脑子的道德仁义观念,跳出来看待一切,才能进入高尚、神圣的境界,才能与圣人接近一些。

五五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见心体之真机。

【译文】

能在幽静的环境中保持宁静的心境,并不算真正的静,在热闹活动的地方能保持安静的心态,才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能在充满欢乐的环境中保持快乐的心境,并不算真正的快乐,在痛苦的环境中能保持快乐的心情,才能显示出内心世界的高妙之处。

五六

前人云: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又云:暴富贫儿休说梦,谁家灶里火无烟?一箴自昧所有,一箴自夸所有,可为学人切戒。

【译文】

从前有人说过:“抛弃自家无尽的宝藏,去学贫儿挨家要饭。”可是又说:“暴富的贫儿休要说梦话,谁家的炉灶里火不冒烟?”类似这样的情形,在一篇文章里隐瞒自己的东西,可在另一篇文章里又夸耀自己的东西,这是做学问的人最应当引以为戒的。

五七

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贱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则原非奉我,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

【译文】

我地位尊贵了就有人来奉承我,其实奉承的只是我的官服高帽;我地位低贱了就有人来侮辱我,其实侮辱的只是我的布衣草鞋。既然别人原本不是奉承我这个人本身,我又何必高兴?既然别人原本不是侮辱我本身,我又何必去生气?

五八

世人以心惬处为乐,却被乐心引入苦处;达士以心拂处为乐,终由苦心换得乐来。

【译文】

一般的世人都以满足欲望为快乐,结果却往往被寻欢作乐的心理引入痛苦的境地;明智而有远见的人却从不顺心的事情中寻找乐趣,这种以苦为乐的心态最终往往能换来真正的快乐。

五九

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风花雪月自闲而劳攘者自冗。

【译文】

岁月本来很漫长,只是那些忙碌的人自己显得仓促匆忙。天地本来很广阔,只是那些心胸狭小的人自己才显得狭隘浅薄。大自然中风花雪月的景色本来很悠闲,只是那些挖空心思争权夺利的人自己才显得忙忙碌碌。

六○

宾朋云集,剧饮淋漓,乐矣!俄而漏尽烛残,香销茗冷,不觉反成呕咽,令人索然无味。天下事大率类此,人奈何不早回头也!

【译文】

亲朋好友云集一堂,开怀畅饮,真够快乐!不一会儿时辰已晚,灯烛燃尽,香味消散,茶水变凉,不由得反胃呕吐,令人索然无味。天下的事情大致都和这种情形差不多。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不趁早回头呢!

六一

会得个中趣,五湖之烟月尽入寸衷;破得眼前机,千古之英雄尽归掌握。

【译文】

只要能领悟到其中真正的旨趣,就连五湖上烟波渺茫的月光也能全部收容到自己的胸中;只要能识破眼前所有玄妙的机关,那么千古所有的英雄也能被你所控制操纵。

六二

寒灯无焰,敝裘无温,不失本来面目;心似死灰,身如槁木,未免堕落顽空。

【译文】

冰冷的油灯燃不起火苗,破旧的皮衣不温暖,但它们都不失自己的本色;作为一个人,如果心像彻底熄灭凉冷的火灰一样没有一丝热情,身体像干枯的树木一样没有一点生机活力,那么相比之下就不免显得堕落、愚昧、空虚。

六三

忙处不乱性,须闲处心神养得清;死时不动心,须生时事情看得破。

【译文】

要想在繁忙时保持性情不乱,必须在平常悠闲时多修身养性,保持心平气和、清心寡欲;要做到临死时仍一如既往、坚定信念不动心,就必须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能把一切事情看得透彻恬淡。

六四

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坎止;心似既灰之木,何妨刀割香涂。

【译文】

人的身体就好像没有系绳的船只,随意地顺水漂流向前走或者停下来;如果人的心灵就好像已经烧成灰的木头,那么无论用刀割,或者用香料去涂抹,都无所谓了。

六五

峨冠大带之士,一旦睹轻簑小笠,飘飘然逸也,未必不动其咨嗟;长筵广席之豪,一旦见净几疏帘,悠悠然静也,未必不增其绻恋。人奈何驱以火牛,诱以风马,而不思自适其性哉?

【译文】

身居高位的做官人,一旦看到平民百姓身着簑衣斗笠,一派悠闲自在的神态,未必不会顿生赞叹之意;大摆酒席、讲排场的富豪,一旦看到小户人家干净的小桌子和稀疏的窗帘,显出一派悠闲清净的雅趣,未必不会产生一种留恋怀念之情。人们为什么要像火牛被驱赶一样,被毫不相干、无足轻重的东西所诱惑,去追逐名利、疲于奔命,而想不到去顺从自己的天性,随其自然呢?

六六

羁锁于物欲,觉吾生之可哀;夷犹于性真,觉吾生之可乐。知其可哀,则尘情立破;知其可乐,则圣境自臻。

【译文】

人一旦被世俗的物质享乐欲望所束缚局限,只能让人觉得今生悲哀;人如果能从容不迫地表现自然纯真的天性,就会感觉到人生的快乐。既然了解了人生的悲哀之处,那么世俗的情欲和贪欲就会立即破灭;知道了人生的快乐之道,那么圣洁纯真的美好境界自然会实现。

六七

才就筏便思舍筏,方是无事道人;若骑驴又复觅驴,终为不了禅子。

【译文】

刚登上筏子就想到舍弃它,这样才算是一个心无牵挂、顿悟得道的道士;如果已经骑着驴却又去寻驴,这样的出家人最终也只能是一个修行不到家的、功德不圆满的和尚。

六八

树木至归根日,而后知花萼枝叶之易空;人生到盖棺时,而后知子女玉帛之难守。

【译文】

树木到了叶落归根的时候,才知道花朵和枝叶那么容易失去;人到了死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子女和财宝都守不住,留不住。

六九

意所偶会,便成佳境,物出天然,才见真机。若加一分调停布置,趣味便减矣。白氏云:意随无事适,风逐自然清。有味哉,其言之也。

【译文】

偶然领悟到的念头,往往能营造出美妙的境界,天然生成的东西,往往包含着真正的奥妙之处。如果增加一分人为的布置摆设,其中的趣味就会喊少了。白居易说过:“心情在无事的时候最自在安逸,风只有与大自然相伴才能保持清新爽朗。”他所说的这些话,真是意味深长呀。

七○

斗室中万虑都捐,说什画栋飞云,竹帘卷雨;三杯后一真自得,惟有素琴横月,短笛吟风。

【译文】

身居斗室之中,所有的思虑都抛弃了,哪还会羡慕什么雕梁画栋的豪华房屋和雨打窗帘的优美景色;三杯酒下肚之后,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一种真切、幽雅的境界,此时此刻,就只知道在月光下弹素琴,在晚风中吹短笛,有无穷的韵味和乐趣。

七一

幽人韵事,总在自适其情。故酒以不劝为欢,棋以不争为胜,笛以无腔为适,琴以无弦为高,会以不期约为真率,客以不迎送为坦夷。若一泥迹牵文,便落尘缘苦海矣。

【译文】

喜欢安静幽雅的人和那些充满情趣的事,都很讲究适度和谐的情调。所以,饮酒时不强劝才能尽兴,下棋时不过分地强争才能成为胜者,吹笛不拘泥于曲调时才算和谐美妙,能弹无弦的琴才算最高明,不期而遇的会面才最真切,自然,不需要迎送的客人才最亲近平易。如果一拘泥于惯例成规,勉强客套而不自然,就要陷入人生无尽的烦恼和痛苦之中了。

七二

山居胸次清洒,触物皆有佳思。见野鹤孤云而起超绝之想,遇清泉白石而动澡雪之思,抚老桧寒梅而劲节与之挺立,侣沙鸥野鹿而机心与之顿忘。若一入尘寰,无论物不相关,即此身亦属瘤赘矣。

【译文】

人在山中居住,顿觉胸中清爽洁净,所见之物均能引发美妙的联想。看到地上的野鹤和天上的一朵白云,就会产生超尘脱俗、傲然出众的念头;遇到清泉和洁白的石头,就不由得想到泉中去沐浴,由白石子联想到洁白的雪;抚摸着老桧树和寒梅,不由得身上的关节都随着它们拔高、挺直;与沙鸥和野鹿为伴,那么所有投机取巧、钩心斗角的念头都会顿然消失淡忘。如果走出山中一进入世俗的环境,不要说那些不相关的事物,就连自己的身体也都变成累赘多余的东西了。

七三

心旷则万钟如瓦缶,心隘则一发似车轮。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