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2252300000023

第23章 千家诗(4)

(1)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通过对西湖景象的描写,讽刺了南宋统治者,他们偏安一隅,贪图享乐,不思进取,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早已把恢复统一大业抛到九霄云外。临安:南宋都城,在今浙江杭州市。邸(di):客栈,旅店。(2)林升:字梦屏,南宋平阳(今浙江平阳县)人,生平无考。《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3)汴州:北宋都城,在今河南开封市附近。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这是一首送别咏景诗。描绘了西湖六月的独特风光,通过对无穷碧绿的荷叶、格外红艳的荷花描绘,由衷地赞美了西湖美景,并委婉地表达了惜别之情。此诗旧题作《西湖》,作者题为苏轼,误,今据《诚斋集》改正。净慈寺:位于西湖南岸,与灵隐寺并为西湖两大名寺。林子方:诗人的朋友,官任直阁秘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1)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2),山色空濛雨亦奇(3)。

欲把西湖比西子(4),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1)这是一首咏西湖的传世名作。是诗人在熙宁六年(1073)在杭州任通判时所作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以人写景,描写了西湖的晴时风光与雨后奇姿,赞美西湖宛如美女西子,无论是何种姿态,都姿态美好。(2)潋滟(lianyan):水光波动的样子。(3)空濛:烟雨迷蒙的样子。(4)西子:西施,春秋末期越国人,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入直(1)周必大(2)

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坐赐茶(3)。

归到玉堂清不寐(4),月钩初上紫薇花(5)。

【注释】

(1)这首诗原题为《入直召对选德殿,赐茶而退》,作于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七月,诗人时任左丞相。描写诗人入直召对后久久不能入睡,受到皇帝礼遇后的激动,对国事的忧虑挂心、对朝政的关心的情绪形诸笔端。入直:即入值,入宫值班供职。召对:被帝王召去问事。(2)周必大(1126—1204):字子充,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诗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历任权给事中、中书舍人,直言敢谏。后拜左丞相,并以观文殿大学士出判潭州。著有《玉堂类稿》、《二老堂诗话》等。(3)敕使:传达皇帝命令的官员。(4)玉堂:翰林院的别称。翰林院是负责修史及代皇帝起草诏令的官署。(5)紫薇:落叶乔木,花紫红色,又名百日红,古代中书省多种此花,为此唐时宰相曾称紫薇令。

夏日登车盖亭(1)蔡确(2)

纸屏石枕竹方床(3),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4),数声渔笛在沧浪(5)。

【注释】

(1)这首诗作于诗人被贬于安州时。诗中描述了贬官后的闲散生活,抒发了对闲适自在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自得其乐的生活情趣。(2)蔡确(1037—1093):字持正,北宋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县)人。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进士。神宗年间为相,后被罢,知徙陈州、安州、邓州等。又被贬为英州别驾、新州安置。卒于贬所。(3)纸屏:用藤皮茧纸制成的屏风。竹方床:竹榻。(4)莞(wan)然:微笑的样子。(5)沧浪:上古河流名。这里指流经安州城的沥水,为汉水支流。

直玉堂作(1)洪咨夔(2)

禁门深锁寂无哗,浓墨淋漓两相麻(3)。

唱彻五更天未晓,一墀月浸紫薇花(4)。

【注释】

(1)这首诗写诗人在翰林院值夜班,代皇帝起草诏书的情景,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踌躇满志的情绪。直:入宫值班。(2)洪咨夔(1176—1235):字舜俞,号平斋,南宋于潜(今浙江临安县)人。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进士。累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著有《平斋文集》、《春秋说》等。(3)两相麻:任命左丞相和右丞相的诏书。任命宰相的诏书用白麻纸书写,所以简称“麻”。(4)墀:台阶。

寄王舍人竹楼(1)李嘉祐(2)

傲吏身闲笑五侯(3),西江取竹起高楼(4)。

南风不用蒲葵扇(5),纱帽闲眠对水鸥。

【注释】

(1)又题作《竹楼》。这首诗写了竹楼主人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人品的赞赏与钦佩。(2)李嘉祐:生卒年不详。字从一,唐代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大历年间任袁州刺史。有《李嘉祐集》。(3)傲吏:清高傲世的官吏。这里指王舍人。(4)西江:泛指江西一带,其地盛产竹。(5)蒲葵扇:蒲葵做的扇子。蒲葵,常绿乔木,叶可用于制扇子。

直中书省(1)白居易(2)

丝纶阁下文章静(3),钟鼓楼中刻漏长(4)。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5)。

【注释】

(1)又题作《紫薇花》。中书省是负责颁布政令传达皇帝旨意也兼为皇帝起草诏书的中央政府机构,作者当时任中书舍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翰林院值夜班时,无所事事、时间漫长难捱的情景,抒发其内心的孤寂之感,也暗示了诗人当时在党争之中,因以国事为重,故难逢知己,遭人孤立的景况。直中书省:在中书省值班。(2)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圭(在今陕西渭南县)人,中唐大诗人。唐德宗贞元十六年(799)进士。元和年任左拾遗,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又任尚书司门员外郎,迁中书舍人。不久自求外任,历任杭州、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著有《白氏长庆集》等。(3)丝纶阁:指中书省官署。丝纶,旧称帝王的诏书为“丝纶”。(4)刻漏:刻有刻度的漏壶,古代报时工具。(5)紫薇郎:作者自称。中书省又称“紫薇省”,中书舍人又称“紫薇郎”。

观书有感(1)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2),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3),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1)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诗中借半亩方塘比喻读书时豁然开朗的微妙感受,说明人要心灵澄明,就要多多读书,不断补充新的知识。(2)鉴:镜子。开:古时镜子上覆盖镜袱,用时将其打开。(3)渠:它,指方塘。如许:这样。

泛舟(1)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2)。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

(1)又题《观书有感》,是《观书有感二首》之二。诗人以中流泛舟做比喻,说明做事情一定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符合客观规律,做事就会事半功倍。做学问也应如此,掌握规律,自然会功到自然成。泛舟:舟浮行于水上。(2)艨艟(mengchong):又作“艨冲”,古代的一种大型战船。一毛轻:像羽毛一样轻。

冷泉亭(1)林稹(2)

一泓清可沁诗脾(3),冷暖年来只自知。

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注释】

(1)这首诗极言冷泉亭泉水的清澈,抒发了诗人对坚守节操者的赞赏。冷泉亭:杭州西湖飞来峰下有泉叫做冷泉,泉上建亭名冷泉亭。(2)林镇:生卒年不详。字丹山,南宋长州(在今江苏苏州市)人。神宗熙宁九年(1076)进士。(3)一泓(hong):一道清水。清可:清澈可人。泌:饮水而凉润于心。诗脾:诗人的心脾。

赠刘景文(1)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2),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3)。

【注释】

(1)这是苏轼于元祐五年(1090)在杭州任知州时,送给好友的一首勉励诗。刘景文当时也在杭州任兵马都督,与苏轼交往甚深。本诗又题作《冬景》。这首诗将萧瑟的初冬景致写得生动宜人,体现了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并将对朋友品格操守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2)擎(qing)雨盖:指荷叶。擎,举,向上托。(3)橙黄橘绿时:秋季,橙橘成熟的季节。

枫桥夜泊(1)张继(2)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3),夜半钟声到客船(4)。

【注释】

(1)这是一首描写旅客乡愁的佳作,流传很广,历代为人所称颂。诗人生动地写出了夜泊枫桥的感受。月、乌鸦、霜、枫树、渔火寺、钟声、客船本来是诗歌中常见的词语,诗人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却营造出一种清冷、寂寥的氛围,艺术感染力极强。(2)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县)人,唐代诗人。天宝年进士。曾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盐铁判官。有《张祠部诗集》。(3)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城外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十里的枫桥镇,创建于梁代天监年间,最初名为“妙利普明寺院”。相传唐代诗僧寒山子曾任该寺住持,由此改名为寒山寺。(4)夜半钟声:当时寺庙有半夜击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

寒夜(1)杜耒(2)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

(1)这首诗写寒夜故人来访时诗人的喜悦之情。红红的炉火、滚开的水营造出温暖的气氛。诗人以茶代酒,与故人共赏窗前明月、梅花。(2)杜耒(?—1225):字子野,号小山,南宋后期人。宁宗时为太府卿许国的幕僚,随许国赴淮南,后死于军乱。

霜月(1)李商隐(2)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南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3),月中霜里斗婵娟(4)。

【注释】

(1)这首诗用绮丽的语言写秋夜的景致。诗人通过征雁、高楼、明月等景物,将普通人眼里的凄清萧瑟的秋夜写得生意盎然,想象奇特,华丽新奇。(2)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开成二年(837)中进士。历任秘书郎、东川节度使等职,因李、牛党争而长期受排挤。其诗独辟蹊径,开拓出寄情深婉的新境界,深深影响了晚唐和宋初西昆体诗人及清代钱谦益诸诗人。有《李义山诗集》。(3)青女:主管霜雪的仙女。素娥:既嫦娥,月中仙女。(4)婵娟:美好的容貌。

梅(1)王淇(2)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3)。

只因误识林和靖(4),惹得诗人说到今。

【注释】

(1)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人用幽默的语言和拟人的手法,描写梅花因为结识林逋从而引人注目,心中十分懊悔的情景,赞颂梅花一尘不染的高洁品质和安贫乐道的精神。(2)王淇:北宋诗人,生平不详。(3)甘心:快意,安于现状。(4)林和靖(967—1028):字君复,浙江大里黄贤村人,谥号“和靖先生”,他一生未结婚,最喜欢种梅和养鹤,人们说他“梅妻鹤子”,即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这诗后两句就是针对这点说的。

早春(1)白玉蟾(2)

南枝才放两三花(3),雪里吟香弄粉些(4)。

淡淡著烟浓著月(5),深深笼水浅笼沙(6)。

【注释】

(1)此诗名为《早春》,其实在咏早梅。诗前两句写梅花开得早,向阳的枝权才有两三朵雪里飘香,后两句写梅的神韵,表现了诗人对梅的喜爱、盼春的急切心情及高雅的情趣。(2)白玉蟾(1194—?):原名葛长庚,南宋道人,字白叟、以阅、众甫,号海琼子、武夷散人等。祖籍福建闽清县,出生于海南岛琼州,后来母亲改嫁,继为白氏子,遂易名白玉蟾。学道武夷山。嘉定年间,诏征赴阙,敕封紫清明道真人。全真教尊为“南五祖”之一。能诗善赋,工书擅画。有《海琼玉蟾先生文集》。(3)南枝:向阳的枝条,因得光多,所以开花早。(4)吟香:吟咏初放的香花。弄粉:赏玩含苞初放的花蕊。些(suo):句末语气助词。(5)著:罩着。(6)深深笼水浅笼沙:说梅花的影子随着月亮的移动,或深深地投入溪水,或者浅浅地印在沙上。

雪梅(其一)(1)卢梅坡(2)

梅雪争春未肯降(3),骚人阁笔费评章(4)。

梅须逊雪三分白(5),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

(1)又题作《梅花》,共有二首。此首着重写雪、梅之争,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写梅、雪谁也不服输,只好请诗人来做个判断,而诗人费了好大工夫才发现二者各有千秋,借此写出诗人赏梅、赏雪的雅兴。(2)卢梅坡:南宋诗人,生平不详。(3)降:降伏,认输。(4)骚人:诗人。阁笔:意为诗人自愧文采浅薄,无力表达梅、雪风韵,不敢妄自动笔。阁:同“搁”,放下。评章:评论、判断。(5)须:本来。逊:差,不如。

雪梅(其二)(1)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注释】

(1)这首诗是上首诗的姊妹篇。主要描写梅、雪在审美境界上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表明真正的雅兴在于梅、雪并存而且有诗情。梅花开放时刻,自己的咏梅诗刚写成,天公作美又下雪了,于是诗人感受到了无限春意。

答钟弱翁(1)牧童(2)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3)。

【注释】

(1)这是一首对钟弱翁所作《牧童》诗的应唱之作。诗人以亲切自然的语言,描绘了牧童牧笛弄晚、夜卧明月的舒适惬意生活,衬托出宦海浮沉、官场险恶。钟弱翁:钟傅字弱翁,北宋人,做过修撰等官,后因故被贬。据说他乡里的一个牧童作了这首诗赠他,写乡村放牛的悠闲适意,意在劝他不要留恋官场,还是回到乡村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好。(2)牧童:这是作者假托牧童之名而作。一说作者就是一个牧童。(3)蓑(suo)衣:稻草或棕叶编制的雨具。卧月明:睡在月光下。

秦淮夜泊(1)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2),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3),隔江犹唱后庭花(4)。

【注释】

(1)又题作《泊秦淮》,为唐诗中的名篇。诗描写月夜秦淮河萧瑟凄清的衰败景象,听到江岸上传来的阵阵靡靡之音,诗人不由得想起了南朝陈的亡国之事,从而对日渐衰落的唐帝国充满忧虑。秦淮:河名,横贯南京市流入长江。相传为秦时所开,凿钟山以疏通淮水,所以叫秦淮河。(2)烟笼寒水月笼沙:是“烟”、“月”笼罩在“水”和“沙”上,互文见义的用法。笼,笼罩,(3)商女:歌女。亡国恨:南朝国家灭亡的遗恨。(4)江:秦淮河。犹:还。后庭花:歌曲名,即《玉树后庭花》,为南朝陈后主陈书宝所作,歌词中有“玉树后庭花,花开不长久”句,反映宫廷糜烂生活。当时有人认为预言了陈朝的灭亡,后人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归雁(1)钱起(2)

潇湘何事等闲回(3),水碧沙明两岸苔(4)。

二十五弦弹夜月(5),不胜清怨却飞来(6)。

【注释】

(1)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吟咏从南方归来的春雁。通过人雁问答,写大雁忍受不了哀怨的琴瑟声,宁愿放弃“水碧沙明两岸苔”的地方的缘由,抒发了诗人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此诗也可理解为借鸿雁不忍听娥皇、女英琴瑟凄苦,吟咏传说本身,表达对她们的同情。(2)钱起(?—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吴兴)人。天宝十年(751)登进士第,历任校书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郎士元齐名,时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他的诗歌多是应景献酬之作,较少反映社会现实。绝句闲雅纤丽,含蓄蕴藉。有《钱钟文集》,《全唐诗》存诗四卷。(3)潇湘:潇水与湘水于湖南零陵县汇合,称为潇湘。相传大雁南飞到衡阳南的回雁峰就不再南飞,冬天过后飞回北方。何事:何故,为什么。等闲:轻易,随便,随意。(4)沙明:沙砾明净。苔:植物名,大雁可以食用。(5)二十五弦:借代,指瑟,古瑟有五十弦,后改为二十五弦。弹夜月:传说湘水女神娥皇、女英善于弹瑟,其声哀怨凄苦。(6)不胜:不堪,不能忍受。清怨:凄清幽怨。

题壁(1)无名氏

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2)。

争似满炉煨榾柮(3),慢腾腾地暖烘烘。

【注释】

(1)此诗写于北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变法后,是一首打油诗。通过描写蓬草与榾柮的不同燃烧情形,向人们昭示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也有人说是比喻得势小人,一时气焰万丈,一朝身败名裂,前功尽弃。甚至也有人说此诗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全诗用语俚俗,风格诙谐,回味无穷。(2)蓦地:突然地。(3)争似:怎么能比上。煨:烤。榾柮(guduo):木柴块,树根疙瘩。可代炭用。

七言律诗

早朝大明宫(1)贾至(2)

银烛朝天紫陌长(3),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4),百啭流莺绕建章(5)。

剑珮声随玉墀步(6),衣冠身惹玉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7),朝朝染翰侍君王(8)。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