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心态好习惯好性格大全集
2252500000028

第28章 打造平和的心态,告别烦恼与忧虑(11)

人之一生,需要我们退一步的时候有很多,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我们就要果断地退一步。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会有山山水水,风风雨雨,有所得也必然有所失,只有我们学会了退一步,我们才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退一步想,你就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退一步想,能使你更清醒地认识自己;退一步想,就能够使你找回曾经失去的自信;退一步想,能使你抛弃许多不必要的烦恼;退一步想,能使你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退一步海阔天空,假如你遭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假如别人做了对不起你的事,假如你遭受到别人的嘲笑,你不妨退一步想想,这样你就能够每天有一个好心情。

有些时候,人们突然发现自己的人生陷入了一种僵局之中。有事业上的也有情感上的,有人际关系上的也有生活选择上的。对于所出现的这些僵局,是内心的挣扎,是矛盾的双方在激烈斗争的过程。为什么挣扎和斗争?因为有所失有所得,因此患得患失。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得到这样那样的苦恼或者选择方面的苦恼。

比如在生活当中,失恋、未能晋级、财物被盗、子女不孝等。如果这时我们执意地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不仅不能达到成功,还会引来不必要的烦恼,以致使自己的情绪无比的消沉,生活上没有一丝的乐趣,甚至还会出现心理疾病。相反,如果这时我们能采用“退一步”的方法,调整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改变一下思维方式,或许能心平气和,使那些不顺心的事很快消失,从而感到生活处处充满阳光。

其实,生活本来到处都充满着阳光,但是总是有照不到的阴凉地方。假如你这次未能晋级,你可能会出现情绪消沉,怨天尤人,甚至还会造成心理方面的疾病。这时你若采用“退一步”的想法看这个问题,或许能改变一下你的生活。试想这次晋级名额有限,晋级的只是少数,大多数同你一样该晋级的都没有晋级。作为领导要照顾全局,这次没有你的份,下次晋级领导有可能第一个要考虑你。再如,老人总是抱怨子女不关心他们,不能经常回家看望。如果老人们为子女着想,就没有这种抱怨了,子女们各有各的工作,工作又都非常的忙,根本不可能经常有空回来看望自己的父母,只要他们心里想着父母亲就该满足了。

一个人生活在凡尘俗世,难免就会与别人为一些事情磕磕碰碰,难免被别人误会猜疑。你的一念之差、你的一时之言,也许被别人加以放大和责难;你的认真、你的真诚,也许被别人误解和中伤。如果非得以牙还牙拼个你死我活;如果非要为自己的辩驳澄清导致两败俱伤。还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

做到“退一步海阔天空”。潇洒地甩一甩头发,悠然地轻轻一笑,就会甩去烦恼,笑去恩怨。你会发现,天空仍然湛蓝,生活依然十分的美好。

退一步,原来世界仍然美好。

退一步,整理好自己,路还很长,谁都只是在路上。

退一步,轻松一点,快乐一点,活着比什么都强,健康地活着,就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退一步,别用心去想问题,让自然去支配你的大脑,做想做的事情,别太计较,别太认真。

退一步,是洒脱,更是智慧。

放低姿态,该低头时且低头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这所佛学院之所以著名,除了它建院历史的久远,它辉煌的建筑和它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学者以外,还有一个特点是其他佛学院所没有的。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节,但是,所有进入过这里的人,当他再出来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细节使他们顿悟,正是这个细节让他们受益无穷。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细节,只是很多人都没在意:孟买佛学院在它的正门一侧,又开了一个小门,这个小门只有一米五高、四十厘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学会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了。

这正是孟买佛学院给它的学生上的第一堂课。所有新来的人,教师都会引导他到这个小门旁,让他进出一次,很显然,所有的人都是弯腰侧身进出的,尽管有失礼仪和风度,但是却达到了目的。教师说,大门当然出入方便,而且能够让一个人很体面很有风度地出入。但是,有许多时候,我们要出入的地方并不都是有着壮观的大门的,或者,有大门也不是随便可以出入的,这个时候,只有学会了弯腰和侧身的人,只有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够出入。否则,有很多时候,你就只能被挡在院墙之外了。

佛学院的教师告诉他们的学生,佛家的哲学就在这个小门里,人生的哲学也在这个小门里。人生之路,尤其是通向成功的路上,几乎是没有宽阔的大门的,所有的门都是需要弯腰侧身才可以进去,社会之门亦然。

相同的道理,在社会丛林中行走,你必须要懂得:人在屋檐下,一定要低头。所谓的“屋檐”,说明白些,就是别人的势力范围,换句话说,只要你受这势力的控制,那么你就在别人的屋檐下了。别人能容纳你已是不错了,你就得遵守人家的规矩,就会受到很多有意无意地排斥和限制,以及不知从何而来的压力,这种情形任何人都会碰到,特别是想干成一番事业的人更会碰到。所以,在人屋檐下的心态就有必要调整了。

只要你已经站在了别人的屋檐下,就“一定”要厚起脸皮低头,不用旁人来提醒,也不用撞到屋檐了感觉到疼才低头。这是一种对客观环境的理性认知,没有丝毫勉强,所以根本不要有难为情和拉不下脸的感觉。与生存相比,脸面又值多少钱?在生存与脸面相矛盾时,还是生存第一!

古人云:“士可杀不可辱。”这是很了不起的英雄气概。不过,如果英雄气概用得不是地方,就一文不值。名声和自尊确实很重要,但在特殊的情况下,你不得不抛弃它们,该低头时且低头,以换取自身的安全。

古时候,有一位官员,非常清廉,在百姓中深孚人望。但是,皇上对他似乎很不满意,使他感到很困惑。他的一位幕僚提醒他说:“皇上是个疑心很重的人,您的名气这么大,他会不会怀疑您有野心呢?”官员吃了一惊。他知道,被皇上怀疑有野心,是非常危险的,于是,他故意收受一些贿赂并让外人知道,因而招来了外界的批评。没想到,皇上从此反而对他越来越信任了。

还有一个例子:

商纣王经常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连日子也弄不清了。一次,他问左右的人:“今天是几月几日?”大家都说不知道。纣王打发人去问箕子,没想到箕子也说不知道。等使者走后,箕子的弟子好奇地问:“老师真的不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箕子叹了一口气,说:“做君王的使全国没有了日月的概念,天下就很危险了。一国的人都不知道月日,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我就很危险了!”

商朝灭亡后,箕子“义不食周粟”,可见不是什么势利小人,但为什么当初不给封王进一点忠言,反而随波逐流呢?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历了长期的倾轧和斗争,一旦定形,已不是某个人能逆转的。它要么是具有活力的,将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要么是死气沉沉的,必将糜烂腐败以至于灭亡。在盛世,多的是忠臣良将,因为组织的价值观欢迎这些人;在末世,多的是乱臣贼子,因为忠臣良将没有生存的环境。所以,当你处在某个组织中,如果不认同它的价值观,就离开它;如果没有什么地方好去,就只有顺从它的价值观,除此别无他法。

在这个世界上,免不了发生没有道理的事,也免不了有无理可讲的地方。

唐朝武则天专权时,重用来俊臣、周兴等酷吏,迫害反对派至使不少大臣遭冤杀。

一次,来俊臣以谋反罪名,突然将狄仁杰等人逮捕下狱。来俊臣建议武则天降旨诱供,只要承认谋反就可减刑免死。武则天同意了。

在审讯时,来俊臣宣读了武则天的诏书。狄仁杰立即跪在地上,口称“死罪”,并承认自己确实想谋反。他这种不打自招的举动让来俊臣感到意外,但根据圣旨,只好免他死罪,听候发落。

这时,判官王德寿悄悄劝狄仁杰诬告几个官员以减轻自己的罪过。狄仁杰说:“皇天在上,我没有干这样的事,更与别人无关,怎么能害人?”说完,一头向大堂的柱子撞去,顿时鲜血直流。王德寿等人忙把他送到厢房休息。狄仁杰趁无人之际,蘸着身上的血,将冤屈写在手绢上,然后撕开棉衣里子,将手绢藏进去。

过不久,王德寿进来看望狄仁杰。狄仁杰脱下棉袄,请他带出去交给家人洗洗再送来。王德寿不防有诈,如实照办。狄仁杰的家人拆开棉袄,看见血书,忙拿去向武则天上诉。武则天将狄仁杰叫去问:“你既然有冤,为什么承认谋反?”狄仁杰说:“我要是不承认,只怕早死在严刑之下了!”

武则天毕竟是个聪明人,知道狄仁杰说的是真的,就把他放了。如果他当初担心污损忠臣之名,硬扛到底,不但他自己没命,还得连累全家遭殃。其实,在一个没有公理可讲的地方,做忠臣也没什么意思,那又何必为这虚名白白送死呢?无论是面对何种突发场合,做无谓的牺牲都是得不偿失的。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大凡英雄豪杰,胸怀大志,打算干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人,都是能屈能伸的。这就好比一个身材矮小的人,要想攀爬高墙,必须要寻找一个梯子作为登高的台阶,假如一时寻找不到梯子,那么,即使旁边有一个矮树墩,也未尝不可利用作为晋身的阶梯。假如要嫌它矮,那么你就爬不到高墙上去。

人们在制定理想目标时,往往在实践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致使你气愤、胆怯、自卑、情绪冲动、灰心丧气、意志动摇等,立志越高,所遇到的困难就越大。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乐观坚毅精神的表现。

一场大雪过后,树林里出现了有趣的现象,只见榆树的很多枝条都被厚厚的积雪压得折断了。而松树虽然被压弯了腰却也表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没有受到丝毫的伤害。原来榆树的树枝不会变曲,结果冰雪在上面越积越厚,直到将其压断,实在是备受摧残。而松树却与之相反,在冰雪的负荷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时,它便会把树枝垂下,积雪就掉落下来。松树树枝因能向下弯曲,使雪容易滑落,所以枝干依旧挺拔,巍然屹立。能屈能伸,刚柔相济,正是这种气度和风范使松树经受了一场场暴风雪的洗礼。

人世间的冷暖是变化无常的,人生的道路也是变化无常的,当你在遇到困难走不通时,或许退一步就会海阔天空;当你在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一定要有谦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应该把功劳让给别人一些,不要居功自傲,更不要得意忘形。该低头时且低头,这样才不失为一个成功者的风范。

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到一位长者家里拜访,去聆听前辈的教诲。没料到,身材高大的他一进门就撞到了门框上,头上立刻就鼓起了一个大包。富兰克林疼痛难忍,不停地用手指揉着自己头上的大包,两眼瞪着那个低于正常标准的门框。出门迎接的长者看到他那副狼狈不堪的样子,忍不住笑起来:“年轻人,很痛吧?”这位长者语重心长地说,“这可是你今天来这儿的最大的收获。”

一个人要想在世上有所作为,“低头”是少不了的。低头是为了更高更有力地抬头。现实世界纷繁复杂,并不是想象的那么一帆风顺,面对人生旅途中一个个低矮的“门框”,暂时的低头并非卑屈,而是为了长久地抬头;一时的退让绝非丧失原则和失去自尊,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只有采取这种积极而且明智的方法,才能审时度势,通过迂回和缓而达到目的,实现超越。对这些厚重的“门框”视而不见,傲气不减,硬碰硬撞,结果只能是头破血流,成为摆在风车面前的“堂吉诃德”。

富兰克林终生难忘前辈的忠告,将“学会低头,拥有谦逊”作为自己生活的准则和座右铭,并且身体力行,后来终成大器。

忍辱负重,忍一时能成就一世

在进退、得失、荣辱、毁誉之间,无论古人今人都有许多能善处之的。单就屈辱这一面来说,也是有两重性的。屈辱既有使人激愤、奋进、化辱为荣的积极因素,又包含使人沮丧、颓废、悲凉,从而一蹶不振,陷入不能自拔的绝境。因此,正确对待屈辱,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大难题。

同样是蹉跎失路,“落魄不隅”,而气常自若者有之。如白居易说:“无事日月长,不霸天地阔”。韩信青年时期,落魄乡里,有人奚落、嘲弄他,致受胯下之辱,但他却“得失何当宠辱惊”,终成“将略兵机命世雄”,荣膺汉代开国功臣之一。

原来,在汉高祖元年的一天,汉王刘邦的都城南郑忽然旌旗蔽日,鼓号齐鸣,坛台高筑,刘邦要亲自登坛拜将。跟随刘邦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的众将领们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心中暗自高兴,都希望汉王能拜自己为大将。然而,他们见到登坛受拜的大将时,不禁面面相觑,“一军皆惊”。谁能想到,这位大将竟是军中的一个小小的治粟都尉韩信。

韩信是秦末淮阴人(今江苏省清江西南),父母早丧,家贫如洗。虽有满腹韬略,但求充小吏,尚且不得,因此万分拮据。他既不会经商,又不会务农,只好终日挂剑闲游,靠乞食度日,人们都厌烦他。

南昌有一位亭长,平时很看得起韩信,对他十分照顾,于是韩信便常在亭长家里吃闲饭。时间一久,亭长的妻子便不耐烦起来,蓄意设法将他赶出去。有一天,亭长的妻子早早起来烧火做饭,吃饭时也未招呼韩信。待韩信像往常一样来吃早饭时,见什么吃的也没剩下,讨了个没趣儿,便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只好无可奈何地离开亭长家,另谋生路去了。

韩信离开亭长家后,流浪到淮阴城下,临水钓鱼。钓着鱼,就大吃一顿;钓不着鱼,只好挨饿。这样,没过多久,韩信便变得形容憔悴了。一天,韩信在河边钓鱼,见一位老妪在水边漂洗棉絮,便上前问道:“老妈妈,您漂洗一天,能得多少工钱?”老妪答道:“只有三五十钱。”“您老人家赚钱虽少,毕竟还能吃饱。我年纪轻轻,虽然持竿钓鱼,常常还要挨饿,实在可怜!”说完,韩信一阵心酸。

那漂母见韩信少年落魄,形容憔悴,饿得可怜,便把自己带的食物分给他吃,一连数日,天天如此,韩信大为感动。他非常感激地对漂母说:“承老妈妈如此厚待,将来我若有出头之日,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的恩情。”漂母听了,十分生气,很不高兴地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天天靠别人施舍过日子,能有什么出息。我是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岂是希望你报答。你既然这样说,那今后就算了吧!”说完,提起棉絮走了。韩信碰了一鼻子灰,呆呆地望着漂母远去的背影,心里又是感激又是惭愧。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奋发进取,决不辜负这位洗衣老妈妈的一番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