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脉圈大全集
2252900000009

第9章 人脉圈越早建立,越容易成功(1)

早搭人脉圈早成功

从前有一位埃及王子,小小年纪便满怀抱负,希望有朝一日能像父亲一样,拥有统御王国的能力。不过,他只有16岁,对于他的话,别说大臣们不会相信,就连他的父亲也觉得这孩子只是有志气罢了,如果要统领国家还要不断学习进步。

某天,国王率领军队打败了入侵的敌军。国王回宫后,就命令大臣大摆筵席庆祝胜利。席间,国王看着坐在一边的小王子,说:“孩子,我们胜利了,不过你没做什么贡献呀。”

大家都认为这只是父亲跟儿子开的一个小玩笑而已。谁知,小王子立即一本正经地说:“是父王您没有让我到前线去,叫我如何立功呢?”见此情景,丞相连忙安慰他说:“王子,你才16岁,等你长大了就会有机会的。”王子对国王说:“请问父王,我还能再有一次16岁吗?”国王很高兴地说:“很好,孩子,你很有志气与决心。”

张爱玲也有言:“出名要趁早。”事实上,一个人若想达成某个愿望,就要提早动身,因为人生只有一次,时不我待。最近有句话也颇为流行:29岁以前,属于青春“保质期”;29岁以后,就已经是过期的了。

搭建人脉关系网也一样要趁早,因为越早搭建,你成功的机会就越大。

彼得孤身一人来到离家很远的一个城市读书。家境一般的他,为了能够多节约一些生活费,即使是假期也很少回家,并利用假期找工作赚钱。再有一年他就要毕业了,学证券专业的他,知道纽约才是发展的好地方,但是他家里没有一个人是从事证券行业的。

但他没有对自己失望,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实现梦想。彼得在这个城市一穷二白,只和同学老师有联系。正巧和他关系最好的一个同学来自纽约,而他的亲戚刚好在纽约的证券公司工作。

彼得决定请求同学向他那位远亲引荐他。当然,他也明白,要想进入公司,任何人都要参与公平的竞争,竞争成功后才能获得工作机会。他之所以想认识一个在证券行业任职的人,是想向他们学习一些实践经验,并希望到他们公司进行锻炼。

暑假到了。那位同学答应了彼得的请求,并把彼得介绍给了自己的远亲,对方也热情地接待了这位年轻人。接下来,彼得每逢节假日都会为同学的那位远亲送上自己的祝福,这些祝福经常通过邮件和贺卡传递,他也经常会把自己在专业方面的困惑告诉对方,并得到了对方很多建议。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彼得和同学的那位远亲建立起无话不说的友谊,对方不仅经常把最新的证券行业发展趋势告诉彼得,还介绍他跟一些重要人物认识。而正是这些帮助,让彼得在毕业后很快就在一家著名的证券公司找到了工作。而此时他身边的其他同学却还在辛苦地到处投简历,为找工作而疲惫地奔波。

千万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人生的起跑线上,如果有人提前拉你一把,那么你从起点开始就比别人高出许多。如果这些能拉你一把的人,不是一个,而是一群,那你的成功就会更快更好。

哈佛大学曾经针对贝尔实验室的顶尖研究员做过有关人脉网对人的成就的影响调查。结果发现,被大家认同的杰出人才,专业能力往往不是很强,关键在于“他们会采用不同的人际策略”——一般人遇到难题时,会努力去请教专家,但等待答案会浪费他们许多时间;但顶尖人才却因为在平时就已经建立了丰富的资源网,等待答案的时间会大大缩短。

有人脉,成功就像坐电梯;否则,就像爬楼梯。如果你现在还在抱怨工资低,抱怨工作环境差,抱怨怀才不遇,这样的抱怨是无用的。与其如此浪费时间,不如及早着手打造你的人脉关系网。只要你能做到积极、主动,发展自己的人脉圈,能够积累到够分量、够质量的人脉,那么成功就会变得唾手可得。那些富人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富了,这种认识越深刻越早致富;而穷人穷了一辈子都意识不到这点就不会富裕起来。

世界其实很小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大意是说某出版商出版了一本新书,为了让新书能够获得好的销路,他提出了这样的条件,如果谁能够在一定期限内率先让美国总统奥巴马为该书写序言,那么谁就算是获胜,获胜者可以获得大笔奖金,当然还有其他优惠条件。

在一般人看来,这简直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个普通人就是见上奥巴马一面都比登天还难,更别说让奥巴马来写序言了。这样看来,这就是一次水平不怎么高的炒作,只是为了引起关注而已,一旦关注度提高了,无论奥巴马写不写序,炒作得成功也能卖出许多图书。

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经证实这并不是一次单纯的营销炒作,而是为了检验另外一个重要的理论,即人脉拓展的经验。

20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提出了著名的“六度分隔”理论,意思是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虽然你暂时不认识奥巴马,但是你只需要通过六个人就可以结识他。但现实当中很多人总是苦于找不到社会关系,也想不到解决方案。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两个人最多只有六个人距离,不管这两个人相差多远。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社会关系潜力,等待你去发现去挖掘。

有一家传统的土耳其烤肉店,老板是伊拉克移民。虽然这家店面不大,但是他们的烤肉在当地销量很好。有一次,一个报社的工作人员到店里吃烤肉,其间就和老板闲聊起来。正好电视里在播放马龙·白兰度主演的影片,老板就跟他说到了自己很喜欢白兰度的电影,并表示如果有一天白兰度能够亲自尝到他做的烤肉是他最大的心愿。

没想到那位报社的工作人员认为这将是一个很好的新闻素材。于是,他就鼓励这位老板发动身边所有的人际关系,去认识白兰度。起初,老板觉得这件事有些滑稽。后来,他接受了报社工作人员的建议。结果经过几个月时间,这位老板只经过不超过六个人的私交,就认识了白兰度。

老板的伊拉克移民身份帮了他很大的忙,原来他有一个伊拉克朋友住在加州,刚好这个朋友的同事是白兰度一部电影的制作人的女儿的结拜姐妹的男朋友。

很令人吃惊吧?难道这个世界真的这么小?其实就是这样。于是,在美国流行起了这样一句与上述故事相似的谚语:“每个人距总统只有六个人的距离。”也就是说,你认识一些人,而这些人又会有他们认识的另外一些人,这另外一些人又有各自的人脉网……这种连锁反应会一直延续无止境。这些人中总有人跟总统有联系。

当然这个过程做起来并不简单,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这些努力是值得的,如果因为认识某个人就会改变你的一生,别说通过六个人去认识,就是六十个也值得,况且在这个过程中你所结识的每一个人都是可能对你的成功发挥作用的,这将是你扩展人脉网络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世界其实不大。地球上的人虽然很多,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关系网,他们每个人其实都有可能成为你的熟人,不管他们成名与否。只要你愿意沟通,你就有可能和他成为朋友。

虽然很多人怀疑“六度分隔”理论的正确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中有所收益,这对我们拓展人脉、经营人脉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土耳其烤肉店老板的故事告诉我们,你应该坚信,自己虽然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只要你肯付出努力,你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所以从这一刻起,不要再对结识成功人士存有畏惧心理。按照“六度分隔”理论,你跟奥巴马、麦当娜、迈克尔·乔丹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并不是毫无可能的事情。

只要你付出足够的努力,就可以交到来自各行各业的朋友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随着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的日益革新,这种想法实现的难度越来越小了。例如,通信方式的发达,沟通手段的多样化,让人们联系到一个陌生人变得越来越容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步步变短,人与人之间的熟识越来越快。即使是最普通的人和成功人士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依存关系,你完全可以站在他们面前,伸出手去,说声“很高兴认识你!”

及早投资人脉

在春天播下一粒种子,再经过人们的悉心照料,秋天就是收获的时候。也就是说,要想收获果实,必须先有种子,只有播种才有果实。虽然有些种子会腐烂,不发芽,但我们也不能放弃。人脉也是如此,你的用心是人脉的必要条件,虽然用心不一定会有令人满意的回应,但不用心必然一无所获。至于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回馈”,是不必担心的,既然你已经种下了一粒种子,“机缘”一到,就会结出果实。

因此,人脉的“种子”播得越早越好。

最佳时机是二十多岁的时候。因为二十几岁是年轻人选择未来之路的关键时期,此时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可以帮你找到你的理想定位。二十几岁是管理人脉最恰当的时期,因为这时的人脉能更快更好地体现其功用,所以说人脉管理在二十岁时最实用。

从一个普通的办公室文员,利用三年时间一跃成为“人脉女王”的珍妮的经历很有说服力。

珍妮大学毕业后,和很多大学生一样,经过激烈的竞争,进入了一家规模不错的公司做了一名办公室文员。其实她的工作就是做些零碎活儿,发传真、接快递、复印文件……

但是珍妮并没有抱怨,而是选择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开朗活泼、大方豪爽的珍妮总是以虚心学习的心态去跟同事、上司交往。不久后,这种态度得到了主管的高度赞赏,她的表现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不仅如此,珍妮努力扩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圈,她主动和比她先进公司的其他部门的毕业生、同事进行交谈,并向他们学习、了解情况,因此她交了不少好朋友。

做文员的职业培养了她记录别人联系方式的习惯,这为她的职业生涯以及人脉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如,每次去与一些客户交流时,她都会记录下客户的联系方式。每到节假日,珍妮就会为对方送上祝福邮件,她也因此与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后来因为工作出色,珍妮被一个成为她朋友的客户举荐到一家更大的公司任职。在第二家公司,珍妮的职业之路发展得很顺利。首先,珍妮还是从自己最熟悉的工作做起,这次与以前的工作不太一样,珍妮在担任总经理办公室文员三个月之后,主动申请调换到生产部门负责质量检验,之后她又主动申请调换到事业部。随着不断的调换与调整,珍妮各方面的个人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她的热情、真诚使她在公司高层中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内部人脉关系。有了这些能力和人脉作基础,当总经理秘书提出辞职之后,珍妮就成了首要人选。

在当上总经理秘书以后珍妮如鱼得水,她的外部人脉关系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升级。因为公司总经理的朋友很多,其中有很多著名大学毕业的同学、大公司的高层领导等。当每个客人来访时,她都要跟他们交换名片,每个老板没接到的电话她都要做电话记录,那时候她记录下来的来电话的人的信息与联系方式,就记了足足一个笔记本。这样,珍妮的人脉也逐渐从同学圈子、公司小圈子扩充到合作伙伴、客户等圈子,认识的朋友从身边的朋友扩展到许多其他国家的朋友。

从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办公室文员,珍妮第一步工作经历走得十分辛苦;从办公室文员到总经理秘书,她又迈出了人脉提升的第二步。在经过三年的工作锻炼后,珍妮再次挑战了自己的职业巅峰,转向了她没有任何基础的行业——金融咨询行业,在这里,她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相信她的前途一定无量,她的人脉绝对可以为她的成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虽然和她个人能力、机遇等有一定关系,但是更重要的是她良好的人脉资源帮助她取得了成功。“30岁以前靠能力,30岁以后靠人脉”在珍妮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

那么,为什么要在30岁以后才能靠人脉发展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经过几年的积累,你的人脉网络已经和你一起成长起来了。要想建立足够的人脉,你的为人必定要热心,你的贡献越大、价值越大,相应的,别人也愿意贡献更多。

二十几岁积累下的人脉网是人一生中的珍贵财富。这是因为二十几岁时建立起来的人脉网交往的真实性比三十几岁时可信的多。一般来说,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都处于即将或刚刚步入社会的阶段,他们往往不是特别重视名利和利害所得。而三十几岁的人们,在这个冷漠的社会里不知不觉地便被磨平了棱角,与现实的关系经常是妥协的,与此同时,这个年龄段的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也开始变得斤斤计较,在乎名利,交往圈子也呈逐渐变窄的趋势。更重要的是,二十几岁时形成的人际关系也十分结实牢固,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为它能够勾起你记忆深处最纯情也最不愿被破坏的那段记忆,温暖而贴心。

由此看来二十几岁的人不要把人脉管理看得过于功利化,而应该把它当做一个可以令人身心愉快的结交朋友的过程。经过十年的努力,等三十岁后你就会惊异于崭新的自己。二十几岁时要坚持“人缘”上的富有的道路。这样,到了三十岁以后,这些人脉资本就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发挥自身潜能结交人脉

秦时,有一个叫陈涉的人,他出身低微,靠给富人种地为生。有一天,陈涉放下农具到田埂上休息,对秦王朝残酷的劳役剥削的社会现实愤恨不平,就决心改变目前的社会地位,并对他的同伴们说:“假如将来我们中间有谁发家富贵了,可一定要记得大家啊。”

可他的朋友嘲笑他:“受雇给人家种地,富贵是妄想!”陈涉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确如此,如果陈涉当时相信那些工友的话,就不会有后来揭竿起义的陈胜了。

每个人都有朋友,关键在于你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人。就像当年的克林顿一样,他一开始只是个吹萨克斯管的乐手,他的朋友也都是从事音乐工作的,如果他一直如此下去,美国总统不会有克林顿的名字。关键是,克林顿在十七岁时遇到了肯尼迪总统,并在肯尼迪的影响下,从音乐转向了政治。

交往的朋友对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学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正如潘基文说的,更大的影响力来自教师的朋友,因为这种影响是慢慢产生的。《孔子家语》里有这样的说法:“与君子游,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人到了一定年龄就要开始有目的性的去选择朋友,交什么样的朋友对一个人的人生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