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童年
公元前256年,寒冬,楚国沛县。
这天,中阳里忽然变得热闹起来,有两户人家同时迎来新生命。里中的亲友邻居纷纷前来道贺,还拎着切好的羊肉和自酿的美酒。
刘家和卢家喜添新丁,各诞一子。客人的贺词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但绝对不是“好好读书、将来做大官、光宗耀祖”之类的“宏伟理想”。因为,科举制度要等很多年之后才被创制出来,而那已经是好几个朝代之后的事情。
此时官员的任命权主要掌握在当地的诸侯手上,还得依靠豪门贵族的推荐。只有极小一部分人试图通过读书来进入仕途。要得到诸侯公卿的赏识,在于你的思维是否能够给他们带来实质上的利益,而非你的阅读量和好文笔。诗书读得再多,文章写得再绚丽,如果不能够治国理政,那也是毫无益处的。
在平凡人家,读书识字只不过是一种可有可无,甚至有些奢侈的技艺。像刘家和卢家这样没有背景的家庭,耕田种地才是头等大事,读书只会耽搁正业。
出将入相根本不敢奢望,荣华富贵也谈不上,农田丰收才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客人们可能是要祝贺这两家子又多了个耕田种地的好帮手,将来必定能够多干农活,守住自家的产业。
刘卢两家听到这些贺词,自然也是笑呵呵的,因为愿景正中心怀。没有人会对这两位新生命寄寓过多的功名期望,更没有人能够想到他们其中一人将来会开创一个帝国,成为这个帝国最高统治者。
刘家的婴儿,唤作刘季。卢家的婴儿,唤作卢绾。这两个都不是特别文雅的名字,季是第四的意思,绾是小儿的意思。
特别是刘季这个名字,更显得有些随意。刘季,就是刘四的意思,因为他在家中排行第四。
叫这个名字的人,一抓一大把。平凡老百姓懒得起名字的,一般第四个儿子都是叫做季。有些同姓的村子,唤作“刘季”的,可能就有成百个。站在村口喊一声——刘季,可能家家户户都会有回应的。
给孩子起名字这么随便,说明这两家子并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多少家底。前来道贺的亲友邻居没能给点建议,说明他们结交的也不过是些社会底层,没几个是有文化修养的。
确实,他们都是很普通很朴实的农民家庭,祖上也没有太多的丰功伟绩可以炫耀。就像现在很多老百姓家里,其实也并不知道自己家族的历史。随着长辈的先后离去,祖上五代之前的记忆就会变得逐渐模糊。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拥有一个美满的人生,更不能掩盖他们此时洋溢着的幸福。
笑得最开心,嘴都合不拢的这位刘家父亲,被称为刘太公。而怀里抱着孩子,还依然显得很微弱,脸色显得有些苍白的这位母亲,被称为刘媪。这个新到来的婴儿,已经是他们第四个儿子。此前,他们已经生育了两男一女。大哥刘伯、二哥刘仲、三姐此时都围着这位新成员,庆贺他的到来。(一家子都没有名字……)
刘太公是个勤奋老实的庄稼人,平常省吃俭用,积累下些许盈余,生活还算过得去。刘媪应该也是个朴实的农家妇女,不过可惜去世得早。后来刘太公又续弦,并生了第五个儿子,取名刘交,字游。这位新妻子的家族可能有些文化,给子孙取名不像老大老二那样随便,而且还有表字。
刘太公平时最喜欢逛逛闹市,沽点小酒,买些烧饼,看看斗鸡,踢踢蹴球。生活过得还挺滋润。出门在外,带得最多的就是刘季。因为大哥、二哥要在家中守着产业,而五弟平时喜欢窝在家里看书,所以都没有多少时间出游。
从小跟着父亲游走街市,刘季慢慢沾染了浓厚的市井气息,同时也养成了街头小混混的习性,并练就了一身社交本领。刘季跟沛县的大伯大妈似乎都很亲近,跟同龄人更是没有什么距离感。他很喜欢跟陌生人套近乎,慢慢养成了这种自来熟的性格。
对刘季而言,上有兄长扛着家业,下有幼弟勤奋好学。他没有兴趣干农活,也无意经商获利,更不需要培养那些所谓的贵族技艺如习武练字、四书五经等等。家里的产业不需要他操心,国家的重担也轮不到他烦恼。
19岁那年的刘季,整天游荡在乡里之间,酒醉肉香,斗鸡蹴球,完全没有人生压力,幸福感慢慢。如果没有意外,身处沛县的这位小青年很可能会像他的父辈那样,娶个媳妇,生几个孩子,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走完这平凡的一生。
而那个远在西北,只比他大3岁的秦王嬴政就差得远了。22岁的嬴政,肩负着的不仅仅是整个秦国的希望,更是吞并六国的雄心。
嬴政面对的压力显然要比刘季大得多。
【嬴政】
嬴政,出生在赵国的首都邯郸。他的身体里流淌着秦王室的血液,他的父亲是秦国的公子。但他们并未享受到多少荣华富贵,因为父亲只不过是众多秦公子中的一位,而且是差不多就要被秦国人遗忘的公子,此时正在赵国充当人质。
他们是被扣押在邯郸的。作为政治筹码,他们的命运伴随着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两国关系友好的时候,则会被奉为上宾,礼遇有加;当两国关系恶化的时候,则遭冷遇羞辱,随时都会被拘捕杀害。
而此时,秦赵的关系恰恰是最为低谷最为恶劣的时期。因为就在此前不久,秦国军队入侵了赵国的都城长平,40多万已经投降的赵国将士被秦国军队坑杀。赵国军民听闻消息后,震惊惶恐至极,哀痛不已。几十万人的邯郸城内,竟然已经无法派出士卒,妇女老弱都到军中帮忙出力。粮食也越来越短缺,烧人骨吃人肉的事情时有耳闻。
两国的关系瞬间跌入谷底。
嬴政一家身处赵国,被仇恨的目光围绕着,随时都有不测的危险。谁能想到,将来的千古一帝此刻竟然如此窘迫,生命竟如蝼蚁般脆弱。
更令小嬴政没有想到的是,在他最需要关怀的时候,父亲却离他远去了。父亲在好友吕不韦的帮助下,潜逃回秦国,撇下了他们母子俩。这一离别,竟长达六年之久。待他们再度相见之时,可能都已经忘记对方的容颜了。
失去父亲关怀的嬴政,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度过那段人生中最为黑暗的时光。母亲可能无数次安慰过他,父亲很快就会回来,把他们接走,接回他们自己的家。
这里并不是他们的家,这里不属于他们。嬴政忽然感到周围的一切都很陌生,周围都是冷冰冰的,没有一丝温度。
再次与自己的父亲相聚,已是6年之后。
在这6年时光里,正是嬴政启蒙的关键时期,但对于他而言,却是囚徒一般的生活。嬴政的童年比一般人更加暗淡,他缺少父爱的关怀,母亲又整天忧心忡忡。周围的人似乎对自己又不太友好,虽然他只是个孩子。自卑自责而又带有些许抑郁的种子在嬴政的心底埋下。
8岁的嬴政跟随母亲,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国家——秦国,一个不需要再承受他人鄙夷的地方。而此时的父亲已经贵为秦国太子,从曾经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万众瞩目,可谓风光无限。虽然目前的嬴政还未能完全理解其中的辛酸苦辣与荣耀尊贵,但他已经能够感受到这里和以前不太一样,母亲明显比以前开朗多了。只是,在秦国宫廷见到父亲的时候,嬴政感到十分的陌生。
在赵国的时候,母亲对嬴政的要求就非常严格,因为担心他的人身安危,不得他随意走动。而如今回到秦国,父亲对他的要求更加严厉。因为自嬴政归国以来,父亲就开始按照未来君王的要求,对嬴政实施教育训导。他们把将来的希望都寄托在嬴政身上。
他必须每天早起,熟读经书韬略,练武骑射。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和军政训练,熟悉秦国的法律制度和公文政务,这是作为秦国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小嬴政感到比以往更加痛苦,自由比以前更少了。
但是,令嬴政没有想到的是,这段时间竟然是他人生中最为恰意舒闲的时光。因为仅仅五年,他的父亲就撒手人寰,今后的他不得不承担起国家的重任。这次,他的父亲不仅丢下了他们母子俩,还丢下了整个国家。
还没来得及成长,年仅13岁的嬴政就登上了秦国的最高宝座。他要继承祖辈的遗志,带领这个国家走上辉煌。
在执政的前九年,小嬴政并没有实际掌握权力,一切都是母亲和仲父吕不韦——也就是父亲最好的朋友,以及秦王室的众多长者在操纵着这一切。
少年老成的嬴政不知何时变得沉默寡言,他学会了将自己的情感隐藏在心底,不轻易显露出来。9年的磨炼,让他对自己的人生,对自己的国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22岁的嬴政带着满腔抱负和雄心壮志,在秦国旧都雍城举行加冠礼,开始亲理朝政。(四月,上宿雍。己酉,王冠,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