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李逵的逆袭之路
22563600000006

第6章 慈母多败儿

灵智上人,这位是李逵的便宜师傅。

别看齐鲁大地自古民风彪悍,大部分地区都有练武的传统,但练武是练武,可要是练出一身闯荡江湖的本事,没有名师指点还真不成。

就百丈村人来说,也有练武的传统,可是村子里功夫好的也就两个人,一个是李全,脑子烧坏了,现在是个傻子,战斗力在0——100之间随意划拉。但大部分时间都挺溜在0这个数字上,基本上没有什么杀伤力,这也是他平日里的表现。

但要是李全手里有块肉,他嗅着肉香想吃又舍不得吃的时候,有一不开眼的站在他跟前,伸手就要抢走他的肉。实力顿时恢复到100,甚至有突破200的可能。

这就是傻子,活得简单,也容易。

再者就是李逵了。

要不是李逵有这身功夫在身,老族长恐怕也没有心思疏通关系让他去当捕快。

就李逵的这身武艺,即便在武将之中也是出类拔萃的高明。尤其是兵刃是很少见的双斧,属于重武器中的异类,对于身体的修行可不简单,悟性,天赋,还有力量,缺一不可。既要有步法上的灵动和取巧,又要发力上的刚猛和暴虐,属于大开大合的功夫,拿出兵刃来就有一种高手的范。普通江湖把式来多少,在他跟前都是被虐的菜。

李逵是第一次从周围的人口中听到关于灵智上人的消息,而且还是可以信任的人。但是结果是,灵智上人并不是什么好人。

这让他对于和灵智上人的见面更加担忧起来。

两次了。

灵智上人两次在他的窗边放了见面的信号。

第一次,他爽约了。

那时候的他,身体还根本没有恢复,连走路都踉跄,自然不敢冒然出村。而最近的一次,让他感受到了时间的紧迫感。

李逵的师傅会是个好人吗?

恐怕真如老族长说的那样,身份可疑,甚至隐瞒了不可告人的秘密。

再说了,能够教出李逵这等浑人的师傅,即便不是十恶不赦,也是凶案在身的货色。

让李逵说什么也想不到的是,老族长竟然还收过一笔灵智上人的钱,算是保护费。老头胆太肥了,明知道是恶人,也敢收钱。

百灵庙荒芜多年,突然间有人在此落单,一旦有官府的人问起来,少了担保的人,灵智上人的行踪就要暴露了。不得已,给了三叔公一笔钱,之后还收了李全为弟子,但是这一切在四年前,一切都变了。

李全突发高烧,山里人生病求医问药是消受不起的。据老族长的回忆,灵智上人在李全生病期间来过一次,看过了李全的症状自后,丢下一句话就走了:“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这话听着很让人心里不免会膈应,仅仅是生病,却给人一种丧气的要准备后世的感觉。

老族长恐怕也是在那个时候对灵智上人开始厌恶起来,毕竟李全曾经也是他的心头好,是被寄予厚望的家族优秀后辈。另外他对灵智上人也有所怀疑,认为李全无缘无故的发病,恐怕可灵智上人授予的功法有关。但这事无法求证,也就不了了之了。

以至于李逵生病之后,老族长根本就不准让人通知灵智上人。半个月,李逵就在炕上硬挺了半个月,挺过来了,就是好汉一条,挺不过来,也就是应了那句话——命里没有莫强求。

幸运的是,李逵挺了过来。

不仅挺过来了,还没有像李全那样脑子烧坏了,整日里浑浑噩噩。脾气似乎也好了不少,至少不再村子里祸祸和他同辈的少年了。

但这两件事,给老族长心里敲响了警钟,世间哪有这么凑巧的事,李全向灵智上人学武,在关键时刻病了,而李逵又遇上了。

巧合多了,就成了故意为之。

带着这个担心,李逵和李全两人顺着村子的小路往家走去。一路上,李逵一在思量灵智上人的身份,鬼鬼祟祟不说,尤其是悄无声息的来到了他的屋檐下,练武之人都是耳聪目明之人,就算是风吹草动也难以逃脱敏锐的感知。可是两次灵智上人来到他屋檐下,他都没有发现。要知道,他的感知很好,这种天赋不知道是重生带来的,还是练武之后的好处。总之,就算是老鼠在房梁上走过,他都能感知得到,哪怕是在熟睡之中。

但是一个大活人走到距离他睡觉不足一丈距离的窗台边,还留下信物,他却发现不了,这就等于说灵智上人随时随地都有取他性命的能力,只是没有用出来。

不行,必须要去见一次,看看这个灵智上人到底是何来路,即便将来闹翻了,自己应对其来也好有个准备。

回到家里,张氏早早的迎了出来,绕过李全这傻大个,径直跑到了李逵的面前:“我儿,啥时候去县里当差?”

“这个……娘,此时恐怕要重长计议。”

张氏气地跳脚,怒斥道:“哪个不开眼的抢我儿的营生?”

“娘,还是家里说,别让外人听到,惹人笑话。”李逵也是头大不已,重生之前,他出生在单亲家庭,爹妈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唯独把他一个大活人给忘了。从小在爷爷奶奶跟前长大,父母之间的亲情,变得无比的遥远。

等他大了,老人相继过世,就让他无法接受两个对他都有隔阂的家庭。

于是,他成了一个无牵无挂的人。

可是在他穿越之后的那段日子,他时常听到了耳畔压抑着无尽痛苦的哭声。当他睁开眼的那一刻,一个瘦弱的不成样子的女人,却表现出如同荆棘一般的坚韧,硬是在李逵卧床生病的半个月里,一直在儿子的跟前伺候。不仅如此,她甚至为了能够让李逵能够吃上一口小米糊,给任何一个可能借米给她的人下跪,乞求。

这是一份大爱,同时也让李逵如同生铁般冰冷的心融化了。

面对张氏,有过一段时间,他是心存愧疚的,他的出现夺走了张氏真正的儿子。要不是幡然醒悟,说不定他会陷入无法自拔的自责之中,最终也只有远走高飞一条路了。

但是他走了,张氏可怎么办?

好在那时候李逵想明白了,他夺走了张氏的儿子,那么从今往后他就给张氏做儿子吧!

不过张氏的身上也有很多让他无语的怪癖,其实和这个时代有关,没有怎么出过山村的张氏,眼界之类的全无。除了对小儿子的溺爱,似乎世间一切的事都和她无关。

当然,张氏的生命注定了这辈子要比老族长更加悲哀,如果没有李逵的重生,恐怕她这辈子都要陷入一种无穷无尽的困顿之中,直到被老虎吃掉。

想要说服一个女人,一个固执的女人,李逵没有多少经验,只能用对付老族长的话再一次对他母亲张氏说一遍。

可是……

效果惊人的好。

“我儿聪慧非常人能比,读书自不在话下。”

“我儿洪福齐天,自然能高高的中了。”

……

就连李逵都觉得自己在张氏面前有点瞎掰了,把科举说的太容易。这可不是明清,是士大夫最为光彩夺目的北宋。这年头要中进士有多难,文坛巨擘,欧阳修两次落榜;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更是落榜到心灰意冷,不得不和儿子一起赶考,儿子中了进士,他还是没中……

当然,如果是明清的科举也不容易,不同于北宋,州府就能决定举子的身份。在明清,一省的乡试,将多少读书人挡在了跃龙门的那道石梁下。

即便是比较容易的秀才,也需要府一级别的考核,还需要学道衙门的联合考核,这可要比北宋难多了。

北宋的举子试,更像是明清时代的秀才考试差不多。相对来说,简单很多。至于会试,这不是找虐吗?北宋的进士质量恐怕是历朝历代最高的存在,尤其是文学修养,更是难以企及。李逵觉得他天天吃鱼头补脑子,也赶不上趟啊!

举子身份倒是容易,北宋的科举,举子身份州里就能决定。比明清时代的秀才考起来都容易。只要不在科举灾区的江西、浙江、福建、两湖等路。其他地方真挺容易。李逵觉得自己不笨,只要够努力,还是有希望成为沂州的举子。运气好还能混上解试,去一趟东京城感受一下北宋科考的气氛。毕竟在科考学区有院子,这份自信来的恰当好处。

但是中进士,他真不敢瞎想啊!

可是在张氏的嘴里,似乎李逵只要参加科举,中个进士岂不是手拿把攥的容易?

想到这里,李逵不由豪放一把,可话出口,他的心头越来越虚:“母亲说的是,这中进士的人也是两个肩膀扛着一个脑袋,孩儿啥都不缺,就不信还能辱没了孩儿的才学不成?儿子兴许也能考上。”

张氏高兴道;“我儿大志向,不过没钱可进不了学,不如这样,娘把地和房子都卖了,给我儿读书。”

直到此刻,李逵似乎有点清醒了过来,家里一贫如洗,地就不过一块菜地,只能卖给同村人,房子更不用说了,四间房子塌了两间,谁要?

或许这时,李逵多少明白了一些,为什么那个原本的李逵会如此蛮不讲理,又那么耿直到一根筋了,大概是遇到了一个溺爱的母亲吧。

这也是为什么李逵杀人之后,逃到江州多年没有回家,而他的母亲会因为思念儿子而哭瞎双眼。

这辈子,他恐怕不会让张氏遭遇如此变故了,他觉得自己应该可以做到,因为这是他的家人,唯一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