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办事艺术大全集
2258000000009

第9章 办事前先学会做人(8)

不要忘了,我们有权力决定自己的生活,不能让别人来左右我们的意志。况且,他人并非比我们更了解情况,所以,他们认为的“理所当然”的事很可能不符合我们的情况。你应该自己深入分析、思考,再做独立判断。

特别是在职场中,学会说“不”是办公室政治中的重要策略,这关系到你的职业发展。有些人鞠躬尽瘁,主管交给他的任务,他从来都一丝不苟,要求他额外加班,他也毫无怨言,同事拜托他的事,是不是他分内的事,他总是不忍拒绝。其实,他早已忙得焦头烂额,但仍强打精神说:“没事!没事!”即使他累得半死,也不愿开口对人说“不”。

很多时候,我们碍于情面而不敢说“不”,或者不好意思说“不”,导致原本明明不该是自己的事,却全都落在自己头上。负荷过大,把自己逼到崩溃的边缘。

老板都喜欢拼命工作的员工,但如果你一心讲求奉献,处处想讨好别人,做模范员工,最后会丧失自我。

明显的表现是,你总是被强迫做一些你不该做的事,即使不满,你也强忍去做。你认为别人是因为看得起你,信任你,才叫你做这些事。若你一旦拒绝,别人就会怪罪你,批评你不与人合作,导致你产生罪恶感。总之,你不希望自己的拒绝影响了你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进而影响自己的前程。

事实上,我们常常过度估计自己对别人的重要性,就好像那句调侃的话:“少了你,地球照样在转动。”没有谁是不能被取代的。如果你把每一件事都看成是你的责任,想把它完成,无疑是自找苦吃。你真正要做到的是,对自己负责,而非对别人负责。

你首先应该明白自己的需求,重新认识价值观,确定究竟哪些价值观对你才是真正重要的。把自己摆在第一位,这绝非自私,而是体现了你对自己的认同。

你虽然同意这种说法,可是你还是有些为难,你不知道该如何开口。真有那么困难吗?其实说“不”是我们的本能。心理学家说,人类很早就会用“摇头”来说“不”,譬如,1岁多的幼儿就懂得用摇头来拒绝大人的要求或命令,这个动作,就是“自我”意识的萌芽。

“不”一方面代表“拒绝”,另一方面也代表“选择”,一个人通过不断的选择来形成自我,界定自我。所以,当你说“不”的时候,也就是说“是”,你“是”一个不想变成什么样子的人。

勇敢说“不”,并不会给你带来麻烦,反而会减轻你的压力。如果你现在不敢说“不”,继续积压你的不快,若忍耐到了极限,你失控地大吼“不”,就会造成难以收拾的残局,别人可能会不谅解地问:“为什么你不早说?”

如果你想活得轻松自在,请勇敢地说“不”。记住,你无须内疚,因为那是你的基本权利。

习惯没有固定的模式

习惯是人脑中相对稳定的东西。它有好有坏,但无论什么习惯都不可能有一个标准的模式。在西方国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当一艘轮船逐渐下沉时,一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商人正在开会。“通知那些人穿上救生衣跳到水里去。”船长命令大副道。

几分钟后,大副报告:“他们都不跳。”

“你来接替我,我去看看。”船长命令大副。

不久,船长回来说:“他们全都跳下去了。”

“你是怎么做到的?”大副问。

“我运用了心理学。我对英国人说,那是一项体育运动,于是,他马上跳下去了;我对法国人说,那非常潇洒,他高兴地跳了;我对德国人说,那是命令,他一转身跳了;我告诉意大利人,那不是被基督教所禁止的;我对古巴人说,那是革命行动。于是,他们全都高兴地跳了。”

“那美国人为什么跳下去的呢?”

“我对他说,你已经上保险了!”

这当然是笑话,但很有道理——人是有个性的动物,外形可以相似,内心却各不相同,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由此可见,仅仅因为国籍不同、民族不同,面对同样的情况,人们的思维习惯竟如此大相径庭。如果考虑到年龄、性别、文化、职业、政治、经济、宗教等等因素,则人们的思维该会多么丰富多彩!思维的复杂就是如此,可见人的因素是决定思维的主要因素。如果具体到每一个人,则他们的理想、志向、兴趣、爱好、修养、学识、家庭等等因素也必将加入其中,思维的内涵也就更加丰富。

但是,人是习惯的主体,我们通过认识习惯,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而明确习惯基点的直接意义就是认识自己。通过准确的审视,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能力、责任与追求,端正自己的航标,进而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发掘潜力,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

习惯是人脑中相对稳定的东西。它有好有坏,但无论什么习惯都不可能有一个标准的模式。

用创新赢得竞争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要积极开发自己的潜力,培养创新精神,用创新的智慧来获得成功。大家都有这种共同的苦恼:好不容易想出一个好主意、好办法、好点子,可是却让人家偷走了,模仿的、克隆的、假冒的,无处不在。纵然有专利保护,也不得安宁,打假更是收效甚微。

因此,法律保护是必要的,也是明智的,但要长期保密,永远独有,也是不可能的。最可靠的办法,那就是思维永远领先,习惯永远良好。虽然别人可以偷走你现在的成果,但智慧永远偷不走。因此,我们要不断开创新的路子,拥有独到的智慧,将创新变成日常习惯,这样才能永远立于竞争的潮头。

有一个边远小镇缺水,居民要到5千米外的地方去挑水吃。

脑瓜灵活的村民甲看到其中的商机,于是他开始专门卖水,每担水卖2角钱,虽然辛苦点,收益还不错。村民乙看了,心中羡慕,也走上挑水、卖水之路,并且动员两个儿子,当然赚了不少钱。甲想,你家劳动力强,我比不过,索性买来了20副水桶,请了20个人挑水,自己坐镇卖水,每担水提成5分钱。这样,既省了力气,又多赢利。可时间一长,这些人熟悉了门道,纷纷单干去了。于是,甲一下子孤军作战了。

经过思索,甲请人做了两个大水柜车,并租来两头牛运水,每次40担,效率高,成本低,获利更大了。其他人非常眼红。

人们意识到“规模经营”的好处,于是纷纷联合起来,或用牛拉车,或用马拉车,竞争很激烈。

然而,不久,人们吃惊地发现,自己的水竟然无法卖出去了——原来,甲买来水管,安装了管道,让水直接流到村子里,不用再自己运水了,且价格大幅度下降,一下子全部市场被他垄断了。

社会就是这样,善于动脑筋的人才能获得利益,成为佼佼者。人人能够在竞争中共同前进,社会也就更和谐美好了。

我们要变换新思路,遇事多动脑筋,用智慧创造奇迹,这样才能永远走在别人的面前。同时,要冷静思考,触类旁通,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跳出习惯

破除旧的习惯,才能产生新的习惯,我们深信:“创新是创新者的通行证,习惯是习惯者的墓志铭。”

我们不愿改变,因为曾得益于这些宝贵的经验。我们在习惯中自我陶醉,在习惯中消磨时光……

但有一天,当掌声和鲜花已经远去,在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时,你才警醒,曾经的骄傲早已消失殆尽。

曾经的经验变成了桎梏,昔日的模式已经僵死。扪心自问,你会发现这一切源自你的习惯、你的固守。

以前我们习惯按指标生产,靠粮票吃饭,习惯“一张报纸一支烟,一杯浓茶耗半天”的悠闲生活。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到来,促使我们彻底告别旧有的习惯,学会在竞争中生存,学会在市场中赢利。我们的生活因此而改变。

我们曾经习惯用狂轰滥炸的广告打开市场销路,习惯在酒桌上谈生意,习惯决策与决断,习惯身先士卒、事无巨细的工作作风……虽然,这些习惯不会妨碍你的企业的成长,但是,当这些习惯与社会的发展不再同步,当这些习惯越来越成为你的企业发展的障碍时,你必须改掉你的习惯,避免因此而出现的困境和尴尬。

尽管改变我们的习惯有困难甚至很痛苦,你也别再因此而找理由。因为,当习惯与创新发生冲突时,你别无选择。

跳出你的习惯,你会发现眼前豁然开朗,呈现出一种鲜活的状态;跳出你的习惯,你会发现很多难题迎刃而解,企业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习惯是一种思维定式,是一种行动的本能。我们总是在习惯的轨道上运行,总是在习惯的人与事中穿梭。这种轻车熟路的感觉让人安心,这种美好愉悦的心境让人心情愉快。

耐心是一种好习惯

著名的推销大师,很快要告别推销生涯,经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盛情邀请,他将在该城中最大的体育馆,作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

那天,会场座无虚席,所有人都热切地、焦急地期待着当代最伟大的推销员作精彩的演讲。大幕徐徐拉开了,舞台的中央位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此,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

一位老者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走到了铁架的一旁。老者穿着一件红色的运动服,脚下是一双白色胶鞋。

人们惊奇地看着他,不知道他要干什么。

这时两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说话了:“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上台。”好多年轻人站起来,一转眼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台上。

老人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铁球,直到把它敲动为止。

一个年轻人抢着,抡起大锤,全力向那铁球砸去,响声震耳,但吊球动也没动。他就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球,依然没有成功。另一个人也不示弱,抢过大铁锤用力砸,可是铁球仍旧纹丝不动。

台下渐渐安静了,观众等着老人做出解释。

会场终于平静了,老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然后认真地用小锤对着铁球“咚”敲了一下,停顿,再“咚”敲了一下。人们都很奇怪,老人就那样“咚”敲一下,然后停顿一下,一直重复着。

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观众开始骚动起来,有的人甚至骂了起来,人们用各种方式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老人仍然慢慢敲着,似乎根本没有听见人们在喊叫什么。很多人愤然离去。留下来的人们好像也喊累了,会场渐渐安静下来。

大约在40分钟后,坐在前面的一个妇女突然喊起来:“球动了!”霎时间会场鸦雀无声,人们全神贯注地看着那个铁球。那球以很小的幅度摆动了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老人仍旧慢慢敲着,人们似乎都听到了敲击的声响。吊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铁架子“哐、哐”作响,这一景象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个人。终于人们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老人转过身来,慢慢地把那把小锤揣进兜里。

老人只说了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如果你没有耐心等待成功,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承受失败。”

成功者要沉得住气。人生如棋,既然知道这是一盘难以一下子就下完的棋,那么就让我们耐心一些,耐心体现着成熟。耐心与信心和决心有关。人类的决心就像魔术师一样,你想要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只要付出了,充满决心和耐心的人一定会得到回报。耐心是一种习惯和素质,人们太过于急功近利,太浮躁,总嫌回报来得太慢。“没有耐心等待成功来临,只好用一生的耐心等待失败。”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

永远别嫌细节小

“99.9%的合格率还不够好吗?顾客还不满足吗?”很多人会提出如此疑问,可是当他看到下面这些数据时不知有何感想:每小时会有18332份邮件被投递错误、250万本书被装错封面;每天会有2架飞机降落到芝加哥奥哈拉机场缺少安全保障、12个新生儿被错交给其他婴儿的父母、3056份内容残缺不全的《华尔街日报》每年会有291例失误的安装心脏起搏器手术、2万个误开的处方、103260份处理有误的所得税报表、114500双不成对的鞋被装船运走、88万张流通中的信用卡的持卡人信息保存不正确。

以上数据令人震惊,那么作为管理者,你对99.9%的合格率是否仍然感到满意?你的顾客对此标准又是否会感到满意?杰克·韦尔奇坚决否定如此想法。

1995年,杰克·韦尔奇时任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他制订了强大的战略:在通用电气公司内全面推行6西格马,即6倍标准差。杰克·韦尔奇还特别强调要保证所有地方对此标准的严格推行,使6西格马成为通用电气公司的核心战略及价值观,与此同时,公司内部的科学决策企业文化也逐渐形成。

杰克·韦尔奇对此标准持有的态度是:“6西格马是管理工具中最强有力的、最有突破性的,它适用于增加市场份额、降低成本及提高利润率的各种做法。”

将科学的统计方法应用到模糊的质量管理中是6西格马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目的。在6西格马的指导下,企业能够尽量少犯错误,小到填写订单,大到制造飞机引擎。换而言之,6西格马能在质量问题初露苗头时就及时引起人们注意,并采取措施立即解决。6西格马针对流程创新提供了明确的方法,可以说缺陷和错误基本上已被它全部杜绝。

老子有言:“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可谓“成也细节,败也细节”。在每一细节务求100%的完美是6西格马理念的精髓所在,它要求企业从上至下都必须改变“我一直都这样做,而且做得很好”的惯性思维。6西格马的成功推广体现出杰克·韦尔奇确实有过人之处。

小有小的好处,大有大的妙处。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观点,它似乎想说:不必刻意强调什么细节和从小事做起,大小都是无所谓的。但是,对于企业经营和管理而言,无所谓小也就无所谓大。

因此不以事小而不为是作为管理者要时刻记住的,因为在重要关头,小小的一步往往就决定了得失成败,有时一个小小的错误就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失败。特别是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互相依赖性加强、虚拟特征日益明显的情况下,蝴蝶效应日益显著,一点很小的初始扰动,都有可能被放大并演变成一场巨大的失败后果。

细节,由于微不足道而常常被我们忽视。但很多时候,人生的成败正是由这些琐碎的细节而决定的。

你的看法决定他人的人生

法国著名画家纪雷曾在一次晚宴上留传下一段佳话。晚宴当中,一个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鞠躬,并且恳请他收自己为徒。打量了一下来人,纪雷发现他居然是一个缺了两只手臂的残疾人,于是便委婉地拒绝道:“我想你画画不太方便吧?”没想到那人却并不在意,立刻说:“不,虽然我没有手,但是上帝还给了我两只脚。”说完,便请主人拿来笔和纸,铺在地上,开始用脚指头夹着笔画了起来。虽然他是在用脚画画,但是却画得很好,很显然这是下过一番苦工夫的。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他的画惊叹,并被他的精神感动。纪雷也很高兴,答应收他为徒。自从拜纪雷为师后,这个矮个子更加刻苦用功,很快便名扬天下,成为有名的无臂画家杜兹纳。

杜兹纳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了人们没有手也能成为画家,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结论。为什么人们会觉得它不可思议?因为人们的思想预先就存在一种思维定势,那就是“没有手就不能画画”。从纪雷初次的回答可以看出,思维定势不但影响了他的判断力,还险些抹杀了杜兹纳的艺术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