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
2258200000017

第17章 汉纪(7)

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卫尉李广被任命为骁骑将军,驻守云中郡。中尉程不识担任车骑将军,驻守雁门郡。李广和程不识都作为边境郡守统率军队,在当时很有名气。李广行军没有固定编制,不讲究行列阵型,只要遇肥沃之地都可驻扎,各人自便,夜间也不派敲着刁斗的士兵巡逻警卫,指挥系统的文书往来尽量简洁。不过,李广也很注意远远地派出侦察部队,被敌人突袭之事从未遇到。

程不识则注重编制整顿,讲究行列队伍、营寨阵形,夜间派士兵敲着刁斗巡逻,军队中的文吏要把文书整理得非常清晰,军队很少驻扎休息,但也从来没有遭遇过危险。

程不识说:“李广的军队非常简单随便,敌人如果突然袭击,就没有办法抵御了。但李广手下的士兵也很轻松自在,都心甘情愿誓死效忠李广。我的军队虽然事务烦琐纷扰,但敌人也不能侵犯我。”但是李广的足智多谋令匈奴十分畏惧,汉军士兵也多数愿意跟随李广打仗,而以跟随程不识打仗为苦差。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李广在雁门关大战匈奴,被匈奴打败。匈奴活捉了李广,拿绳子在两马间编网,把李广放在里面。李广躺着装死,走了十几里路,突然跃起跳到一个匈奴骑兵的马背上,把他推下马,夺了他的弓箭,骑马向南飞奔而回。匈奴人惊叹不已,从此称李广为“飞将军”。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出大军袭击匈奴。郎中令李广多次请战,开始武帝考虑到他年龄太大,没有批准,过了很久才答应,任命他为前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

卫青大军出塞以后,捉来俘虏,打听出单于驻地,便亲自率领精锐部队急速进击,让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集合为一军,从东路进发。

东路要绕道,路途遥远,水少草稀,李广就向卫青请求说:“我是前将军,应该做前锋,如今您却另外让我从东路进军。而且我自少年起就对抗匈奴,直到今天才有机会正面对付单于,所以希望能做大部队前面的先锋部队,先去和单于决一死战。”

临行前,武帝悄悄嘱咐过卫青,认为:“李广年纪大了,总是没有好运气,不要让他正面攻击单于,不然的话,我怕单于会逃跑。”而且公孙敖不久前刚失去侯爵爵位,卫青也想给他个立功机会,于是让他和自己一起正面攻击单于,所以才把前将军李广调到东路。李广知道这个隋况,坚决地向卫青推辞,卫青没有同意。于是李广没经过卫青同意,就率领军队出发,心里十分恼怒。

李广与赵食其率领的东路军因为没有向导,在沙漠中迷失了道路,所以被卫青赶上并超过,没能赶上与单于的战斗。等到卫青的军队战完返回,经过沙漠南部时,才遇到李广和赵食其。

卫青拿迷路之事派长史前去责问,并责令李广到军府完成书面报告。李广说:“校尉们没有过错,是我自己迷了路,我自己到军府完成报告。”

又对自己的部下说:“我从少年时开始,与匈奴交锋70多次,这次有幸跟着大将军出征,能有机会正面攻击单于。谁知大将军将我的部队调到东路,路绕而且远,结果还迷失了方向,这是老天的安排啊!况且我60多岁了,总不能再去面对那些刀笔小吏吧?”于是拔刀自刎。

李广为人清廉,奖赏会与部下分享,吃喝与士兵一起,在二千石俸禄的职位上做了40多年,家中没有任何积累下来的财产。

李广的手臂很长,擅长射箭,几乎百发百中。他带领军队,在困难的情况下找到水源,士兵们还没有都喝到水,李广自己就不喝;士兵们若没有饭吃,李广自己就不吃。士兵们因此都乐意被他所用。等到李广自杀,全军将士都悲伤痛哭。百姓听说以后,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的,也都痛哭流泪。

淮南王刘安谋反

淮南王刘安喜欢读书写文章,好沽名钓誉,手下拥有千余名门客及能工巧匠。他的属官和门客多数是来自江淮地区的狂妄之徒,他们常常用当年淮南厉王死于流放途中的事情来激励刘安。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天空出现彗星,有人劝说刘安,说:“吴王刘濞当初发兵时,也有彗星,长只有几尺,尚且流血千里。现在的彗星横贯长空,估计各军队都要起兵。”刘安觉得有道理,就造了许多攻城野战的器械,聚积财力。

后来刘安被卷入一场罪案,公卿们请求将刘安逮捕治罪。刘安的太子刘迁定下计策,派人身穿卫士服装,手持长戟站在刘安旁边,若有使者要逮捕刘安,就上去将他刺杀,然后起兵造反。朝廷派中尉段宏到淮南询问刘安,刘安见段宏没有逮捕他的意思,就没有发动。

到了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刘安手下与门客不分昼夜,预谋叛乱,察看地图,安排行军路线。到过长安的使者,如果胡乱编造,说“皇上没有儿子,朝政混乱”,刘安就很高兴;如果照实说“朝政清明,皇上已有儿子”,刘安就很生气,以为使者说谎。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刘安召来中郎伍被,与他商量谋反的事,伍被说:“大王的话是会让国家走向灭亡的。我听了,就像已经看到宫中长满荆棘、行人衣服被露水打湿的惨状了。”刘安发怒,抓来伍被的父母,把他们关入狱中。

过了三个月,刘安又将伍被召来询问,伍被说:“当年秦朝治国无道,极度奢靡残酷,百姓希望天下大乱的有十分之六七。高皇帝趁机发展势力,壮大崛起,最终立为天子,这就是所谓的把握时机、乘人之弊,在秦朝土崩瓦解的时候举事发动。现在大王只想到顺利得天下的高皇帝,却没有想到七国之乱的吴、楚吗?

“吴王刘濞统辖四个郡,国富民强,计划成熟,准备充分,然后才起兵西进。然而一旦在梁国战败,向东奔逃,不仅自己丧命,连宗庙的祭祀也从此断绝,这是为什么呢?实在是因为他违背天意、不了解时势啊。

“如今大王的兵力,连吴、楚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而天下安宁稳定,却比吴、楚起兵时好一万倍。大王如不听从我的劝告,我现在就仿佛看到您失去千乘之田的王位,接到赐死的诏书,先于群臣死在东宫的惨状啊。”

刘安听了,流下眼泪,沉重地站起身来。

刘不害是刘安一个庶出的儿子,在诸子中年龄最大,刘安不喜欢他,王后和太子也不把他当儿子、兄长看待。刘不害有一个儿子叫刘建,很有才华,而且年轻气盛,心里对太子刘迁十分憎恨,就暗中派人告发刘迁企图刺杀朝廷中尉的事,武帝让廷尉处理此事。

刘安很害怕,想起兵造反,又询问伍被,说:“你认为吴王起兵之事对吗?”

伍被说:“不对。我听说吴王后来非常后悔,希望大王不要重蹈覆辙。”

刘安说:“吴王根本不知道如何造反!当年他居然一天之内就让40多个朝廷将领经过成皋。如今我切断成皋的通道,占据险要的三川之地,再将崤山以东的兵马招募过来,像这样举事,谋士们大都认为有九成胜算,唯独你不赞成,这是为什么呢?一定像你说的那样,不能够有成功的可能吗?”

伍被回答说:“如果大王非要这么做的话,我有一个计策:现在诸侯们都对朝廷忠心耿耿,百姓也没有怨气,大王可以假借丞相、御史身份,伪造他们的奏章,说是请求皇上将各郡国的地方豪强和殷实富户迁到朔方,我们多派一些甲兵,将期限定得很紧,做出怕他们反抗朝廷的假象。然后再伪造朝廷发给各地的诏狱书,散布要逮捕各国太子和宠臣的谣言。这样一来,百姓就会抱怨,诸侯也会害怕,紧接着派能言善辩的说客到各地游说,这样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刘安道:“这倒是可以做。但我觉得太过复杂。”

于是刘安将皇帝的印玺加以伪造,还有丞相、御史大夫、将军、军吏、中二千石及周围各郡的太守、都尉的官印,以及朝廷使者的符节。又找来装成在淮南国获罪逃到长安的人,投在大将军卫青的门下效力。一旦这儿起兵,他就可以马上将卫青刺杀。刘安还说:“朝廷大臣中,只有汲黯喜欢直谏,能够严守臣子的节操,为忠义而死,不被歪理所迷惑。至于游说丞相公孙弘等人,就像拿走盖子、扫除落叶一样容易。”

刘安打算调动封国内的军队,又怕受到国相和二千石官员的阻挠,就和伍被商量,先把国相和二千石官员杀死。又打算派人身穿制服,手执加急文书,自东面慌忙跑来,高喊:“南越的军队攻入我国边界了!”以此作为起兵借口。

正好这时候,想要抓捕刘迁的廷尉赶来。刘安听说后,与刘迁密谋,将国相和二千石官员召来,想把他们杀了,然后起兵造反。于是召国相等人,结果只有国相来了,内史和中尉都没有来。刘安想,只将国相杀了也没有用,就放他走了。刘安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刘迁被迫自杀,但没成功。

伍被自己到负责的官吏那里,将刘安蓄谋造反的事全部告发。官吏就逮捕了淮南国太子、王后,包围住王宫,逮捕所有淮南国参与造反的刘安门客,并获取了谋反的证据,好上报朝廷。汉武帝让公卿处罚刘安党羽,派宗正手持皇帝符节去淮南国处治刘安。

没等宗正赶到,刘安已刎颈自杀。于是把王后、太子处死,所有参与谋反的人一律灭族。

张骞出使西域

匈奴投降汉朝的人说:“月氏从前在敦煌和祁连山间生活繁衍,是一个强国,匈奴的冒顿单于攻下了它;杀了月氏王,用他的头骨当尿壶,剩下的月氏部众逃到很远的地方去了。月氏人仇恨匈奴,但又找不到可以帮助他们攻打匈奴的盟友。”武帝听到以后,就招募能出使月氏的人。

汉中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募,取道陇西,然后直接进入匈奴腹地。匈奴单于将张骞逮捕,把他扣押了十几年。张骞得到机会逃脱,就跑向西方月氏的所在地,跑了几十天,到达大宛。

大宛对汉朝的富饶早有耳闻,想与汉交通往来,但却无法实现,所以见到张骞十分高兴,为他安排了向导和翻译,先抵达康居,最后到达大月氏。

大月氏原来的太子做了国王,攻打大夏国之后,将大夏国的土地瓜分,在那儿安居下来。当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很少有外敌入侵,所以他们已经渐渐丧失了复仇匈奴的想法。

张骞在月氏待了一年多,终究也没搞清楚月氏人的打算,就返回中原。张骞沿着南山走,想通过羌人的领地返回,不幸又落入匈奴手中,被扣押了一年多。

刚好伊稚斜驱逐军臣单于的儿子于单,匈奴国内大乱,张骞和堂邑父得以逃脱,回到中原。

武帝任命张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张骞当时带了100多人出发,去了十三年,只剩了他和堂邑父回来。

后来匈奴浑邪王向汉朝投降。匈奴被驱逐到大沙漠以北,盐泽以东再也不见匈奴的踪影,由此打通了到西域的道路。

于是张骞向武帝建议说:“乌孙王昆莫本来是匈奴的属国,随着军队越来越壮大,不肯再侍奉匈奴。匈奴派兵攻打,战败而归。

“如今匈奴单于刚刚受困于我们,而浑邪王原来的领地现在正闲着。蛮夷之族的习俗是依恋故土,又贪图我朝的财物,如果我们拿重礼贿赂乌孙,招他们东迁,住到以前浑邪王的领地去,与我国成为友邦,他们势必顺从我们,顺从我们就相当于砍断了匈奴的右臂。

“与乌孙结盟之后,也能将乌孙以西的大夏等国括来做我们的属国。”

汉武帝表示赞同,就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300人,每人2匹马,牛羊数以万计,和价值千万的黄金布帛。又派出众多副使,拿着天子符节,如果别的国家有方便的道路,就派一个副使前去通路。

张骞到达乌孙以后,乌孙王昆莫接见了他,但却傲慢没有礼数。

张骞传达汉武帝的谕旨,说:“若乌孙能住回东边故土,那么我们大汉将把公主许配给乌孙王为夫人,两国结为兄弟之国,共同抗拒匈奴,匈奴就构不成什么威胁了。”

然而乌孙认为自己距离汉朝太远,也不了解汉朝的规模,而且做匈奴的属国已经很久了,与匈奴距离又近,大臣们十分害怕匈奴,不愿意东迁。

张骞在乌孙待了很久,始终没有得到确切答复,于是向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与附近各国都派使节前往联络。

乌孙派翻译和向导将张骞护送回国,又派几十个人带了几十匹马跟随张骞到汉答谢,趁机了解汉的大小。当年,张骞回到长安,被汉武帝封为大行。

又过了一年多,张骞派去联络大夏等国的副使和所到国家的使臣也回到汉朝。以后,从此西域各国与汉开始友好往来。

苏武牧羊

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中郎将苏武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与副使中郎将张胜和暂时充任使团官吏的常惠等一起出发。

苏武一行在抵达后,遇到曾归降过汉朝的匈奴缑王和长水人虞常,与跟随卫律投降匈奴的汉朝人一起,谋划将单于母亲阏氏劫回汉朝之事。

苏武像,图出自清·顾沅辑《古圣贤像传略》。

卫律原是汉朝的使节,他父亲是长水地区的匈奴人,因为汉朝抓捕了推荐他的李延年一家,害怕获罪,便投降匈奴并受到重用。

虞常在汉朝时是张胜的好友,就来与张胜商量,说愿意为汉天子刺杀卫律,希望张胜回去多说好话,让他在汉朝的家人获得赏赐。张胜答应了,并将许多财物赠予虞常。

过了一个多月,单于出去打猎,虞常等人策划借此机会发动。谁知他们中有一个人夜里逃出去告发,单于派他的子侄前来镇压,缑王等人战死,虞常被活捉。

单于将此事交由卫律处理。张胜听到后,担心此前与虞常合谋的事被查出,就把详细情况向苏武禀报。

苏武说:“事已至此,一定会牵连到我。我作为大汉的使节,若先受侮辱然后再死,将会使国家蒙羞。”于是准备自杀,张胜、常惠一起阻止了他。

虞常果然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贵族一起商议,要杀掉所有汉朝使者。左伊秩訾说:“谋害卫律,就要将他们处死;如果是谋害单于,还怎么加罪呢?应让他们全部投降。”

单于派卫律劝苏武等投降。苏武对常惠等人说:“卑躬屈节,有辱使命,就算活下来,又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拿出佩刀自杀。

卫律大吃一惊,亲自抱着苏武,让人骑着马去把医生叫来。医生来了,在地上挖了一个洞,点起炭火,把苏武放在上面,用脚踩苏武的背,让淤血流出来。苏武呼吸都停了,很久之后终于醒了过来。

常惠等人哭着将苏武抬回驻地。单于对苏武的气节十分敬佩,早晚都派人问候,只将张胜逮捕,关进狱中。

苏武身体慢慢恢复,单于派人来劝说苏武,想让他归降匈奴。这时,虞常刚好被定为死罪,单于以此为契机促使苏武归降。

虞常被斩首后,卫律说:“汉使张胜想谋杀单于的亲信大臣,罪当处死。单于现在正在招降,所以宽大处理,只要投降,就可以赦免。”说完举剑要刺张胜,张胜当即归降。

卫律又对苏武说:“副使有罪,身为正使,你也该受连坐之罚。”

苏武回答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与谋划,也并非张胜亲属,为什么要连坐受罚?”卫律举起剑威胁苏武,苏武仍无归降之意。

卫律说:“苏先生,我曾经背弃汉朝,投降匈奴。蒙单于大恩,赐号称王,拥有几万人众、漫山遍野的马匹牲畜,富贵至此!苏先生今天如果归降,明天就会有我这样的待遇。否则白白地牺牲自己,又有谁知道呢!”苏武没有回应他。

卫律又说:“你要是听我的,归降了匈奴,你我就如同兄弟手足;如果不听,以后就算是再想见我,还会有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