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
2258200000020

第20章 汉纪(10)

到了第二年,光禄大夫刘向见王氏势力日益强盛,而成帝正欣赏《诗》、《书》等古书,就以《尚书·洪范》为基础,汇集自上古以来,经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在祥瑞、灾祸方面的记录,推究事情的经过,和引发的福祸,写下占卜及验证的情况,分门别类,各立条目,共11篇,定名为《洪范五行传论》,向成帝献上。

成帝知道刘向忠心耿耿,议论都是源自王凤兄弟,然而却始终没能剥夺王氏手中掌握的权力。

公元前25年(汉成帝河平四年),琅邪郡中发生灾害,郡太守杨肜是王凤的亲家,丞相王商(并非王氏兄弟“王侯”中的王商,同名同姓)负责调查此事,要办杨肜的罪。

王凤为他说情,王商不答应,并上奏皇上请求将杨肜罢免,结果奏章上呈后不见批复。

王凤由此对王商十分痛恨,暗中探查他的短处,并指使频阳人耿定上书说:“王商与父亲的贴身婢女通奸;他的妹妹淫乱,奴仆杀掉她的奸夫,大概是受王商指派而去的。”

成帝认为这都是真伪难明的过失,不足以伤害大臣。王凤却一再要求由司隶继续追查下去。

太中大夫张匡一向奸诡,也上奏皇上诬蔑王商。有关部门上奏请求把王商逮捕下狱。

成帝一直对王商十分尊重,知道张匡言辞阴险,下令说:“不能治罪!”王凤却极力相争。

成帝最后不得已罢免了王商的相位。王商被免相后三天就生病吐血而死。王商的子弟、亲戚,凡是在京师担任大小官职的,都被调离京师。有关部门上奏要求废除王商的国邑,成帝下诏:“封其长子王安为乐昌侯,继承爵位。”

这时大将军王凤掌权,成帝谦让软弱,决定不了任何事情。有一次,身边的人向他推荐光禄大夫刘向的幼子刘歆。

成帝召见刘歆,发现他博学、有奇才,成帝十分欣赏,打算将他封为中常侯;派人取来衣冠、快要拜官就职时,左右侍从都说:“还没通知大将军。”

成帝说:“这是小事,不用告诉大将军!”

左右叩头坚持,成帝于是对王凤说了此事。

王凤认为不可以,成帝也只好作罢。

王氏子弟都是卿、大夫、侍中、诸曹,在朝中各自占领关键职位,充斥朝廷。属官杜钦看到王凤专权太厉害,劝诫他说:“请将军学习像周公一样的礼让,减少穰侯的威风,放弃武安侯的欲望,不要使范雎之流从中挑拨。”王凤听不进去。

成帝没有儿子,身体又常有病。定陶共王(即原山阳王刘康)来京师朝见,太后和成帝遵循孝元皇帝的遗愿,对定陶共王特别厚爱,以其他王的10倍来加以赏赐;不因以往元帝要用他代太子而有一点嫌怒,把他留在京师,陪在成帝身边。

成帝对定陶王说:“我没有儿子,人命无常,不可避讳,一旦有事,便不能再相见,你就长期留下陪伴我。”

之后,成帝身体大有起色,定陶共王因留住在定陶府第中,早晚都陪侍成帝,成帝对他特别亲近、重视。

大将军王凤不想让定陶王在京师长留,赶巧发生日食,王凤就借题发挥说:“日食是阴气太盛的征候。定陶王虽然亲,但按礼仪应守在封国,而今却长留京师侍奉皇上,违反常理,所以上天才进行警告,他应该回封国去。”

成帝拿王凤没办法,只好同意。

定陶王告辞,成帝挥泪送别。

王章为人刚正耿直,虽然是因王凤的推荐而被选任为京兆尹,但他反对王凤专权,并不亲近依附王凤,所以关于日食一事他上密封奏疏说:“日食的发生,是因王凤独断大权、欺瞒皇上。”

成帝召来王章,让他进一步解释。

王章回答说:“上天总是扬善惩恶,以祥瑞、灾异作为征兆。现在陛下因没有儿子,亲近定陶王,是要承嗣宗庙、安定国家、顺应天意、安抚民心。这是好事,理应有祥瑞出现,为什么反而出现灾异?灾异的发生,是由于大臣专政造成的。现在听说大将军把日食的罪责归咎于定陶王,建议让他返回封国,是要将天子推到孤立位置,自己独擅朝政以满足私利。这不是忠臣。况且,日食的形成是因为阳气受阴气侵犯、臣专主权引起的。眼下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王凤决断,天子不曾有任何的表示,王凤也丝毫不知道反省,反而归罪于好人,排斥定陶王。而且,王凤诬陷忠良还不只是这一件事。前丞相乐昌侯王商,本是先帝的外亲,忠善温厚、受人尊崇,历任将军、丞相,是国家的柱石之臣,其为人正直,不肯屈节附和王凤,因而最终受王凤诬陷丢掉相位,忧愤而死。另外,王凤知道他的妻妹张美人曾嫁过人,按礼仪不应再配与皇帝,却以她宜于生子为由,送入后宫,用各种非法手段袒护自己的妻妹。羌人、胡人尚且杀掉第一个孩子,以保证血统纯正,何况天子,怎能与嫁过人的女子有染!这三件都是大事,陛下亲眼所见,以此足可推论揣测其他的事。不能继续放任王凤专权,应让他辞职回到侯国,然后选择忠贤代替他。”

自打王凤将王商罢免,后又送走定陶王,成帝心中就一直不是滋味,等听了王章的话,顿觉醒悟,好多事一下子明白了。

这天,成帝对王章说:“没有你的直言,我难辨国家大势。只有忠臣才能发掘忠臣,你为我寻找能够辅佐我的忠臣吧。”

于是王章上密封奏疏,推荐信都王的舅父琅邪太守冯野王,认为他忠正贤良、足智多谋。成帝自从做太子时就耳闻冯野王大名,此时决定依靠他,抑制王凤。

王章每次被召见,成帝都让其他人回避。有一次,太后堂弟的儿子侍中王音偷听到了王章与成帝讨论的事情,赶紧报告了王凤。

王凤听后非常害怕,杜钦劝王凤请辞,到侯府去。

王凤请奏辞去职务,措辞十分哀痛。太后听说后,痛哭不已,不思饮食。

成帝从小就亲近依赖王凤,不忍心罢免他,就下诏书给以安慰,鼓励他重新振作。王凤便又掌权了。

王凤让尚书弹劾王章:“早就清楚冯野王身为王舅,不适宜为九卿,所以才出任外郡,如今却私自推荐他,想让他在朝廷中偏袒亲附诸侯王;也早知张美人进宫侍奉皇上,却胡乱说羌、胡杀子洗肠这种不宜讲的话。”

王章被交付法吏,廷尉判他为大逆之罪,说他“把皇帝同夷狄相比,想断绝皇位的延续;背叛天子,偷偷替定陶王谋略”。结果王章死于狱中,妻子儿女流放合浦。

从此,公卿们看见王凤,都又恨又怕,不敢正视。

冯野王恐惧不安,结果病倒,三个月病假期满,准其续假,带着妻儿到杜陵调养。大将军王凤暗示御史中丞上书弹劾:“野王承蒙龙恩,得以续假养病,却自行其便,拿着虎符离开郡界回家乡,对皇命毫不尊重。”

杜钦对王凤说:“拿两千石回家养病休假,这是有先例的,律令中没有明文规定不可以离开郡中。古书中说‘赏与不赏,有疑问时则赏’,这是为了广布恩德、鼓励立功;‘罚与不罚,有疑问时则不罚’,这是为了不滥施刑罚、让疑难空缺。现在不顾律令、先例,而假托法律定其不敬之罪,完全违反‘罚与不罚,有疑问时则不罚’的古训。即便由于二千石御守国土、肩负兵马重任,不应该离郡,要制定刑律做以后的规范,冯野王的罪也要先于未定律令。刑罚赏赐是有关诚信的大事,必须要谨慎!”

王凤不听劝告,竟将冯野王免掉官职。

公元前23年(汉成帝阳朔二年)四月二十七日,成帝将侍中、太仆王音封为御史大夫。于是王氏的权势更盛,郡守、王国相、刺史都出于王氏门下。王氏五侯的生活十分奢靡,贿赂馈赠的珍宝从四面八方纷纷而至,他们又都通晓人情,灵活处事,爱士养贤,给予优厚待遇,互比高尚;于是一时间宾客满门,纷纷宣传王氏美名。

刘向对陈汤说:“外戚日益掌握实权,发展下去必然威胁刘氏。我作为宗室遗老,侍奉过三代皇帝。皇上因为我是先帝的老臣,每次召见进宫,都尤为尊重礼敬。我如果不指出问题的严重性,还有谁能指出!”于是上密封奏疏,力谏成帝。

密奏呈上后,成帝召见刘向,感叹他的忠诚之心,对他说:“你不必再说了,我要好好考虑!”然而,最终还是没有采纳。

公元前22年(汉成帝阳朔三年)秋,王凤患病,成帝多次前往探望,拉着王凤的手哭着说:“将军患病,若真有意外,就让平阿侯王谭接替你了。”

王凤叩头哭着说:“王谭等人虽然与我最亲,但品行太过奢侈,无法统率引导百姓,不如御史大夫王音正直慎重,我敢以死推荐他!”

王凤临死前,上书感谢成帝,再一次坚决推荐王音代替自己,劝皇上不要任用王谭等五人;成帝认为有道理。当初,王谭傲慢,不肯侍奉王凤,而王音尊敬王凤,谦虚礼让有如儿子一般,所以王凤推举他。

八月二十四日,王凤去世。九月初二,王音被成帝任命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而王谭的职位是特进,统率城门军。

安定太守谷永认为王谭应得王音的职位,劝他推辞,不接受统率城门军的职务。从此,王谭、王音之间结怨。

王氏五侯兄弟争相奢靡,相互赶超。

成都侯王商一次患病,要避暑,想要借成帝的明光宫。后来又穿凿长安城,把沣水引入府第的大池塘中,用来行船。船顶立羽盖,四周挂帷帐,船夫唱着越地民歌。

成帝到王商的府第,看见穿城引水,很不满意,但只是暗暗记下,没有明说。后来出宫游玩,经过曲阳侯王根的府第,又发现园中的土山、渐台,房屋样子足可和宫中的白虎殿媲美,于是发了火,以此责备车骑将军王音。

王商、王根向太后请求以黥面、劓鼻谢罪,成帝听说后大怒,就让尚书责问司隶校尉和京兆尹:早知王商等人过度奢侈、犯法越科、藏匿罪犯、却偏袒纵容而不弹劾处罚。

王商、王根二人来到宫门下叩头谢罪。成帝又赐书给车骑将军王音说:“外戚绝不会甘心这样灭亡!而且想要自己黥面、劓鼻,故意当太后之面彼此羞辱,以此伤害慈母之心、危乱国家!外戚宗族势力强大,我已经孤弱很久了,今天我将要一同处罚。你召唤几位列侯,命令他们在府第候命!”

这一天,成帝诏令尚书将文帝时诛杀舅父薄昭的事情上奏。车骑将军王音伏在草席上请求处罚,王商、王立、王根都身负刀斧砧板谢罪,过了很久成帝的怒气才稍稍平息。

说白了,成帝只是想吓唬他们,并没有要杀他们的意思。

王莽专权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驾崩,太皇太后王政君将新都侯王莽召来,让他辅佐大司马董贤办理丧事。王莽承太皇太后旨意,让尚书弹劾董贤,又让太皇太后下诏将董贤罢免,夺取了他的大司马印绶;董贤自尽。

太皇太后下诏让公卿举荐大司马人选。王莽曾担任过大司马,名声又好,所以满朝文武都举荐王莽。只有前将军何武、左将军公孙禄互相商量,担心社稷被外戚控制,所以不举荐王莽,而是彼此推荐对方为大司马。最后太皇太后亲自任命王莽为大司马,主管尚书事务。

王莽当上大司马后,就利用外戚的权力,打击宫廷内外的敌党。王莽因大司徒孔光是著名的儒家学者,辅佐过三位君主,就极力尊崇孔光,将孔光的女婿甄邯推举为侍中、奉车都尉。

王莽对自己平时不喜欢的人,就编造牵强的罪名,写下弹劾的草稿,让甄邯拿给孔光,以太后的意思暗示孔光。孔光虽是三朝元老,但胆小怕事一向畏惧他,不敢不上奏。然后王莽再向太后说明自己的看法,太后总是批准奏请。于是,何武、公孙禄因彼此推举一事,都被免去官职,何武被遣送回原来的封地。

从此以后,归顺王莽的人就能被提拔;违背和怨恨王莽的都被诛杀。王莽任用堂弟王舜、王邑为心腹,甄丰和甄邯负责弹劾、管理司法,平晏统管机关要务,刘秀负责起草文书,孙建掌管军事。甄丰的儿子甄寻、刘秀的儿子刘棻、涿郡人崔发,都凭借才能赢得王莽重用。

王莽神色严肃,言语直接,想做什么只需巧妙示意,党羽就会按照他的意思上奏。王莽却叩头涕泣,坚持推让。这样上迷惑了太后,下骗得百姓信任。

大司空彭宣看不惯王莽专横强权,于是上书说:“三公,像鼎的三只脚,承负国君,一只脚不能胜任,就会使鼎倾倒,将里面的好东西破坏掉。我才能不足,年纪也老了,经常生病,头昏眼花,记忆衰退,愿意缴上大司空、长平侯的印绶,请允许我告老还乡,了却残生。”

王莽告诉了太后,让太后下诏,准彭宣辞官,遣送回封国。王莽对彭宣辞官十分怨恨,特意没将黄金、车马赐予他。彭宣返回封国,几年后去世。

平帝当时只有9岁,太皇太后临朝听政,大司马王莽把持朝政,群臣都听命于王莽。

王莽越来越独断专权,孔光很是忧惧,却又不知该怎么办,于是上书告老还乡。王莽对太后说,皇帝年纪还小,应该给他设师傅。于是让孔光担任皇帝太傅,位居四辅,兼任给事中,负责宫里的护卫、供养,兼管宫中官署门户、检查皇帝的衣食起居物品等。

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太皇太后诏令王莽担任太傅,参与四辅之事,号称“安汉公”,加封采邑二万八千户。王莽接受了称号,但却力辞让加封的采邑,说:“等百姓都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后,我再接受赏赐。”

王莽已讨得官民之欢心,就想要专权。他知道太皇太后年纪大了,厌倦政事,就暗示公卿上书,说:“过去的规矩,是按功劳大小,逐级提升到二千石。各州刺史所推荐的秀才和才能突出的官吏,很多都不称职,应该让安汉公再来考查一下他们。另外,太皇太后年老,不合适再亲自过问繁琐小事。”

于是让太皇太后下诏,说:“从今以后,我只处理封爵事宜,其他事务都由安汉公和四辅决定。新任命的州牧、二千石以及秀才担任官吏,就去安汉公官署接受考核,询问上任后的安排,检验他们是不是称职。”

王莽逐个召见了这些人,施以恩德,赠送厚礼。对那些不迎合他的人,就公开上奏,免去官职。这样一来,王莽的权力已经和皇帝相差无几。

王莽篡汉

汉元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有官员上书说:“周公因周成王年幼而居摄政之位。如今皇帝年纪还轻,安汉公王莽理应代天子行使职权,就像周公那样。”群臣都说:“应该照刘庆说的办。”

王莽用毒酒给汉平帝上寿

平帝年纪渐渐大了,因王莽让他母亲卫后留在中山,不让他们母子见面,所以心中怨恨,非常不高兴。

十二月,王莽在腊日向平帝进贡椒酒,据说在椒酒里下了毒。总之结果是平帝生病了,王莽写了策书,请求到泰畤祈祷上天,愿意自己代替平帝。随后将策书隐藏在金縢内,放在前殿,敕令大臣们不准说出去。

平帝在未央宫驾崩,太皇太后与朝廷群臣商量册立子嗣。元帝没有后代,宣帝的曾孙为王的有5人,为列侯的有48人,王莽忌惮这些人都已成年,就说:“兄弟之间不能相互做后代。”那就只能在宣帝的玄孙中,挨个挑选了。

当月,前辉光郡的长官谢嚣上奏,通报武功县长孟通疏浚水井的时候,挖出来了一块白色的石头,上圆下方,上面镌刻着朱红色的字,是“告安汉公莽为皇帝”。于是符命之说,从此兴起。

王莽授意群臣将符命之事告知太皇太后,太皇太后说:“这是欺骗天下,不能施行!”

太保王舜对太皇太后说:“事已如此,也没有办法,即便是想阻止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王莽也没有别的企图,只想公开摄政,加强自己的权力,慑服天下罢了。”太皇太后内心明白不能这样做,却又无力阻止,只好同意。

王舜等人一齐让太皇太后下诏,说:“孝平帝英年早逝,已经命令主管部门征召孝宣皇帝玄孙23人,挑选合适的做孝平帝的子嗣。玄孙年龄还小,如果没有道德达到极致的君子辅佐,天下怎能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