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
2258200000024

第24章 汉纪(14)

当时灵帝只有14岁,就问曹节:“何谓互相结党?”

曹节回答说:“所谓互相结党,就是党人。”

灵帝又问:“党人何罪之有,一定要诛杀?”

曹节回答:“他们结成朋党,意图不轨。”

灵帝又问:“他们想做什么呢?”

曹节回答:“想要逆天篡位。”于是灵帝就批准了。

有人告诉李膺说:“你应该逃走了。”李膺说:“侍君不辞难,犯罪不避罚,这是身为人臣的节操。我已经60岁了,生死有命,再说,何处才是容身之所呢?”就主动去监狱投案,被酷刑拷打至死。

李膺的学生和以前的手下也被囚禁,禁止为官。侍御史景毅的儿子景顾是李膺的学生,因为名单上没有他的名字而得以逃避处罚。景毅感慨地说:“我本来认为李膺是一代贤才所以才把儿子放心交给他,怎能因为名单的脱漏而苟且偷安?”于是上书检举自己的儿子,景顾被免官回家。

汝南督邮吴导接到逮捕范滂的诏书,到了范滂所在的征羌县后,独自一人待在驿站里抱着诏书趴在床上哭泣,县里的人都茫然不知所措。

范滂得知后,说:“这一定是来抓我的。”于是自己到监狱投案。

县令郭揖大吃一惊,走出来解下印绶,要跟范滂一起逃走,说:“天下之大,你为何偏到此处?”

范滂回答说:“我死了,灾祸就会停止,不能因为我的过失而连累你,也不能让我的老母亲流离失所。”

母亲去见他最后一面,范滂对母亲说:“弟弟仲博孝顺恭敬,可以供养您。我就跟着父亲龙舒君去九泉之下。活着的和死了的,都各得其所了。只希望您可以忘记我这个不孝之子,不要太过悲伤。”

母亲说:“你今天能和李膺、杜密齐名,死而无憾了。既要能享美名,又想希图长寿,怎能两全呢?”范滂跪着听完母亲教诲,然后就拜别了她。

临走的时候,他母亲又回头说:“我想教你做坏事,但这是不对的;想教你做善事,那我就不能徇私。”路上的行人听了,全都感动得涕泪横流。

受株连的党人超过100多位,他们的妻子儿女都被放逐到边地。天下的英雄豪杰,有品行、道义的学者,宦官一律指控他们为党人。也有人趁机陷害,解决私人恩怨,甚至连瞪了一眼这样的小怨愤,也有的被戴上了党人的头衔。

州郡官府接到上面的旨意,有的人完全是清白的也遭到陷害。因此被处死、放逐、废黜、禁锢的人多达六七百个。

郭泰得知党人先后被处决,暗中悲恸,说:“《诗经》上说:‘人之云亡,邦国殄瘁。’(人才逃亡,国家危殆)汉王朝恐不久矣,只是不知道‘瞻乌爰止,于谁之屋’(乌鸦下翔,停到谁家)。”郭泰虽然也喜爱评议人物,但从不危言耸听,因此在乱世中得以保全自身。

张俭到处逃亡,十分困窘,见到路边有人家,就前去请求收留。主人都很敬重他的名声和德行,情愿冒着被牵连的危险,也要收留他。

后来他隐匿在东莱郡的李笃家。外黄县令毛钦带着兵器来到李笃家,李笃请毛钦就座后,说:“张俭是身负重罪的逃犯,我怎么敢窝藏他?即使我真的窝藏,这是个有名节的人,您难道非要逮捕他吗?”

毛钦站起来,拍着李笃的肩膀说:“蘧伯玉耻于君子只有他一人,你怎么独自一个人行仁义呢?”

李笃回答说:“现在就和你分享,现在你也算君子了。”

毛钦叹着气离去。李笃带张俭到北海郡,然后进入渔阳郡,从那里进入塞外。

张俭逃亡途中投奔的人家,有十几人因为收留他而被官府诛杀,被牵连而逮捕审问的全国都有。这些人的宗族也都被诛杀,有的郡县甚至因此出现无才的情况。

张俭和鲁国人孔褒是老朋友,他去投奔孔褒的时候,孔褒正好外出,孔褒的弟弟孔融当时只有16岁,就自作主张收留了他。后来事情泄露,张俭虽然逃走了,但孔褒、孔融被捕,关进监狱,不知道应该责罚谁。

孔融说:“把张俭藏在家里的是我,获罪的自然也是我。”

孔褒说:“张俭是来投奔我的,与我弟弟无关。”

审问的官吏征求他们母亲的意见,母亲说:“一家的事,该由我这家长负责。”

一家人争着承担死罪,郡县官员不知如何是好,就禀报了朝廷。灵帝下诏,诛杀孔褒抵罪。

党禁解除以后,张俭才返回家乡,后来又被朝廷任命为卫尉,去世时84岁。

夏馥听到张俭逃亡的事情,叹息着说:“自己的罪过应由自己承担,却让那些无辜之人受牵连。一人逃命,万家遭灾,活着又有何意义?”

于是他易容之后,逃进林虑山中隐姓埋名,在铁匠家里做佣工。他弟弟夏静带着绸帛,追着要送给他。夏馥不肯接受,对夏静说:“不要给我带来灾祸?”

夏馥在铁匠家烟熏炭烤,身心俱疲,这样过了两三年,都没有人知道他是谁。党禁还没有解除,他就死了。

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巨鹿人张角信奉黄老之术,传授门徒法术,号称“太平道”。他用念过咒语的符水治病,仪式中让病人跪着忏悔自己的过错,不时有病人因此痊愈,让人们大为赞叹。

张角用符水给百姓治病

张角分别派遣他的弟子去各地收徒。通过口耳相传,经过十几年的时间,信徒多达几十万,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响应者众多。很多人抛弃家产,或者将家产变卖,背井离乡前去投奔张角,路上被堵得水泄不通。还没有到达就在半路上生病或死亡的,也数以万计。郡县官员不明白张角想做什么,反而向上报告说,张角教人行善,因而民心都向着他。太尉杨赐当时担任司徒,上书说:“张角欺骗百姓,皇上虽赦免了他,但他不思悔改,反而逐渐发展其势力。现在如果下令州、郡拘捕镇压,必会人心惶惶,给自己招惹灾祸。

“应该命令刺史、郡守清查流民,派兵将他们分别遣回本郡,这样张角一伙的势力才能削弱,然后再诛杀那些首领。这样无须大动干戈即可化险为夷。”

正好这时杨赐离职,他的建议被束之高阁。司徒掾刘陶再次上书,重提杨赐的建议,说:“张角等人正加紧谋划,各地私下传言,说张角等人偷偷潜入京城洛阳,窥探朝廷的动静,下面还有党羽策应。

“州郡官员怕如实报告会受到朝廷处分,不愿意上报,只在私下里相互转达,正式公文上却一字不提。陛下应该明确颁下诏书,悬重赏捉拿张角等人,许以封侯;办事不力的官员,与张角等人同罪论处。”灵帝非但不重视,反而下诏让刘陶整理《春秋条例》。张角设置了36方。方,有点像将军,大方率领1万多人,小方率领六七千人,由他们自己任命下面的各级头领。又讹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把“甲子”二字用白土写在京城各官署及各州郡官府的大门上。大方马元义等人先集结荆州、扬州的徒众几万人,约定在邺城会合起事。马元义多次前往洛阳联系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人做内应,约定在次年的三月初五,京城内外同时发动。

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正月,张角的弟子唐周将此事禀告朝廷。于是朝廷逮捕了马元义,并对他处以车裂之刑。灵帝给三公和司隶校尉下诏,命令找出皇宫及各官署、禁军还有普通百姓中,信奉张角“太平道”的,1000多人被处死。同时还下令冀州的官员,让他们捉拿张角等人。张角等知道计划败露,便派人昼夜兼程赶往各地通知各方首领,一时之间全都起兵。头扎黄巾是他们的标志,所以当时的人叫他们“黄巾贼”。

二月,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他弟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官府被烧,人口众多的郡县也被劫掠。各州郡无力抵抗,官吏大多逃跑。不到一个月,天下响应,京师为之震动。

何进谋诛宦官

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大将军何进执掌朝政,试图诛杀宦官。

中军校尉袁绍是西园八校尉之一,他向何进进言道:“从前窦武想诛杀宦官,不料却被宦官所害,就是由于不慎走漏了消息。禁军素来怕宦官,窦氏反而利用他们,结果自取灭亡。如今您手握劲旅,部下将官又都是英雄豪杰,或者是士人名流,而且都乐意为您效力。万事俱备。将军应该一举为天下除害,让名声流传后世,绝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何进就向自己的妹妹太后进言,建议罢免中常侍以下的宦官,委派三署郎官代替他们。何太后不答应,说:“皇宫内的事务由宦官掌管,从古至今,不可以废除。何况先帝刚刚去世,我不能如此!”

于是,何进想先从诛杀最跋扈的宦官入手。袁绍认为与太后和皇帝最亲近的就是宦官,大臣的奏章和皇帝的诏令均由他伺掌管,现在若不全部罢免,一定会有后患。而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和弟弟何苗由于收受宦官贿赂而包庇宦官,他们频频劝说何太后:“大将军执掌朝政,想杀死您身边的宦官,好独揽大权。”太后怀疑何进,反而相信他们。

何进刚刚才掌权,以前一直对宦官又敬又怕,虽然也想得到铲除宦官的美名,却又不能当机立断,因此事情就这么拖了下来。

袁绍又为何进出谋划策,劝他召集各路英豪来朝,以此威胁何太后。何进同意了。

主簿陈琳劝阻何进说:“古语有云‘闭起眼睛捉麻雀’。这种小事,尚且不能用自欺的手段达到目的,何况国家大事呢?现在将军您手握兵权,想怎么做都有能力。要对付宦官,就像点燃炉火烧眉毛一样容易。因而又需要迅速,当机立断,就能上承天意、下顺民心。现在却不靠自己,只想一心征求外援。等到各地大军聚集,势力强大的就会称雄,将军将把柄交给别人,一定不能成功,只会引来大乱。”何进不听。

典军校尉曹操听说后,笑着说:“太监做官古今都有,只是不掌权力,加以恩宠就可以了。既然要治他们的罪,就该先除首恶,只要一个狱吏就够了,何必要征召地方军队呢?若想一网打尽,事情一定会泄露。我就要看见此事失败了。”

何进征召并州牧董卓,令他迅速来朝。侍御史郑泰劝谏说:“董卓凶悍残忍,不讲道义,而且贪得无厌。如果授权给他,他就会恣意妄为,必然威胁到朝廷的安全。您作为皇亲国戚,掌握国家大权,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惩治有罪之人,实在不应该依靠董卓为外援!而且事情越久越容易起事端,以前窦武的教训还不算远,您应该迅速决断。”

尚书卢植也如此主张,但何进都不听。郑泰就辞官离去,对荀攸说:“何进不是那么容易辅佐的人。”

何进的幕僚王匡与骑都尉鲍信都是泰山郡人,何进派他们前去泰山招兵买马。又召东郡太守桥瑁在成皋屯兵;让武猛都尉丁原率领数千人进军河内郡,烧毁黄河的孟津渡口,火光一直映到洛阳城中;还让这些人都打出诛灭宦官的旗号。

董卓接到召他进京的命令,马上上路,同时上书说:“中常侍张让等人,恃宠而骄,扰乱天下。我听说与其把开水倒来倒去让它冷却,不如釜底抽薪;割开毒疮虽然疼痛,但总比放任不管让其继续溃烂要好。从前赵鞅率领晋阳的军队清除君王身边的坏人,现在我同样请求逮捕张让等,清除奸邪小人!”何太后还是不答应。

何苗对何进说:“我俩以前没钱没官,全靠宦官的扶助才有今天的富贵。国家大事,谈何容易;覆水难收,应当慎重考虑。不如和解吧。”

董卓进军到渑池,何进更加犹豫不决,于是下令阻止董卓。

董卓不听,继续前行至黄河以南。谏议大夫种邵前去犒劳他的军队,并劝令他退军。董卓怀疑洛阳已经发生变故,充耳不闻。种邵大怒,以皇帝的名义叱责他们,士兵都害怕,四下散开。种邵上前责问董卓,董卓无语,于是撤退至夕阳亭。

袁绍怕何进改变主意,就威胁他说:“将军必须尽早决定!事情拖得久了就会出乱,要重演窦武的悲剧了!”于是何进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授权给他不用请示自己就可以做决定的权力。

袁绍一边了解宦官的动静;一边催促董卓等人,让他们紧急上奏,声称要进军平乐观。何太后惊恐之下,就罢免了中常侍、小黄门等宦官之职,只留下一些何进亲信的人守在宫中。

常侍和小黄门们都去向何进请罪,表示听凭他处置。何进对他们说:“大乱全由你等引起。现在董卓就要来了,你们不如乖乖回到自己的家乡去!”

袁绍劝何进马上将宦官全部诛灭,劝了好几次,何进都不同意。袁绍又给各州、郡的官府发下公文,假称何进已下令诛灭宦官。

此事推延太久,事情外泄。宦官们都很害怕,想发动变乱。张让的儿媳是何太后的妹妹,张让就向她叩头说:“我罪孽深重,理应回到家乡。我家几代蒙受皇恩,现在要离开皇宫,极为不舍,希望再入宫值一次班,能再看一看太后的脸,然后回家乡去,就算死也没有遗憾了!”

他的儿媳就告诉母亲舞阳君,舞阳君又入宫告诉了何太后。何太后心软,于是命令各常侍全部再回宫中当值。

八月二十五日,何进入长乐宫,要向何太后上奏,要求诛杀全部宦官。中常侍张让、段珪商量说:“大将军何进自称有病,未去参加先帝丧礼送葬,现在突然进宫,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让窦武的事情重演吗?”就派人去偷听,知道了何进试图诛杀宦官之举。

于是张让等率领几十个党羽手持武器入宫,埋伏在省阁的门后。何进出来时,张让等人假传太后的旨意,再次召他入宫。

何进上当,被张让等人包围。张让等责问何进说:“天下大乱,并非我们的过错。先帝曾想废黜太后;我们流着眼泪劝阻,每个人都拿出千万财产来置办礼物,如此保住了太后。我们这样做,只是想托身于你的门下罢了。现在你竟然想将我们灭族,不是太过分吗?”于是尚方监渠穆拔出剑来杀死了何进。

张让、段珪等人又假托诏令,任命前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尹。尚书觉得事情有变,生疑就说:“请大将军何进出来一起商议。”中黄门将何进的人头扔了出来,说:“何进谋反,已经被处死了!”

董卓为乱

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八月,宦官杀死大将军何进,他的部下吴匡等人与虎贲中郎将袁术联合带部下攻入皇宫,诛杀宦官。

中常侍张让、常侍、段珪等人没有办法,只好带着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等十几个人从洛阳逃离。当天夜里,逃到小平津,赶来与他们会合的还有河南中部椽闵贡等。

闵贡大声呵斥张让等人,说:“你们要是还不快死,我就大开杀戒了!”并且亲自挥剑,砍死了几名宦官。闵贡的举动吓坏了张让等人,他们向少帝叩头辞别说:“我们死了,请陛下自己保重!”然后投河而死。

少帝与陈留王在闵贡的搀扶下,循着萤火虫的微光向南走,想回到宫中。走了几里路,从百姓那里获得一辆板车,得以继续前行,一直到洛舍才休息。后来又找到马匹,少帝单独骑一匹马,陈留王刘协和闵贡合骑一匹,从洛舍向南前进。

并州牧董卓听到消息,率军来到显阳苑,远远望见宫中起火,明白已经发生了变故,就率领军队迅速前进,在黎明之际到达城西,听人说少帝在北边,就和大臣们一齐到北芒阪奉迎少帝。

少帝看见率大军前来的董卓,吓得哭了起来。大臣们对董卓说:“皇帝下诏,要军队撤走。”董卓说:“你们身为国家大臣,不能辅佐王室,致使皇帝流亡在外,居然还要我撤军?”

董卓与少帝说话,少帝语无伦次,说话杂乱无章;问陈留王刘协事变经过,刘协自始至终都回答得很清楚,没有什么遗漏。董卓听了很高兴,认为刘协有才能,而且他由董太后抚养长大,董卓自以为与董太后是同一宗族,就开始想废黜辩而立刘协为帝。

少帝回到宫中,大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