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
2258200000004

第4章 周纪(3)

陈轸说:“大王,现在您可以恩准我开口说几句了吧!如今攻秦不如割让一座名城以贿赂秦国,然后与他合作攻齐,这样一来,咱们尽管在秦国这里丢了土地,却可以从齐国得到补偿。现在大王既已与齐绝交,再去责备、追究秦国对我们的欺骗,简直是在加速秦国连横,如果招致各国同仇敌忾,那我们楚国的元气可就要因而大伤了。”

楚王盛怒之下,不顾陈轸劝阻,命屈匄率师伐秦。秦亦命令庶长魏章领兵迎战。

第二年春天(公元前312年),秦军与楚军大战于丹阳。楚国战败,数万大军覆没,统帅屈匄及列侯、七十余人被俘。随后,汉中也被秦军拿下。

楚怀王不甘心失败,召集了楚国总兵力,在蓝田与秦决战。结果楚军又大败。韩、魏得知楚国内部空虚,计划趁火打劫,偷袭楚国,大军攻占楚地邓邑。怀王得报后,引兵退回楚国,以割让两座城池的代价向秦求和。

两年后,秦惠王派人出使楚国,说秦国愿用武关以外的国土换取楚国的黔中地区。楚怀王此时还对张仪恨之入骨,于是对使者说:“我不愿交换国土,只要把张仪交给我,我愿意双手送上秦相中的地盘。”

张仪听说之后,主动提出到楚国去。秦王说:“楚国因受你的骗,正想找你报仇,你怎能去呢?”

张仪说:“秦强楚弱,有大王在,我就不会被随意处置了。而且我和楚王的宠臣靳尚关系密切,靳尚又深得楚王爱妃郑袖的信任,而楚王对郑袖是言听计从。”于是,张仪就去了楚国。

楚王囚禁了张仪,准备杀掉。

靳尚在郑袖面前进言道:“秦王甚爱张仪,听说秦国已提出用上庸六县及一些秦国美女来赎张仪。大王很看重土地,同时又对秦国心怀畏惧,而且到楚国的秦美女会成为大王的新宠,那时你可就要失宠了。”

于是,郑袖没日没夜地缠着楚怀王哭诉:“人臣做事,各为其主。如果杀了张仪,秦国必然很恼火。求大王恩准我和孩子,先行迁往江南,以免将来受秦军凌辱。”

最后楚怀王不但赦免了张仪,并赐以厚礼。

张仪趁势对楚王说:“合纵抗秦,等于是驱群羊而与猛虎相争,胜败已经是意料中事。现在大王不愿侍奉秦国,可秦胁迫韩、魏一起向楚发起进攻,楚国想独善其身也不可能了。秦国西面有巴郡、蜀郡,用大船运载粮食,沿岷江顺流而下,一日行程五百余里,抵达扞关也不过十日而已。扞关吃紧,您恐怕要集中兵力防守扞关以东的城池了,那时,黔中、巫郡怕就不会再属大王所有。如果秦再挥军出武关,楚国北部只怕也保不住了。秦军攻打楚国,三个月内即可决定贵国的存亡,您所倚仗的合纵盟军,要半年以上才可望到达。等待弱国的援救,却忘了强秦的威胁,这就是我替大王担忧的原因。假如您听从我的劝告,我将使秦、楚两国成为长久的兄弟之邦,不再互相攻伐。”

楚王既已得到张仪,却又不愿意把黔中拱手奉送出去,于是就答应张仪退出合纵与秦亲善。

张仪接着前往韩国,游说韩王道:“韩国国狭居贫,穷山恶水,山岭多,平川少,所产粮食不是豆类杂粮就是麦子,粮食储备还不足两年之用,全部军卒亦不过二十万。而秦国拥有武装甲士百余万。东方各国的士兵,披上铁甲,全副武装才敢上战场,而秦国的士兵却可以丢下盔甲、袒露着膀子、打着赤脚冲锋陷阵,赤手空拳就能击杀、俘获敌人。在战斗中,秦军就像古代著名勇士孟贲、乌获一般以压倒之势攻打敌国,这好比是用千钧巨石砸压一枚鸟卵一样,结果不言自明。如果韩国不依附于秦国,秦将出兵占据宜阳、阻塞成皋,那大王的国土便会被分割,到那时鸿台之宫殿、桑林之园林,只怕是就要易主了呀。若为大王的利益考虑,莫如顺从秦转而进攻楚国,以嫁祸他国的办法求得秦国的欢心,这才是您的上上之选!”

韩王当即应允。

张仪把出使的成果汇报给秦惠王,秦惠王赏赐给他五个城邑,号称“武信君”。接着又派他东去游说齐王。

张仪对齐宣王说:“持合纵之策的谋士一定是这样说服您的:‘齐有韩、赵、魏作为屏障,地广民众,兵强士勇,即使有一百个秦国,对齐国也无可奈何。’大王欣赏这种说法,对其可行性却不假思虑验证。现今秦、楚之间嫁女娶妇,结为兄弟之邦;假如您对秦不予侍奉;赵王亲赴咸阳朝觐,并献出河间之地以侍奉秦国。如果大王不侍奉秦,秦就会驱使韩、魏进攻齐国南部地区,动员赵军全部出动,东渡清河,直指博关,战事一旦爆发,齐国再想唯秦国马首是瞻,只怕也是一厢情愿了。”

齐宣王也接受了张仪的连横之策。

离开齐国,张仪西行入赵,拜见赵王,说:“大王统率东方各国共同抗秦,已使秦兵有十五年不敢轻易出函谷关东进。大王的声威远扬于东方各国,也威慑了远在关西的秦国。所以,我们只好不断修造武器,努力于田地耕种,广储粮秣,转攻为守,严察边防,丝毫不敢懈怠。唯恐触犯大王,借故惩罚我们。在大王对我们的监督下,秦国已经征服巴、蜀,并吞了汉中,完全占领了东周和西周,据守着白马渡口。秦国虽是关外边陲的蛮荒之国,然而心中的积忿已经很久。现在,秦国的宿将兵卒摩拳擦掌,已集结于渑池,盼望着渡过黄河,跨越漳水,进据番吾,与贵国会兵于邯郸城下,期盼会战于甲子当日,以再现当年武王伐纣的故事。现在楚国已与秦国结为兄弟之国,韩、魏则成为秦国的臣属,齐国则向秦献出了盛产鱼盐的宝地,这一切等于斩断了赵国的右臂。一个人如果已经被断掉了右臂,要与别人决斗,又因失去友党的帮助而处于孤立的地位,欲求避免危亡,又怎么可能呢!现今,秦军已经兵分三路准备攻赵:一路阻断午道,同时通知齐军渡过清河,屯兵于邯郸之东;一路驻扎于成皋,韩、魏被迫一路进军渑池。约四国一齐向赵国发动进攻,赵国臣服后,国土必然被四国所瓜分。我私下为大王着想,不如与秦王当面会谈,相约结为友好的兄弟之国。”

赵王亦应允了张仪的要求。

此后,张仪又北上燕国,游说燕昭王说:“如今,赵国也已对秦国表示臣服,并割让河间以表示对秦的诚心。现在就剩燕国一国未臣服于秦了,那么秦国就将发兵到云中、九原,以促使赵国进攻燕国,这样一来,长城、易水就要属于别国所有了。况且,现时齐、赵对于秦国来说,就像是秦国的两个郡县,不敢随便出兵动武。假如燕国与秦亲善,那么齐、赵在较长时期内对贵国就不会再构成什么威胁了。”

燕昭王就答应敬献给秦国五座恒山脚下的城池以求和好。

张仪赶忙回去向秦惠王汇报,可是他尚未到达咸阳,秦惠王就去世了。

太子继位,是为秦武王。张仪素来不为太子喜欢,待到太子继位以后,群臣纷纷在他面前诋毁张仪。

列国国君听闻张仪不受新君宠信后,便都放弃了与秦的连横,转而又恢复了六国合纵的局面。

张仪回来对秦武王说:“臣为秦国考虑,唯有东方各国有大变乱发生,大王才可趁势扩张。据说齐王特别恨我,我在哪里,齐国就会将战火烧向哪里。请大王允许我这不成器的人前往魏国,齐国一定会发兵攻魏。齐、魏交兵,您一定要抓住机会拿下韩国,进入三川,挟持周天子,获取天下地图户籍,这可是安定宇内的千秋功业啊!”

秦武王接受了张仪的恳请。

张仪到魏国后,齐兵果不其然攻打魏国,魏襄王大为惊恐。

张仪说:“大王不必担忧,我已经有退兵之策。”

他派自己的门客前往楚国,通过楚国的使者对齐王说:“张仪如果能重获秦君隆宠,真要对您感恩戴德了!”

齐王问:“此话怎讲?”

楚使说:“张仪离开秦国到魏国,本来就是与秦王预先合谋好的,无非希望齐军伐魏,东方战乱,以给秦人取三川造成机会。眼下,大王您当真不负所望,这既在内消耗了自己的国力,又对外攻打了原来的盟国,而张仪则坐收渔人之利,重新受到了秦君倚重。”

齐王便下令收兵回国。

张仪在魏国任魏相一年,便去世了。

昭王兴燕

子之之乱后,被护送回的燕公子职得到全国臣民衷心拥戴而继承王位,是为燕昭王。

燕昭王在国破家亡、百废待兴之时继位,他哀悼死者,安抚孤寡,与百姓同甘共苦,并以十分谦恭的态度、隆重的礼节和丰厚的待遇广招贤才。

燕昭王

昭王对郭隗说:“齐国乘我们内乱之机,发兵破燕,虽然燕国力量薄弱,无法报仇;然而如果能得到天下贤士,与我共商国是,得以雪先王之耻,我也没有什么遗憾了。先生若是发现了这种人才,让我亲自侍奉也乐意!”

郭隗说:“大王还是先听我讲一个故事吧!从前有一位君王,派人持千金去寻找千里马,结果千里马已死。这人就用五百金将此死马的头买了回来。君王大怒,这人说:‘死马还值重金呢,何况活马?您安心等待,千里马不久就会送上门来。’不出一年,果然就有三匹千里马送上门来。现在,如果大王您真的求贤若渴,就从我开始吧!比我更高明的四方贤士,必然会慕名投入您的门下!”于是,昭王就将郭隗的住宅改建成宫殿一般,并尊其为师长。果然,一时间,燕国谋士贤才云集而至,其中乐毅自魏来、剧辛从赵来。乐毅被任命为亚卿,主持国政。

昭王对招纳的谋士良才无不全力慰劳,不断给他们高官厚禄。公元前285年(周赧王三十年),昭王与乐毅共商出兵伐齐之事。乐毅说:“齐国是富足大国,先辈曾一度成为春秋霸主,疆域广大,人口众多,我们燕国不能单独伐齐。假如您决议伐齐,不如和赵、楚、魏三国联合起来共同出兵。”

昭王就派乐毅前往赵国,向楚国和魏国也分别派出使者,并通过赵国向秦国承诺将来要分给它伐齐成功之后的利益。

各国对齐湣王的骄横暴虐早已深恶痛绝,联合伐齐获得它们一致赞同。

第二年(公元前284年),乐毅被昭王任命为上将军,赵国也把相印授予乐毅。秦军与赵、魏、韩三国军队会师,燕、秦、韩、赵、魏五国联军在乐毅的统率下浩浩荡荡攻向齐国。

齐湣王也倾举国兵力抗击伐齐联军,双方会战于济西,结果齐军大败。乐毅让秦军、韩军先行回国,分出魏军顺路夺取了原来宋国的领土,部署赵军收复河间。燕国军队则由乐毅亲自统率,追赶齐国溃军,直捣黄龙。

剧辛对乐毅说:“齐国强大,燕国弱小,大败齐军靠的是五国合力,现在应当及时攻取其边境城镇,以扩大燕国疆土,此乃长久之计。然而你放着这些城镇不取,而求深入腹地之名,这种做法既动摇不了齐的基业,对燕没有什么好处,反而深结怨恨,将来悔之晚矣。”

乐毅说:“齐王骄傲蛮横,自以为功勋卓著,才能盖世,专断独行,刚愎自用,决策也不和大臣商量,废黜忠臣贤良之士,信任谄媚阿谀之人,政令暴虐不仁,不得民心,百姓十分怨恨。今齐国军队业已溃败,如果我们乘胜深入,其民必叛齐归燕,乱从内起,让齐国归属我燕国也不在话下。如果不乘胜深入,一旦齐王悔悟从前的过失,改弦更张,体恤部下、抚慰国民,到时再想征服齐国就难如登天了。”随即率燕军深入齐国腹地。

齐国果真乱成一团。齐湣王仓皇逃跑。乐毅率军进入齐国都城临淄,将齐国的金银珠宝及贵重的祭祀礼器运回燕国。燕昭王亲自到济上慰劳军队、犒赏将士,乐毅被封为“昌国君”,留下来继续招降或攻取还没归顺的齐国城邑。

燕军乘胜长驱直入,齐国守军闻风丧胆,不战而败。乐毅整训燕军,严禁侵扰掠夺,访求齐国民间的贤士良才,表彰他们并给以很高礼遇,宽减人民赋税,一改前朝推行的残暴政令,修正以往的法规。齐国民众拍手称快。

乐毅分兵五路进击,派左军渡过胶水,抵达胶东、东莱;前军越过泰山引兵东进,直抵海边,占据了琅邪;右军沿黄河、济河,屯兵于东阿、鄄城,与魏国军队合兵一处;后军沿着北海,以去镇抚千乘;中军镇守齐国都城临淄。对齐国先祖齐桓公和名相管仲在都城郊外隆重祭祀,表扬城内平民百姓中的良才名士。

半年之内,70余座齐国城邑被燕军占领,皆收编为燕国的郡县。

胡服骑射

周赧王八年(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向北进攻中山国,为了提升士卒的作战能力,就与大臣肥义商量让百姓改穿紧身而短小的胡人服装,再让他们学习骑射。

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说:“傻子笑话的地方,聪明人却另有发现。哪怕遭到全天下的嘲讽,我也要占领胡地和中山国!”便换上了方便骑射的胡服。

然而,改穿胡服的决策却遭到了保守士大夫的抵制。武灵王的叔父公子成假装生病,不去上朝,武灵王派人说服他:“家中的事由父母做主,国家的事由君王做主。现在需要老百姓改穿胡服,而您却不肯穿,百姓就会以您为榜样,效仿您不遵法令的行为。

“治国各有方略,却万变不离其宗,其根本在于要对百姓有利;推行政令也有一定的方法,根本在于命令能得到实施。恩泽应该先给百姓,政令推行则应该从上层开始,因此期待您能躬亲示范,来推动我胡服骑射的政策。”

公子成听了以后,拜了两拜,叩头说:“臣听说所谓中国,是经圣贤教化过的文明之地,礼乐盛行,远方蛮夷纷纷前来观摩效仿。大王现在抛弃了象征文明的华服,而下令改穿胡人服装,变更自古以来的传统,违背百姓的意愿,诚望大王认真思虑后再做决断!”

赵武灵王听使者报告完公子成的话以后,亲自前去,向公子成请求,说:“我国东面有齐、中山,北面有燕、东胡,西面有楼烦、秦、韩,如今若没有骑射的本领,凭借什么对抗四周环伺的强敌?

“以前,仗着背后有强大齐国的支持,连中山那样的小国都敢侵扰我们的领土、掳掠我们的百姓、引水围困我们的都城,多亏了祖宗神明的庇佑,都城才不致失守。先王因为这事,一直感到深深的耻辱。

“所以我要改换服装,教人骑射,是为了强化我国的武备力量抵御侵略,向中山国报往日之仇。您却只是一味固守传统形式,厌恶换装的名头,而忘记都城遭围攻的耻辱,这实在令我失望!”

公子成听了,勉强同意了穿戴胡服,起个榜样带头作用。于是赵武灵王立即赐予公子成胡服,让他第二天就穿着上朝。

然后赵武灵王才正式向全国发布胡服令,还倡导人民在生产的余暇勤练骑射。没过多久,赵国的军事实力大为增强,在同胡人和中山国的交战中,屡获胜利。

完璧归赵

赵王因机缘凑巧,得到楚国的宝物和氏璧,秦昭王想要,就派使者来,表示愿意拿15座城池换取和氏璧。

蔺相如

赵王不想给,又怕秦国军队强大;给吧,又担心秦昭王不守信用,于是就向蔺相如求教。

蔺相如回答说:“秦昭王提出拿城池换和氏璧,大王您如不答应,那么理亏的是我们;我们给他和氏璧,秦王若不遵守诺言,那么理亏的是秦王。两相比较,宁可答应,就算得不到城池,也要让秦王理亏。我请求护送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不给城池,我一定想办法把它完整地带回来。”

不久蔺相如作为赵王特派使者,带和氏璧到了秦国。秦王见了和氏璧,拿在手上反复把玩,爱不释手。蔺相如看出秦王其实无心割舍城池给赵国,就用计骗秦王,又把和氏璧拿了回来,然后派随从揣着璧抄小路送还给赵王,自己则留在秦国等候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