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农业生产抗旱减灾指导手册
2259400000013

第13章 农艺抗旱节水技术(3)

育苗移栽在水源紧缺、播种期出现严重旱灾条件下,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可以建立苗床,进行育苗准备,待下过透雨以后实行趁雨移栽。育苗移栽的优点:是因在苗床上覆盖塑料薄膜,提高地温,使春播作物比露地直播的播种期提早10天左右,加上用营养钵育苗和精心管理,可培养壮苗;二是苗床面积小,育苗期用水量少;三是移栽时间比较灵活,可根据降水情况适当调整;四是成熟期提早,比直播增产。有的作物如玉米移栽后,表现出茎轩矮壮、根茎发达特征,利于抗旱、抗涝、抗倒伏。

(6)贮水营养载体播种采用秸轩模塑方法合成,饱和持水量可达400%以上,且能长时间浸水不散,具有较高强度。抗旱播种时,可先把种子播入载体,载体吸水,种子萌发后一同播入大田,这时种子利用载体中的水分,已形成一定量的根系,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能在低含水量土壤中维持生活,一旦遇雨,幼苗便会迅速生长。同时,载体播种采用稀穴密株种植方式,每个载体可供3-5株作物萌发出苗,加大穴间距,为以后抗旱补水灌溉创造条件。

洞灌抗旱保苗法在春季作物出苗后,如遇较长时期干旱,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则应进行人工洞灌法抗旱保苗。具体做法是:在幼苗根部附近用直径2-3厘米的尖头木棒,由地面斜向根部插一个20-30厘米深的洞穴,然后在洞内灌水1-2升。待水渗入后,用干土将洞口封闭,以减少蒸发。此法可以缓和旱情,使作物度过旱期,免于失收。

另外,抗旱播种保苗还应注意精选良种,做好种子发芽试验,结合种子包衣、浸种、催芽等措施,确保播种质量,争取苗齐、苗全、苗壮。还应配合采取其他蓄水保墒耕作措施,如秋深耕、耙耪、中耕除草以及地膜和秸轩覆盖等。

89.适合西南地区的生物节水技术主要有哪些?

(1)合理轮作实行合理的轮作制,利用不同种类作物间的互利性和互补性,可达到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的目的,这一点对于土壤肥力低下、水分供应不足的旱作农区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将豆科作物、绿肥、油菜等养地作物纳入旱地轮作制,可起到培肥改土的作用,增产效果明显。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陡坡以及许多因土壤侵蚀被荒弃的土地上,可推广粮草带状轮作。其方法是:根据粮草轮作的设计要求,在坡面上沿等高线分带种植粮食作物和牧草,一面坡地至少要有2年生(4区轮作)或4年生(8区轮作)草带3条以上。作物带和牧草带按轮作次序每年轮流更换,这样,在同一坡上便同时有不同生长年限的牧草带,既保持一定的拦蓄水土作用,又使每年供应饲料的数量得以稳定。

西南地区的轮作模式主要是水旱轮作,根据旱地作物的不同,种植方式包括水稻一小麦、水稻一油菜、水稻一蔬菜、水稻一榨菜、水稻一大蒜等。在作物的生长季节应注意施肥管理,施肥得当则可保证稳产、增产。

优化作物布局不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不同,作物产量高低取决于年内降水分布状况。因此,在拟定作物布局方案时,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各种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和生产能力,因地制宜地扩大一些水分利用效率高、产量潜力大的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一些耗水量多、产量低的作物的种植面积,重点是压缩生育期与降水季节吻合性较差的夏熟作物,扩大生育期与降水季节吻合良好、雨热同季的秋熟作物。这样,即使在其他生产条件一时难以显着改善的情况下,也可有效地提高农田整体的水分利用效率。

90.什么是化学抗旱保水技术?其与传统抗旱保水措施有何不同?

化学抗旱保水技术是利用化学物质抑制土壤水分蒸发、促进作物根系吸水或降低蒸腾强度,从而达到抗旱增产的目的。与传统抗旱保水措施比较,化学制剂具有用量少、使用简便、作物反应快、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因而受到普遍欢迎。

化学抗旱制剂主要包括保水剂、抗蒸腾剂、土面保墒增温剂、钙-赤合剂4种类型。

9保水剂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有哪些?

大量实验和生产实践表明,保水剂加入土壤后,在保蓄水分的同时,减少了养分的流失,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同时可以帮助种子萌发和出苗,提高幼苗成活率,改善土壤通透性,为土壤微生物活动提供适宜的环境等。

(1)种子涂层将保水剂与水一起混合,形成浓度为0.75-和1%的保水剂分散体,再将种子与该分散体混合均匀,使种子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包衣摊开晾干,播种。

种子造粒先将种子置于0.3%-0.5%保水剂分散体中,使种子表面有一定的粘性,再用60目以下的过筛土与0.5%-1%(占土壤重)的保水剂掺合均匀成吸水土壤,然后将种子和吸水土壤按重量1:2的比例,用人工振荡或机械运转的方法造粒,用于飞播造林、飞播种草中的种子。

根部涂层将保水剂按一定比例与水搅拌混合成凝胶状[保水剂与水的比例为1:(100-140)],在作物、蔬菜、苗木移栽前进行根部涂层。

(4)与培养土混用将占培养土0.3——0.5-的保水剂,与干培养土混匀后即可浇水播种,用于大棚温室栽培、苗床及盆栽花卉等。

土施直接洒于播种沟或播种穴内,每亩用量为0.5千克。

92.抗蒸腾剂的功能及应用方法有哪些?

据研究,作物根系吸收的水分,只有1%作为作物的细胞组成部分,99%则经由作物通过蒸腾进入大气。若采取有效措施抑制蒸腾,则干旱地区的水分紧张状况可大大减轻。有研究表明,抗蒸腾剂可使土壤水分损耗减少40%左右。

由中国科学院河南化学研究所以风化煤为原料研制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抗旱剂1号,化学成分是黄腐酸(FA),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大面积推广使用,具有显着的抗旱增产作用。近年来生产上应用的旱地龙,其主要成分也是黄腐酸。

(1)拌种抗蒸腾剂的拌种用量因作物而异。密植作物如小麦,种子:FA:水=50千克:200克:5千克,即FA用量为种子量的0.4%;稀植作物如玉米、瓜类,种子:FA:水=50千克:100克:5千克,即FA用量为种子量的0.2%。拌种时,先按种子量的0.2——0.4-称取抗旱剂1号,并溶解在适量的清水中,配制成浓度为2-4的药液。然后将药液均匀地洒在种子上,将种子搅拌均匀,随即堆闷2-4小时便可直接播种。如不能及时播种,则应将种子摊开晾干待播。若与农药配用,则应先拌农药,后拌抗旱剂1号。

但需注意,抗旱剂1号不能与碱性农药配用。

(2)喷施喷施的用量,小麦、谷子、瓜类等为每亩40-50克;玉米、花生、棉花、甘薯等为每亩75-80克。喷施时期以作物对水分敏感期为最佳,如小麦在孕穗和灌浆初期,玉米在大喇叭口期。一般全生育期喷施1次即可,遇严重干旱时应间隔10天左右喷施1次。喷施时间应选择无风天上午10点以前或下午4点以后喷施,24小时内遇雨时需重喷。

93.何为土面保墒增温剂?其主要功效和应用方法是什么?

土面保墒增温剂是一种田间化学覆盖剂,又称液体覆盖膜。它喷洒到土壤表面后,很快在地表形成一层覆盖膜,达到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提墒保墒、提高土壤含水量的目的。

国内外大量试验表明,土面保墒增温剂应用于苗床或大田覆盖,能使玉米、水稻、棉花、小麦、蔬菜、瓜果等作物提早成熟,提高产量和品质,增产率一般达10%-30%。用于甘薯、林木、果树、花卉和蔬菜的育苗及移栽也有良好效果。土面保墒增温剂的应用方法。

第一,使用时间根据种子萌芽温度和播种时的天气确定。春播作物在正常播期之前10天左右使用,最好选在晴天上午喷洒。

第二,喷洒前要将田块整平,尽可能压碎大土块,否则会影响剂膜的完整性。并在喷洒前浇足底墒水,施足底肥。

第三,每亩使用剂量为80-100千克,按成品重量加5-6倍水稀释。稀释时,先将称好的成品加少量水稀释调匀,然后边搅拌边加水至5-6倍,配成乳液。

第四,乳液喷洒前要用纱布或细筛过滤。喷洒工具可用农用喷雾器或果园喷雾器高压使用时可将前面螺杆去掉,直接用后面龙头开关来调节雾粒大小。喷洒要均匀,否则膜厚度不匀,容易造成出苗不齐。

第五,一般喷后20-30天不灌水、不施肥。若后期需要浇水,宜采取小沟灌水,水层不上苗床,以延长剂膜增温保墒作用。

94.何为钙-赤合剂?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试验发现,采用氯化钙和赤霉素混合处理作物种子,不仅能提高干旱条件下的出苗率,加速成苗,而且有利于抵御生长后期可能受到的干旱,增加产量,提高单位水量的生产效能,达到节水、抗旱、增产的目的。钙-赤合剂的应用方法如下,

第一步,钙-赤合剂的配制。氯化钙1千克加水200升,配成0.5%的溶液。赤霉素5克用少许酒精(白酒)溶解,溶解后加入已配制好的200升氯化钙溶液中,混合均匀。

第二步,拌种比例。每100千克种子加钙-赤合剂10千克。

第三步,拌种方法。先将溶液按比例配好,慢慢倒入种子中,边加边搅拌,开始要多翻动几次,以免溶液流失;待溶液吸干不再流出时用塑料布或麻袋盖好。为了使溶液尽量渗入种子内部,需堆闷6-12小时,再摊开晾干或晒干在使用钙-赤合剂时,如果是用播种机播种,则种子一定要晒干,否则会影响下种;若与化肥混合播种,则更应避免化肥吸水变潮而影响下种。另外,赤霉素溶液呈酸性,故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配制溶液要用弱酸性或中性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