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华诚信故事
2260700000036

第36章 杨震 勤政廉洁,诚信磊落

人们常用“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句话警示那些做苟且之事的人不要抱侥幸心理,只有当面背面都言行一致,做人做事都坦坦荡荡,我们才会心安理得,不会担心半夜鬼叩门。被誉为“四知先生”的东汉著名的教育家杨震,其一生刚直不阿、诚实守信的品格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这个简单的道理。

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他出身名门,八世祖杨喜,在汉高祖时因诛杀项羽有功,被封为“赤泉侯”。父亲杨宝,因刻苦攻读欧阳生所传授讲解的《今文尚书》,而成为当时名儒。衰、平二帝时,杨宝隐居民间,以教书为生。居摄二年(公元7年),杨宝与龚胜、龚舍、蒋翊一起被朝廷征召,他因不愿出仕做官,便逃避隐匿,不知去向。东汉光武帝刘秀很敬重杨宝才华、学识、品德和气节,特派官家车辆征召他入朝做官,但杨宝因年事已高,婉言谢绝,最后老死家中。

在父亲杨宝的言传身教下,杨震从小就为人诚恳且聪明好学,他曾拜桓郁为师刻苦钻研《欧阳尚书》,在桓郁的教授下,他通晓经传,博学多才。杨震对教育事业特别热心,对于地方州郡长官征召他出仕做官的召请任命置之不理,从20岁起一心一意自费在华山脚下的牛心峪口,将就他父亲以前的旧学馆设塾授徒,开始了他长达三十年的教育生涯。他坚持有教无类,不分贫富,因此,四方求学者络绎不绝,学生多达两千余人。由于他教学有方,学馆如市,书声朗朗,学馆规模越来越大。当时牛心峪槐树很多,故当时人称牛心峪为“杨震槐市”。他教书育人以清白正直为要,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师德情操被人们誉为“槐市遗风”。继牛心峪学馆讲学之后,杨震还在华阴双泉学馆、客居于湖(今河南灵宝市豫灵镇董社源)讲学十多年,弟子多达一千多人,加上牛心峪学馆的学生已超过了三千人,完全可以同孔子有三千弟子相媲美。所以,当时人们就称杨震为“关西孔子杨伯起”(后人亦称其为“关西夫子”)。杨震教授的学生,英贤甚多,不少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如虞放、陈翼就出自杨震门下,虞放在汉桓帝时官至司空(掌管国家工程建设的官员)。

杨震名声很大,远近钦慕,连当时职掌统兵征战大权的军事将领、大将军邓鹭都十分敬重杨震的学识、贤名和品行,亲自派人请杨震到自己幕府任职。这时,杨震年已五旬,只好停止了他心爱的教育事业,到邓府上任。到大将军邓鹭幕府不久,杨震又被推举为“茂才”(即秀才)出任了地方官,担任过襄城(今河北省襄城县)令;汉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升为督察州郡政务的官员——荆州刺史;永初六年(公元112年),升迁为负责一郡政务的官员东莱(今山东省掖县)太守。汉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14年),调任为涿郡(今河北省涿县)太守。元初四年(公元117年),杨震进入朝廷任职,担任了九卿之一的太仆,负责舆马及牧畜之事。同年十二月调为九卿之一的太常,掌管朝廷礼、乐、郊庙社视之事。汉安帝永宁元年(公元120年),升为司徒,为“三公”之一,主管教化。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升为太尉,掌管朝廷军事大权。杨震从应征入邓鹭幕府起,到被罢免太尉止,出仕二十多年。

这二十年间,杨震恪尽职守,秉公办事,勤政廉洁,子孙常常吃素菜,出门步行。老朋友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用这个‘产业’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

有一次,杨震在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的赴任途中,路经昌邑(今山东巨野县东南)时,昌邑县令王密,是他在任荆州刺史时举“茂才”提拔起来的官员,为了报答杨震的恩情,特备黄金十斤,于白天谒见后,又乘夜深人静,将黄金送给杨震。杨震不但不接受,还批评他说:“你应该了解我的为人,我举荐你为官是因为你有才能,并不是图你的回报啊,你这是要干什么?”王密说:“我知道你不图钱财,但我真的很感谢你的知遇之恩,只想表达自己的一点心意而已。更何况现在深夜无人知道,你就是收下我的礼物,也不会影响你的名声啊。”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我并非担心我的名声,只是不想违背我做人的原则而已!”受到谴责后,王密十分惭愧,只好作罢。杨震“暮夜却金”的事,古今中外,影响很大,后人因此称杨震为“四知先生”。

杨震为官唯才是举,选贤任能。汉安帝元初四年,杨震被调入朝廷担任太仆之职,后来升调为太常。杨震在任太常之前,博士选举大多名不副实。杨震任太常后,唯才是举,他所选用的陈留、杨伦等,都是通晓经书、学识过人的名士,能将所从事的本门学业弘扬光大,儒生们对此称赞不已。

延光二年,杨震代替刘恺为太尉,汉安帝的舅父、官居大鸿胪(九卿之一,分管礼仪)的耿宝向杨震推荐中常侍(传达皇帝诏令和掌管文书的官员)李闰的哥哥,想让其入朝做官,杨震坚决予以拒绝。于是耿宝就亲自到杨震住处拜访,并威胁说:“李常侍是皇上所重用的人,想让你征召他的哥哥入朝做官,我耿宝仅仅只是给你传达一下皇上的意思而已。”杨震义正词严地说:“如果朝廷想让‘三公’之府征召谁,就应该由尚书那里把皇帝的敕书送来,怎么能让你来传达皇上的意思呢?”耿宝无言以对,愤恨而去。皇后的哥哥官居执金吾(督巡三辅治安)的阎显也利用职权向杨震推荐自己的亲友入朝做官,杨震同样予以拒绝。而掌管工程建设的司空刘授听到这个消息后,当即征召此二人入朝做官,并且在很短时间内予以提升。两相对比,可见杨震为官是何等地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但杨震因此招致阎显怨恨。

延光三年(公元124年)春天,汉安帝东行巡游泰山,樊丰等人乘皇帝在外巡游之机,竞相修建宅第。杨震属下掾吏高舒召来大匠官署的令史查问,得到樊丰等人伪造假诏书等罪行证据,于是杨震便准备好奏章,等汉安帝巡游回京后上奏此事。

樊丰等人获悉这个消息后非常害怕,当时恰好发生太白犯昴的自然星象变化,太史官奏说此星变逆行,昭示人臣有悖逆犯上行为。樊丰等人乘机将此星象变化归罪到杨震身上,并在汉安帝前造谣诬陷杨震说:“自从赵腾死后,杨震对朝廷深怀怨恨,杨震本是邓氏家族的门生故吏,对当今朝廷一直存有怨恨之心。”他们等汉安帝车驾东行归来准备选择吉日入宫时,连夜派使者收缴了杨震的太尉印绶。于是杨震紧闭大门,谢绝一切宾客来访。樊丰等人对此还觉得不够解恨,就请大将军耿宝再上奏章,诬陷杨震对朝廷收缴他的印绶心怀怨气,有不服处置之罪。汉安帝于是下诏遣送杨震回归故里。

杨震接诏后,立即动身返乡,在返乡途经洛阳城西几阳亭时,慷慨悲愤地对他的儿子和门人说:“死,本是士大夫的寻常本分之事,我蒙圣上之恩官居上司,痛恨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杀,厌恶奸邪的女人倾乱朝廷而不能禁止,我还有什么面目活于人世?我死之后,以杂木做棺板,以粗布做寿衣,既不要送我回归祖茔,也不要设祠祭祀。”说完,杨震就饮毒酒而死了,当时已七十多岁。弘农太守移良秉承樊丰等人的意旨,派人在陕县截住了杨震的灵车,不准运回本籍,并将灵柩露停道旁,听任日晒雨淋。杨震的几个儿子则被罚做苦役,代替邮差往来送信,广大百姓无不为之垂泪。

一年以后,汉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人都被处死,杨震的门生虞放、陈翼等人上书汉顺帝要求重新调查处理杨震冤案。当时朝廷上下都交口称赞杨震的正直忠烈。于是,汉顺帝就下诏给杨震平反,除拜杨震的两个儿子为郎官赠钱百万外,还下诏以很高的礼仪改葬杨震于华阴潼亭。改葬这天,远近百姓络绎不绝都来参加葬礼,以纪念这位清正廉洁、正直无私、疾恶如仇、敢于直谏的好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