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会结束后张轲等人告辞回驿馆歇息,主家和那些学子还在议论纷纷,张小芬小小年纪才华这样出众,写诗与众不同,对对联才思敏捷,行云流水,风吹荷叶真是妙对,那首《梅花》诗是不是老尼做的?怎么就这样巧让张小芬听去了呢?
唐俊感概万千的说:“志杰我儿,你们就别在张大人面前呈能了,她确是神童。不但拥有异术,才学难望她项背,她出口立就《过孤村》那会作不了《梅花》?地为琵琶路为弦也是她暗示给庞培的!你们都没注意到,我却看清楚了,虚心点向她请教吧!”
众学子想想也是,神童自然要高自己一两个档次,企图压她一头是自讨没趣了。唐志杰决定晚上即到驿馆找张大人请教,小芬和庞培看他们是善意也愿意引以为友。
没几天他们就混熟了,都是年轻人在一起谈天说地谈文论对,倒也其乐融融。张小芬给他们写了两首刘禹锡《竹枝》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向东流。和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对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然,也找庞培作诗对对联,互有优劣时候,不过没有敌意都是探讨学问。也请张轲和小芬出上联他们一起对,然后评优劣,讲述怎么改动更好。
靖西巡察推广发高产麦种工作差不多完成了,劝农署准备回东阳,唐志杰依依不舍,要求张轲和小芬最后出一难联,试试自己对不对得上,学问长进了多少。
张轲微笑,好学之心可嘉,只是自视太高了些便出了一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唐志杰一帮人一时目瞪口呆,这是回文难度特大,恐怕这荆州都无人对得上啊!
“长史大人,这是不是孤对啊?庞兄,这是回文你怎么看?”庞培摇头无语。
“不是孤对,你们回家好好琢磨几天或者就对上了。我出一联容易些的:闭门推出窗前月。这不是回文了,但也不容易,回家大家讨论讨论,问问前辈也许就对上啦!”
这一联貌似平常,两个动词迭加约束一个名词,其实也很难。不光唐志杰庞培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为文化博大精深而震惊,不敢骄傲自满了。
唐俊看了对子直摇头,让他们去问那些老夫子,靖西竟没人对得上。张轲父女文名大噪。
张轲父女回到东阳,跟承相何奎和东阳王萧琮禀告推广高产麦子情况。
萧琮很兴奋,纠结多年的饥荒总算有望解决了,遗憾的是今年误过了复播玉米的农时,要等待明年秋后才能见到效果。要不就可以报告父皇这大功了。
“哇,我们及时进行了推广,三年后东阳必将丰衣足食,国库充盈太平盛世可望也!”
“启禀王爷,太平盛世需要比较长时间建设,东阳还太小,需要梁朝甚至整个中国都丰衣足食才行。这需要很多人才和大量的人参与才行啊!”
“哗,这样复杂呀?现在连年战争局势动荡,一个梁朝都顾不及,何谈全中国啊!”
王妃陈丽英笑道:“张卿家真是菩萨心肠,以天下苍生为念啊!那些南陈人篡夺了我梁朝,念念不忘把我们赶尽杀绝,饿死他们才好呢,何必顾及他们?”
“王妃,篡夺者是陈霸先,与小民百姓无关,他们是炎黄子孙,以前也是梁朝子民啊!”
萧琮点头,上一代人的事已不堪回首,父皇日日思虑南征恢复,恢复也就是梁朝子民。
“说的也是,唉,连年战事风雨飘摇,父皇说如履薄冰,我觉屋漏又逢连阴雨,船破偏遇顶头风。张卿家,有何妙法改变现状吗?”萧琮希望从她那儿发现奇迹。
他说的没错,梁朝夹在南北之间,地小国弱从那个方面都无法与南北大国抗争,只能依附一方。当附庸国代价也是颇高的,在统治者是处处压抑人民是不堪重负。张小芬想,意识到危机希望摆脱困境还不算昏庸,他是为了自己权势还是为了人民呢?
“王爷明鉴,江陵在中国只是弹丸之地,近期内不可以与南北抗争。首先让人民得到温饱避免遭受杀戮,逃荒的人会陆续回家,人才逐渐汇聚就改变了现状啦!”
萧琮叹了口气目光有些黯淡:“是呀,能做的恐怕只有这样了,这些年都在追加赋税人口不断流失。士兵在仰食桑椹,要求减轻索取,他们说何必养兵有事报告即可也。”
王妃粉面涨红,目光怨恨双眉紧蹙,忿忿不平的插嘴说:
“寄人篱下说不得骨气呀,江陵和陈朝隔江相望,他陈家篡夺那容得我们存在?兵船随时可突破江防,张卿家,若兵势稍差,我们不知何时就成陈朝阶下囚啦!”
这王妃心里可明白着呢,没有武力就是砧板上鱼肉。陈朝之所以没有渡江赶尽杀绝是顾忌北周,即使夺取江陵也难以固守,伐齐夺取淮河南北比较容易利益更大。
“王妃所言极是,国那能无兵?只是仰食桑椹之兵即使再多,也恐难为己用吧?所以,当务之急是发展生产解决饥荒,有了钱粮才能修整兵备,兵备强才能自保无虞也。”
“张卿家所言的是,即使雄心再大策划再多,没有钱粮一事无成啊!”
萧琮点头赞成王妃说法,这两年父皇也说过要整顿军备以防不测,没有钱粮也是空谈。
“张卿家之言真知灼见,没有钱粮寸步难行。我们推广已经做了,明年夏秋即可小见成效解决军粮,依卿家之见,本王现在还该做些什么呢?”
“网罗人才,王爷,什么时候都需要网罗各种人才,平民里有许多精英,应该收为己用!”
王爷点头赞同,这个不是没有想过,人才也只有变强了才会归附,没钱粮还是免谈。
“张卿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父皇已经是很礼贤下士,他自己很节俭却厚待臣僚,拢住的也是旧日梁臣。没有梧桐树引不来凤凰栖,人才不流失就很不容易啦!”
这也是事实,萧岿也算是勤政爱民明君,民众对他口碑不错,只是在矮檐下难有作为。
“王爷,这是起码条件,栽下梧桐树会逐步长大。皇上老当益壮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假以时日必有成就。王爷当再接再厉励精图治,以图中兴。”
“张卿家说的是,本王会注意的。张卿家,依你之见东征这次能够成功吗?”
萧芬看过历史,灭齐还不到时候,北周是宗主国,但这话不好说。
“王爷,成功还不好说吧?北周好像准备不足,但高纬荒淫无道,残杀成性,人民怨声载道,众叛亲离,气数已尽失败是必然的,他败亡只是时间问题。”
“说的也是,张卿家,依你看,吴明彻现在占有淮南几州兵势颇盛,会不会北进灭齐呢?”
历史上灭齐是宇文邕,陈顼是劳而无功的,梁朝忌惮陈朝强大透露这点可鼓舞他士气。
“陈顼志大才疏,做不成大事,去年吴明彻进占淮南就没有继续增兵支持,他怕吴明彻居功自傲尾大不掉。吴明彻大好时机却按兵不动保存实力,他没有大志灭齐的。”
萧琮面有喜色:“哦,真是这样就好了,陈朝灭齐必乘胜对梁用兵,北周伐齐失利难以顾及我朝,我朝独力难支啊!那时江陵浩劫宗庙无存生灵涂炭,惨不忍睹呀!”
王妃似乎也忧心这事,插嘴说:“张卿家,你真这样以为,吴明彻不会北进灭齐吗?”
“当然,王爷、王妃,这点你们尽可放心,我敢说陈朝的兵不会踏上我朝土地!”
萧琮和王妃是半信半疑,她是神童得神授异术,盛传她文采很好,或者得自神示呢?
“对了,张卿家你的《梅花》《过孤村》写得真好,‘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闭门推出窗前月’文人学子议论纷纷,本王也对不上,是孤对吗?”
张小芬微笑道:“不是,世上的孤对很少,王爷没听说有个大佛寺吗?‘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呀!对上是有些难度,多想想就可以对上了。”
王爷点点头,果然很工整,想起答应过她的事:“唷,我都搞忘了,来人!叫张勇来。”
不一会进来一个20多岁士兵,高个子很精干、粗眉大眼,皮肤粗糙,单腿下跪见礼。
王爷呵呵笑道:“张勇,是这位张卿家点名要你回来的,起来吧,看看认识她吗?”
张勇抬眼一望,大厅上客座上只有一个人,虽穿着官服却是个小女孩。一脸懵逼。
张勇只好上前作揖稽首道:“张勇见过张大人,小的一直戍边,不知大人因何知道小的?”
“没有张大人,大哥,我是小芬呀,不记得我了吗?”
“小芬,那你?那你怎么也当起大人来啦?”张勇还是觉得有许多不可思议。
萧芬明白他怀疑自己官员身份,这事一时半会说不清楚,俏皮笑道:
“我答应过嫂子给她最稀罕的礼物,我不当这个大人,怎能兑现嫂子的承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