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你不可不知的健脑益智100招
2262700000026

第26章 中医健脑益智(2)

一般中老年人的失眠,多是由于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引起,对这种失眠症采用指压法常能奏效。具体方法是:按压百会穴,在1分钟内用右手中指顺时针方向按压36圈,再按逆时针方向按压36圈;按压太阳穴,在1分钟内用双手拇指同时顺时针方向按压36圈,再逆时针方向按压36圈;按压束骨穴,在1分钟内用双手拇指同时顺时针方向按压36圈,再逆时针方向按压36圈;按压天柱穴,在1分钟内用双手拇指同时顺时针方向按压36圈,再逆时针方向按压36圈;按压风池穴,在1分钟内用双手拇指同时顺时针方向按压36圈,再逆时针方向按压36圈;按压足三里穴,在1分钟内用双手拇指同时顺时针方向按压36圈,再逆时针方向按压36圈;按压三阴交穴,在1分钟内用双手拇指同时顺时针方向按压36圈,再逆时针方向按压36圈。

睡前按摩催眠

(1)面部双掌深搓:患者在入睡前,取仰卧位,闭目少思,双掌指抚于脸面,以每秒钟2次的频率,上下缓而有力地搓摩,约2分钟。其中眼部上下和鼻翼两侧为重点搓摩区。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经络之气血皆上于面,故有面部内应脏腑,为经络所汇之说。睡前经常搓摩面部,不仅促进睡眠,还有调解经脉和脏腑之功能。常搓眼部和鼻翼,还可缓解眼肌疲劳,保护视力,预防感冒。施用此法时,应注意用力扎实、均匀、连贯,掌指与面部间不留缝隙。以面部红润发热为度,但切勿用力过猛搓伤皮肤。

(2)耳部搓摩:患者仰卧,闭目少思,双手均用大鱼际肌(即拇指下方),以每秒钟2-3次的频率,用力搓摩耳根前部约30秒钟,然后依此法搓摩耳根后部约30秒钟,再改用两手掌心以每秒钟2次的频率轻揉整个耳部约1分钟。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耳部通过经络与整个身体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经常搓摩耳部,可加速入眠。施用此法时应注意用力均匀,频率一致,以局部发热为度。

(3)甲端快速摩头:患者仰卧,闭目静脑,双手十指并拢,第二节指关节弯曲成90度,然后用双手指甲的端部,以每秒钟4次的频率,用力搓摩头部所有发根之处。其中头顶正中线及两侧和头后部为搓摩重点部位。搓摩3分钟左右,患者即可有打哈欠、昏昏欲睡之感。坚持施法,可以改善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的失调状态,加速入眠,尽快消除大脑的疲劳,增强记忆力。操作此法时,应注意两手协调一致,甲端搓摩要均匀有力,以取得最好疗效。

生物全息医学认为,任取人体某一局部,均完整地排列着全身相关组织器官的反应点,局部是整体的缩影,而足部是人体最敏感的全息胚。人体各脏腑、器官在足部均有规律地排列着相应的反射区。足部按摩治失眠常选用头、甲状腺、十二指肠、胰腺、肝脏、肾脏、输尿管、膀胱、小肠、结肠、直肠等反射区,手法选择以拇指推法为主,并可结合点法、压法、按法、揉法、捏法、握法等。每次治疗时间不少于20分钟,每日1次,连续10天为1个疗程。

妙招90梳头健脑益智

头发和皮肤一样,是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一头秀丽的头发可使人倍显精神饱满、容光焕发。中医认为,头发与肾、肝、心、脾、肺、脑等脏腑组织器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头发的乌黑、润泽、柔韧,均标志着气血充足、肾气充盛、大脑健旺、神气充足。

梳头健脑原理

梳头保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医学疗法的宝贵遗产之一。梳头疗法是使用梳具剌激头部穴区和脏腑相对应于头部体表的全息区,将操作所产生的生物信息,通过经络和全息的感传关系,使头部毛孔开泄,邪气外排,同时疏通经络,宣通气血,振奋阳气,补氧祛瘀,调理脏腑,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加强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

大脑是人体高级神经系统中枢。同时脑又为奇恒之腑,与心、肝、肾、经络系统关系密切,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在日常生活中,每当疲劳、烦闷时,洗头或理发后,就会感到头脑清醒,全身轻松,精神振奋,原因就是在洗头或梳头过程中,大脑的许多经穴,受到梳具或手指的剌激,从而经络舒达,阴阳调和。如果大脑长期处在持续兴奋状态,其自身的活动能力则会减弱,出现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久而久之,必将影响到身体各器官的变化,导致多种疾病出现,从而促进衰老进程,影响生命质量。

由于反复梳头,梳齿和头皮不断接触和摩擦,可产生电感应,剌激头皮末梢神经和毛细血管,使神经得到舒展、松弛,同时促进头部血液循环。

梳头疗法有利于头部细胞的呼吸,由于调节了神经功能,对大脑产生了有利影响,所以可使人头脑清爽,提高思维活动和记忆能力。此外,梳头疗法对于消除疲劳也有一定的效果。

现代研究证实,勤梳头、常按摩有六大好处:①能疏通血脉,有助于脑部的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力,并有利于预防老年痴呆病的发生。②能使头发得到充分的营养,防止脱发和早生华发,有美发作用。③能散风、预防感冒,减轻头痛。④有明目作用,梳头有助于降低高血压,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⑤能健脑提神,缓解精神紧张,促进睡眠,消除疲劳。⑥有利于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协调功能,延年益寿。

梳头徤脑方法

梳头也要讲究方法。首先,梳子的齿要稀密适度,太稀会减弱对穴位的按摩作用;太密容易梳掉头发,且不易梳理。齿尖不要太尖利,以稍钝为好。其次,梳长发时,要从发梢开始,一段一段逐次向上梳,使梳理顺当,并避免不必要的头发脱落。梳短发时,应该从发根向发梢梳,这样既不会乱,也感觉舒服。由额前向枕后梳理时,要像耙地一样顺着头皮干梳。再次,必须注意梳齿贴头皮,稍着力,用力均匀,意念集中在头部,从前向后,分部位将整个头部全部梳到;每梳50下为一遍,可梳5-10遍;时间约5分钟;以头皮感到热、胀、麻为佳。最后,晚上睡觉之前不要多梳,以免大脑兴奋而影响睡眠。梳头时间一般取早、晚各5分钟,其余闲暇时间亦可,切忌在饱食后梳理,以免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

梳头健脑的具体方法有:①爪形梳法:双手五指分开,略屈曲,形如爪状,以指端着力于头部,左右上下梳动,可以从左右耳部同时对称梳搔至头顶而交叉,或从前额至枕后同时对称梳搔至头顶而交叉,如此往返操作5分钟。②指掌梳法:双手五指伸直,用指掌同时着力于头部,从前额至头顶同时或交替梳理,时间为3分钟。③拳骨梳法:双手屈曲握空拳,用拳的骨突部着力于头部,持续、缓慢地梳理。

古人认为手指梳头可以刺激头部穴位,使气血疏畅。晨醒、午休、劳动工作之余,将双手十指自然分开,用指腹或指端从额前发际向后发际做环状揉动,然后再由两则向头顶按摩,用力要均匀一致,如此反复数十次,以头皮有微热感为度。

足疗健脑益智

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府。脑是精髓和神明高度汇聚之处,人之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思维记忆力等,都是由于脑的作用,这说明脑是人体极其重要的器官,是生命要害的所在。足疗确实能对脚部的穴位和反射区起到很好的刺激作用,无需长期学习就能把握一些简单的足疗养生方法。

足浴健脑益智

(1)取丹参、山药各50克,远志、五味子各25克。将上药加清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2000毫升开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熏泡40分钟,20天为1疗程。具有健脑益智、安神通窍的功效。适用于记忆力减退。

(2)取制首乌35克,夜交藤、熟地黄各30克,剌五加25克,加清水2000毫升,煎至水剩1500毫升时,澄出药液,倒入脚盆中,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晚临睡前泡洗1次,每次40分钟,20天为1疗程。具有健脑益智、安神通窍的功效。适用于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症。

(3)取地骨皮25克,熟地黄、五味子、菟丝子、远志各22克,川芎、石菖蒲各16克。将上药加清水适量,浸泡20分钟,煎数沸,取药液与1500毫升开水同入脚盆中,趁热熏蒸,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天2次,每次40分钟,15天为1疗程。具有健脑益智、安神定志的功效。适用于健忘、心悸失眠等症。

足摩徤脑益智

按摩两脚经络的穴位,剌激神经末梢的“压觉点”(人体某器官反应在脚底的相应部位),从而达到健脑目的。搓擦足心,能使局部血流加快,血液供给充足,末梢神经敏感增强,自主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得到调理,不但对防治失眠大有裨益,并且还能收到健脑益智的效果。中医认为,脚是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的起始部位,经常按摩可以起到健脑益智、畅通周身血气的作用。在进行摩足之前,应先将两脚放在热水中洗净。洗净擦干后,按以下顺序进行按摩。

(1)推摩全足:坐位。一脚盘架于另一侧大腿上,一手贴附足背,另一手贴附足底,两掌同时反复摩足约1分钟。

(2)循经摩足:以右脚为例,右掌放于外踝,拇指贴附在足阳明胃经处,中指贴附在足外侧足太阳膀胱经处,左手掌放于内踝,拇指贴附在足背的前内侧足厥阴肝经处,食指贴附在足内侧足太阳脾经处,中指贴附在足底足少阴肾经处,然后两手同时用力,由足踝至足趾反复搓擦1分钟。按摩左脚时,应将右手掌放于内踝,拇指循肝经,食指循脾经,中指循肾经,左手掌放于外踝,拇指循胃经,食指循胆经,中指循膀胱经,往返推擦约1分钟。

(3)搓擦足背:足趾前屈,足背绷紧,先以同侧手掌的四指推擦足背,由足踝至足趾,往返推擦20次,再用对侧手掌,横向推擦20次。时间为1分钟。

(4)搓擦涌泉:先以对侧手掌的四指推擦涌泉穴30次,再用对侧手掌的小鱼际搓擦涌泉穴30次。

(5)按摩足趾:先依次牵拉、屈伸、摇动每个足趾(大足趾对应于人的头部),再反复揉捏足趾约1分钟。

(6)按压脚底:双手握住脚掌,用两手食指、中指按压脚底1分钟。

(7)捶捏足跟:以多指反复揉捏足跟以及跟腱部约1分钟。

(8)推按足底:用对侧手掌在足底进行四指推按,约1分钟。

擦足心前先用温水泡洗,边浸泡边用两脚互搓,或用手在水中搓足,5~15分钟后用毛巾擦干,再行搓擦,有助于提高效果。擦足时,宜祛除杂念,平定心情,闭目养神。搓擦的范围宜尽量大一些,可以是整个足掌,也可以连同足背搓擦。擦足如在睡前进行,还有助于防治失眠,提高睡眠质量。可以配合点按两侧涌泉穴。

妙招92耳穴压丸健脑益智

耳穴压丸又称耳穴压豆、耳穴贴压等。是近年兴起,颇受病家欢迎的耳穴刺激法。耳穴压丸是指在耳部的某些穴位上放置王不留行籽、白芥子、绿豆等小丸,然后敷盖胶布,定时用手指压揉数分钟,通过小丸对穴位的刺激,达到健脑益智的作用。

耳穴压丸健脑原理

经络学说认为,与脏器相对应的穴位在耳廓上的分布恰似一个头部向下、臀部向上倒置着的胎儿,耳垂对应人的面部、五官,耳甲艇部对应人的躯干。不少耳穴是在通过寻找敏感点、压痛点,结合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发现的。已经发现的与健脑相关的耳穴有:①心点:具有宁心安神、调和营卫、清心除烦的功效。②肝点:具有疏肝解郁、祛风明目、柔筋养血的功效。③脾点:具有主运化、生营血、养肌肉、补心益脾的功效。④肾点:具有填精补肾、补阳益智的功效。⑤神门:具有清心泻火、镇静安神的功效。⑥皮质下:具有安神定志的功效。⑦脑干:具有补精益髓、镇惊熄风的功效。⑧枕:具有镇惊安神的功效。⑨眼点:具有益视去疾的功效。

耳穴压丸的器具

压丸材料:分三大类。一为小颗粒的植物种子如王不留行籽、绿豆、黄荆子、白芥子、油菜子等,以王不留行子最为常用。二为中成药药丸,如六神丸、牛黄消炎丸、咽喉丸、小儿惊风丸、仁丹等。三为磁珠,其直径从0.1-0.2厘米不等,强度在160-380高斯之间。

胶布:制成0.7厘米X0.7厘米之小方块。

镊子、酒精棉球等。

耳穴压丸的橾作

先在耳穴上找准心、肾、脑干、皮质下、内分泌诸穴位,并用探针或圆珠笔尖按压痛点。然后用酒精棉球将耳廓去污,用镊子夹住药丸胶布,对准所取穴位贴住,每穴按压10次,隔周换压另一侧耳穴,每次按压以耳部出现酸、胀、痛感为度。所谓的反应点,通常无固定部位,而且常因人而异,以器物探测耳部,其压痛处即为反应点。采取耳穴压丸益智具有方法简便、作用持久、无痛无害等优点。般只要找准穴位,自己便能操作,若能坚持数周或数月,大多能收到良好的益智效果。按压手法有以下四种:

(1)对压法:即将拇指、食指分置耳廓内外侧,挟持压物,先作左右圆形移动,寻得敏感点后,即采用一压一放式按压法,反复对压,每穴持续半分钟左右。为节约时间,可将邻近数穴同时按压。本法刺激强烈,适用于体质较壮实者。

(2)直压法:以指尖(多用食指)垂直按压穴丸,至患者有痛感,持续按压20-30秒,间隔片刻,重复按压,每穴压4-6次。此法刺激亦较强,适用于体质较壮实者。

(3)点压法:按压方法与直压法同,但用力较之为轻,且以一压一松的间断按压之法,每次间隔约0.5秒,以患者略感胀痛为宜。每次按压1分钟。本法为弱刺激,适用于体质较差者。

(4)按摩法:用指腹轻轻按压穴丸,并按顺时针方向带动穴丸皮肤旋转,以患者感胀重略痛为度。每次按压半至1分钟。此法刺激最轻,适于久病体虚、年老衰弱者。

耳穴压丸按压时不可采用使劲搓动压丸的方法,此法易引起皮肤破损,造成感染。耳穴压丸不当,可引起感染,但一般较表浅,只需取下压物后,局部涂以消炎软膏即可。在感染治疗期间,暂停耳穴压丸。少数病人易对胶布产生过敏,可随换粘贴物或加贴压风溪穴。耳廓有炎症者,不宜采用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