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可不知的犹太人经商智慧
2263900000027

第27章 十位巨子,把握时机(4)

1917年,英国发表《贝尔福宣言》,对犹太复国主义表示支持,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民族之家。英军随即开始组织犹太军团。1918年,本一古里安加人军团,跟随英军回到巴勒斯坦。但军团还未参战,奥斯曼军队就已经溃败。本一古里安从犹太军团退役后,从事巴勒斯坦犹太工人联合会的工作。1921年夏,他当选为犹太工人总工会的书记,并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4年。

在紧张的政治活动之余,他既不与朋友结交,也不理会自己的家庭,而是抓紧一切时间读书。长年的奔波劳碌使他的身体状况极差,不到40岁就开始歇顶,40出头已头发花白,过度的兴奋和烦躁都会使他发高烧。

在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本一古里安所倡导的劳工运动并不是主流,但他凭着自己的执著和坚定,开始用自己的主张改变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1933年,在布拉格举行的犹太复国主义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本一古里安当选为执委会委员。这次大会被视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史的转折点。

1935年,本一古里安当选为犹太复国主义执委会主席和犹太代办处执委会主席,与日后担任以色列第一任总统的哈伊姆·魏茨曼一道成为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两巨头。

犹太复国主义者曾经一度认为犹太人回巴勒斯坦是“一个没有土地的民族回到一片没有民族的土地”。这种乌托邦式的空想已经被本一古里安摈弃。从基层一步步走上来的本一古里安态度务实,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巴勒斯坦“存在着真正的冲突,我们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政治冲突。我们都想成为多数。”因此,他把工作重点放在向巴勒斯坦进行犹太移民上,他要在巴勒斯坦使犹太人成为多数。

1937年,英国为了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第一次提出了分治的想法,即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家和一个犹太国家。本一古里安凭借自己的政治嗅觉,捕捉到“国家”这个词所包含的重大意义,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他立刻对分治的想法表示支持。本一古里安指出;“犹太复国主义不是走在一根结实的绳子上,而是在一根头发丝上。”

但两年后英国政府发表白皮书,压缩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限额,禁止犹太人购买巴勒斯坦土地。面对英国立场的转变,本一古里安决定发展犹太人的地下武装。“二战”爆发后,面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和英国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压制,本一古里安权衡利弊,提出了贯穿二战的著名政策:“我们将帮助战争中的英国,就像没有白皮书一样;我们将反对白皮书,就像没有战争一样。”

1940年的夏天,本一古里安在伦敦度过。英国人在**德国的狂轰滥炸之下所表现出来的毅力和勇气给他以强烈的震撼。使他更觉得要建国就必须靠强大的武装和英勇流血精神。

1941年11月12日,本一古里安来到了纽约,得到美国犹太社团的广泛支持。1942年5月,在纽约比尔特莫尔饭店召开的犹太人会议接受了他的主张,通过了八点纲领,宣告“巴勒斯坦将作为一个犹太国而并人民主的新世界”。

“二战”结束了,但英国并不打算在巴勒斯坦实行分治。这时的本一古里安已经预见到英国的撤离和犹太国的建立,并且预见到新生的犹太国家必定会与阿拉伯邻国发生冲突,于是他一方面组织巴勒斯坦犹太人的秘密反英军事行动,一方面竭力筹措资金购买军火。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英国的委任统治将于1948年5月14日结束。这一天,在纽约、巴勒斯坦以及所有犹太人居住的地方都举行了庆祝会,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之间的交通中断,人们载歌载舞直到清晨。但本一古里安在这一晚却异常冷静。他回忆说:“那一晚,人们在街上跳舞,但我不能跳。我知道,我们面临着战争。在战争中,我们将失去最优秀的青年。”

喜悦中的犹太人认为最大的威胁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暴动,但本一古里安却意识到,有可能到来的是阿拉伯邻国正规部队的进攻。他一边派果尔达·梅厄去美国筹款,一边打着埃塞俄比亚的旗号通过秘密渠道从捷克斯洛伐克购买军火。

1948年5月14日下午4点,在特拉维夫现代艺术博物馆,本一古里安宣读独立宣言。他宣告:以色列国成立了!在场的人纵情欢呼,全国各地的犹太人通过广播收听了独立仪式,无数人失声痛哭。本一古里安担任临时政府总理,并在随后的议会选举中成为正式总理兼国防部长。

建国的兴奋无法掩盖以色列严重的生存危机。建国次日,埃及、外约旦(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在东、南两翼节节败退的以色列处于崩溃的边缘。是联合国主持下的第一次停火挽救了新生的以色列。本一古里安利用停火的4周时间全力购置军火、招募新兵。当7月8日战争重开时,以色列已经掌握了主动,在10天的战斗中夺取了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本一古里安的军事战略是占领尽可能多的土地,造成既成事实。

1949年,本一古里安策划了“魔毯行动”,动用上百架次的飞机,把近5万名犹太人从也门接回以色列。1950年的“以斯拉一尼希米行动”则将12万犹太人从伊拉克运回以色列。建国初期的4年时间里,以色列的人口增加了一倍。

本一古里安曾于1953—1955年去职,但他实际上仍然掌控着以色列的大政方针,并于1955年再次当选总理。本一古里安一直奉行与西方结盟的政策。在1955年埃及向东方阵营靠拢之后,他更是不遗余力追随西方。1956年,埃及实行苏伊士运河国有化,侵害了英法的利益。经过秘密磋商,本一古里安与英法结成同盟。10月29日,以色列进攻西奈,为英法出兵埃及制造借口。虽然以色列取得了胜利,但由于美国和苏联的介入,本一古里安稍不将西奈归还埃及。表面上以色列遭到了失败,但这场战争为以色列赢得了10年宝贵的和平。

1963年,本一古里安因为一次失败的间谍行动引发的风波而辞职。1970年最终退出政坛。被载人史册的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1904年4月22日,奥本海默生于美国纽约市。他的父亲朱利叶斯·奥本海默年轻时从德国移居美国,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母亲埃拉·弗里德曼是一位画家。奥本海默家境富裕,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奥本海默是一位少有的天才,公认的神童。他在5岁时即能够收集地质标本。他曾在纽约德育学校学习。1922年进入哈佛大学,在3年里读完了大学4年的课程,192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奥本海默兴趣广泛,但只有物理学才是他真正的志向所在。当时美国的物理学尚不发达,因此他毕业后就前往欧洲学习物理学。

在物理学革命的大潮中,奥本海默如鱼得水,他凭借敏捷的头脑迅速领悟到新理论的核心,并站到了理论研究的前沿。1925年奥本海默来到英国剑桥大学,1926年5月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当时距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关于新量子力学的第一篇论文发表还不到一年,奥本海默已充分掌握了海森堡的新方法,用以解决分子带状光谱的频率和强度问题。同年7月,他发表了第二篇论文,讨论了氢原子,提出了连续光谱问题,并且讨论了如何用公式表示连续光谱波函数归一化的问题。

奥本海默在科学界崭露头角,受到了麦克斯·玻恩的赏识。1926年,他应玻恩之邀来到哥廷根。当时玻恩已经是举世闻名的大物理学家,哥廷根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学术带头人,而当时的哥廷根是能与哥本哈根相匹敌的最重要的理论物理学术中心之一。奥本海默开始在玻恩的指导下从事研究,二人合作研究出处理分子的电子自由度、振动自由度和转动自由度的方法,现在此方法已成为量子理论的重要内容,被称为“玻恩一奥本海默法”。1927年春,他获得博士学位,此后又在莱顿和苏黎世从事研究。

1929年,奥本海默接受了在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的学术职位,回到美国。他继续从事了大量的尖端性研究,几乎涉及到当时物理学中全部的重点科研课题,取得了很多成果。在加利福尼亚期间,他成为美国的一名重要的物理学权威和学术带头人。奥本海默其貌不扬,据查姆·伯曼特描述,“他头部狭窄,个子瘦瘦,耳朵尖尖,长得掉头鼠目”,但他崇高的声望、渊博的学识、精湛的造诣吸引了很多弟子;他敏捷的思维、谦虚坦率的作风、锋芒毕露的个性和对人元微不至的关怀使弟子们紧密地团结在他的周围。后来,他的许多弟子都成了一流的学者。

起初,他的全部精力都花在科研和教学上,没时间看报纸,闲暇时以学习梵文自娱。但到了30年代中期,他开始关心政治,有一段时间卷入了左翼集团的思潮。这为他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1953年的不幸事件埋下了祸端。

早在1914-年,英国作家威尔斯就预言了原子中巨大的能量将制成可怕的武器。1938年核裂变现象被发现后,敏感的科学们认识到,威尔斯的预言要实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物理学已相当发达,1933年至1941年期间,又有100多名难民物理学家为逃避**的迫害来到美国,极大地充实了美国的科研力量。于是,在欧洲学术衰落之际,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学术中心,完全具备了制造原子弹的科研实力。1939年10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接受爱因斯坦的建议,着手发展原子弹的研制工作。1941年12月,美国的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尤其令人不安的,是拥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和战争资源的德国完全可能造出第一枚原子弹。美国政府终于痛下决心,拨出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原子武器的研制。

自1939年起,奥本海默一直在考虑原子能的释放问题。1941年,他终止了一切个人的研究工作,全力投入“曼哈顿工程”。1942年初,他受命负责快中子和原子弹问题的工作。

这项研究涉及到许多未知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分给许多小规模的实验室。在这种情况下,工作效率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奥本海默认识到这一问题,建议把研制武器的工作集中在一个实验室内。主管“曼哈顿工程”的莱斯利·格罗夫斯接受了他的建议。事实证明,这一英明决定为研制工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格罗夫斯接受奥本海默的意见,选择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为实验室所在地,并且任命奥本海默为实验室主任。在此之前,奥本海默几乎没有管理方面的经验,让他主管一个如此规模的实验室颇为勉强,然而,让一个原子物理方面的外行担此重任将是更加危险的。就此而言在地道的美国科学家中奥本海默几乎是惟一的人选。

“曼哈顿工程”的规模和难度是空前的。前后共耗资20亿美元,有15万人参加工作,仅在洛斯阿拉莫斯就有4000名研究人员,设有理论物理、化学及冶金、军事研究、实验核物理、炸药、炸药物理、规划等7个研究所。面对如此浩大的工程,管理、协调和统筹方面的工作是极为重要和困难的。在1943年到1945年之间,奥本海默出色地完成了洛斯阿拉莫斯实验所的组建和管理工作,充分展示了自己在科研和科研管理方面的杰出才能。他的中心工作是集中全部专家的智慧,协调各部门的关系,集思广益,协同攻关。在技术方面他的突出贡献是解决核弹“临界质量”问题。1945年7月16日,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鉴于奥本海默的卓越贡献,“原子弹之父”的殊荣他当之无愧。

原子弹问世时,“二战”大局已定,然而美国从其利益出发仍决定在日本投放原子弹。在轰炸日本前,美国政府向奥本海默等4名科学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征求意见。当然,美国政府决心已定,向科学家咨询主要是做舆论准备,但奥本海默等人的结论也非全无作用。考虑到使用原子弹可以减少美国的损失,提前结束战争,奥本海默、费米、劳伦斯、康普顿4人委员会做出了支持轰炸日本的决定。这是奥本海默第一次参与政治决策,也是他最遗憾的错误。起初他估计袭击广岛将杀死2万人,实际上有13万余人丧生。另一枚威力更大的原子弹在长崎杀死了六七万人。耀眼欲盲的闪光,狰狞的蘑菇云,成为几十年压在人类心头的恶梦。后来,奥本海默用一句话评论这个错误的决定:“当时我太欠考虑了”。

二战结束后,奥本海默作为原子弹的主要设计者赢得了极高的威望。1946年美国政府设立原子能顾问委员会,任命奥本海默为主席。这个委员会的职责是为原子能发展计划提供科学、技术指导,具体说就是为美国提供“又多又好的核武器”,然而奥本海默本人最关心的是原子能的国际控制。在原子能顾问委员会成立之前,他就提出了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及国际控制问题,但这一思想受到了政府要员的压制。后来,关于原子能国际控制的思想日趋成熟,得到了政府内外的广泛支持。1946年3月,由奥本海默策划并参与起草的《艾奇逊——利连撤尔报告》问世,这一文件充分体现了奥本海默的主张,其核心是:主张和平利用原子能,在任何情况下原子武器不被用于战争;关于原子能的研究应置于联合国的绝对控制之下。当然,原子能控制问题远非奥本海默力所能及,甚至在原子能和平利用思想深入人心的今天,核武器的控制仍使各界人士无能为力。

1962年奥本海默患了喉癌,1967年2月18日病逝。世界金融界的独行侠:索罗斯

美籍犹太人乔治·索罗斯被誉为“金融天才”,从1969年建立“双鹰基金”至今,他创下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业绩,以平均每年35%的综合成长率,令华尔街同行望尘莫及。他好像具有一种超能力量左右着世界金融市场。他的一句话就可以使某种商品或货币的交易行情骤变,市场的价格随着他的言论上升或下跌。一名电视台的记者曾对此作了如此形象的描述;索罗斯投资于黄金,正因为他投资于黄金,所以大家都认为应该投资于黄金,于是黄金价格上涨;索罗斯写文章质疑德国马克的价值,于是马克汇价下跌;索罗斯投资于伦敦的房地产,那里房产价格的颓势在一夜之间得以扭转。索罗斯成功的秘密是许多人都急切地想知道的,但由于索罗斯对其投资方面的事守口如瓶,这更给他的成功经历增加了一层神秘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