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
22645700000003

第3章 这十年,你要如何改变自己?

适者生存,做人要随时调整自己

做人如果不能适时地变通自己,那么有一天你就会被环境和时代所抛弃。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只有适时调整自己的人生方向,调整自己的前进方略,才能领略到人生的精彩。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们去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自己。如果总是固执地凭借本身的能力和变化的环境相抵抗,到最后吃苦头的还是自己。

社会心理学教授在讲台上告诉他的学生们:“奋斗通常是指一种强硬的人生态度,主张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但事实上,人面对社会乃至整个自然界,是极其渺小的。因此,不要因为年轻的激情而被‘奋斗’这个词误导。”

学生们很惊奇,这样的话竟然由敬爱的导师讲出来,活像某个小品中的场景。教授显然看懂了台下的情绪,笑呵呵地说:“在我看来,奋斗包含两个层面——积极斗争和消极适应。请大家随我走一趟。”

数十号人来到教授家门前的草坪上,教授指着一棵老槐树说:“这里有一窝蚂蚁,与我相伴多年。”学生们凑上前观看:树缝里有小洞,小蚂蚁们东奔西跑,进进出出,很是热闹。教授说:“近些日子,我常常想办法堵截它们,但未能取胜。”学生们发现,树周围的缝隙、小洞大多被泥巴、木楔给封住了。

“可它们总是能从别处找到出路。”教授说,“我甚至动用樟脑丸、胶水,但是,它们都成功地躲过了劫难。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它们唯一的进出口在树顶,这是很不方便的;而一周后,我发现它们重新在树腰的空虚处开辟了一个新洞口。”

学生们表示钦佩。教授说:“蚂蚁们的生存环境不比你们广阔,它们的奋斗舞台实在很狭窄,更重要的是,它们深深理解自己的力量。因此,它们没有与我这个‘命运之神’对抗,而是忍让与适应。当它们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洞口被堵死这一事实时,它们就很快地适应了。而自然界中那些善于拼搏、厮杀的猛兽,如狮子、老虎、熊,目前的生存境况大多岌岌可危,因为它们与蚂蚁相比,似乎不太懂得奋斗的另一层力量——适应。”

教授说:“适应环境本身就是奋斗的组成部分,只有在此基础上开辟战场去对抗,生活才有胜算的光明。”

年轻人就应该懂得适应环境,根据周遭局势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心态与规划,即使你是做出了成绩的大功臣,但当身边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时,如果还沉浸在其中,用自己过去的功劳做筹码,肯定是要被打倒的。做人要聪明,应该懂得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了,自己本身具有的东西也要适当地加以调整。如若非要固执行事,那么,恐怕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我们的生存离不开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我们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观念、思想、行动及目标,这是生存的必须。

但是,有时候环境的发展,与我们的事业目标、欲望、兴趣、爱好等发展是不合拍的。环境有时也会阻碍、限制我们欲望和能力的发展。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有办法来改变环境,使之适合我们能力和欲望的发展需要是最理想的。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呢?你可以从以下两点做起:

1.把自己置身于客观环境中

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客观环境的现实,不逃避现实也不做无根据的幻想,从而把自己置于这个环境之中,了解它,掌握它并进一步改造它。

2.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从主观上要采取积极态度,不是消极等待。在选择对策时应当审时度势,有条件的选择改造环境的条件,无条件的选择改造自身的办法,这样才能既不想入非非,又不自暴自弃,从而找到最佳方案。

不论适应环境,还是改变自己,都要有一个转变和考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有某些困扰。但不管有什么阻碍和困扰,只要你采取了积极的心态,就会从环境中得到自由。

既然无法改变,那就去适应

在生活中,我们不能控制所有事情。当那些我们不能掌控的事情发生时,我们应该首先做到承认它的存在,然后才有可能面对它,进一步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策略。

一个人嗜酒如命且毒瘾甚深,有好几次差点把命都送了,原来在酒吧里因看不顺眼一位酒保而杀人被判死刑。

这个人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一岁。其中一个跟父亲一样有很重的毒瘾,靠偷窃和勒索为生,也因犯了杀人罪而坐牢。另外一个儿子就不一样了,他担任了一家大企业的分公司经理,有美满的婚姻,有三个可爱的孩子,既不喝酒更未吸毒。

为什么同一个父亲,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下长大,两个人却又有着不同的命运?一次访问中,记者问起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两个人竟是同样的答案:“有这样的父亲,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说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这实在是再荒谬不过了。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而是我们对这一切所持有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人生逆境或困境时所持的态度,远比任何事都来得重要。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要乐于承认事情就是这样的。”他说:“能够接受发生的事实,就是能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正如杨柳承受风雨、水适于一切容器一样,我们也要承受一切不可逆转的事实。

在一次战争中,玛丽失去了她的侄子,这个她在世上唯一的亲人,悲伤击垮了她。在那以前,她总觉得上帝待她不薄——她有一份喜欢的工作,他收养的侄子也是一个年轻有为的青年。不想却收到这样的电报。她的个人世界解体了。为什么她钟爱的侄子会死?这么好的孩子,灿烂的前景就在他面前,为什么会被打死?她实在无法接受,她悲伤过度,决定放弃工作,找个地方医治伤痛。

她把桌子收拾干净,准备辞职,突然,她无意中看到一封信,正是侄子写来的,是几年前玛丽的母亲去世时他寄给玛丽的。他在信中说:“当然,我们都会怀念她,特别是你,但我知道你会支撑过去的。你有自己的人生哲学。我永远不会忘记你教导我做人的真理,无论我在任何地方,我总记得你教我像个男子汉,微笑迎接任何该来的命运。”

玛丽又回到桌前,收起愁苦,告诉自己:“已经发生了,我不能改变它,但是我可以做到他所期望的。”她把自己完全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她开始给别的战士们写信。晚上她就参加成人教育班,试图找到新的嗜好,结交新的朋友。一段时间后,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改变,她的哀伤已经完全离她而去。

人这一生中,肯定会碰到一些令人不快的事情,但是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就无法改变,它们既然是这个样子,就不可能是其他的样子。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它当成一种客观存在而去接受,并适应它,否则,它会毁掉我们的生活。

几十年来,莎拉一直是四大洲剧院里独一无二的皇后——全美国观众喜爱的一位女演员。后来,她在71岁那年破产了——所有的钱都损失了,而且她的医生,巴黎的伯兹教授告知她必须把腿锯掉。事情是这样的:

她在横渡大西洋的时候碰到了暴风雨,摔倒在了甲板上,她的腿内伤很重,她还染上了静脉炎,腿痉挛的剧烈疼痛使医生诊断她的腿一定要锯掉。这位医生不太敢把这个消息告诉莎拉,他觉得,这个可怕的消息一定会使莎拉大为恼火。可是他错了,莎拉看了他一会儿,然后很平静地说:“如果非这样不可的话,那就只好这样了。”

当她被推进手术室的时候,她的儿子站在一边伤心地哭泣。她朝他挥了挥手,高高兴兴地说:“不要走开,我马上回来。”

在去手术室的路上,她一直背着她演出的一出戏里的台词。有人问她这么做是不是为了提起自己的精神,她说:“不,是要让医生和护士们高兴,他们受的压力可大得很呢。”

当手术完成,恢复健康之后,莎拉继续环游世界,使她的观众又为她痴迷了七年。

人生之路充满了许多未知未卜的因素,当我们面对这些无法更改的现实时,明智的做法就是承认它的存在,并对它作出积极乐观的反应,这才是一种可取的态度。许多年轻人面对不可改变的环境,总是不停地抱怨,这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不敢面对现实是弱者的行为,它会让你在现实面前越来越乏力,最后被生活所控制,失去自我,也失去了人生的乐趣。承认已经发生的不幸需要勇气,但是只要你做到了,你的人生就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不要跟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有一位网民慨然撰文哀叹道:“我是一个传统意识非常强的人,虽然年轻,但是总感到自己和现在的经济社会格格不入。我向往古人的那种侠义豪爽和忠肝义胆,但在现代人身上早已找不到这些优秀的品质了,反而充满了虚伪和欺骗,充满了铜臭气。我觉得即使是孔子再生也无法适应现代社会,何况我呢?”

其实,无论我们生活在哪个年代,都难免对这个世界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因为这个世界毕竟不是按照我们要求的尺寸设计的,难免存在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何缩短现实与我们自身愿望之间的距离呢?大文豪萧伯纳说:“明智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而不明智的人只会坚持让世界适应自己。”

地球是不会随着我们的指挥棒转动的,“坚持要世界适应自己”,无非发发毫无价值的牢骚、喝几瓶闷酒,或者做几件其他的荒唐事而已。这对改善我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没有任何好处。

要想改变与社会格格不入的状态,唯一的办法是主动去适应社会。如何适应?方法有以下几点。

1.主动学习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一个人对社会不适应,不是因为这个社会很难适应,而是自身缺乏适应能力。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一味抱怨社会是没有用的。比如,许多中年人留恋过去,对当今社会大环境很反感,觉得现在是年轻人的天地,很难在生活水平、经济条件和发展机遇上超过他们,于是有一种被社会抛弃的感觉,愤愤不平。其实,他们的问题在于知识和技能比较落伍,而学习是唯一的改进之道。

2.踏实干好本职工作

许多大学生由于刚刚毕业,对企业的管理、专业技术知识不很熟悉,这就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向工人师傅学习,向技术人员学习。只有踏实地工作,培养自己的务实工作作风,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为自己的成长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有些人认为:企业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表面上看,这是一种等价交换。实际上,持有这种观念的人,不仅仅工作难以有所成就,更重要的是错失了锻炼的机会,使自己的潜力在岁月蹉跎中消耗殆尽。刚毕业的大学生正值人生最宝贵的时期,应集中精力去干好工作,少讲索取,多讲奉献,丰富和完善自身,相信一定会创造出一片艳阳天。

3.能够学以致用

不是所有的大学毕业生都能将自己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发挥在自己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学以致用必须符合几个条件:首先是工作本身与学业对口,其次是自己善于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第三是肯钻研业务工作——学校学的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基本上不是一回事,必须有从头学起的精神和思想准备。

4.工作积极主动

其实“主动”也是一种需要“见风使舵”、“察言观色”的技能。部门工作很多,如果每样都要领导交办了才做,就如我们常说的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这样的人一般领导不会喜欢,而拨了还不动的,基本上就一点儿希望也没有了。很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怕主动,顾虑在于一是生怕别人说自己爱出风头,二是怕领导怀疑自己“抢班夺权”,三是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得过且过的想法。

摒弃“怀才不遇”的想法

“怀才不遇”的人大有人在,这种人牢骚满腹,喜欢批评,一副抑郁不得志的样子。和这种人打交道,往往比较累,运气不好的时候,还会被他冷嘲热讽一顿。

在自命“怀才不遇”的人中,有的根本是自我膨胀的庸才,他之所以无法受到重用,是因为他的无能,而不是别人的嫉妒。但他并没有认识到这个事实,反而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到处发牢骚、吐苦水。他们并没有什么可骄傲的资本,只是想当然地高看自己一眼;或者用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比,永远得不出客观的结论。

但是,也有一种人,真的有才干,但因为无法与客观环境配合,“英雄无用武之地”,但为了生活,又不得不屈就,所以痛苦不堪。

难道有才的人都会这样吗?并不是的,虽然有时千里马无缘见伯乐,但他们遭遇坎坷的原因主要是自己造成的。因为这种人常自视过高,看不起能力、学历比他低的人。可是社会上的事很复杂,并不是你有才就可得其所用,别人看不惯你的傲气,就会想办法修理你。至于上司,因为你的才干威胁到他的生存,如果你不适度收敛,那么你的上司绝对会打压你,不让你出头。人的斗争就是这么回事,于是你就变成“怀才不遇”的人啦!

不管有才或无才,经常抱怨“怀才不遇”的人,总是让人无法欣赏的。因为你若一听他谈话,他就会批评同事、主管、老板,跟别人的观点唱反调,好像他自己有多了不起似的。结果呢?“怀才不遇”感觉越强烈的人,越把自己孤立在小圈圈里,无法参与其他人的圈子。每个人都怕惹麻烦而不敢跟这种人打交道,人人视之为“怪物”,敬而远之。除非他改变环境,在原有的生活圈子里,他将永远无法出头。

沈磊在南京市重点高中读书,并且考入南京一流学府的热门专业。在读书年代,沈磊可谓是一帆风顺,也得到同龄人和他们家长的羡慕。但这些本该有的优势,却没有在择业时派上应有的用处。沈磊进的第一家公司是一家初创不久的IT企业,作为一名在研发上独具天赋的名校学子,在这样的企业势必不能得到更好的职业熏陶和技能栽培。当沈磊发觉公司的很多做法都不科学,人员水平普遍低下的时候,他便对这家公司再无好感,因为他学不到自己希望学到的东西。

在有了这样一个不成功的一年工作经验后,沈磊跳槽去了另一家IT企业,但是经过3个月的亲身经历,他发现这家公司在实质上跟上一家一模一样,而且似乎比那家更糟。屡受打击的沈磊到这时才发现自己真的掉入了一个怪圈之中。看着以往的同学在大企业中做得有模有样,拿着自己几倍的薪水不说,还有一个异常光明的前途,他觉得自己真是“怀才不遇”。

像沈磊这样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为数不少,时间长了,自己觉得干得也很无聊,因此有的在原岗位辞职了,干的还是小职员,有的则在原单位继续“怀才不遇”下去。

要想改变“怀才不遇”的现状,你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相信事情会有所改变。

1.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

先做自我能力评估,看是不是自己把自己估计得太高了。如果觉得自己评估自己不是很客观,可以找朋友和较熟的同事替你分析一下,如果别人的评估比你自我评估还要低,那么你要虚心接受。

2.分析“怀才不遇”的原因

分析自己的能力无法施展的原因何在,是一时间没有恰当的机会还是受大环境的限制?有没有人为的阻碍?如果是机会问题,那只好继续等待。如果是大环境的缘故,那就要考虑改变一下现有的环境,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如果是人为因素,那么可诚恳沟通,并想想是否有得罪人之处,如果有就要想办法疏通、化解;如果你是骨头硬,不肯服软,那当然就另当别论了。

3.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职场上,尽量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厌恶的对象,而要以你的才干积极地去协助其他同事出色地做好工作。但要记住,帮助别人切不可居功,否则会吓跑了你的同事。此外,谦虚、客气、广结善缘,这些都将会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

总之,年轻人一定要摒弃“怀才不遇”的心理,因为这会成为你思想上的负担。谨慎地做你该做的事,就算是大材小用,也是快乐的。

年轻人要有担当

年轻人如果把自己比喻成一棵树苗,就要悉心照顾,浇水、施肥、松土,那么小树就会茁壮成长,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结出丰硕的果实。如果没人去管它,任其在黑暗的环境下,得不到阳光的照耀,吸收不到营养,那只能是自生自灭,中途夭折或是藤枯树死。所以,每个年轻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让你的生命之树常青。

有的年轻人胸无大志,终日无所事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对自己的极端不负责任。有的年轻人懒惰成性,好吃懒做,最终踏上了一条不归路,这也是对自己极端的不负责任。

一个有魅力的年轻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他表现为自信、自尊、自爱、自控。责任是一条无形的鞭子,少年时,也许我们在父母的保护下,不曾觉察到它的存在;但一到我们有了自立的能力,踏入社会,责任就一圈又一圈地裹缠在我们身上。为人子女时,我们只要念好书,考好学校,父母师长就对我们很满意;踏入社会后,为人夫或为人妻后,爱人仰望着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尽力营造好一个温馨的家。当然,除了为人子女、为人夫或为人妻之外,我们对亲友和社会,也有责任。

从前,一个人去找智者,寻求解脱之法。

智者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

年轻人按照智者说的去做了。过了一会儿,年轻人走到了头,智者问他感觉怎么样。年轻人说:“越来越沉重。”

智者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每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这个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觉。”

年轻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沉重吗?”

智者问他:“那么你愿意把工作、爱情、家庭、友谊哪一样拿出来呢?”

年轻人不语,沉思片刻后,顿悟离去。

生活的担子越重,越能体会到生活的滋味。

年轻人已经是成年人,生活对于你,可以说是一系列的责任与承担这些责任的过程。自我、工作、家庭等,作为一个社会人,你能逃脱这些吗?就算可以逃脱,你有勇气放弃这一切吗?因为这就是精彩的人生,你为他们付出的同时,也从中得到了无限的乐趣。生活就是一个包袱,你只有不断地往里面放东西,它才会越来越充实。

责任就是在人生中勇敢担当、也是对生活的积极约束。责任还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服。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会使他的生命更有力量、使他的人生更加充实和丰富。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每种角色都有不同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扮演角色最大的成功是对责任的完成,正是责任让我们在困难当中能够坚持,在成功当中能够保持冷静,在懈怠的时候能够做到不放弃。

责任是一种动力,责任也是一种希望,责任能够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人生,美好的人生就在实现责任的过程中得到。

很多年轻人在工作中往往有这样一种心态,自己不是领导者,因而只做与自己职责相关,并与自己所得薪水相称的那些工作,这样一种心态定位,使你只盯着自己分内的那些工作,而不想额外多干一点儿,甚至经常以老板苛刻为理由,连自己分内的工作都不努力去做,敷衍搪塞,偷懒混日,被动地应付上司分派下来的工作,结果几年过后,除了拿那点薪水,你毫无所获,甚至因态度不积极,自己的那份工作和薪水也保不住。

如果你以老板的心态来工作,那么,你就会以全局的角度来考虑你的这份工作,确定这份工作在整个工作链中处于什么位置,你就会从中找到做分内工作的最佳方法,会把工作做得更圆满、更出色。以这种心态进行工作,你就不会拒绝上司指派的你有时间和精力来承担的工作。

勇于负责是一个人的美德,也是一个人取得成就的前提。有责任感的人能够坦然地面对逆境,能够在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前把持住自己,能够真正拥有正直、自爱之心。

压力来时,勇敢面对

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称为“蛰”。“蛰居”,意为长期隐居在某个地方,不出头露面。在西方社会里,身体、精神健康的正常人因为种种原因长期居家不与外界接触,成为“都市隐士”的情况也颇为普遍。这种人通常被称做“蛰居族”。“蛰居族”的代表口号是:“让压力见鬼去吧,我不喜欢它,我就是失败,这(‘蛰居’)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工作难找、生存压力大是这类人群出现的主要原因。面对压力,一部分年轻人被激发出了生存能力潜能,但也不可避免让一部分年轻人出现不适应,因“边界感”模糊而出现烦恼。甚至哀伤、痛苦,这些感受又驱使人产生很强的焦虑感,潜意识地回避压力、逃避复杂的社交。

“蛰居族”的典型特征就是几乎每天都待在家里,宁肯独自上网、看电视或读书看报,也不愿意外出工作,为的就是逃避复杂的人际关系,甚至彻底避免一切可能发生的社会交往。他们在经济上主要依靠过往的积蓄或父母亲友的救济。久而久之,他们的性格变得沉默寡言,在外人眼中他们的行为也显得更加古怪。

小安每天大多数时间都挂在网上,上网打游戏是他每天的主要生活。他大学毕业后,因为受不了找工作的压力,就一直待在家里。后来,在家人的劝说下,勉强找到了一份工作,可又因为承受不了工作压力,不善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辞职。回家后,他也经常不出去,整天无所事事。后来,他迷恋上了网络,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以外,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泡网打游戏上了。没钱花了就向父母要,还说父母就他这么一个儿子,不会不给自己钱花,况且家里经济条件还可以。

面对小安的这种“蛰居”生活,也有亲友对他有意见,但他却觉得无所谓。他说:“我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恐怕这一辈子都改不了了,我可不愿意向其他人一样承受那么大压力,人活着轻轻松松多好。”

像小安这样因为不愿意承受压力而“蛰居”在家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人生是个很漫长的过程,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因为一件事情不成功自己就放弃,估计以后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了。

诚然我们有时候会承受很大的压力,但是越是那个时候,我们越应该学会坦然面对,面对家人,面对自己,面对社会,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很多时候我们都应该有一种姿态,像树木一样站立的姿态,无论什么时候都坚忍不拔,傲然挺立。

王蒙大学毕业没几年,就因为工作业绩突出被提升为业务经理,负责整个公司产品的销售工作。每天工作勤勤恳恳,尽职尽责,一心想把工作做好。可事与愿违,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同类产品不断涌出,经济效益每况愈下,王蒙感到越来越难做。而当初立下的军令状就像一座大山一样重重地压在他的身上,使他喘不过气来。

王蒙越来越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仿佛看到前任经理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他感到自己力不从心。重压之下,他干脆选择逃避,竟然三天没上班,手机也关掉,在家什么事情也做不了,约朋友出来聊天也显得心事重重。到了第四天,垂头丧气的王蒙找到心理医生:“现在的我真是累啊,一进公司就感到紧张,自己以前的那种干劲不知到哪里去了。现在我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静静地睡上一觉,再也不想面对这些烦恼的问题。”

选择退缩与逃避,虽然可以暂时得以解脱,但事情却并没有就此了结。许多的问题都还在等着我们去解决。所以,选择退缩与逃避是一种不负责任与不成熟的表现。

人都有逃避的天性。逃避可以给人暂时的舒适感,然而时效一过,压力会更大,最终会大到无法忍受。逃避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压力实际上始终存在着。逃避只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不断逃避的最终结果,就是无处可逃。

面对压力,我们要选择的不应该是逃避,而应该是直面应对。直面压力虽然一时会很艰难,但是压力会通过行动减小很多。直面压力才是减小压力、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在困难面前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活中,无论我们走得多顺利,但只要稍微遇上一些不顺心的事,很多人就会习惯性地抱怨老天亏待我们,进而祈求老天赐给自己更多的力量,帮助我们渡过难关。实际上,老天是公平的,每个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价值。

奥格·曼狄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一书的作者,他出生在一个平民家庭。28岁时,他从学校毕业,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并且和自己喜欢的人结了婚。但是由于他的年轻冲动,他曾犯过一个严重的错误,以致失去了一切——家庭、住房和工作。

于是,他觉得自己应该为此做点什么了。他在以后的两年里,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他有幸遇到了一位牧师,这位好心的牧师解答了他提出的许多困扰人生的难题,并送给了他一份书的名单,上面列着11本书的书名。牧师对他说,你读完这些书,就能解决你所面临的所有难题了。

奥格·曼狄诺欣喜若狂,从此,他就把那11本书全部找来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他开始看到了希望,他的生活似乎有了一束阳光,他觉得自己又活了过来。

在以后的岁月里,曼狄诺当过推销员、业务经理等,在这条道路上,充满了机遇,也满含着辛酸,但他已经能应付自如了,因为他掌握了积极思考的技巧。当遇到困难,甚至失败时,他都用书中的语言激励自己,坚持不懈,直至成功。终于,在35岁生日那一天,他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成功无止境》杂志社,从此步入了他人生辉煌的阶段。奥格·曼狄诺的成功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荣誉和财富,以至他被人们称为商界英雄。但曼狄诺没有就此止步,他又开始著书立说。44岁那年,他写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一书。该书一经问世,即在全世界出版,不仅仅是推销员,包括社会各个阶层人士,全都被这部作品吸引住了,人们争相阅读。

人生在世,困难总是难免的,关键要有勇气去面对,有决心去克服。有时困难在想象中会被放大一百倍,其实困难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那么难以克服。事实上,当你迈出了第一步就会发现,那些麻烦与困难有时只是自己吓自己。

汤姆大学毕业后如愿成为一名记者。这天,他的上司交给他一个任务:采访一位当时有名的法官。接到这个重要任务,汤姆并没有感到高兴,反而心事重重。他想:自己任职的报纸不是当地的一流大报,自己也只是一名刚刚出道的小记者,那位法官怎么会接受我的采访呢?

同事格林看到他愁眉不展的样子就鼓励他说:“让我来打个比方——你现在就如同躲在一个不见阳光的屋子,想知道外边的阳光有多强烈,那就走出去。”接着格林拿起汤姆桌上的电话,查询好那位知名法官的电话就打过去了,很快就打通了,接着,格林直接阐明自己的意愿:“我是当地一家新闻报的记者汤姆,我奉命访问法官,不知你能否有时间接见我呢?”旁边的汤姆惊得目瞪口呆。格林一边接电话,一边向目瞪口呆的汤姆扮个鬼脸。接着,汤姆听到了格林的答话:“谢谢你。明天下午2点我会准时到。”一直在旁边看着整个过程的汤姆渐趋平静,似有所悟。

后来,汤姆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家知名报纸的台柱记者。

工作中,许多年轻人经常感觉到困难重重。社会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的残酷,企业文化的冲突,人际关系的复杂,甚至是各种不幸和灾难的打击,可能已经让你觉得身心交瘁。很多年轻人因此认为活着实在太累、太难,甚至差一点儿就放弃了与困难斗争的勇气。

然而,强者与懦夫的区别就在这里。因为真正的强者懂得,逃避永远不能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唯一办法就是勇敢地面对,积极地思考。将问题视为磨炼自己意志和锻炼处世能力的机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征服它,战胜它。

当你从困难前面走过,你会发现,原来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想想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种种挫折和灾难,你也许会发现,正是这些困难和挫折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征服自己,不做借口的奴隶

再妙的借口对于事情本身也没有丝毫的用处。许多人生中的失败,就是因为那些麻醉我们意志的借口。如果你立志要让自己赢在三十几岁,那么从现在开始就不要再为自己的失败找任何借口。一个人的命运是由自己造成的,正如英国著名的诗人莎士比亚所说:“我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处不在我们的命运,而在我们自己。”

然而,在人生的风浪中,却总是有很多人将自己的人生之舟交给“借口”这杆最脆弱的舵。于是,他们四处碰壁,被外力挟持着行进,等到人生的最后一刻,感慨一句:“我的命运总在与我作对。”这就是用借口来为自己编织理由的人的一生,他们走过这个世界,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没有任何借口”是闻名遐迩的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调的是,要为成功找理由,而不要为失败找借口。一个人做任何事,如果失败了,只要他愿意找借口,总能找到完美的借口,但借口和成功不在同一屋檐下。

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曾说:“99%的人之所以做事失败,是因为他们有找借口的恶习。”就长远看来,找借口的代价非常大,因为你昧于事实,不去寻求失败的真正原因,只会使你重蹈覆辙,永远与成功无缘。一个令我们心安理得的借口,往往使我们失去改正错误的机会,更使我们错失成功的机会。

有一只猫很喜欢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有一次,它抓到一只老鼠,但不小心让老鼠逃掉了,于是它就对自己说:“这只老鼠太瘦了,以后再抓一只肥的。”

后来在河边捉鱼的时候,非但没有捉到鱼,还被一条鱼的尾巴给挂了一下,它又自我安慰说:“我是不想捉它,要想捉到还不容易。”

最后它一不留神掉进了河里,跟它一起捉鱼的同伴正打算救它,它却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吗,其实我在游泳呢。”话还没说完就沉没了。

很多年轻人就像这只可怜又可悲的猫,总是善于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自欺欺人,最后受害的是自己。

美国成功学家格兰特纳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星的机会!不要为自己的错误辩护!再美妙的借口也于是无补!不如把寻找借口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工作中来,仔细琢磨下一步该怎么去做。”反过来说,面对失败,如果将下一步的工作做好了,失败真的可能成为成功之母,这样一来,失败的借口也就不用找了。

成功的人永远在寻求良策,失败的人永远在寻找借口,当你不再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的时候,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生活中,因各种借口造成的消极心态,就像瘟疫一样毒害着我们的灵魂,并且互相感染和影响,极大地阻碍着我们正常潜能的发挥,使许多人未老先衰,丧失斗志,消极处世。然而,正像任何人传染病都可以治疗一样,“借口症”这个心态病也是可以克服的。办法之一就是用事实将借口一一驳倒,使它没有理由在我们心中立足。

寻找借口,就是把属于自己的过失掩饰掉,把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转嫁到社会或他人。这样的人,在企业中不会成为称职的员工,在社会上也不是大家可信赖和尊重的人。这样的人,注定只能是一事无成的失败者。

老是为了失败找借口除了无助于自己的成长之外,也会造成别人对你能力的不信任,这一点也是必须加以注意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身临失败之境却毫无意识,甚至自以为胜,这才是一种人生的悲哀。

一个漆黑、凉爽的夜晚,坦桑尼亚的奥运马拉松选手艾克瓦里吃力地跑进了墨西哥市奥运体育场,他是最后一名抵达终点的选手。

这场比赛的优胜者早就领了奖杯,庆祝胜利的典礼也早已结束。因此当艾克瓦里一个人孤零零地抵达体育场时,整个体育场已经空荡荡的。艾克瓦里的双腿沾满血污,绑着绷带,他努力地跑到终点。在体育场的一个角落里,享誉国际的纪录片制作人格林斯潘远远看着这一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格林斯潘走了过来,问艾克瓦里,为什么这么吃力地跑至终点?

这位来自坦桑尼亚的年轻人轻声地回答说:“我的国家从两万多公里之外送我来这里,不是光叫我在这场比赛中起跑的,而是派我来完成这场比赛的。”

他对自己的失败没有任何借口,没有任何抱怨,职责铸成了他行动的准则。在人生中,无须找任何借口,挫败了也罢,做错了也罢,再妙的借口对于事情本身也没有用处。许多年轻人之所以屡遭失败,就是因为一直在寻找麻醉自己的借口。

不要怕犯错,更别怕认错

年轻人刚走出校园,就算你的理论基础很扎实,可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就不知道运用了,于是就容易犯错误。

周浩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商场做手机销售人员。一天,周浩因为大意将一个价值3500元的手机以2000元的价格卖给了顾客。等周浩发现后他非常着急,不知该怎么办。有同事帮周浩出谋划策,去向那位顾客追回1500元或者自己筹备1500元悄悄入账,否则就有可能被开除。

可是,周浩觉得都不妥,他决定到经理那里去承认错误。下班之前,他不但勇敢地向经理承认了错误,而且还主动拿出了1500元要求赔偿公司损失。

经理见状说:“你真的不打算找到顾客,追回这笔钱了?”周浩说:“虽然我可以按照顾客留下的联系方式,找到顾客让他付这笔钱。但因为是我把两个手机的价格弄错了,这完全是我的错,我对这个失误负有全部责任。而且,那样做还会影响商场的声誉。”

周浩勇于认错,并敢于负责的举动深深感动了经理。他没有像其他人所想的那样开除周浩,而是给了周浩更大的发展空间。

自己的过错自己承担,千万不要惧怕伴随错误而来的负面影响,不要一味地隐藏错误或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开脱的借口。错误是一个事实,是事实就有大白于天下的一天,不要和真相作对。

宋涛在一家工厂任技术员。经过几年的实践锻炼,在老同志的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被提拔成车间副主任,负责车间的生产技术工作。

有一次,车间的生产线发生了一些问题,产品质量也受到了影响。他看过之后,便立即断言是原料的配比不合适,认为在投放新的一家企业提供的原材料后,原有的配比必须改变。但调整之后,情况仍不见好转。此时,另一位技术人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问题的症结并不是新的原料或原料配比不合适,而在于设备本身的问题。对此,宋涛虽然内心觉得技术员的看法很合理,但是他觉得自己是负责全车间技术与工艺的领导,如今自己的判断出现了失误,就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

为了避免责任,他一方面继续坚持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也布置专人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修和调整。但是由于贻误了时机,问题最终还是爆发了,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宋涛在羞愧之中提出辞职。

有一位名人说过:“认错是改正的一半。”那么另一半是什么呢?另一半就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去弥补自己的过错。这不仅可以将你为错误付出的代价最小化,还可以让别人进一步了解你的能力和潜在价值。

有一位叫吉姆的年轻人在一家公司做财务人员。有一次,一名员工休病假,吉姆做账时忽略了这一点,仍旧按平时给他发了全薪。他发现了这个错误,向那名员工解释必须纠正这个错误,要在他下次工资减去多付的钱款。那位员工不同意这么做,说这样做会给他带来严重的财务问题,因而要求分期扣除他多领的钱款。如果按那位员工说的做的话,吉姆必须得到上级的批准,难度挺大,上级一定会不满。

吉姆考虑这一切混乱都是由于自己的疏忽引起的,必须向经理承认自己的错误。他走进了经理办公室,向经理说自己犯了一个错误,接着讲述了事情发生的经过。

经理听完后大发脾气,指责这是人事部门犯的错误,与吉姆无关,但吉姆仍旧说是自己犯的错。经理又责备这是会计部门的疏忽,吉姆还解释说是自己犯的错误。经理又责备办公室的两位同事,最后经理说:“好吧,这是你的错误,现在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吧。”

吉姆顺利地按自己的想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自此之后,经理对他倍加重用。

年轻人缺少阅历,没有经验,难免会犯错误。犯了错误不要紧,只要吸取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一种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