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讨人喜欢的说话方式:终身受益版
22647900000008

第8章 场面上,要说场面话

想说场面话先要学会客套

客套,包含着客气、谦卑,处处显示出对别人的尊重;客套,还显示出你的平和与内敛。

客套是语言艺术中的一种。我们往往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说“见了大人要打招呼,借了同学的橡皮要说谢谢,不小心碰倒了人家要说对不起”等,这是最基础的礼貌教育。

客套的书面文字是那么的枯涩、乏味,但是变成语言之后,却是那么的悦耳和动听。

一次,李女士去看重病中的好朋友,看到对方非常痛苦的样子,她没有说一句话。她没有说话是因为当时有许多的顾虑:说客套话吧,不能表达自己的心情;不说话吧,又被认为冷眼旁观。她太内向了。

这种“内向”要比虚情假意和口蜜腹剑的做法诚实得多。但是,由于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内心,在他人看来一切都等于零。一个人如果连一句最普通的客套话都不会说,探望病人的时候,连一句“没事吗”都说不出口,这种人会给人一种冷酷的感觉。

所以,生活中要学会说客套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比如“没事吗”这句话,你并不是只把字面的含义说给对方,这里面,你可以加进去自己的真实感情,比如“有什么我能帮你的”?“我看到你难受的样子非常难过”!“没事吗?好了之后,我们一起去打保龄球”。这样,更有益于促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客套不是低声下气,是尊重;客套不是虚伪,是礼貌。

生活、工作哪一样都需要语言作为纽带。人要衣装,语言也要靠包装。语言的魅力,在于使人心悦诚服,语言的运用,在于修养气度。

会客套的人,说出来的话叫人喜欢听、愿意听,别人也会欣然接受;不会客套的人,常常面临许多的尴尬,造成许多的误解,出现人际关系的障碍,导致自己的人脉越来越窄。

有的人说,客套多,朋友多;朋友多,好事多。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因为客套和寒暄可以帮助你认识很多朋友,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从而促成两人的交往。

在生活当中,我们往往会听到如“谢谢您”、“多谢关照”、“劳驾”、“拜托”之类的客套话。这样的客套话可以向别人表示感谢,能沟通人与人的心灵,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在求人帮忙以后,应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如果你不说一声“谢谢”,只把感激之情埋在心底,对方会有一种不快的感觉,他的劳动没有得到肯定,或认为你不懂礼貌,今后也不会再帮助你。同样,在打搅别人,给别人添麻烦时能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对方的气就会减少一半。所以,在人际交往、求人帮忙的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客套的作用。

许多时候,客套就是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礼节和谦虚,比如有人作报告或讲话,总会说“我资质不高,研究不够,恐怕讲不好”,或者是“我讲得不好,请大家批评指正”。诸如此类的客套话,看起来是随口而出,实际上起着表达讲话者谦恭愿望的作用。

客套必须要自然,要真诚,言必由衷,富有艺术性。

小王是上海某大饭店里的服务员。著名美籍华裔舞蹈家孟先生第一次到该饭店,小王向他微笑致意:“您好!欢迎您光临我们酒店。”第二次来店,小王认出他来,边行礼边说:“孟先生,欢迎您再次到来,我们经理有安排,请上楼。”随即陪同孟先生上了楼。时隔数日,当孟先生第三次踏入酒店时,小王脱口而出:“欢迎您又一次光临。”孟先生十分高兴地称赞小王:“不呆板,不制式。”

小王之所以会受如此表扬,在于他并不是鹦鹉学舌,见客只会一声“欢迎光临”,而能根据交际情境的变化运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出他对工作的热爱和说话的艺术。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可见,人类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呼唤礼仪,呼唤文明。有的人总是说,礼仪中的寒暄是人际交往的废话,其实这句话是不正确的。

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少不了客套,客套会使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要把“谢谢、对不起、请”常挂嘴上。请人办事说一声“劳驾”,送客临别讲一句“慢走”,这些都能显示出你礼貌周到、谈吐文雅。擅长外交的人们像精通交通规则一般精于客套,得体的客套同我们美好的仪容一样,是永久的荐书。以下是总结出的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客套话: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请人评论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求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说“恭喜”。

请人改稿称“斧正”,请人指点用“赐教”。

求人解答用“请问”,赞人见解用“高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拖人办事用“拜托”。

宾客来到用“光临”,送客出门称“慢走”。

招待远客称“洗尘”,陪伴朋友用“奉陪”。

请人勿送用“留步”,欢迎购买叫“光顾”。

与客作别称“再见”,归还原物叫“奉还”。

对方来信叫“慧书”,老人年龄叫“高寿”。

得体的“致谢”会更加温暖对方的心窝,也能使你的语言更加充满魅力。得体的“道歉”是你送给对方的礼物,也是调和可能产生紧张关系的一帖灵药……有的人往往容易把应酬、客套、寒暄甚至是聊天这些基础的交往行为看作是虚伪、庸俗和毫无意义的东西,在思想上加以排斥,在行动上加以抵制。这样的人违背了人类的某些本性,在交际上会屡屡受挫,连连吃亏。

客套并不一定是在语言上,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点一下头,微笑一下,或给对方送些小礼物,凡此种种,都属于客套的范畴。换句话来说,客套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客套是一种礼节,如果客套运用得好,会使你收到意外的惊喜。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松下幸之助是个很讲客套的人。他在交托下属去执行某一件事时,会说:“这件事拜托你了。”遇到员工时,他会鞠躬并说“谢谢你”、“辛苦了”之类的客套话,有时会亲自给员工斟一杯茶,或者送给员工一件小礼物。

就是因为这种客套,员工才毫无怨言地为他尽心竭力。

人类是一种感情的动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人际关系网正是出于人类感情交流的需要。客套是温暖的,能加深对方的了解、亲切关系,增加友谊,彼此之间的关系因为客套而发生变化,心理距离也会随之缩短,感情自然有了呼应和共鸣。

在人际交往中,要想使别人怎么对你,你首先就要学会如何对待别人。客套一下,看似平常,可它却能引起人际间的良性互动,成为交际、办事成功的促进剂。

抓准说场面话的时机

在交际场合说点场面话是非常必要的。恰到好处的场面话,可以赢得他人的欢心,从而增加彼此的感情。但是,场面话并不是说得越多越好,有时候说场面话也得注意场合。如果不分场合地说场面话,很可能给别人留下轻浮与虚伪的印象。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与人之间相处、交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一踏入社会,应酬的机会就多了,这些应酬包括去别人家里做客、赴宴、会议以及其他聚会等。不管你对应酬满不满意,场面话一定要讲。

什么是场面话呢?

场面话就是让主人高兴的话。既然说是场面话,可想而知就是在某个“场面”才讲的话,这种话不一定代表你内心的真实想法,也不一定合乎事实,但讲出来之后,就算主人明知你“言不由衷”,也会感到高兴。

场面话是日常交际中常见的现象之一,而说场面话也是一种应酬的技巧和生存智慧。从日常社交来看,你至少需要学会以下几种场面话。

当面赞扬他人的话。你可以称赞别人的孩子聪明可爱,称赞别人的衣服大方漂亮,称赞别人教子有方等。这种场面话所说的有的是实情,有的则与事实存在相当的差距,有时正好相反,但这种话说起来只要不太离谱,听的人十有八九都会感到高兴。

当面答应他人的话——如“我会全力帮忙的”、“这事包在我身上”、“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等,这种话有时是不说不行,因为当面拒绝场面会很难堪,不时甚至会得罪人。用场面话先打发一下,能帮忙就帮忙,帮不上忙或不愿意帮忙再找理由,总之,有缓兵之计的作用。

在很多情况下,场面话我们不想说不还不行,因为不说,会对你的人际关系造成影响。

到别人家做客时,一定要感谢主人的邀请,并盛赞莱看的精美丰盛可口,并看实际情况,称赞主人的室内布置,小孩的乖巧聪明……

赴宴时,要称赞主人选择的餐厅和菜色,当然感谢主人的邀请这一点绝不能免。

参加酒会,要称赞酒会的成功以及你如何有“宾至如归”的感受。

参加会议,如有机会发言,要称赞会议准备得周详。

参加婚礼,除了夸奖菜色丰富之外,一定要记得称赞新郎新娘的“郎才女貌”。

生活中的“场面”当然不只以上几种,至于场面话的说法,也没有一定的标准,要视当时的情况决定。场面话切忌讲得太多,要点到为止,太多了就显得虚伪而且令人肉麻。

总而言之,场面话就是感谢加称赞,如果你能学会讲场面话,对你的人际关系必有很大的帮助,你也会成为受欢迎的人。

没话也要找话说,营造热络的气氛

话题是初步交谈的媒介,是深入细谈的基础,是纵情畅谈的开端。没有话题,谈话是很难顺利进行下去的。要想营造热络的气氛,没话题也要找话题。

不善言谈在交际场中很容易陷入尴尬局面。首先必须掌握没话找话的诀窍。没话找话说的关键是要善于找话题,或者根据某事引出话题。

好话题的标准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谈;大家感兴趣,爱谈;有展开探讨的余地,好谈。那么,怎么找到话题呢?

1.众人都关心的话题

面对众多的陌生人,要选择大家关心的事件为话题,把话题对准大家的兴奋中心。这类话题是大家想谈、爱谈又能谈的,人人有话,自然能说个不停了。

2.借用新闻或身边的材料

巧妙地以彼时、彼地、彼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有人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即兴引出话题,常常收到好的效果。“即兴引入”法的优点是灵活自然、就地取材,其关键是要思维敏捷,能做由此及彼的联想。

3.提问的方式

向河水中投块石子,探明水的深浅再前进,就能有把握地过河。与陌生人交谈,先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略有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谈得更为自如。

4.找到共同爱好

问明陌生人的兴趣,循趣发问,能顺利地进入话题。如对方喜爱足球,便可以此为话题,谈最近的精彩赛事、某球星在场上的表现以及中国队与外国队的差距等,都可以作为话题而引起对方的谈兴。引发话题,类似“抽线头”、“插路标”,重点在“引”,目的在导出对方的话茬儿。

5.搭上关系,由浅入深

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只有志同道合,才能谈得拢。我国有许多“一见如故”的美谈。陌生人要能谈得投机,要在“故”字上做文章,变“生”为“故”。下面是变“生”为“故”的几个方法:

(1)适时切入。看准情势,不放过应当说话的机会,适时地“自我表现”,能让对方充分了解自己。

交谈是双边活动,光了解对方,不让对方了解自己,同样难以深谈。陌生人如能从你“切入”式的谈话中获取教益,双方会更亲近。

(2)借用媒介。寻找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媒介物,以此找出共同语言,缩短双方距离。如见一位陌生人手里拿着一件什么东西,可问:“这是什么?……看来你在这方面一定是个行家。正巧我有个问题想向你请教。”对别人的一切显出浓厚兴趣,通过媒介物引发表露自我,交谈也会顺利进行。

(3)留有余地。留些空缺让对方接口,使对方感到双方的心是相通的,交谈是和谐的,进而缩短距离。

有经验的记者能通过观察和分析,迅速与对方套上近乎,找到一个可以引起双方话题的共同点,打破那种不知从何谈起的场面。

一位记者去采访一位教师,行前有人说这位老师性格有点古怪,经常三言两语就把人打发了。记者到学校去找时,他正在跟传达室的人发脾气。记者一听他说话的口音是山西人,心里暗暗高兴,因为他也是山西人。后来,他们的交谈就从家乡谈起,越谈越热乎,这一段题外话也为正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交际过程中,谈话时要善于寻找话题,这样才能套上近乎。有位交际大师指出:交谈中要学会没话找话的本领。

分清别人说的场面话

场面话大家都在说,但究竟哪些场面话是真的,那些场面话是虚言的应酬,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

走入社会后很多人就会发现,虽然自己名片盒里的名片越来越多,真正无话不谈的朋友还是那么几个。绝大多数是场面上的朋友,迎来送往,无非是个“你好”加上“再见”。苦恼的是,若是真正的朋友,就算相对无语,彼此也不觉得尴尬。但场面上的朋友就不同了,毕竟从见面到分手之间的一段空白还是要去填的。善于应酬的人,也就是公认的社交高手,总能漂亮地完成使命,让彼此轻松愉悦地度过一段时间;反之,则空留尴尬的笑脸和一段难熬的时间。

一个法资公司的大老板每年环球巡游一次,听各国首席执行官们述职。当然,也顺便见一下各国雇员。只是全球数万张面孔,哪儿记得过来?于是他每年都问同样的三个问题: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学的是什么专业?何时来到我们公司的?除了首席执行官们之外,公司其余的人每年要回答一次。

大多数员工对待这三个问题就像对待元首阅兵一样,把答案像口令一样喊出来而已,从不奢望自己能被大老板记住,除了一个信息技术工程师。他每次回答完“我的专业是建筑设计”之后,都会解释一下为何原来的建筑设计师会转行到信息技术领域。这是个漫长的故事,但大老板老是记不住,于是他连续讲了三年。第四年,当他又开始讲第四次的时候,大老板制止了他:“好像有个挺长的故事是吗?无论如何,我代表公司感谢你的努力工作。”可怜的人只好把他那感人的奋斗史收了起来。

老板只是在客套一下,谁知他竟当了真。

坐上大老板的位置后,也许不用再花心思设计机灵的场面话;但下属就不同了,场面上反应机敏与否,直接关系到将来的前程。

一次会议的中场休息之后,许多人迟到。大老板面露愠色。大部分人默默地进来,默默地入座,空气十分凝重。只有一个中层女经理人未到,话先到:“哎呀呀,卫生间的队好长啊。老板,你怎么雇了这么多女人啊!”一句话把大老板逗乐了。

在一个鸡尾酒会上,有个商人模样的老外过来打招呼,琳达马上放下冰橙汁,与他握手。他笑问琳达:“为什么你的手冰冰的呀?”她忙着解释,朝那杯冰橙汁乱指。他马上摇头:“不不不,你只需要说‘但我的心是热的’就行了。”

一句话提醒了琳达。其实他并不关心为何琳达的手是冷的,而琳达也并无义务解释为何自己的手是冷的。不过是两个陌生人找个话题混个脸熟而已,什么话开心,什么话可以博个笑脸,就讲什么话。

场面话人人都在说,但究竟所说的场面话那些是真的,那些只是基于社交的礼节虚言的应付,我们的心中要有个数,这样就不至于因为没有分清对方的场面话而造成尴尬的局面。

场面话要有情感共鸣点

场面上,要想讨得某人的欢心,使得场面更和谐,就一定要找到对方感情的突破口,只有情感上有了共鸣,场面话才能继续说下去。

日常交往并不是总在熟人间进行,有时你甚至要闯入陌生人的领地。当进入一个陌生的家庭、环境时,要迅速打开局面,首先要寻找理想的“突破口”。有了“突破口”,便可以以点带面或由此及彼地发挥开去,从而实现让对方在感情上接受你的效果。

纽约某大银行的乔·理特奉上司指示,秘密进入某家公司进行信用调查。正巧理特认识另一家大企业公司的董事长,这位董事长很清楚该公司的行政情形,理特便亲自登门拜访。

当他进入董事长室,才坐定不久,女秘书便从门口探头对董事长说:

“很抱歉,今天我没有邮票拿给您。”

“我那12岁的儿子正在收集邮票,所以……”董事长不好意思地向理特解释。

接着理特便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可是董事长却含糊其词,一直不愿做正面回答。理特见此情景,只好离去,没得到一点儿收获。

不久,理特突然想起那位女秘书向董事长说的话,同时也想到他服务的银行国外科每天都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那上面有各国的邮票。

第二天下午,理特又去找那位董事长,告诉他是专程替他儿子送邮票来的。董事长热诚地欢迎了他。理特把邮票交给他,他面露微笑,双手接过邮票,就像得到稀世珍宝似的自言自语:“我儿子一定高兴得不得了。啊!多有价值!”

董事长和理特谈了40分钟有关集邮的事情,又让理特看他儿子的照片。之后,没等理特开口,他就自动地说出了理特要知道的内幕消息,足足说了一个钟头。他不但把所知道的消息都告诉了理特,又召来部下询问,还打电话请教朋友。理特没想到区区几十张邮票竟让他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人常说:要讨一个母亲的欢心,那就去赞扬她的孩子。找到情感共鸣,沟通自然会顺畅。

面对不同人有不同的场面话

不同的人所关注和喜欢的东西也会不同,面对不同的人,我们要学会说不同的场面话。只有场面话才能引起对方的兴趣,谈话才能持续下去。

有个人们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就能说明这个道理:

有一个年轻的渔夫,一天收网的时候,发现网里有一个旧瓶子。他把瓶塞打开,突然一阵浓烈的烟雾喷出来,很快变成一个比山还大的巨魔。

这时,巨魔突然笑着说“哈哈!年轻人,你把我救出来,本来我应该感谢你的,可是,你做得太迟了,倘若你早几年把我救出来,你就可以得到一座金山啦!唉,又让我等了500年,我太不耐烦了,我已经许了恶愿,要把救我出来的那个人一口吃掉!”

那年轻人吃了一惊,但立即镇定地说:“哟,这么小的一个瓶子,怎么能把你盛下呀,你一定在说谎,你再回到瓶子里让我看看吧。”

那巨魔听后,竟大笑说:“哈哈哈哈,我不会上当的!《天方夜谭》早把这个古老的故事说过了,我如果再钻入瓶子里,你把塞子塞上,我不就完蛋了吗?”

“你看过《天方夜谭》?真是一个博学多才之士呀!你看过苏格拉底的哲学著作吗?”

“哼!这500年来,我躲进瓶子里,穷读天下的经典著作,苦苦修行,莫说是西方的巨著,连中国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我都念得熟透了。”

“啊,那么《史记》你也颇有研究吧?墨子的著作也有涉猎吗?”

“别说了,经史子集无一不通!”

“不过,我想你一定没有见过《红楼梦》的手抄本,这是一部难得一见的版本呢!”

“哼!你这个小子太小觑我了,这本书的收藏者正是我呀!让我拿出来给你开开眼界吧!”

刚说完,只见巨魔立即又化作一阵浓烟,徐徐进入瓶子里。这时候,年轻的渔夫不再迟疑,连忙用瓶塞堵住了瓶子。

每个人都有可能是他兴趣所在领域的专家,激发对方的兴趣,你不仅会获得新知,有时加以利用,还能够逢凶化吉。年轻的渔夫就是利用这一点降服了巨魔。

与对方能够畅谈的原则,就是能够顺着对方的喜好交谈。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对于不同类型的人要用不同的交谈方式。

1.人际关系型

如果对方时常提到自己和某个人的关系,或是某个人和另一个人的关系,就代表他对人际关系很有兴趣。如果你让他知道你也懂得人际关系学,那么,他就会很喜欢和你谈下去。

2.逻辑思维型

如果这个人说话有条理、很利索,而且用词精确,这种人通常喜欢有逻辑性地去思考,谈话滴水不漏。因此在对话时,你不能只是说出自己的感觉,尽量调动自己的“分析”因子,去分析事物背后的道理。

3.情感丰富型

当你讨论到对于某个人或某件事情的想法,如果对方说出“这个人好可怜……”之类的话,代表他情感丰富,凡事凭感觉,而且好恶分明。面对这种人,不要谈理论、讲求逻辑分析,他对此可能一点兴趣也没有。

4.艺术欣赏型

这种人喜欢谈论美术或音乐等话题,你可以和对方讨论最近最热门的商品设计或是音乐表演等,请教对方的意见,不仅让对方有一个表现的机会,你也能从中学到一些知识。

有一位学者曾说过:“如果你能和任何人连续谈上10分钟而让对方产生兴趣,那你便是一流的说话高手。”两个陌生人初次见面,如果不能善用机会,迅速地找出话题,说不好该说的场面话,必然不能取得交谈的成功。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物,会使人感觉受到尊重,同时也是一种深刻了解别人,并与之愉快相处的方式。

公众场合的致词要体面

不管是什么样的演讲,即兴的还是事先有准备的,说话人都是为了达到一些目的。在公众场合致辞是有一定技巧的,当你掌握好了这些技巧,便会赢得他人的掌声。

在各种正式场合,与会者都要发表演讲,无论何种演讲,说话人都是为了达到一些目的。例如,在欢迎外宾的招待会上,主人要致欢迎辞,外宾要致答谢辞;在宴会上,主人要致祝酒辞,外宾要致答谢辞;在欢送外宾的会议或酒宴上,主人要致欢送辞,外宾要致告别辞等。这些致辞根据各自的特定场合,各有其特定目的和表达方式。

热情洋溢、语言明快、词句精练、全文紧凑是欢迎辞、欢送辞和祝酒辞的特点。当你的言词里流露出朴实的感情,那么一定可以增进宾主之间的友谊,从而为自己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这类致辞常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引言”部分首先对远道而来的贵宾表示欢迎;“正文”部分根据特定情况,或介绍对方来访的原因、事情的安排,或赞扬对方的才华、功迹,或强调宾主双方的关系等;“结语”部分是再度表示欢迎或祝愿之类的言辞。

答谢辞和告别辞中,“引言”部分对主人的欢迎(欢送)表示感激。答谢辞的“正文”部分应阐明来访者的友好来意和做好某事的愿望;告别辞的“正文”部分应着重说明在访问或出席会议期间受到东道主的欢迎和款待使自己深受感动。最后再次表示感谢或对未来表示良好的祝愿。

1.迎送致辞

致辞一般由主人或单位领导、集体代表先致,然后由被迎送者致答谢宾辞。欢迎时,主辞可代表组织或在场者表达增新成员的喜悦与日后团结共事的愿望;宾辞则要对热忱的欢迎表示感谢,申明自己希望在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下作出贡献的决心。欢送时,主辞应充分肯定被送者的成绩和优点,勉励被送者继续进步,表达依依不舍的心情。需要指出被送者不足之处时,可视对象和会议气氛,有的率尔直言,有的则以提出希望的方式暗示。宾辞则要以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的关怀和帮助为主,陈述事实、抒发感情,以惜别之心怀、寄意于未来。无论迎送,致辞均应热情、诚挚,以互相勉励为主。

2.贺庆致辞

贺庆活动中,通常先致宾辞,表示祝贺与勉励;再致主辞,表示感谢与“百尺竿头,更进一层”的决心。有时,也可倒过来,譬如在贺庆宴会上,往往先由主人致祝酒辞,尔后再由宾客致答谢辞。贺辞宜热烈而有分寸,祝酒辞须凝炼而不含糊,答谢辞要情意真挚,朴实动人,不说套话。

3.婚丧致辞

婚丧致辞时,气氛迥然有异。祝贺新婚,宾辞可突出婚姻之美满,并祝愿新婚夫妇相亲相爱,白头偕老。语词可幽默俏皮一些,以增添欢乐气氛,但不要庸俗油滑。主辞则要陈谢意赞友情,由衷而出,落落大方。丧事上,宾辞可深情缅怀死者、激励后人;主辞于答谢之外,要让人看到从悲痛中振作精神的姿态。

4.联谊致辞

联谊活动的目的在于融洽感情、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除了事先已经有安排的情况外,双方都应该争取先行致辞,以示主动。主辞、宾辞要分别为客人的到来与主人的盛情表示荣幸或感谢。同时,都要畅叙友谊,展望未来更密切的合作,祝贺联谊活动圆满成功、与会者健康欢乐。联谊致辞要有鼓动性、语言亦庄亦谐,但“庄”不可说教,“谐”不可无聊,均以“雅俗共赏”为佳。

5.评聘致辞

主辞一般先致,再答以宾辞。评聘致辞通常以严肃为主,但也不须过于刻板,造成沉闷空气。主辞对受评聘者可多予褒奖,并表示殷殷之期望,使受评聘者从鼓励中看到自身的价值,萌生努力工作的意愿和激情。宾辞则要表达这种感受和决心。必要时,双方可简要提出一些希望或建议。

6.参观、检查致辞

参观者与检查者身份不同,但“入乡随俗”,都要表示对被参观、检查一方的尊重。因此,宜主辞先致,宾辞后致。主辞表示欢迎,希望参观、检查者多提批评意见,措辞要诚恳,不能有虚情假意。宾辞贵在实事求是,要报以诚挚;多予赞扬,以公正的语言评是论非,同时勿忘感谢热情的接待或对被检查者提出希望。参观、检查致辞,有参观、检查之前与后的区别,致辞内容要考虑这个因素。

致辞是一种公开的表白,你既有表现口才的机会,也有暴露弱点的可能。所以,就是即兴致辞,也要尽量细拟腹稿。致辞时,神态要自然、落落大方,不能扭扭捏捏,也不要故意卖弄。要尽量减少口头禅。

引起亲切感的场面话

对于初次见面以及了解不深的人,如何借语言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缩短隔阂,以获得信赖,是一门大学问。

借由关心对方的家人或使用流行语引起强烈的亲切感,产生“同伙意识”,别人当然乐意与你交往。自古以来,许多政治家都具有使人觉得亲切的本事。他们懂得利用人性的各项弱点,使人心悦诚服,无条件地接受领导。

河野一郎是日本一位政治家,十分懂得利用人们的微妙心理,借巧妙的场面话使人大受感动。

1959年,他在纽约旅行时,巧遇了多年不见的好友米仓近。他乡遇故知,两人非常高兴地握手寒暄,互道近况,畅谈甚欢。各自回到旅馆之后,河野一郎立刻拨了一通国际电话给米仓近在东京的妻子:“我叫河野一郎,是米仓近的老朋友,你先生在纽约一切都很好。”

米仓近的妻子感激莫名,顿时热泪盈眶。一直到后来,米仓夫妇还经常向人谈论起这件事。

人在潜意识里,总是会特别惦念自己的父母、妻子等关系亲近的人,一旦发现对方也在关心着自己关心的人,或者具有相同的关心心态,大都会产生认同感。利用这种共同的心理倾向,先使人产生亲切感,接下来,自然能够成为受人欢迎的人物。

在日常生活中,常把“令尊好”、“嫂夫人好”、“孩子们可好”等问候语挂在嘴边,必能使他人觉得备受关心,深深感动。

有位知名播音员非常受观众欢迎,经常率团到各地巡回演出。每到一个新的地方,他一定要套用一两句当地的用语,以拉近和观众之间的距离。

这些事例,都基于同一原则——赢取亲切感。借由关心对方的家人,或是使用流行语、当地的方言,可以引起强烈的亲切感,产生同属一个团体的归属意识,强调“同伴”、“同伙”的关系,别人当然乐于与你交往。此外,巧妙选择称呼对方的方式,也能够成功营造同伙意识,增加亲切感。

由于工作的关系,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经常和美国人往来。

在谈话当中,他发现西方人讲话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习惯把对方的名字挂在嘴边,例如“谢谢您,多湖先生”、“多湖先生,你的英文还不太行呢”、“再见了,多湖先生”等。

但是东方人多半只喊对方的官衔或职名,在交际应酬中,总是不习惯直呼名字。

两种不同的称呼方式会导致不同效果,在与人交谈时,西方人透过称呼对方的名字,能够轻易获得亲切感,进一步促进彼此之间情感的交流。

称呼别人的名字,不以官衔、地位、职位等面具的虚饰称呼,多能够缩短彼此之间的心理差距,于无形中产生亲切感,是把话说得更巧妙的有效技巧。

给别人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

场面上说话一定要给别人留情面,要知道给别人面子就等于是给自己面子,这样彼此之间才都有面子。

“人要脸,树要皮”,让你有面子的最有效方法:先给别人一点面子。

有位文化界朋友,每年都会受邀参加某单位的杂志评鉴工作。这项工作虽然报酬不多,但却是一项荣誉,很多人想参加却找不到门路,也有人只参加一两次,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有人问这位文化界人士,为何他能年年有此“殊荣”。他在年届退休,不再参加此项工作后才公开秘诀。

他说,他的专业眼光并不是关键,他的职位也不是重点,他之所以能年年被邀请,是因为他很会给面子。

他说,他在公开的评审会议上一定把握一个原则:多称赞、鼓励而少批评。但会议结束之后,他会找来杂志的编辑人员,私底下告诉他们编辑上的缺点。

因此虽然杂志有先后名次,但每个人都保住了面子。正因为他顾虑到别人的面子,因此无论是承办该项业务的人员还是各杂志的编辑人员,都很尊敬他、喜欢他,当然也就每年找他当评审了。

在现代社会中,面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你是个对面子无所谓的人,那么你必定是个不受欢迎的人;如果你是个只顾自己面子,却不顾别人面子的人,那么你必定是个要吃亏的人。

人们可以吃闷亏,也可以吃明亏,但就是不能吃没有面子的亏,要在人性丛林里求生存,必须了解到这一点。

年轻人常犯的错误是,自以为有见解,自以为有口才,逮到机会就大发宏论,把别人批评得脸一阵红一阵白,他自己则大呼痛快。如此下去,总有一天会吃到苦头。

事实上,给人面子并不难,也无关乎道德,大家都是在人性丛林里过生活,给人面子基本上就是一种互助。

初次见面,赞美的话要说得准

对于初次见面的人,最好避免以对方的人品或性格为谈话内容,即使是赞美对方“你真是个好人”,对方也容易产生“才第一次见面,你怎么知道我是好人”的疑念及戒备心。

通常情况下,不是直接称赞对方,而是称赞与对方有关的事情,这种间接赞美在初次见面时比较有效。打个比方,如果对方是女性,她的服装和装饰品将是间接赞美的最佳对象。

唐码和不少朋友的家人都相处得很好,其中与一位夫人的友谊甚至超过和她丈夫的友谊。本来唐码只认识她的丈夫,那么他怎么成了她全家的朋友呢?起因是在与她初次见面的那次宴会上唐码随便说出的一句话。

当时,唐码被介绍给这位朋友的夫人,由于当时没有适当的话题,就顺口说了一句“你配戴的这个坠子很少见,非常特别”。唐码说这句话完全是无意的,因为他根本不懂女人的装饰品。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坠子果然很特别,只有在巴黎圣母院才买得到,这是她的心爱之物。随便说出的这句话,使夫人联想起有关坠子的种种往事,从此他们便成了好朋友。

要恰如其分地赞美别人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如果称赞不得法,反而会遭到排斥。为了让对方坦然说出心里话,必须尽早发现对方引以自豪、喜欢被人称赞的地方,然后对此大加赞美。在尚未确定对方最引以自豪之处前,最好不要胡乱称赞,以免自讨没趣。试想,一位原本已经为身材消瘦而苦恼的女性,听到别人赞美她苗条、纤细,又怎么会感到由衷的高兴呢?

赵明长得很像一位演员。每当他和朋友一起到饭店去,初次见到他的服务小姐都会对他说:“你长得真像电影明星!”的确,无论是赵明的容貌还是气质都与那位演员非常相似。一般而言,说某人很像名演员,是一种恭维之词,被称赞的人通常不会不高兴。赵明的反应却不同,他听了服务小姐的奉承后,原本不喜欢开口的他,变得更加沉默了。

对于赵明的反应,服务小姐很是诧异。赵明的反应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服务小姐的赞美根本不得法。赵明了解自己的缺点,就是容易给人冷漠的印象,而那位电影明星在屏幕上所扮演的正是冷酷无情的角色。所以,如果说他酷似那位电影明星,这哪里是在赞美,分明是指出了赵明的缺点。

另外,从第三者口中得到的情报有时在初次见到对方时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利用所得到的情报当面夸奖对方,当然也会为自己赢得主动。但是,如果你将这些情报、传言直接转述给对方,恐怕只会遭到冷遇。所以,赞美之词一定要说得准确,才能帮助你进一步开展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