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西点军校22条军规
22649500000003

第3章 忠诚是一种义务

忠诚是一种义务

西点人认为,对于军人来说,恐怕没有比忠诚更加重要的品质了,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听从指挥、纪律严明、艰苦奋斗一类的东西。爱人有了忠诚,爱情才会牢固;朋友有了忠诚,友情才会长久;战士只有具备了忠诚的品质,才值得人们信赖,否则,他就是一个潜在的敌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掉转枪口,自相残杀!

忠诚,既是无上的光荣,也是沉甸甸的责任。身在一个团队中,就是同生共死、荣辱与共的关系,无论是为了团队的良性发展,还是为了自己的卓越成长,都需要我们用生命去实践,以此捍卫忠诚的尊严。

1916年,作为美国墨西哥远征军总司令潘兴将军的副官的巴顿,有过一次相当惊险的送信经历。巴顿将军在他的日记中写道:

“有一天,潘兴将军派我去给豪兹将军送信。但我们所了解的关于豪兹将军的情报只是他已通过普罗维登西区牧场。天黑前我赶到了牧场,碰到第7骑兵团的骡马运输队。我要了2名士兵和3匹马,顺着这个连队的车辙前进。走了不多远,又碰到了第10骑兵团的一支侦察巡逻兵。他们告诉我们不要再往前走了,因为前面的树林里到处都是维利斯塔人。我没有听,沿着峡谷继续前进。途中遇到了费切特将军(当时是少校)指挥的第7骑兵团的一支巡逻队。他们劝我们不要往前走了,因为峡谷里到处都是维利斯塔人,而他们也不知道豪兹将军在哪里。但是我们继续前进,最后终于找到了豪兹将军。”

很难想象,一名士兵要是没有忠诚意识,是否还可以像巴顿将军那样把任务执行到底。对于优秀的士兵来说,忠诚就像是他的第二生命,丝毫亵渎不得。哪怕前面有再多的困难、再大的危险,他的心中也只有一个念头:忠于职守,听从命令!

忠诚不仅是个人道德水平的体现,同时也是个人魅力的展现。没有人不喜欢忠心耿耿的部下,也没有人会喜欢随时可能背叛自己的人。在生活中,如果你对别人不够忠诚,别说是企业老板,就连朋友都会对你敬而远之,因为你是不值得信赖的。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聪明程度便跟你的危险程度成正比,人们最理性的选择当然是躲得远远的!

在西点的宣传材料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概括军校职责的一句话:“为国家培养有道德品格的领袖。”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不管做出什么变革,西点在这方面的要求始终如一,把效忠军队、报效祖国作为军人的第一要义,这也使西点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国家领导人的广泛赞誉。就如同西点校训所提醒的,一名军人只有时刻把国家放在心头,忠于你的国家与人民,你才是一名合格的战士,才有可能在战场上与战场下发挥作用、实现价值。

西点军校历来重视忠诚教育,几乎没有叛军叛将出现。哪怕是放眼到200多年的美国历史上,也只有建国初期本尼迪克·阿诺德这样的守将才制造过叛变事件,可谓屈指可数。本尼迪克·阿诺德的下场同其他背叛者一样,流亡他国,最后落得个名利双输、郁郁而终的下场。

对于西点人来说,忠诚不是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它首先体现为忠于你所在的团队,尊重和帮助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在西点军校,大家信奉的是:我们这样团结起来,可以营造一种集体观念的气氛。军官在人行道上相遇,总是彼此问候致意;学员们总是自觉地帮助学习较差的同学;如果某学员的汽车坏在路上,毫无疑问,过路者一定会伸出援助之手。这使得西点军校上下级的关系变得十分牢固,在战斗中显得更加紧密团结。

此外,在军旅甚至是退役后的日常生活里,西点校友间的相互提携、指引照料也是很普遍的现象。西点是这样教育未来的军官们的:做你的“士兵”的坚强后盾,因为这是建立互信与产生忠诚的最有效的途径。因此,西点军校的忠诚不是单向的、片面的,而是双向的,既要忠于上级,也要忠于下级。一个时时维护同学、同事乃至下属利益的军官懂得利用西点军校的“辩护概念”,维护学员的合法权益,用自己的忠诚赢得他人的忠诚。

亨利·奥西恩·弗利波尔自1856年出生以来就是奴隶身份,在内战结束后获准进入西点军校就读,他是西点军校第一个非洲裔美国人。战争对西点军校的影响也很大,校内分成了北方和南方两派,有些人等着看亨利·奥西恩·弗利波尔的笑话,看他如何逃离西点军校。但是有些善良的西点人站了出来,向这个昔日的黑奴伸出了友谊之手。在大家的帮助下,亨利·奥西恩·弗利波尔成长得很快,成为1900年之前西点毕业的仅有的3名黑人军校生之一。毕业之后,亨利·奥西恩·弗利波尔一直恪守西点校训,对国家忠心耿耿,跟着塞耶教官做出了许多不平凡的成就,成为美国军中的一名出色干将。

当同事或下属面临困境时,西点人总是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为他说话,给他帮助,就是这种互相帮助的举动塑造了西点人牢固的忠诚意识。无论走到哪里,无论退役与否,西点人永远记得他们的母校,永远记得他们的校训!

一个人,只有忠诚于团队,才能获得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前进的动力,才能赢得他人的支持与帮助。一个拥有忠诚员工的企业必定是个高度团结、执行有力的团队。

很多人都认为,选择了忠诚就意味着放弃了利益;选择了忠诚就意味着永远奉献甚至牺牲……其实,这是一种狭隘的忠诚,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错误的忠诚!真正的忠诚是能够带来利益的,而且忠诚所带来的利益是最为丰厚的!只要我们将忠诚投资于我们的岗位,将忠诚投资于我们的企业,我们就一定能够得到丰厚的回报,只不过有时候这种回报不一定是立竿见影的,却一定是最为厚重、最为长久的!

美国商界名人约翰·洛克菲勒曾对工作做过这样的注解:“工作是一个人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来的知识、我们的应变力、我们的决断力、我们的适应力以及我们的协调能力都将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得到展示……”但是,我们怎样才能够让这些才能有机会展示出来呢?这就需要忠诚!只有让公司信任你,认为你足够忠诚,你才会被委以重任,才会最终得到这些能够让自己自立自强的发展平台,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但是在很多企业里,被老板重点培养并指望他有朝一日能够接班的“精英”,却突然在某一天带走了公司大批骨干和大量市场资源,另立门户和老板打起了竞争战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很多企业里,接到任务的员工不是消极应付就是推诿,“这事不该我负责”、“为什么不叫张三去做”、“李四正闲着”、“我太忙”。有的虽然什么也不说,心里却根本不打算把工作做好。这些员工,首先缺乏的是敬业精神,又何来忠诚可言?

忠诚是人类最重要、价值最高的美德之一。作为企业的一员,不管你是否优秀,都应该把忠诚作为自己的第一要职。面对一点小小的诱惑,也许你会很自然地选择不违背你的道德观的做法。但当体面的工作、家庭的幸福、自己的价值观都处在危险之中时,你能保证坚持原则吗?然而,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坚守我们的职业良心,对企业忠诚,因为这也是职业和命运考核我们的时候。

有一天,有个承包松下公司零件制造的厂家老板,偶然向松下幸之助提到他的企业里有一个高级人才老是与他唱反调,使他很烦恼。“我制订的计划,他总是说这样不好那样又不对,他什么都反对,不停地唱反调。”

松下幸之助对那老板说:“如果你不想用他的话,把他介绍给我好不好?”

这个爱唱反调的人是名叫中尾哲二郎的26岁青年,松下幸之助发现虽然他事事都跟管理者作对,可是,他并不是故意刁难或懒散不做事,相反,他提出的“反调论”的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要比公司既定的方案好得多。

于是,松下幸之助很诚恳地邀请中尾哲二郎到松下公司工作。

刚开始,中尾哲二郎在松下公司担任技术员。在工作中,他依然爱提反对意见,时常因技术问题跟管理者或者同事甚至是松下幸之助发生争执。不过,中尾哲二郎在工作上十分投入,他的提议也显示出他具备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最重要条件。

8年后,松下幸之助看重他为公司尽心尽力的工作态度,邀他加入松下电器公司的执行董事会,他也毫不客气地接受了这项邀请。当时他还十分年轻,只有34岁。

两年之后,中尾哲二郎成为决策部门的高级董事。到1952年,他已经成为松下企业的副总裁。在他去世之前,仍会与松下幸之助为工作上的事情发生争执,甚至与董事会唱反调。但是,连松下幸之助自己也承认,如果没有中尾哲二郎加入他的事业,如果没有中尾哲二郎中肯的意见,松下企业的发展可能要打个很大的折扣。

现在人们才明白,其实松下幸之助早就认识到,敢唱反调的人不一定都是破坏者,唱反调者并非因为不同意公司的决策就故意不做事或中伤公司的声誉。相反,他们是为了企业的振兴才努力找出所存在的问题。

如果人生是一趟没有回头路的火车,那么每一次诱惑都是会诱惑火车出轨的歧路。有的人利令智昏,有的人心存侥幸,背离了自己的职业良心,背叛了培养自己的企业与老板。他们看似奔向了一条康庄大道,却误入歧途,走入了一条职场不归路。

忠诚就是要全力以赴

毕业于西点军校的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年轻的时候,为了帮家里补贴生计,经常从事各种繁重的工作。

有一年夏天,鲍威尔在一家汽水厂当杂工。除了洗瓶子外,老板还要他擦地板、搞清洁等。但是他都毫无怨言、很认真地去干。有一天,有人在搬运产品中打碎了50瓶汽水,弄得车间里到处都是泡沫和玻璃碎片。按照常规,这得让弄翻产品的工人清理打扫。但是老板为了节省人力,就让干活麻利爽快的鲍威尔去打扫。鲍威尔当时很郁闷,想大发脾气硬是不干。但是转念想想,自己是厂里的清洁工,这也是自己分内的活,就心平气和地把满地狼藉的赃物扫除揩拭得干干净净了。

过了两天,厂里的负责人通知他:他已经被晋升为装瓶部主管。从那以后,他就记住了一条真理:凡事全力以赴,总会有人注意到自己的。

不久之后,鲍威尔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西点军校。之后官至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衔领四星上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盟军总司令和美国国务卿。

即便是取得了这么高的地位,他也一直没有忘记全力以赴这个工作信念。他每天都是最早上班,又是最晚下班的。鲍威尔在西点军校演说的时候,曾以“凡事全力以赴”为题,对学员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建筑工地上,有3个挖沟的工人。一个志比天高,每挖一阵就拄着铲子说:“我将来一定会做房地产老板!”第二个整天都在抱怨工作辛苦,报酬低。第三个一声不响挥汗如雨地埋头苦干,与此同时,他的脑子也在不停琢磨着如何挖好沟坑让地基更加牢固……

若干年后,第一个人仍然还在拿着铲子干着挖沟的苦活;第二个虚报工伤,找个借口提前病退,每月领着仅可糊口的微薄退休金;第三个成了一家建筑工地的老板。

这个故事以及鲍威尔的亲身经历最后成了西点军校教育学员“凡事都要全力以赴”的活教材。因为西点人知道,一个人是否能变得优秀,一个人能够在工作中创造出怎样的成绩,关键不在于这个人的能力是否卓越,也不在于外界的环境是否优越,关键在于他是否竭尽全力。一个人只要竭尽全力,即使他所从事的只是简单平凡的工作,即使他的能力并不突出,即使外界条件并不有利,他仍然可以在工作中创造出骄人的成绩。

阿尔伯特·哈伯德先生在《把信送给加西亚》里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切有关古巴的事情中,有一个人常常从我的记忆中冒出来,让我难以忘怀。”

“美西战争爆发时,美国总统必须立即与古巴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广阔的山脉里——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他在哪里,也没有任何邮件或电报能够送到他手上。而美国总统麦金莱又必须尽快地得到他的合作。”

“怎么办呢?”

“有人对总统说:‘如果有人能够找到加西亚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罗文。’”

“于是总统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如何拿了信,用油纸袋包装好、打封,放在胸口藏好;如何经过4天的船路到达古巴,再经过3个星期,徒步穿过这个危险的岛国,终于把那封信送给加西亚——这些细节都不是我想说的。我要强调的重点是:

美国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

像罗文这样的人,我们应该为他塑造铜像,放在所有的大学里,以表彰他的精神。年轻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从书本上学习来的知识,也不仅仅是他人的种种教诲,而是要塑造一种精神:忠于上级的托付,迅速地采取行动,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

加西亚将军已经不在人世,但现在还有其他的‘加西亚’。没有人能够经营好这样的企业——在那里虽然有众多人手,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其中充满了许多碌碌无为的人,这些人要么没有能力,要么不情愿去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工作上拖拖拉拉、漫不经心、三心二意似乎已成常态;没有人能够成功,除非威逼诱惑地强迫他人帮忙;或者,请上帝大发慈悲创造奇迹,派一名天使相助。”

你可以就此做个试验:

“你正坐在办公室里——你可以随时给6名职员安排任务。你把其中任何一名叫过来,对他说:‘请帮我查一查百科全书,把克里吉奥的生平做成一篇摘要。’

他会静静地说:‘好的,先生。’

然后他会去执行吗?

我敢说他绝对不会,他会用死鱼般的眼睛盯着你,然后满脸疑惑地提出一个或数个问题:

‘他是谁呀?’

‘哪套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放在哪儿?’

‘这是我的工作吗?’

‘为什么不叫乔治去做呢?’

‘急不急?’

‘需不需要我拿书过来你自己查?’

‘你为什么要查他?’”

“我敢以10:1的赌注跟你打赌,在你回答了他提出的所有问题,解释了怎样去查那些资料以及你为什么要查的理由之后,那个职员会走开,吩咐另外一个职员去帮他‘寻找加西亚’,然后回来向你复命:没有这样一个人。当然,我可能会输掉赌注,但是根据平均概率法则,我不会输。”

“现在,如果你足够聪明,你就不必费神地对你的‘助理’解释:克里吉奥编在什么类,而不是什么类。你会微笑着说:‘没关系!’然后自己去查。”

“这种自主行动的无能,这种道德上的愚行,这种意志上的脆弱和惰性,就是未来社会被带到崩溃境地的根源。如果人们不能为了自己而自主行动,人们又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地为他人服务呢?”

“乍看起来,所有的公司都有许多可以委以任务的人选,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你刊登广告招聘一名速记员,应聘者中,十有八九不会拼也不会写,他们甚至认为这些都无所谓。”

“这种人能够写出一封致加西亚的信吗?”

“‘你看那个职员。’一家大工厂的主管对我说。”

“‘我看到了,他怎么样?’”

“‘他是个很好的会计,不过如果我让他去城里办个小差事,他可能会完成任务,但很可能在途中走进酒吧,而到了市区,他还可能根本忘记了他自己是来干什么的。’”

“这种人你能把给加西亚送信的任务交给他吗?”

“近来,我们听到了许多人对‘在苦力工厂工作的可怜人’和‘那些为了寻找一份舒适的工作而频繁跳槽的人’表示同情,但是从来没有人提到,那些年龄正在不断变老的雇主们白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去促使那些不求上进的懒虫们勤奋起来;也没有人提到,雇主们持久而耐心地期待那些当他一转身就投机取巧、敷衍了事的员工能够振奋起来。”

“在每家商店和工厂,都有一些常规性的整顿工作。雇主们经常送走那些不能对公司有所助益的员工,同时也会接纳一些新的成员。不论有多忙,这种淘汰工作都要进行。只是当经济不景气、就业机会不多的时候,整顿才会有明显的绩效——那些不能胜任、没有才能的人,都被摈弃于公司大门之外,只有最能干的人,才会被留下来。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机制。雇主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只会保留那些最佳的职员——那些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我认识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但他没有独自经营企业的能力,并且对他人也没有丝毫的价值,因为他总是偏执地怀疑他的雇主在压榨他,或有压榨他的倾向。他没有能力指挥他人,也不愿意被他人指挥。如果你要他去‘把信送给加西亚’,他的回答很可能是:‘你自己去吧!’”

“当然,我知道像这种道德残缺的人比那些肢体残缺的人更不值得同情;但是,我们对那些用毕生精力去经营一个伟大企业的人应该予以同情:下班的铃声不能够停止他们的工作,他们因为努力维持那些漫不经心、拖拖拉拉、不知感激的员工的工作而白发日增。那些员工从来不愿想一想,如果没有雇主们付出的心血,他们是否将挨饿和无家可归?”

“我是否说得太严重了?可能如此。但是,就算整个世界变成贫民窟之时,我也要为成功者说几句同情的话——他们承受巨大的压力,导引众人的力量,终于获得了成功;但他从成功中得到了什么呢?除了食物和衣服,其他什么也没有。”

“我曾经为了衣食而为他人工作,也曾经当过一些雇员的老板,我深知其中的甘甜苦乐。贫穷没有什么优越之处,也不值得赞美,衣衫褴褛更不值得骄傲。并非所有的雇主都是采取高压手段极力压榨员工,并且我敢说,大多数雇主都更富有美德。”

“我敬佩的是那些不论老板在与不在都会坚持工作的人。当你交给他一封致加西亚的信时,他会迅速地接受任务,不会问任何愚蠢的问题,更不会随手把信扔到水坑里,而是全力以赴地把信送到。这样的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会为加薪而罢工。”

“文明,就是孜孜不倦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长久过程。”

“这样的人无论有什么愿望都能够得以实现。每个城市、乡镇、村庄,以及每个办公室、商店、工厂,都需要他参与其中。世界呼唤这种人才——非常需要并且急需——这种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一位经理在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员工时说:“我们所急需的人才,是意志坚定、工作起来全力以赴、有奋斗进取精神的人。我发现,最能干的人大体是那些天资一般、没有受过高深教育的人,他们拥有全力以赴的做事态度和永远进取的工作精神。做事全力以赴的人获得成功的几率大约占到九成,剩下一成的成功者靠的是天资过人。”这种说法代表了大多数管理者的用人标准:除了忠诚以外还应加上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