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无法改变世界时,改变自己
22650300000003

第3章 “命”不可变,但“运”可以变

第一节 命从心生,运由心转

想要梦想成真,首先学会不做梦

我们都需要华美的梦来装饰我们的生活,但要实现这一个个美丽的梦,不单单是要拥有梦想,如果只是拥有梦想,幻想着实现梦想后的美好与成就感,那么梦想只能永远是梦想,要想梦想成真,首先要学会不做梦,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去行动起来。

日本的“经营四圣”之一稻盛和夫先生曾经说过,“很多年轻人都梦想在有生之年取得骄人的成就,我们应该鼓励所有的年轻人怀有这样的梦想。但年轻人要明白,成就是靠每天一点一滴辛苦的工作累积下来的,不是一蹴而就。在人生旅途中,没有一步登天的魔梯。我们要脚踏实地、点滴积累,不管是生活,还是企业管理,只有‘脚踏实地’才是梦想成真之道。”

人人都渴望成功,但真正成功的人却只是少数,很多人都是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仔细想想不难发现,热情和脚踏实地的努力的错位是重要的原因。人在年轻的时候,往往心气很高,但常常由于眼高手低,不能脚踏实地做人做事,而与成功的机会擦肩而过;人到中年,虽然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往往又得过且过,由于缺乏继续向前的热情,从而永远无法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满足。

有些人能有所作为,是因为他们从不轻易选择快捷方式,而是日复一日地持续努力,认真又脚踏实地地用坚持实践着自己的梦想,让明天比今天更好。因此,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瞬间辉煌,而是每一个平凡的“今天”的不断累积,脚踏实地的努力。

在钱锺书先生去世后不久,曾有人撰文纪念他“寂静”、“勤于钻研”的一生,的确,钱锺书先生可谓是脚踏实地的典范,终生专注于学术研究,从不以口舌争名求利,从不为交游虚掷光阴;览古籍、做学问、写专著,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将他对于学问的苛求付诸实践,刻苦、勤奋,造就了这个学贯中西的大学者。

试想,若没有脚踏实地的孜孜以求,钱锺书先生又如何能成为中西文化的大师?司马迁含辛茹苦,埋头十几年,才一字一字地写出千古名篇《史记》;刘翔从小起步、不顾寒暑,勤学苦练,才一步一步地跑出一百米跨栏世界冠军。这些事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一个道理:追求成功的脚步必须扎扎实实。

可以说,每一个卓有成就的人都将自己的梦想转化成了行动。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曾向世人发出忠告:“要想登上陡峭的山峰,从一开始就需要有坚实的步伐。”一个人无论有怎样美好的追求,都不要心急火燎地去实现。而应该确定目标、探索方法、培养毅力、寻找机会,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操作去实践。

在对成功的追求中,守株待兔不行,揠苗助长更不行。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好高骛远,都会事与愿违,与理想背道而驰,使目标的实现遥遥无期。有的人自命不凡,可是心比天高,手比眼低,大事做不成,小事不愿做,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人贪求捷径,饮鸠止渴,画饼充饥,总是期待跨越发展,一夜成名,结果是捉鸡不成蚀把米。有的人投机取巧,不愿脚踏实地干,喜欢闭门造车,或者寻找旁门左道,结果是四处碰壁美梦熄。还有的人总想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生目标一朝完,好大喜功、追名逐利,结果累得气喘吁吁却无功而返。

一个真正为理想而追求、为事业而奋斗的人,就懂得风物长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要懂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当下做起,不被千难万险所吓倒,也不让声色犬马诱惑,静心屏气、沉着稳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在实现成功追求的路途中有毅力、有耐心,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破釜沉舟、坚持到底。

人生就像爬坡,恒心架起通天路,勇气吹开智慧门。如果心旌摇荡,必将前功尽弃。春播、夏锄、秋收、冬储,是农业上的一个过程,如果从春天一步就迈进初冬的门槛,那么储存的也只能是一堆堆枯黄的叶子。即便你驾着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也会被限制速度,因为超速预示着危险,也会受到惩罚。起点再美好,如果没有一个脚踏实地的过程,终点也将因此而黯然失色。

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每个要梦想的实现,都需要脚踏实地。善于积累,循序渐进,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善于学习积累成功经验,循序渐进开展工作。充实每一个今天,日复一日地积累,就会让梦想成真。

把人生的绊脚石当成自己的跳板

世事无常,我们随时都会遇到挫折。当我们碰到厄运的时候,当我们面对失败的时候,当我们承受重大灾难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呢?面对困难确实需要勇气,但这不能成为我们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只要我们仍能在自己的生命之杯中盛满希望之水,不要把自己禁锢在眼前的困苦中,眼光放远一点,就能将绊脚石转化为自己的跳板。当你看得见成功的未来远景时,便能走出困境,达到你梦想的目标。

内心充满希望,它可以为你增添一分勇气和力量,它可以支撑起你一身的傲骨。当莱特兄弟研究飞机的时候,许多人都讥笑他们是异想天开,当时甚至有句俗语说:“上帝如果有意让人飞,早就使他们长出翅膀了。”但是莱特兄弟毫不理会外界的说法,终于发明了飞机。当伽利略以望远镜观察天体,发现地球绕太阳而行的时候,教皇曾将他下狱,命令他改变主张,但是伽利略依然继续研究,并著书阐明自己的学说,他的研究成果后来终于获得了证实。最伟大的成就,常属于那些在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踢掉绊脚石,坚持到底的人。坚持就是胜利,这是成功的一条秘诀。

在一座偏僻遥远的山谷里的断崖上,不知何时,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它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野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对附近的杂草置之不理。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知道自己能开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你们怎样看我,我都要开花!”

终于,它开花了。它那灵性的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风景。年年春天,百合都努力地开花、结籽,最后,这里被称为“百合谷地”。因为这里到处是洁白的百合。

百合没有屈服于挫折,而是以挫折为契机,开出了花朵,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有时在某方面一时落后,有时困难重重,甚至有时被人嘲笑……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努力;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像那株百合一样,为自己播下希望的种子。

发生在汶川的5·12特大地震虽然震裂了大地,但震不跨人们坚强的心。面对死亡,活下来的人,他们必须要有足够强大的精神来支撑自己不要倒下,多少次的痛不欲生,多少次的跌跌撞撞,终于,他们顶住了,面对这需要珍重的新生,面对新生活,为死去的人好好活着。因为他们知道,活在痛苦中,只会让自己辜负这新生命的际遇,他们好好活着,就是对这生命最好的感恩。

在竞争中,暂时的落后并不可怕,自卑的心理才是可怕的。人生的失意、挫折、失败对人而言是一种考验,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财富。我们要牢记“勤能补拙”,既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又能放下包袱,以最大的决心和最顽强的毅力克服这些不足,弥补这些缺陷。人的缺陷不是不能改变,而是看你愿不愿意改变。只要下定决心,讲究方法,就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在不断前进的人生中,凡是看得见未来的人,也能掌握现在,因为明天的方向他已经规划好了,知道自己的人生将走向何方。平凡人总是把挫折当成挫折,当作自己前进的绊脚石,而非凡的人把人生中的挫折都当成自己的跳板,借助跳板,跨越到更高的阶段。所以,留住心中的“希望种子”,相信自己会有一个无可限量的未来,心存希望,任何艰难都不会成为我们的阻碍。相信只要怀抱希望,那些暂时的绊脚石,我们终将能从上面跨过去,之后等待我们的将会是熠熠生辉的星光大道。

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有的人并不站在同一个场所——有的在山前,有的在海边,有的在平原,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站着不动,所有的人都得朝前走。”这是泰戈尔的名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也许低也许高,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机会站在人生的最高顶点,但是“所有的人都得朝前走”,即不论是谁都要努力进取。我们不一定要创造丰功伟绩,但不论现在的成绩如何,我们都要不断超越现在,不断进取才有成功的机会,而安于现状被安逸生活吞噬进取心的人,则永远没有体验人生风景的机会。

有一天,沼泽向在自己身边奔流而过的河流问道:“你整天川流不息,一定累得要命吧?你一会儿背着沉重的大船,一会儿负着长长的水筏,在我眼前奔流而过。小船小划子更不用说了,它们多得没有个穷尽。你什么时候才能抛弃这种无聊的生活呢?像我这样安安逸逸地生活,你办得到吗?我是一个幸福的闲人,舒舒服服、悠悠闲闲地荡漾在柔和的泥岸之间,好比高贵的太太们窝在沙发的靠枕里一样。大船小船也罢,漂来的木头也罢,我这儿可没有这些无谓的纷扰,甚至小划子有多重我都不知道,至多偶尔有几片落叶漂浮在我的胸膛上,那是微风把它们送来和我一起休息的。一切风暴有树林挡住,一切烦恼我也沾染不上,我的命运是再好不过的了。周围的尘世不断地忙忙碌碌,我却躺在哲学的梦里养神休息。”

“哲学家,你既然懂得道理,可别忘了这条法则,”河流回答,“水只有流动才能保持新鲜,我成了伟大壮阔的河流就是因为我不躺在那儿做梦,而是按照这个法则川流不息。结果呢,我的源源不绝的水,又多又清的水,年复一年地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因而赢得了光荣的名誉,或许我还要世世代代地川流不息下去。那时候,你的名字就不会有人知道了。”

多年以后,河流的话果然应验了,壮丽的河仍旧川流不息,沼泽却一年浅似一年。沼泽的表面浮着一层黏液,芦苇生出来了,而且生长得很快,沼泽最终干涸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成不变能换取一时的安逸,却得不到丝毫成长,只会慢慢退步,甚至慢慢衰亡。

成功的人往往都是一些不那么“安分守己”的人,他们绝对不会因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绩而沾沾自喜。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谨记:只有不断“砸烂”较差的,你才能完全没有包袱,创造出更好的,走上成功的殿堂,就像下面的故事中讲到的一样。

一位雕塑家有一个12岁的儿子。儿子要爸爸给他做几件玩具,雕塑家只是慈祥地笑笑,说:“你自己不能动手试试吗?”

为了制作自己的玩具,孩子开始注意父亲的工作,常常站在大台边观看父亲运用各种工具,然后模仿着运用于玩具制作。父亲也从来不向他讲解什么,放任自流。

一年后,孩子好像初步掌握了一些制作方法,玩具造得颇像个样子。这样,父亲偶尔会指点一二。但孩子脾气倔,从来不将父亲的话当回事,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父亲也不生气。

又一年,孩子的技艺显著提高,可以随心所欲地摆弄出各种人和动物形状。孩子常常将自己的“杰作”展示给别人看,引来诸多夸赞。但雕塑家总是淡淡地笑,仿佛并不在乎似的。

有一天,孩子存放在工作室的玩具全部不翼而飞,他十分惊疑!父亲说:“昨夜可能有小偷来过。”孩子没办法,只得重新制作。半年后,工作室再次被盗!又半年,工作室又失窃了。

孩子有些怀疑是父亲在捣鬼:为什么从不见父亲为失窃而吃惊、防范呢?偶然一天夜晚,儿子夜里没睡着,见工作室灯亮着,便溜到窗边窥视:父亲背着手,在雕塑作品前踱步、观看。好一会儿,父亲仿佛做出某种决定,一转身,拾起斧子,将自己大部分作品打得稀巴烂!接着,将这些碎土块堆到一起,放上水重新混合成泥巴。孩子疑惑地站在窗外。这时,他又看见父亲走到他的那批小玩具前。只见父亲拿起每件玩具端详片刻,然后,父亲将儿子所有的自制玩具扔到泥堆里搅和起来!当父亲回头的时候,儿子已站在他身后,瞪着愤怒的眼睛。父亲有些羞愧,温和地抚摩儿子的脸蛋,吞吞吐吐道:“我……哦,是因为,只有砸烂较差的,我们才能创造更好的。”

10年之后,父亲和儿子的作品多次同获国内外大奖。

人也只有在不断进取的状态下才能够永葆生命的活力。既然生命不息,那就应该不断进取,超越自我。奔腾不息的流水才能够永葆生命的新鲜与活力,对于积极进取的人来说,每天都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因为进取心带来的激励存在于我们人体内,它推动我们完善自我,追求完美的人生。

一个有事业进取心的人,可以把“梦”做得高些,虽然开始时只是梦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轻易放弃,梦想终能成真。一旦我们每一个人有幸受这种伟大推动力的引导和驱使,生命就会成长、开花、结果。

胡巴特说:“这个世界愿对一件事情赠予大奖,包括金钱和荣誉,那就是‘进取心’。”进取心是存在于我们体内的一种神秘又伟大的力量。有了进取心,就可像杨澜说的那样“什么都阻挡不了我,天空才是我的极限。”也许我们正处于人生起步阶段,也许已经小有成就抑或许仍然平凡,无论我处于什么样的高度,也要时刻提醒自己,生活还在继续,要一直向前,而不该原地踏步,数着自己的脚印过活。经济不景气,金融危机,这一切使得竞争更加残酷。年轻人只有让自己能够迅速地成长,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拼搏,知识面就会越广,得到的信息就越多,人生的视野就越来越开阔。

创新就是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每一个能够成功的人所拥有的重要品质。走前人走过的路,往往很难觅得一条真正能有所收获的路。我们常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勇敢的人。同样,如果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就不会知道这世界上还有螃蟹这样的美食,但是没有人会记住第二个吃螃蟹的人。就如同我们会记住每一个伟大成就或者定理的发现者,但是我们不会记住他们后来的诠释者,除非能够在同一领域里有所创新。发掘新奇的,探索未知的,便能够取得成就,获得成功。

世上的路并非走的人越多,就越平坦、越顺利。跟在别人后面走,不仅很难有创新,有时还可能跌进陷阱。一位商界大亨曾这样感慨:“凡事第一个做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做的人是庸才,第三个做的人是蠢才。”要想成功,我们应以新、奇制胜,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去发现别人尚未发现的机会。

前人走过的路不一定是康庄大道,也可能荆棘满布。前人的脚印不一定全是成功的步伐,也可能是失败的铺垫。因此,正确对待已有的模式,在面临选择之时,不仅仅要以现成事物为参照,还要去发散思维,创造出更多的行为模式,并且进行正确的评估。在黑暗中前行不仅需要一颗勇敢的心,还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正视眼前的现状,考虑所有可能的问题才能够紧紧把握住自己航程的方向,从而创造不一样的人生。

几年前,荷兰一个城市产生了垃圾问题。这个城市一度相当干净,但由于人们不愿使用垃圾桶,结果垃圾四处堆积。

卫生机关对此极为关注。他们提出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能使城市清洁。第一个办法是:把乱丢垃圾的人的罚金从25元提高到50元。实施后,收效甚微。第二个办法是:增加街道巡逻人员的数量。然而实施成效同样不明显。

于是,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人们把垃圾丢入垃圾桶时,可以从桶里拿到钱呢?我们可以在每一个垃圾桶上装上电子感应的退币机器,在人们倒垃圾入桶时,就可以拿到10元奖金。

但是,这个点子明显难以实施,因为假若市政府采用了这个办法,那么过不了多久就会使财政拮据或发生危机。

上述建议虽然不切实际,未被采用,但可以被用作垫脚石。他们想到:“是否有其他奖励大家用垃圾桶的办法呢?”这个问题有了答案。卫生部门设计出了电动垃圾桶,桶上装有一个感应器,每当垃圾丢进桶内,感应器就有反应而启动录音机,播出一则故事或笑话,其内容每两个星期换一次。这个设计大受欢迎。结果所有的人不论距离远近,都把垃圾丢进垃圾桶里,城市又恢复了清洁。

没有哪种方案是完美无缺的,如果你只钟爱一种方案,你就看不到其他方案的长处,你也会因此而失去许多机会。寻找新方案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将思维发散到四面八方,绝不要在刚找到第一种正确答案时就止步不前,而是继续寻找其他的方案。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等于一个诸葛亮”,每个人的思维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只有集思广益,才能克服局限缔造出最完美的方案。没有一种方案能够面面俱到,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应该善于收集不同的解决办法,从而能够争取使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完美方案的必经途径。通过发散性思维找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通过分析综合的方法明确各个方案中的优缺点,最后进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那么一个能够平衡各方利益,解决各种矛盾的综合方案就会诞生。

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发散性思维,同时也需要选择和舍弃。辨识不同方案的特点,从而能够进行有目的的斟酌。我们在当下的生活中,若在面对困境时不放弃,继续找寻;在面对成功时不停止,继续完善。便能够得到最完美的结果。

这个时代并不欠缺机会,而是欠缺创意。假如你有新奇的想法,并付诸行动,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里,都隐藏着一些新鲜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够想到这一点,不断地从偶然的机会中挖掘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不断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就能够打破思维的桎梏,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更有创意。

第二节 你不能决定出身,但可以把握命运

没有解决办法,那就改变问题

当我们苦苦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却因方法不当而一次一次地进行尝试时,不妨想一想能不能将问题稍加改变,使我们的方法更加适合它。

危机来临,许多问题如果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怎么办?一般的人也许会告诉你:“那只能放弃了。”但善于运用逆向思维的杰出人士会这样说:“找不到办法,那就改变问题!”

在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大陆,一种方便、价廉的圆珠笔在书记员、银行职员甚至是富商中流行起来。制笔工厂开始大量生产圆珠笔。但不久却发现圆珠笔市场严重萎缩,原因是圆珠笔前端的钢珠在长时间的书写后,因摩擦而变小,继而脱落,导致笔芯内的油漏出来,弄得满纸油渍,给书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人们开始厌烦圆珠笔,不再用它了。

一些科学家和工厂的设计师们为了改变“笔芯漏油”这种状况,做了大量的实验。他们都从圆珠笔的珠子入手,实验了上千种不同的材料来做笔前端的圆珠,以求找到寿命最长的圆珠,最后找到了钻石这种材料。钻石确实很坚硬,不会漏油,但是钻石价格太贵,而且当油墨用完时,这些空笔芯怎么办?

为此,解决圆珠笔笔芯漏油的问题一度搁浅。后来,一个叫马塞尔·比希的人却很好地将圆珠笔进行了改进,解决了漏油的问题。他的成功是得益于一个想法:既然不能延长“圆珠”的寿命,那为什么不主动控制油墨的总量呢?于是,他所做的工作只是在实验中了解一颗钢珠在书写中的“最大用油量”,然后每支笔芯所装的“油”都不超过这个“最大用油量”。结果解决了这个大难题。这样,方便、价廉又“卫生”的圆珠笔又成了人们最喜爱的书写工具之一。

马塞尔·比希发现解决足够结实又廉价的“圆珠”这个问题比较困难,便将问题转换为控制“最大用油量”,运用逆向思维使原本棘手的问题得到了巧妙的规避,并且不需要耗费过多的精力和财力。

马塞尔·比希灵活改变了着手点,就解决了问题。有一位智者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看见了问题,然后界定和描述这个问题,并且抱怨这个问题,结果自己也成为这个问题的一部分。另一种人是观察问题,并立刻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品质得到了提升。你愿意成为问题的一部分,还是成为解决问题的人,这个选择决定了你是一个失败者还是成功者。

其实,现实生活往往如此,无论你做了多少研究和准备,有时事情就是不能如你所愿。如果你尽了一切努力,还是找不到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就不妨像马塞尔·比希那样,从反方向思考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其实,思维逆转本身就是灵感的源泉。

找不到解决方法,就试着改变这个问题。还有一个故事:

某楼房自出租后,房主不断接到房客的投诉。房客说,电梯上下速度太慢,等待时间太长,要求房主尽快更换电梯,否则他们将搬走。

已经装修一新的楼房,如果再更换电梯,成本显然太高。如果不换,万一房子租不出去,更是损失惨重。房主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几天后,房主并没有更换电梯,可有关电梯的投诉再也没有接到过,剩下的空房子也很快租出去了。

为什么呢?原来,房主在每一层的电梯间外的墙上都安装了很大的穿衣镜,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自己的仪表上,自然感觉不出电梯的上下速度是快还是慢了。

更换电梯显然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但问题该怎么解决呢?房主也运用了逆向思维,将视角从“换不换电梯”这一问题转换到了“该如何让房客不再觉得电梯慢”,问题变了,方案也就产生了,转移大家的注意力就可以了。

无论你做了多少研究和准备,就是达不到自己预想的结果。如果试了很多方法,还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那就试着改变这个问题。

为问题寻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是通常使用的正向思维思考方式,但是,当难以找到解决途径时,也许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将问题改变,改变成我们能够驾驭的、容易解决的。

用能力打造自己的影响力

影响力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别人对你的实力的认同。换言之,富有影响力的人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被别人看成是独特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这种信念一旦产生,人们不仅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他,而且会做出异乎寻常的决定去追随他。因为一旦拥有对这个人坚定不移的信念,人们就会坚定地认为,他是如此非凡,他就会知道问题的全部答案,有办法变理想为现实。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才能使人们感到非同寻常,你的非同寻常,是由其非同寻常的实力造成的,能力决定了你的影响力。

影响力与人的能力素质直接相关。那些个人素养、道德品质较好,而能力低、素质差的“无能的好人”,是难以获得影响力从而赢得追随者的。

成功的领导人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了超群的领导才能,能得到上司的赏识和信任,受到下属的爱戴和拥护。这样,未来领导人的威望就会逐步树立起来。一个人的实力是一步步增强和不断展现出来的,当你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卓越的才能,得到他人的欣赏和信任,这样你的实力就会展现出来,甚至形成一种无形的权威。

赢得了欣赏和信任,在生活和工作中自然就会一呼百应,大家愿意心悦诚服地聚集在你的周围,这样,支持者就会越多。缺乏能力的人,生活上不如意,工作中不行,这样的人可能是个“老好人”,但多数人不喜欢和这样的人打交道,自然就树立不起威望,也不能赢得更多的支持者。

一些个人的素质或行为也会被理解成非凡的或独特的,成为构筑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曾经教过比尔·盖茨的一位大学教授评价他说:“他是我所教的学生当中最好的学生,我不能想象还有比他更聪明的人。搞软件,对他来说几乎是不费力的。”比尔·盖茨的一位同学也说:“他是一位天才,问题就这么简单。他说他的脑子里尽是一些软件开发方案,而我们不能不信他。”不仅是比尔·盖茨,许多被称为魅力领导者的人也都是这样常常被熟知他们的人所议论。我们常常听人们钦佩地说起他们的老板,如:“他真聪明,善于把握事物的实质,一眼就能看穿未来。”“他是与众不同的,他有非凡的理解力和卓越的战略眼光,没办法,他就是比别人聪明。”从这些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人的老板以独特的能力,在其公司员工那里构筑了非凡的信誉和影响力。

有一个人是这么评价一位他非常尊敬的领导的:

他确实非常有魅力,这在两件事上明显地表现出来。一是他身上凝聚着有关制造业的全部知识,对此,他可以信手拈来,随意说出,可见,他对自己的专业了解得极为透彻。他刚一到任,就全面地更新了生产的流程,使得我们厂终于生产出自己的产品,而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二是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就是干什么他总比别人领先一步。当他和我们说出他的想法以后,很多人发自内心想说:“真希望那是我自己说的。”

确实有很多人拥有非凡的才能,但是,他们之所以被认为有非凡的才能,是因为他们获得过别人从来没有获得过的成功,而这些成功有时就被夸大地看成是超凡出众的能力造成的。

对于一个富有影响力的领导者来说,在他所有被下属所崇拜的才能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领导者的战略眼光。作为拥有较大专家影响力的领导者,他与普通领导人之间的区别,往往在于他不仅拥有非凡的战略眼光,而且拥有相应的知识及技能,这些往往被人们称为聪明或智慧。他们之所以给人以如此印象,是其非凡能力使然,同时,这也说明他们在其下属那里建立起了非同寻常的专家影响力。一般来说,这种专家影响力使得下属们坚信,在这样的领导者手下,自己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因此,他们都心甘情愿地追随领导者。

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这些领导者非凡的战略眼光既非天生,也非神授,而只能解释为是从以前的实践经验中积累起来的对现象的领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这种能力往往是与实践经验一起发挥作用的。他们之所以比其下属表现得更聪明,关键是因为他们拥有其下属没有的经验和知识。

所以,我们要在成长中不断积累实力,用自己的实力塑造自己的影响力。

一般来说,这种专家影响力使得下属们坚信,在这样的领导者手下,自己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因此,他们都心甘情愿地追随领导者。

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这些领导者非凡的战略眼光既非天生,也非神授,而只能解释为是从以前的实践经验中积累起来的对现象的领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这种能力往往是与实践经验一起发挥作用的。他们之所以比其下属表现得更聪明,关键是因为他们拥有其下属没有的经验和知识。

所以,我们要在成长中不断积累实力,用自己的实力塑造自己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