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1]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2]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3],今日芳尊唯恐浅。
【作者介绍】
钱惟演(962~1034年),字希圣,北宋大臣,著名诗人,他与同时代的杨亿、刘筠齐名,时常往来酬唱,后由杨亿汇辑成《西昆酬唱集》一书,两卷,收录总共十七人的近体诗作二百四十八首,其中钱惟演占五十四首。后世将这些人的诗作风格称为“西昆体”,其特色是雕镂精细、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雅的艺术特色,缺点是内容贫乏,很少描述真情实感,更缺乏生活气息。
钱惟演的父亲是吴越王钱俶,978年,钱俶献所据两浙十三州之地归宋,钱惟演也因此出仕宋朝,累官至工部尚书、枢密使等职。他从政多年,却并没有什么大的建树,反而趋附权贵,打击异己,所以在去世后,朝廷一度打算赠予谥号“文墨”,文是指敏而好学,墨是指贪而败官。后经家人申诉,改为“思”,思的意思是追悔前过。庆历年间又改为“文禧”,禧的意思是质渊受谏,即善于容纳意见。
【注释】
[1]绿杨:诗词中所谓绿杨,其实大多是指柳树。[2]鸾镜:别本作“鸾鉴”,鉴即是镜。范泰《鸾鸟诗序》中说:“昔罽宾王结罝峻之山,获一鸾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致也,乃饰以金樊,飨以珍羞。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意,鸾睹形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后世遂用此典,称呼镜子为鸾镜或鸾鉴。[3]芳尊:尊即为樽,饮酒器。
【词牌说明】
小令,本为唐朝教坊曲(很多词牌都源出唐教坊),以韦庄“独上小楼春欲暮”为正格,仄韵换韵,五十五字,即上阕第三句较此词少一字(“消息断,不逢人”)。但这种五十六字且不换韵的,北宋以后也有很多人使用,也被称为《木兰花令》《玉楼春》。此外,从此词牌又衍生出《减字木兰花》和《偷声木兰花》两种词牌。
【语译】
看城上旖旎风光,黄莺鸣唱,城下则烟波浩渺,春水拍岸。这般葱绿杨柳、萋迷芳草,要到何时才会消亡呢?为何见此美景,反倒使我泪眼模糊、愁肠寸断?
逐渐察觉,我的情怀已然衰老,不禁惊叹,镜中红颜悄然改换。往年我体弱多病,厌恶杯中之酒,如今却唯恐杯中尚浅,酒难醉人啊!
【赏析】
根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录》中说:“钱思公谪汉东日,撰《玉楼春》词,每酒阑歌之则泣下。”查钱惟演晚年被贬为崇信军节度使,任所在随州(即今湖北随州),也即“汉东”,最后死在任上。所以作此词的时候,正是钱惟演政治上的失意期,而且五十多岁了,垂垂老矣,也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回到朝廷中枢的机会。相比他的很多诗作,这首词还算是有一定真情实感的。
此词也是见物兴感,见景生情。城上城下,风光大好,黄莺鸣唱、烟波拍岸,还有满目的绿树芳草,然而见此美景,不但未能使钱惟演感到高兴,反而“泪眼愁肠”。按照词的习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于是笔锋顺接而下,说自己所以难耐美景,全为年华老去,壮志消磨。一方面是镜中朱颜暗换,不知不觉中已届暮年,一方面却只能借酒浇愁,唯恐杯中的酒不满,无法使自己醉倒,也就无法使自己暂时性地遗忘内心种种惆怅。
以钱惟演老练的笔法,上阕前三句短短二十一个字,就非常生动地描摹出了眼前美景,其后写情的词句仅笔法来说,也可圈可点。然而全篇所抒发的不过是一个老官僚垂暮的苍凉,垂暮者既非英雄,也非美女,能够引发同感的大概也只有历代在政治斗争中败退而又无能再战的官宦们罢了。就词本身来说,实在算不得上品。文人惯常无病呻吟,而这种老病呻吟,其实格调也高不到哪里去。
前人论此词,大多认为结句佳妙,只有杨慎在《词品》中认为不够“委婉”。词本来就是从唐教坊曲演变而来的,比起诗的形式,其特色一是市民,二是雅致,最初写词的人很少用这种文艺形式来抒发比较激烈的情感和表现比较宏大的主题,所以杨慎会有这么一说。但从北宋后期开始,词日渐向诗靠拢,苏词多旷达,辛词多豪放,陈亮甚至以政论入词,要是站在这种立场上再看“今日芳尊唯恐浅”一句,反而会觉得还是委婉有余而真情不足了。
据说,当钱惟演填了此词后,他家中的老歌伎惊鸿说,先王(钱俶)临终时也作《木兰花》作为自己的挽歌,与此词意相近,莫非相公您也要死了吗?果然不久后,钱惟演就死于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