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总会有办法:用黄金思维解决难题
22661900000002

第2章 序章 改变思维,改变人生

思维:人类最本质的资源

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来打敌人,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来航海,中国却用它来测风水;外国用鸦片来医病,中国却拿它当饭吃。”我们在回味鲁迅先生的这番尖锐的评论时,不应只将其作为揭露国人悲哀的样板,更应当思考其中蕴涵的更深层的意义:面对同样的事物,中国人与外国人为什么会采取不同的态度?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用途?

难道说中国人没有外国人聪明?但事实却是中国人发明火药、指南针的时间比外国人早了几百年。难道说中国人不思进取、甘愿落后?这恐怕也不符合事实。中国人一向以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面孔示人。那么,我们只能将其归结为思维方法的不同。

思维是人类最本质的一种资源,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家与哲学家都认为思维是人脑经过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机能,并把思维定义为“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所作出的概括与间接的反应”。我们所说的思维方法就是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将思维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用于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考模式。

我们说,思路决定出路。因为思维方法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与方式就不同;因为思维方法不同,我们所采取的行动方案就不同;因为思维方法不同,我们面对机遇进行的选择就不同;因为思维方法不同,我们在人生路上收获的成果就不同。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打算去上海,一个打算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又都改变了主意,因为他们听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赚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是掉进了火坑。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赚钱的呢?我幸好还没上车,不然就失去了一次致富的机会。

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去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去北京的票。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开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也可以赚钱。只要想办法,花点力气就可以赚钱。

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他从郊外装了10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又爱花的上海人出售。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6次,净赚了50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房。在长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而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梯子、水桶和抹布,办起了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清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名员工,业务也由上海发展到了杭州和南京。

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卧铺车厢,向他要一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5年前他们曾经交换过一次车票。

我们常常感叹:面对相同的境遇,拥有相近的出身背景,持有相同的学历文凭,付出相近的努力,为什么有的人能够脱颖而出,而有的人只能流于平庸?为什么有的人能够飞黄腾达、演绎完美人生,而有的人只能一败涂地、满怀怨恨而终?

我们不得不说,这些区别和差距的产生往往也源于思维方法的不同。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掌握并运用了正确的思维方法。正确的思维方法可以为人们提供更为准确、更为开阔的视角,能够帮助人们洞穿问题的本质,把握成功的先机。而失败的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善于改变思维方法,陷入了思维的误区和解决问题的困境,就像一位工匠雕琢一件艺术品时选错了工具,最后得到的必然不会是精品。

为什么从苹果落地的简单事件中,只有牛顿能够引发万有引力的联想?为什么看到风吹吊灯的摆动,只有伽利略能够发现单摆的规律?为什么看到开水沸腾的景象,只有瓦特能够将其原理运用到蒸汽机的创造之中?因为他们运用了正确的思维方法,所以他们才能走在时代的最……前沿。

思维是人类最本质的资源,又是足以影响人成败的关键因素,它就像蕴藏在大脑中的石油,只要合理地发掘和利用,就能够帮助我们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奇迹和美好篇章;反之,若开掘无度、无章可循,只能造成资源的浪费与一生成就的湮没。

启迪思维是提升智慧的途径

我们一直都深信“知识就是力量”,并将其奉为金科玉律,认为只要有了文凭,有了知识,自身的能力就无可限量了。事实却不完全如此,下面这个小故事也许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示。

在很久以前的希腊,一位年轻人不远万里四处拜师求学,为的是能得到真才实学。他很幸运,一路上遇到了许多学识渊博者,他们感动于年轻人的诚心,将毕生的学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年轻人。可是让年轻人感到苦恼的是,他学到的知识越多,就越觉得自己无知和浅薄。

他感到极度困惑,这种苦恼时刻折磨着他,使他寝食难安。于是,他决定去拜访远方的一位智者,据说这位智者能够帮助人们解决任何难题。他见到了智者,便向他倾诉了自己的苦恼,并请求智者想一个办法,让他从苦恼当中解脱出来。

智者听完了他的诉说之后,静静地想了一会儿,接着慢慢地问道:“你求学的目的是为了求知识还是求智慧?”年轻人听后大为惊诧,不解地问道:“求知识和求智慧有什么不同吗?”那位智者笑道:“这两者当然不同了,求知识是求之于外,当你对外在世界了解得越深越广,你所遇到的问题也就越多越难,这样你自然会感到学到的越多就越无知和浅薄。而求智慧则不然,求智慧是求之于内,当你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得越多越深时,你的心智就越圆融无缺,你就会感到一股来自于内在的智性和力量,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烦恼了。”

年轻人听后还是不明白,继续问道:“智者,请您讲得更简单一点好吗?”智者就打了一个比喻:“有两个人要上山去打柴,一个早早地就出发了,来到山上后却发现自己忘了磨砍柴刀,只好用钝刀劈柴。另一个人则没有急于上山,而是先在家把刀磨快后才上山,你说这两个人谁打的柴更多呢?”年轻人听后恍然大悟,对智者说:“您的意思是,我就是那个只顾砍柴而忘记磨刀的人吧!”智者笑而不答。

人们往往把知识与智慧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知识与智慧并不是一回事,一个人知识的多少,是指他对外在客观世界的了解程度,而智慧水平的高低不仅在于他拥有多少知识,还在于他驾驭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其中,思维能力的强弱对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第一步是接触外界事物,产生感觉、知觉和印象,这属于感性认识阶段;第二步是将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逐渐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产生认识过程的飞跃,进而构成判断和推理,这属于理性认识阶段。我们说的思维指的就是这一阶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知识、理论一大堆,谈论起来引经据典、头头是道,可一旦面对实际问题,却束手束脚不知如何是好。这是因为他们虽然掌握了知识,却不善于通过开启思维运用知识。另有一些人,他们的知识不多,但他们的思维活跃、思路敏捷,能够把有限的知识举一反三,将之灵活地应用到实践当中。

南北朝的贾思勰,读了荀子《劝学篇》中“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话,他想:细长的蓬生长在粗壮的麻中会长得很直,那么,细弱的槐树苗种在麻田里,也会这样吗?于是他开始做试验,由于阳光被麻遮住,槐树为了争夺阳光只能拼命地向上长。三年过后,槐树果然长得又高又直。由此,贾思勰发现植物生长的一种普遍现象,并总结出了一套规律。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知识不等于智慧。掌握知识和拥有智慧是人的两种不同层次的素质。对于它们的关系,我们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智慧好比人体吸收的营养,而知识是人体摄取的食物,思维能力是人体消化的功能。人体能吸收多少营养,不仅在于食物品质的好坏,也在于消化功能的优劣。如果一味地贪求知识的增加,而运用知识的思维能力一直在原地踏步,那么他掌握的知识就会在他的头脑当中处于僵化状态,反而会对他实践能力的发挥形成束缚和障碍。这就像消化不良的人吃了过多的食物,多余的营养无法吸收,反倒对身体有害。

我们一再强调思维的意义,绝非贬低知识的价值。我们知道,思维是围绕知识而存在的,没有了知识的积累,思维的灵活运用也会存在障碍。因此,学习知识和启迪思维是提升自身智慧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没有知识的支撑,智慧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思维的驾驭,知识就像一潭死水,波澜不兴,智慧也就更无从谈起了。

环境不是失败的借口

有些人回首往昔的时候,不免满是悔恨与感叹:努力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拼搏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成功。他们抱怨,抱怨自己的出身背景没有别人好,抱怨自己的生长环境没有别人优越,抱怨自己拥有的资源没有别人丰富。总之,外界的一切都成了他们抱怨的对象。在他们的眼里,环境的不尽如人意是导致失败的关键因素。

然而,他们错了。环境并不能成为失败的借口。环境也许恶劣,资源也许匮乏,但只要积极地改变自己的思维,一定会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定会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我们身边的许多人,就是通过灵活地运用自己的思维,改变了不利的环境,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了最大的效益。

广州有一家礼品店,在以报纸做图案的包装纸的启发下,通过联系一些事业单位低价收下大量发黄的旧报纸,推出用旧报纸免费包装所售礼品的服务。店主特地从报纸中挑选出特殊日子的或有特别图案的,并分类命名,使顾客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相应的报纸。这种服务推出后,礼品店的生意很快就火了起来。

这家礼品店的老板不见得比我们聪明,他可以利用的资源也不比别的礼品店经营者的多,但他却成功了。因为他转变了思维,寻找到了一个新方法。

我们在做事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资源匮乏的问题,但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善于打通自己的思维网络,激发脑中的无限创意,就一定能够将问题圆满解决。

总是有人抱怨手中的资源太少,无法做成大事。而一流的人才根本不看资源的多少,而是凡事都讲思维的运用。只要有了创造性思维,即使资源少一些又有什么关系呢?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总理李光耀打了一份报告说:

“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夏威夷有十几米高的海浪。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光耀看过报告后,在报告上批下这么一行文字:

“你还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上帝给了我们最好的阳光,只要有阳光就够了!”

后来,新加坡利用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大量种植奇花异草、名树修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展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连续多年旅游业收入位列亚洲第二。

是啊,只要有阳光就够了。充分地利用这“有限”的资源,将其赋予“无限”的创意思维,即使只具备一两点与众不同之处,也是可以取得巨大成功的。

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不要指望别人将所需资源全部准备妥当,只等你来“拼装”;也不要指望你所处的环境是多么的尽如人意。

任何事情都需要你开启自己的智慧,改变自己的思维,积极地去寻找资源,没有资源也要努力创造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渐渐踏上成功之路。

正确的思维为成功加速

思维是一种心境,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感悟。在伴随人们实践行动的过程中,正确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路是化解疑难问题、开拓成功道路的重要动力源。一个成功的人,首先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者,经常积极地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去应对各种挑战和应付各种困难。因此,这种人也较容易体味到成功的欣喜。

美国船王丹尼尔·洛维格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例子。

从他获得自己的第一桶金,乃至他后来拥有数十亿美元的资产,都和他善于运用思维,善于变通地寻找方法的特点息息相关。

当洛维格第一次跨进银行的大门,人家看了看他那磨破了的衬衫领子,又见他没有什么可作抵押的东西,很自然地拒绝了他的贷款申请。

他又来到大通银行,千方百计总算见到了该银行的总裁。他对总裁说,他把货轮买到后,立即改装成油轮,他已把这艘尚未买下的船租给了一家石油公司。石油公司每月付给的租金,就用来分期还他要借的这笔贷款。他说他可以把租契交给银行,由银行去跟那家石油公司收租金,这样就等于在分期付款了。

大通银行的总裁想:洛维格一文不名,也许没有什么信用可言,但是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却是可靠的。拿着租契去石油公司按月收钱,这自然是十分稳妥的。

洛维格终于贷到了第一笔款。他买下了他所要的旧货轮,把它改成油轮,租给了石油公司。然后又利用这艘船作抵押,借了另一笔款,又买了一艘船。

洛维格能够克服困难,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的成功与精明之处,就在于能够变通思维,用巧妙的方法使对方忽略他的一文不名,而看到他的背后有一家石油公司的可靠信用为他做支撑,从而成功地借到了钱。

和洛维格相仿,委内瑞拉人拉菲尔·杜德拉也是凭借积极的思维方法,不断找到好机会进行投资而成功的。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他就建立了投资额达10亿美元的事业。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杜德拉在委内瑞拉的首都拥有一家很小的玻璃制造公司。可是,他并不满足于干这个行当,他学过石油工程,他认为石油是个能赚大钱且更能施展自己才干的行业,他一心想跻身于石油界。

有一天,他从朋友那里得到一则信息,说是阿根廷打算从国际市场上采购价值2……000万美元的丁烷气。得此信息,他充满了希望,认为跻身于石油界的良机已到,于是立即前往阿根廷活动,想争取到这笔合同。

去后,他才知道早已有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石油公司两个老牌大企业在频繁活动了。这是两家十分难以对付的竞争对手,更何况自己对石油业并不熟悉,资本又不雄厚,要成交这笔生意难度很大。但他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决定采取迂回战术。

一天,他从一个朋友处了解到阿根廷的牛肉过剩,急于找门路出口外销。他灵机一动,感到幸运之神到来了,这等于向他提供了同英国石油公司及壳牌公司同等竞争的机会,对此他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他旋即去找阿根廷政府。当时他虽然还没有掌握丁烷气,但他确信自己能够弄到,他对阿根廷政府说:“如果你们向我买2……000万美元的丁烷气,我便买你2……000万美元的牛肉。”当时,阿根廷政府想赶紧把牛肉推销出去,便把购买丁烷气的投标给了杜德拉,他终于战胜了两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投标争取到后,他立即筹办丁烷气。他随即飞往西班牙,当时西班牙有一家大船厂,由于缺少订货而濒临倒闭。西班牙政府对这家船厂的命运十分关切,想挽救这家船厂。

这一则消息,对杜德拉来说,又是一个可以把握的好机会。他便去找西班牙政府商谈,杜德拉说:“假如你们向我买2……000万美元的牛肉,我便向你们的船厂订制一艘价值2……000万美元的超级油轮。”西班牙政府官员对此求之不得,当即拍板成交,马上通过西班牙驻阿根廷使馆,与阿根廷政府联络,请阿根廷政府将杜德拉所订购的2……000万美元的牛肉,直接运到西班牙来。

杜德拉把2……000万美元的牛肉转销出去之后,继续寻找丁烷气。他到了美国费城,找到太阳石油公司,他对太阳石油公司说:“如果你们能出2……000万美元租用我这条油轮,我就向你们购买2……000万美元的丁烷气。”太阳石油公司接受了杜德拉的建议。从此,他便打进了石油业,实现了跻身于石油界的愿望。经过苦心经营,他终于成为委内瑞拉石油界的巨子。

洛维格与杜德拉都是具有大智慧、大胆魄的商业奇才。他们能够在困境中积极灵活地运用自己的思维,变通地寻找方法,创造机会,将难题转化为有利的条件,创造更多可以利用的资源。

这两个人的事例告诉我们: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思维控制了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思维也决定了自己的视野、事业和成就。美国一位著名的商业人士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他的成功就在于他善于运用思维、改变思维,他能根据不同的困难,采取不同的方法,最终克服困难。

思维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决定着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和处世的态度。正确的思维可以为成功加速,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够较好地把握自己,才能够从容地化解生活中的难题,才能够顺利地到达智慧的最高境界。

改变思维,改变人生

马尔比·D.巴布科克说:“最常见同时也是代价最高昂的一个错误,就是认为成功依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成功的要素其实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那就是正确的思维。一个人能飞多高,并非由人的其他因素,而是由他自己的思维所制约。

下面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信对大家会有启发。

一对老夫妻结婚50周年之际,他们的儿女为了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送给他们一张世界上最豪华客轮的头等舱船票。老夫妻非常高兴,登上了豪华游轮。真的是大开眼界,可以容纳几千人的豪华餐厅、歌舞厅、游泳池、赌厅等应有尽有。唯一遗憾的是,这些设施的价格非常昂贵,老夫妻一向很节省,舍不得去消费,只好待在豪华的头等舱里,或者到甲板上吹吹风,还好来的时候他们怕吃不惯船上的食物,带了一箱泡面。

转眼游轮的旅程要结束了,老夫妻商量,回去以后如果邻居们问起来船上的饮食娱乐怎么样,他们都无法回答,所以决定最后一晚的晚餐到豪华餐厅里吃一顿,反正最后一次了,奢侈一次也无所谓。他们到了豪华的餐厅,烛光晚餐、精美的食物,他们吃得很开心,仿佛找到了初恋时候的感觉。晚餐结束后,丈夫叫来服务员要结账。服务员非常有礼貌地说:“请出示一下您的船票。”丈夫很生气:“难道你以为我们是偷渡上来的吗?”说着把船票丢给了服务员,服务员接过船票,在船票背面的很多空栏里划去了一格,并且十分惊讶地说:“二位上船以后没有任何消费吗?这是头等舱船票,船上所有的饮食、娱乐,都已经包含在船票里了。”

这对老夫妇为什么不能够尽情享受?是他们的思维禁锢了他们的行为,他们没有想到将船票翻到背面看一看。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类似的经历,总是死守着现状而不愿改变。就像我们头脑中的思维方式,一旦哪一种观念占据了上风,便很难改变或不愿去改变,导致做事风格与方法没有半点变通的余地,最终只能将自己逼入“死胡同”。

如果我们能够像下面故事中的比尔一样,适时地转换自己的思维方法,就会使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视野更加开阔,做事的方法也会灵活转变,自然就会取得更优秀的成就。从某种程度上讲,改变了思维,人生的轨迹也会随之改变。

从前有一个村庄严重缺少饮用水,为了根本性地解决这个问题,村里的长者决定对外签订一份送水合同,以便每天都能有人把水送到村子里。艾德和比尔两个人愿意接受这份工作,于是村里的长者把这份合同同时给了这两个人,因为他们知道一定的竞争将既有益于保持价格低廉,又能确保水的供应。

获得合同后,比尔就奇怪地消失了,艾德立即行动了起来。没有了竞争使他很高兴,他每日奔波于相距1公里的湖泊和村庄之间,用水桶从湖中打水并运回村庄,再把打来的水倒在由村民们修建的一个结实的大蓄水池中。每天早晨他都必须起得比其他村民早,以便当村民需要用水时,蓄水池中已有足够的水供他们使用。这是一项相当艰苦的工作,但艾德很高兴,因为他能不断地挣到钱。

几个月后,比尔带着一个施工队和一笔投资回到了村庄。原来,比尔做了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并凭借这份计划书找到了4位投资者,和他们一起开了一家公司,并雇用了一位职业经理。比尔的公司花了整整一年时间,修建了从村庄通往湖泊的输水管道。

在隆重的贯通典礼上,比尔宣布他的水比艾德的水更干净,因为比尔知道有许多人抱怨艾德的水中有灰尘。比尔还宣称,他能够每天24小时、一星期7天不间断地为村民提供用水,而艾德却只能在工作日里送水,因为他在周末同样需要休息。同时比尔还宣布,对这种质量更高、供应更为可靠的水,他收取的价格却是艾德的75%。于是村民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并立刻要求从比尔的管道上接水龙头。

为了与比尔竞争,艾德也立刻将他的水价降低到75%,并且又多买了几个水桶,以便每次多运送几桶水。为了减少灰尘,他还给每个桶都加上了盖子。用水需求越来越大,艾德一个人已经难以应付,他不得已雇用了员工,可又遇到了令他头痛的工会问题。工会要求他付更高的工资、提供更好的福利,并要求降低劳动强度,允许工会成员每次只运送一桶水。

此时,比尔又在想,这个村庄需要水,其他有类似环境的村庄一定也需要水。于是他重新制订了他的商业计划,开始向其他的村庄推销他的快速、大容量、低成本并且卫生的送水系统。每送出一桶水他只赚1便士,但是每天他能送几十万桶水。无论他是否工作,几十万人都要消费这几十万桶的水,而所有的这些钱最后都流入到比尔的银行账户中。显然,比尔不但开发了使水流向村庄的管道,而且还开发了一个使钱流向自己钱包的管道。

从此以后,比尔幸福地生活着,而艾德在他的余生里仍拼命地工作,最终还是陷入了“永久”的财务问题中。

比尔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就在于他懂得及时转变思维。当得到送水合同时,他并没有立即投入挑水的队伍中,而是运用他的系统思维将送水工程变成了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的人物各有分工,通力协作。当这一送水模式在本村庄获得成功后,比尔又运用他的联想思维与类比思维,考虑到其他的村庄也需要这种安全卫生方便的送水服务,更加开拓了他的业务范围。比尔正是运用了巧妙的思维达到了“巧干”的结果。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改变人生。拥有正确的思维,运用正确的思维,灵活改变自己的思维,才能使自己的路越走越宽,才能使自己的成就越来越显著,才能演绎出更加精彩的人生画卷。

好思维赢得好结果

很多年前,一则小道消息平静地传播在人们之间:美国穿越大西洋底的一根电报电缆因破损需要更换。这时,一位不起眼的珠宝店老板对此没有等闲视之,他几乎十万火急,毅然买下了这根报废的电缆。

没有人知道小老板的企图:“他一定是疯了!”异样的眼光惊诧地围绕在他的周围。

而他却关起店门,将那根电缆洗净、弄直,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金属段,然后装饰起来,作为纪念物出售。大西洋底的电缆纪念物,还有比这更有价值的纪念品吗?

就这样,他轻松地成功了。接着,他买下了欧仁皇后的一枚钻石。那淡黄色的钻石闪烁着稀世的华彩,人们不禁问:他自己珍藏还是抬出更高的价位转手?

他不慌不忙地筹备了一个首饰展示会,其他人当然是冲着皇后的钻石而来。可想而知,梦想一睹皇后钻石风采的参观者会怎样蜂拥着从世界各地接踵而至。

他几乎坐享其成,毫不费力就赚了大笔的钱财。

他,就是后来美国赫赫有名、享有“钻石之王”美誉的查尔斯·刘易斯·蒂梵尼,原本只是一个磨房主的儿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好思维赢得好结果。蒂梵尼没有将废旧电缆视为垃圾和废物,而是从纵深角度挖掘出了它的纪念价值。他也没有将皇后的钻石独自收藏或高价转让,而是从侧面开发出它更多的观赏价值,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其他珠宝首饰销量的带动。

当别人关注于事物的某一点时,蒂梵尼总能看到更有价值的那个方面,并全力将它开发出来。可以说,蒂梵尼日后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他的思维是分不开的。

英国有这样一位美女,她也很善于灵活运用自己的思维,尤其善于运用独特的创意来拓展自己的业务,她就是被美容界称为“魔女”的安妮塔。

安妮塔拥有数千家美容连锁店,不过,安妮塔这个庞大的美容“帝国”,从没花过一分钱的广告费。

安妮塔于1971年贷款4000英镑开了第一家美容小店。她把店铺的外面漆成了绿色,以求吸引路人的眼球。开业前有一天,安妮塔收到一封律师来函,律师称受安妮塔小店附近两家殡仪馆的委托控告她,要她要么不开业,要么就改变店外装饰,原因是她的小店这种花哨的装饰,破坏了殡仪馆庄严肃穆的气氛,从而影响了殡仪馆的生意。

安妮塔又好气又好笑,无奈中她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她打了一个电话给布利顿的《观察晚报》,声称她知道一个吸引读者扩大销路的独家新闻:黑手党经营的殡仪馆正在恐吓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可怜女人——罗蒂克·安妮塔,这个女人只不过想在她丈夫准备骑马旅行探险的时候,开一家美容小店维持生计而已。

《观察晚报》果然上当。它在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个新闻,不少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读者都来美容店安慰安妮塔,由于舆论的作用,那位律师也没有再来找麻烦。这样,小店尚未开业,就在布利顿出了名。

开业初几天,美容小店顾客盈门,热闹非凡。然而不久,一切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顾客渐少,生意日淡。经过反思,安妮塔终于发现,新奇感只能维持一时,不能维持一世。自己的小店最缺少的是宣传,小店虽然别具风格,自成一体,但给顾客的刺激还远远不够,需要马上改进。

一个凉风习习的早晨,市民们迎着朝阳去肯辛顿公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个披着曲卷头发的古怪女人沿着街道往树叶或草坪上喷洒草莓香水,清新的香气随着袅袅的晨雾飘散得很远很远。她就是安妮塔,她要营造一条通往美容小店的馨香之路,让人们认识并爱上美容小店,闻香而来,成为常客。她的这些非常奇特意外的举动,又一次上了布利顿的《观察晚报》的版面。

后来,美容小店进军美国,在临开张的前几周,纽约的广告商纷至沓来,热情洋溢地要为美容小店做广告。他们相信,美容小店一定会接受他们的建议,因为在美国,离开了广告,商家几乎寸步难行。

但安妮塔却态度鲜明地说:“先生,实在抱歉,我们的预算费用中,没有广告费用这一项。”

美容小店离经叛道的做法,引起美国商界的纷纷议论:外国零售商要想在商号林立的纽约立足,若无大量广告支持,说得好听是有勇无谋,说得难听无异于自杀。

而敏感的纽约新闻媒体没有漏掉这一“奇闻”,它们在客观报道的同时,还加以评论。读者开始关注起这家来自英国的公司,觉得这家美容小店确实很怪。这实际上已经起到了广告宣传的作用,安妮塔为此节省了上百万美元的广告费。

安妮塔就是依靠这一系列标新立异的创意让媒体不自觉地时常为其免费做“广告”,使最初的一间美容小店扩张成跨国连锁美容集团,其手法令人拍案叫绝。她的公司于1984年上市以后,很快就使她步入了亿万富翁的行列。

安妮塔虽然没有向媒体支付过一分钱的广告费,却以自己不断推出的标新立异的做法始终受到媒体的关注,使媒体不自觉地时常为其免费做“广告”,其手法令人拍案叫绝。

回过头来思考安妮塔获得的成功,无疑还是得益于她的好思维。她懂得巧妙地运用逆向思维,用“不打广告”这一“告示”来吸引媒体的眼球,起到了免费广告的作用。

人的思维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它可以向无限的空间扩展,又可以层层收缩、探其根源,还可以逆转过来,从结局推导原因,更可以将各种思维糅合在一起,系统分析,就看拥有它的人是否能够打开自己的思路,灵活地加以运用。思维是人的一种工具,你可以自由地支配和利用它。运用好自己的思维,最终,你也会收获累累硕果。

让思维的视角再扩大一倍

有人问:创造性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什么?我们给出的答案是“思维开阔”。

我们假设你站在房子中央,如果你朝着一个方向走2步、3步、5步、7步或10步,你能看到多少原来看不到的东西呢?房子还是原来的房子,院子还是原来的院子。现在设想你离开房子走了100步、500步、700步,是否看到了更多的新东西?再设想你离开房子走了100米、1000米或……10……000米,你的视界是否有所改变?你是否看到了许多新的景色?你身边到处都是新的发现、新的事物、新的体验,你必须准备多迈出几步,因为你走得越远,有新发现的几率越高。

由于受到各种思维定式的影响,人们对于司空见惯的事物其实并不真正了解。也可以说,我们经常自以为海阔天空、无拘无束地思索,其实说不定只是在原地兜圈子。只有当我们将自己的视角扩大一些,来观察这同一个世界的时候,才可能发现它有许许多多奇妙的地方,才能发觉原先思考的范围很狭窄。

意大利有一所美术学院,在学生外出写生时,教师要求他们背对景物,脖子拼命朝后仰,颠倒过来观察要画的景物。据说,这样才能摆脱日常观察事物所形成的定式,从而扩大视野,在熟悉的景物中看出新意,或者发现平时所忽略的某些细节。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欣赏落日余晖的时候,不妨把目光转向东方,那里有许多被人忽略的壮丽景观,像流动的彩云、窗户上反射出的日光等等;还可以把目光转向北方、南方的整个天空,这也是一种训练观察范围的方法,随着观察范围的扩大,创意的素材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我们的头脑。

也许有人会认为,观察和思考某一个对象,就应该全力集中在这一个对象身上,不应该扩大观察和思考的范围,以免分散注意力。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多视角、多项感观机能的调动对于创新思维往往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人们发现,儿童在回答创意测验题时,喜欢用眼睛扫视四周,试图找到某种线索。线索丰富的环境能够给被试者以良好的思维刺激,使他获得更多的创见。

科学家进行过这样一次测试,首先把一群人关进一所无光、无声的室内,使他们的感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然后再对他们进行创新思维的测试,结果,这些人的得分比其他人要低很多。

由此可见,观察和思考的范围不能过于狭窄。

扩展思维的广度,也就意味着思维在数量上的增加,像增加可供思考的对象,或者得出一个问题的多种答案,等等。从实际的思维结果上看,数量上的“多”能够引出质量上的“好”,因为数量越大,可供挑选的余地也就越大,其中产生好创意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谁都不能保证,自己所想出的第一个点子,肯定是最好的点子。

比如,小小的拉链,最早的发明者仅仅用它来代替鞋带,后来有家服装店的老板把拉链用在钱包和衣服上,从此,拉链的用途逐渐扩大,几乎能把任何两个物体连接起来。

从思维对象方面来看,由于它具有无穷多种属性,因而使得我们的思维广度可以无穷地扩展,而永远不会达到“尽头”。扩展一种事物的用途,常常会导致一项新创意的出现。

让思维在自由的原野“横冲直撞”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威克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几只蜜蜂放进一个平放的瓶中,瓶底向光;蜜蜂们向着光亮不断碰壁,最后停在光亮的一面,奄奄一息;然后在瓶子里换上几只苍蝇,不到几分钟,所有的苍蝇都飞出去了。原因是它们多方尝试——向上、向下、向光、背光,碰壁之后立即改变方向,虽然免不了多次碰壁,但最终总会飞向瓶颈,脱口而出。

威克教授由此总结说:

“横冲直撞总比坐以待毙高明得多。”

思维阔无际崖,拥有极大自由,同时,它又最容易被什么东西束缚而困守一隅。

在哥白尼之前,“地心说”统治着天文学界;在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之前,牛顿的万有引力似乎“完美无缺”。大家的思维因有了一个现成的结论,而变得循规蹈矩,不再去八面出击。后来,哥白尼和爱因斯坦“横冲直撞”,前者才发现了“地心说”的错误,后者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局限。

在学习与工作中,我们要学一学苍蝇,让思维放一放野马,在自由的原野上“横冲直撞”一下,也许你会看到意想不到的奇妙景象。

1782年的一个寒夜,蒙格飞兄弟烧废纸取暖,他俩看见烟将纸灰冲上房顶,突然产生了“能否把人送上天”的联想,于是兄弟俩用麻布和纸做了个奇特的彩色大气球,八个大汉扯住口袋进行加温随后升天,一直飞到数千米高空,令法国国王不停地称奇!从而开辟了人类上天的先河。

英军记者斯文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目睹英法联军惨败于德军坚固的工事和密集的防御火力后,脑中一直盘旋着怎样才能对付坚固的工事和密集的火力这一问题。一天他突发灵感,想起在拖拉机周围装上钢板,配备机枪,发明了既可防弹,又能进攻的坦克,为英军立下奇功。

有时,并不是我们没有创造力,而是我们被已有的知识限制,思维变得凝滞和僵化。而那些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的人往往能做到别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1976年12月的一个寒冷早晨,三菱电机公司的工程师吉野先生2岁的女儿将报纸上的广告单卷成了一个纸卷,像吹喇叭似的吹起来。然后她说:“爸爸,我觉得有点暖乎乎的啊。”孩子的感觉是喘气时的热能透过纸而被传导到手上。正苦于思索如何解决通风电扇节能问题的吉野先生突然受到了启发:将纸的两面通进空气,使其达到热交换。他以此为原型,用纸制作了模型,用吹风机在一侧面吹冷风,在另一侧面吹进暖风,通过一张纸就能使冷风变成暖风,而暖风却变成了冷风。此热交换装置仅仅是将糊窗子用的窗户纸折叠成像折皱保护罩那样一种形状的东西,然后将它安装在通风电扇上。室内的空气通过折皱保护罩的内部而向外排出;室外的空气则通过折皱保护罩的外侧而进入保护罩内。通过中间夹着的一张纸,使内、外两方面的空气相互接触,使其产生热传导的作用。如果室内是被冷气设备冷却了的空气,从室外进来的空气就能加以冷却,比如室内温度26℃,室外温度32℃,待室外空气降到27.5℃之后,再使其进入室内。如果室内是暖气,就将室外空气加热后再进入室内,比如室外0℃,室内20℃,则室外寒风加热到15℃以后再入室。这样,就可节约冷、热气设备的能源。

三菱电机公司把这一装置称做“无损耗”的商品,并在市场出售。使用此装置,每当换气之际,其损失的能源可回收2/3。

有时,我们会被难以解决的问题所困扰,这时,需要我们为思路打开一个出口,开辟一片自由的思想原野,让思维在这片原野上“横冲直撞”,这样,会让你得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