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
名人档案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即唐太宗,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隋末随父亲起兵反隋,唐朝建立后,被封为秦王。后镇压农民起义军,消灭各割据势力,羽翼渐丰。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得到太子之位,后继承帝位。在位时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并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使当时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史称“贞观之治”。
名家名言
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名人故事
善于纳谏的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有一位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名叫魏征,他常把自己的意见毫无顾忌地向唐太宗陈述,当然有些时候他也不可避免地戳到了唐太宗的痛处。但是,唐太宗最终都会认真听取,接受了大量的建议。
有一次,魏征又一次进谏,唐太宗勃然大怒,拂袖而去。到了后宫,他的气还没消,就对长孙皇后说:“哪天我非杀了那个不知好歹的老匹夫!”长孙皇后不用想就已明白肯定是因为魏征,她却故意问道:“是谁这么大胆惹皇上生气了?”
唐太宗气鼓鼓地说:“还能是谁?除了魏征敢不把我放在眼里,说我的不是,谁还有这个胆子,这么大逆不道?”
长孙皇后是个饱读诗书的智慧型女性,她没有多说什么,悄悄回到了里屋,换上了庄重的朝服,再次出来跪倒在唐太宗的面前。唐太宗有些疑惑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只见长孙皇后郑重地说道:“帝王身边如果只剩下了阿谀奉承的臣子,那么这个帝王一定不是贤明圣主。如今皇上身边能有魏征这样敢于直言不讳的大臣,这是一件多么可喜的事情啊!我是来向皇上祝贺的。”
这一番话,让唐太宗猛然警醒,是啊,自己留下魏征并且重用他的原因不就是因为他敢于直言吗?现在怎么忘了初衷,把他的优点看成了缺点呢?看来自己还真是幸运呢,身边有这么多真心实意辅佐自己的人,要不然,自己错了都不知道呢!
此后,唐太宗更加鼓励身边的人大胆进谏,那些有顾虑的人看到唐太宗这么明辨是非,也都拿魏征做榜样了。唐太宗变得更加耳聪目明,因为他多了很多耳朵和眼睛一起帮他采集信息,分析政务了。
因为唐太宗善于纳谏,心胸宽广,而且明辨是非,只要是对的就勇于采纳改进,所以才获得了魏征的信任,才获得了更多谋士大臣的鼎力相助。后来魏征去世了,唐太宗感慨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现在魏征走了,我失去了一面可贵的镜子。”
成长小课堂
在生活当中我们都喜欢听到别人的赞美,因为赞美让我们做事更有信心,让我们觉得自己很有价值。而当我们听到批评的话时,往往心里很不舒服,甚至会反感对方,更别说去仔细分析对方的话是对是错了。现实生活中,人不能总想着听到好听的话、赞美的话,不完美的我们要想进步就必须得学会正确面对别人的批评。唐太宗李世民就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吴道子
名人档案
吴道子,唐代画家,后改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曾任瑕丘县尉,后被唐玄宗召入宫中作画,任内教博士。擅画人物、山水、鸟兽、草木、台阁等。画人像衣褶有飘举之势,号“吴带当风”;又好用焦墨勾线,略施淡彩,世称“吴装”新格,为“疏体”代表画家,被尊为“画圣”。
名人故事
细画水花的吴道子
唐朝的时候,有位少年,他没了父母,一个人四处流浪。这天他来到了河北定州城外一处很大的寺庙,就走了进去,这里就是“柏林寺”,这位少年就是吴道子。
吴道子好奇地走进院内,他歪着脑袋往大殿那半掩的门缝里望,结果他看见在昏暗的油灯下有一位年迈的老和尚正在聚精会神地画画。吴道子看了半天不见动静,就大着胆子推门走了进去,他站在老和尚的背后静静地看他画画。
老和尚感觉背后有人,回头一看,呦,这是哪儿来的孩子?而吴道子正用心看画画,并没注意到这些。咦,怎么不画了呢?他这才注意到老和尚正在注视着自己,立刻害羞地低下了头。老和尚看出这个孩子真喜欢画画,他很高兴,就问道:“你喜欢看我画画?”吴道子赶紧点头。老和尚于是转过身来仔细地打量起了这个孩子。他细细地盘问了孩子的身世,知道了来龙去脉后,他抚摸着孩子的头说:“你如果真的这么喜欢画画,就做我的徒弟吧。”
吴道子一听,赶紧跪下去磕头。从此,吴道子就在这座寺庙留下了,他每天都跟着师父认真地学画。
这一天,老和尚把吴道子领到了后殿,只见眼前是一面雪白的墙壁。老和尚说:“我想在这面墙上画《江海奔腾图》,可是画了很多次都画得不像,这是因为我对江海了解不够。所以我们明天就要离开这里,我带你到大江大海看看。我们会离开寺庙很长时间,你去准备一下吧。”
第二天,他们就出发了,吴道子跟着师父走到哪儿画到哪儿,可是每天画的内容都离不开河水。开始他还认真画,时间长了,吴道子就有些不耐烦了,画起画来也不认真了。
老和尚把他叫到自己的身边,说:“我们要想把江河湖海那奔腾万里的气势画出来,就必须下苦功夫。我们要了解每一个水珠的精华,每一朵浪花的神韵。”然后,老和尚让吴道子打开自己随身带的木箱。吴道子惊呆了,只见师父这满满一箱的画稿,竟然没有一张是完整的,那上面全是一个个小水珠,一朵朵浪花,原来师父画的内容和对自己的要求是一致的。
看到师父这样认真地练习着,他很惭愧,知道自己错了。从这一天开始,吴道子收神敛性,认真地拜眼前的大江大海为师,即使是风雨中,他也要打着伞细细观察,他对于每一朵浪花都力求把握准确。
三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吴道子和师父也返回了寺院。师父在准备开始画壁画的时候,竟然病倒了,吴道子看着师父落寞的神情,他跪下来,真诚地恳求道:“师父,我来画这幅《江海奔腾图》吧。”此时的吴道子还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却这么勇敢地挑战这么巨大的作画任务,老和尚从内心里感到欣慰,回想这三年来吴道子的努力,就答应了。吴道子从走进后殿开始画《江海奔腾图》,整整9个月都没有走出殿堂,他投入了全部精力进行创作。
终于,在一个深秋的午后,吴道子走出了后殿,他跪倒在师父面前说:“师父,《江海奔腾图》已经画好了,我来请您去看看。”老和尚一听,病好像全好了似的,他沐浴更衣,领着全寺院的人来到后殿观赏。吴道子轻轻地推开后殿大门,刹那间,只见波涛汹涌,大水扑面而来!这时有个和尚大喊了起来:“天河决口啦!天河决口啦。快跑!”话音没落,他就已经跑出了好远。老和尚站在大殿门口,仰天大笑,他大声说:“《江海奔腾图》成功啦!”
柏林寺的这幅《江海奔腾图》引起了全国轰动,前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吴道子也因此名扬天下,但是成名后的吴道子丝毫不敢懈怠,更加用心画画,终成一代大家。
成长小课堂
吴道子开始时不愿画水花,认为这种工作无聊。在师父的开导下,他才认识到水花是大江大浪的基础,于是开始认真画水花,最终成为著名的画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建好万丈高楼,学习是这样,做事也是这样。
孙思邈
名人档案
孙思邈,唐代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他幼年患病,后来专心学习医术,总结前人的医疗理论和临床经验,编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书。孙思邈医德高尚,对病人不论贵贱贫富,都一视同仁,被后人尊为“药王”。
名人故事
用一根丝线诊病的孙思邈
唐代贞观年间,长孙皇后怀孕足足十一个月了,不仅没生出孩子来,还茶饭不思,神情恍惚,一病不起了。太医们虽联合诊治,小心用药,这孩子总是不出来,皇后也越来越虚弱,眼看连说话都快没力气了。于是徐懋功向唐太宗推荐了孙思邈。
不久,孙思邈就被带到了唐太宗的面前。唐太宗一见到孙思邈,立刻诚恳地说道:“听说先生医术高明,如今皇后患病,群医无策,只能烦劳先生治疗,如果能够医好,朕必定重赏。”
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可是古代讲究“男女授受不亲”,而且病人又是尊贵的皇后,望和切做起来很难。
但孙思邈是个医术高湛又聪明的人,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让太医们把以前开过的方子一一拿来过目,然后又认真地询问了皇后身边的贴身宫女,仔细了解了皇后的近况,最后才让宫女拿来一根丝线,一端系在帘子后面病榻上皇后的手腕上,一端牵出由自己捏着,然后搭指开始诊断。
唐太宗和诸位太医都半信半疑,这个大夫虽说口碑不错,可是毕竟是江湖郎中,会不久,他就令人收起了丝线,转身回禀皇上说:“我已经了解了皇后的病情了,此病可大可小,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疗,后果不堪设想,如果诊治及时,大人孩子均会安然无恙。”唐太宗一听有希望,赶紧问:“先生,这是什么病?胎儿已过十月,为何还不出生呢?”孙思邈答道:“这种现象是胎位不正引起的。只要我给皇后扎上一针即可,无须用药。”
不会是在吹牛呢?但是他们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一试。
孙思邈让宫女把皇后的手放到帘子的附近,然后拿出随身带的银针,在火上烤了一会儿后,以极快的速度扎在了皇后的中指上,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已经轻轻地把针拔了出来,然后说了一声:“好了。”
没过多久,皇后就有了生产的迹象。唐太宗有多高兴,自然不必说了,他下令赏赐给孙思邈黄金千两、绸缎百匹,并且希望他在太医院任职。但是孙思邈更希望能够回到民间去,他说自己有本医书《千金要方》还没有完成,需要考察的东西太多了,不适合在京城久待。就这样,孙思邈没有带走皇帝赏赐的黄金,也没有带走那些华丽的绸缎,一身轻松地继续四海行医去了。
成长小课堂
熟能生巧,若不是对医学医理的熟练掌握,孙思邈如何能凭借一根小小的丝线诊断病情?要想做好一件事,把技巧运用自如,唯一的途径就是像孙思邈一样勤练习、多钻研。
李白
名人档案
李白,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李白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唐玄宗统治的盛唐时期即开元、天宝年间度过的。在李白流传下来的900多首诗中,大部分鲜明地表现了他对封建权贵的蔑视,对腐朽政治的揭露,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祖国壮丽山川的赞美。李白的诗歌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而其中又以七言歌行与七言绝句最为突出。
名家名言
1.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名人故事
慎写“黄鹤楼”的李白
众所周知,李白是唐朝最有名的诗人,然而就是这位最有名的诗人却拒绝在黄鹤楼上题诗,理由是他认为自己没有好诗。这可真是奇怪了!谁不知道,李白是一个狂妄孤傲的大诗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天李白来到了名冠天下的黄鹤楼。只见他撩起自己的长衫,登上了顶楼,眺望着那滚滚东去的长江水,不禁心潮澎湃,诗兴大发。
可就在他转身想为黄鹤楼题诗的时候,他一抬头,看见了正厅当中的大匾上镌刻着崔颢写的《黄鹤楼》。李白顿时来了兴趣,举目细读:“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写得太好了,它由传说入笔到最后抒发感情,既包含人世苍茫的感慨,又有着浓浓的乡愁。感叹之余,他写诗的冲动就收敛了起来。
但是黄鹤楼的主人却备好了笔墨纸砚,静静地恭候在李白身旁。谁不知道李白是难得的大诗仙,看来黄鹤楼上又要有一首好诗了。主人盛情相邀道:“先生乃当世诗坛奇才,还请为此楼留下一些诗文吧。”
李白笑着说:“我虽是诗人,却非圣人。黄鹤楼上有了如此精绝的崔诗,我若再写,也不会高明多少,还是不献丑了。”说罢,转身下楼离开了。
然而,李白虽然离开了,但是崔颢写的《黄鹤楼》还是盘踞在他的脑海里。后来李白反复琢磨写了《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沉吟道:“这一首明显就好多了。”
跟随李白的小书童迷惑地说道:“先生,黄鹤楼的主人那么求着让你写你不写,这鞍马劳顿中你怎么又想起写诗了呢?”
李白看着眼前的江水,缓缓说道:“崔诗无懈可击,我在仓促之间去写很难超越。现在好好品味崔诗的精妙,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我这是在学作诗。”
后来,李白又学习崔颢的诗写了很多首诗,最后终于有一篇让他感到非常满意,那就是《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看来,李白不在黄鹤楼上题诗,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呢!
柳公权
名人档案
柳公权,唐代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元和进士,官至太子少师。工楷书,与颜真卿并称“颜柳”。书法骨力劲健,结构紧凑。有碑刻《玄秘塔碑》等存世。
名人故事
知耻而后勇的柳公权
阳春三月,温暖的阳光照在刚刚穿上新装的树枝间,几个七八岁的孩子正在树下比赛写字。
“请看,这是我写的‘飞’字,漂亮吧!”一个小男孩得意扬扬地说。
“你那个算得了什么,看我写的‘凤’字,这才叫龙飞凤舞呢!”另一个小男孩不甘示弱地说。
这时,只见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手里拿着一只特大号的狼毫笔神气十足地说道:“大家瞧好了,我要写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字,看谁能超过我。”说着,他就在自己面前雪白的宣纸上大书特书了一个“大”字。
恰好这时,有位卖豆腐的老人挑着担子走了过来,看到了这一幕,他拿起这张看看,又拿起那张看看。孩子们见有大人关注他们的作品,更来劲了,叽叽喳喳吵闹着说自己写的字好。谁知,老伯伯看完后哈哈大笑了起来,笑得这些孩子们莫名其妙,他们齐声问道:“老伯伯,难道您写的字比我们的好?”
老伯伯收起了笑容,正色道:“我只是个卖豆腐的,并不会写字,可是我走南闯北的,这字可看得不比你们少,所以字好字坏我还是能够分得清楚的,你们写的字啊,就像我卖的豆腐一样,没有筋骨,软塌塌的,看着没精神。”
其中那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叫柳公权,不服气了,问道:“你说你见多识广,那你说说谁比我们的字写得好,也让我们见识见识。”
老伯伯笑着捋了捋胡须说道:“比你们几个字写得好的人还真不少,如果你们真想开眼界,就到华原城去看看吧,那儿的大街上有个人用脚都比你们用手写的字好。”老伯伯却不再多解释,挑起他的担子,伴着清脆的梆子声走了。
小男孩们一下子失去了比赛的兴致,大家纷纷收起了笔墨,玩别的游戏去了,只有柳公权念念不忘:“真有人能用脚写字,还比我写得好?我一定要去看看。”
在华原城的南大街边有棵高大的槐树,槐树下围着一群人,不时有人发出惊叹声。小公权踮着脚,伸着脖子还是看不到里面的人,他费了好大的劲才挤到了里面,只见一个没有双臂的人,坐在树下,他左脚压着纸的一边,右脚夹着笔,正在全神贯注地写着一副对联,他笔下的字遒劲有力,字字传神,仿佛万马奔腾般扑面而来。
小公权这才如梦方醒,他想起昨天自己和小伙伴们的比赛,觉得脸有些发烧。这时,他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在大街上,俯身便拜:“老人家,柳公权愿拜先生为师。”
这位写字的残疾人看着眼前的这个少年淡淡地一笑,放下笔,抬了抬下巴,示意柳公权起来,然后他摇了摇头,说:“我哪敢称先生,我不过是个卖字为生的人罢了,不敢称先生的。我比你年长,就送你几句话吧。”他熟练地用脚重新铺好了纸张,写道:“写完八缸水,墨染池水黑;博取百家书,笔尽千家意。”“孩子,这就是我写字的方法,我用了50年的时间还没完成自己的目标,学习的路还很长呢!”
柳公权听了写字老人的话,想到自己昨天还与人争第一,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啊。他认真地向这位老人道了谢,默默地回家了。
到家后,他再也不敢轻易夸口自己的字天下第一了,而是认真地练字,不论寒冬还是酷暑,从不间断,终于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
成长小课堂
在没有接触到更多的人,见过更多事情之前,我们都认为自己是很了不起的,柳公权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可贵的是当他意识到自己坐井观天后,他能知耻后勇、后来居上。
范仲淹
名人档案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年少时家贫,学习刻苦。仁宗时任西溪盐官,修建捍海堤堰,世称“范公堤”。1040年任陕西经略副使,防御西夏进攻。1043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政。后遭保守派反对,被罢去执政。他工于诗文,著有《范文正公集》。
名家名言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名人故事
足智多谋的范仲淹
北宋时期,西夏进扰延州,皇帝想收复失地,便开始重用范仲淹,让他带兵前去支援。
范仲淹带领着宋军火速来到了绥州,原来的延州禁军指挥使狄青此时正退守在这里,他主动请战:“末将愿为先锋,阻断夏军与各城池之间的交通要道,然后将军带领大军轮番攻城,不怕攻打不下来。”
范仲淹摆了摆手说:“狄将军急于收复城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硬打硬拼却不可取。我听说吐蕃正在攻打西夏的南边,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机会,我们不如再等等。”
狄青听后心内有些着急,却因为自己丢了城池不敢多说。
晚上,范仲淹派人把大将韩琦和狄青悄悄找来,对他们说:“我想带几个人好好勘测一下附近的地形,为了不打草惊蛇,希望韩将军代我主持军务,对外就说我水土不服,身染重病,暂不攻城。另外让军医住到我的住处来,不得外出,每天为我开药方。这样敌军必然信以为真,麻痹大意,就会抽出兵力去支援正在吃紧的南边,我们再趁机袭击延州。狄将军对地形比较熟悉,就和我一起去吧!白天人多嘴杂,恕我没有和将军细说,还请体谅。”
宋军一边放出假消息,一边休整军队。不出几天,果然有探马回报,敌军已经分兵南去了。
这天晚上,范仲淹带着狄青和几个士兵扮成采药的山民离开了驻地,开始详细地察看四周地形。最后他们不仅绘制了附近最精准的地形图,还察看到了敌营的布防情况。
回到军营后,范仲淹立刻召集众将商议军情。他说道:“离营三十里的地方,有一处峡谷,谷内宽的地方可以容纳上万人,窄的地方却只能通过一辆粮车,我计划在那里伪造一个粮仓,设下岗哨,隔几日就从谷中往军营运粮,诱敌来烧我们粮草,我们暗设伏兵,等鱼上钩,怎么样?”
狄青没有想到范仲淹这么快就想出了这样的妙计,他高兴地说:“我们可以多备些弓箭手埋伏,多备些沙袋,到时把敌军困在谷内。”
范仲淹笑道:“狄将军说得极是!谷内没水又没粮,不用几天,敌军必降,到时候我们再让人假扮夏使,到延州求援,引敌军来救,那时延州兵力空虚,我们夺城就如探囊取物了。”
不久,敌军果然上钩了。敌将带兵前来焚烧粮草,被宋军困在了谷底。敌军主帅李元齐命人拿着他的兵符回去调兵,被早有准备的宋军截获。一切都如范仲淹所料,战事进行得很顺利,他们轻轻松松地就把失地一举夺了回来。
苏轼
名人档案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才情奔放,在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方面均有独到成就,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风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名家名言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名人故事
助人为乐的苏轼
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有一天坐堂,一个穿戴华丽的商人呈上一张状子。苏轼接过一看,上面写着:“原告人吴小一,状告张二欠钱不还一事。”他便问吴小一道:“张二欠你什么钱?”
吴小一回答说:“他去年春天借了小人绫绢钱两万,欠条上写明三个月内归还,至今已满一年,分文未还。”
苏轼命差役马上把张二传来审问。原来张二是一个面容瘦削、衣衫褴褛的老头儿,不觉动了怜悯之心。他和颜悦色地问道:“吴小一状告你欠他绫绢钱两万,可有此事?”
张二恭谨地回答说:“欠他两万是真的。”
苏轼又问道:“既然是真的,为何过期很久,仍未还钱?”
张二面现愁苦之色道:“并非小人有意赖账,实在是无力偿债。小人借他绫绢钱,原是为了做扇子生意。谁知今春偏接连下雨,天气寒冷,一时无法卖出,故此拖欠至今。”
苏轼见他说话老实,人又可怜,随即动了怜悯之心。他和蔼地说:“既然有扇子可做抵押,你马上回家取些扇子来,我自有办法帮你还债。”
张二听说官长有办法帮自己还债,又是高兴又是疑惑。高兴的是,可以将债还清;疑惑的是,如今天冷扇子很难卖出。这桩公案又如何了结呢?一时顾不得细想,他急忙回家取了一筐好扇子回来。
苏轼叫差役当堂打开,选了四十把白团夹绢扇子放在桌边。然后他举起判笔,一把一把地写字作画。有的写草字,有的用行书;有的画几株枯树,有的绘一片竹石。每把扇子都有“眉州苏轼”的落款。不多时,四十把白团夹绢扇子全部画完。他把判笔一掷,吩咐张二道:“快领去发卖,偿还吴小一的绫绢钱。”
张二这时才明白过来苏轼如何帮他还债。他喜不自禁,连忙跪下叩头。他从桌上抱起四十把扇子,千恩万谢而去。吴小一见有官长做主,就回家等张二还钱去了。
张二抱扇回家,恰逢久雨初晴,暖日驱寒,正宜卖扇。他马上开门营业。苏轼本是当时天下皆知的大诗人。因此,张二的绢扇刚刚摆出,那些闻知苏轼写扇消息的人们,纷纷登门买扇。顷刻,他就卖了三十九把,只剩下最后一把,留在家中,作为传家之宝,以感谢大人救助之德。
文天祥
名人档案
文天祥,南宋大臣、抗元英雄。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二十岁中状元。1275年,元军沿江东下进逼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在家乡赣州招募义军奔赴临安,任右丞相,曾因出使元营谈判而被扣,后脱险,回南方重组军队,坚持抗元。1278年被俘。被囚四年,备受折磨,坚持不降,终殉难。狱中所作《正气歌》,尤被后世传诵。
名家名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名人故事
为民申冤的文天祥
南宋著名抗元英雄文天祥曾任江西提刑,主管各州的司法、刑狱和监察,兼管农桑。就在他到任的前几天,临江县县官下令杀了一个姓陈的银匠,这件事远近轰动,许多人都说这是一桩大冤案。
究竟是不是冤案?文天祥下令调阅案卷。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陈银匠母子二人,生活贫困。一天,他在街上看见一个商人牵着牲口,牲口背上驮着很多钞票,不由叹道:“穷人受苦,只是没有这驮钞票啊!”谁知次日清晨,那个商人被人谋杀了,一驮钞票也不翼而飞。县官赶到谋杀现场,有个卖小吃的向县官报告说自己亲耳听见陈银匠说过“穷人受苦,只是没有这驮钞票”。
县官据此,不问青红皂白,抓来陈银匠就严刑拷打,逼他招认谋财害命的罪行。最终,陈银匠糊里糊涂地就被处死了。
文天祥阅罢案卷,不禁怒火冲天:地方官怎能如此断案!他决定重新审理“陈银匠杀人案”。
随后他亲赴临江,明察暗访,很快发现了线索:有一个街头混混李某,在杀陈银匠的当天神色异样,曾用钞票买祭品祭“鬼”。另外,李某家的阁楼上近来在夜间常有响声。
抓住这个线索,文天祥立刻派得力人员前往侦察,发现李某家的阁楼上有个大竹笼,里面装着大捆大捆的钞票……
于是,文天祥开堂重审案件,但县官一口咬定陈银匠杀了人。
文天祥话不多说,追问县官赃物何在。县官结结巴巴,无言以对。接着,文天祥带领众人直奔李某家,登上阁楼,打开竹笼,倒出了里边的赃物。李某见状,早已瘫倒在地上。县官等原案承办人、原捕头也顿时傻了眼,跪在地上直磕头,连说:“卑职该死!卑职该死!”李某面对铁证,一一招认了罪行。
文天祥最后宣判:李某图财害命,罪大恶极,斩立决;原案承办人和原捕头滥杀无辜,亦判斩决;陈银匠之母无依无靠,由官府赡养终生。消息传出后,人人称快。
成长小课堂
作为一个官员,文天祥公平、正直,他不会因为对象是一个平头百姓而放弃为他翻案,也不会包庇同僚的糊涂。这样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成吉思汗
名人档案
成吉思汗:即“元太祖”。蒙古族军事家、政治家。名铁木真。出生于蒙古乞颜部孛儿只斤氏族。12世纪末13世纪初率本族统一蒙古诸部,1206年被推为大汗,称成吉思汗(蒙古语,意为拥有四海的强大者),建立蒙古汗国。接着进行大规模扩张战争。曾两次攻金,占领中都(今北京)。1219年亲率二十万大军进行第一次西征,灭花剌子模,击败斡罗思和钦察联军,占领中亚大片土地,分封给三个儿子。思汗,世称“元太祖”。名铁木真,出生于蒙古乞颜部孛儿只斤氏族。12世纪末13世纪初率本族统一蒙古诸部,1206年被推为大汗,称“成吉思汗”(蒙古语,意为拥有四海的强大者),建立蒙古汗国,接着进行大规模扩张战争。曾两次攻金,占领中都(今北京)。1219年亲率二十万大军进行第一次西征,灭花剌子模,击败斡罗思和钦察联军。1227年,灭西夏时病死在军营中。
名家名言
1.在明亮的白昼要像雄狼一样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像乌鸦一样,有坚强的忍耐力!
2.你的心胸有多宽广,你的战马就能驰骋多远。
名人故事
善听谏言的成吉思汗
在一次征战中,金朝某城被蒙古军攻下后,数百名百姓被赶出城。成吉思汗下令:“除了工匠等会手艺的人外,把其余的百姓全部杀掉。”
他问几个儿子和周围的将领:“你们都说说,人生最大的乐趣是什么?”
商人镇海说:“我从前是个商人,饱览天下美景奇观,流连忘返,是人生一大乐事。”
成吉思汗的儿子术赤说:“儿臣以为,在春草萌发和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架着鹰,驱马飞奔,满载猎物而归,是人生最大的乐趣。”成吉思汗听后连连摆手摇头。
石抹明安问:“大汗以为呢?”
成吉思汗站起来,豪迈地说:“人生至乐,莫过于战胜曾经压迫过、欺凌过你,却又比你强大得多的敌人,然后拥有他的财产,看着他们用泪水洗面。”
术赤和察合台齐声道:“父汗高见。”
很快,士兵就将俘虏中的工匠与其他百姓分开。大将纳牙阿问:“还有没有会手艺的了?”广场上死一般沉寂。纳牙阿一摆手,四列骑兵面对百姓,取出箭准备射击。
这时,石抹明安大声喊道:“等一等!”
成吉思汗眉头一皱,问:“明安将军,你有话要说吗?”
石抹明安说:“我想说说我对人生最大乐事的看法。”
成吉思汗感到奇怪:“哦?你说吧。”
石抹明安说:“汉人有一句名言:‘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所以,我认为,能够效命于一个用上天给的气力打败敌人,却又能够宽容地放下武器者——这样的贤明国君,是人生一大乐事。”
成吉思汗愣了一下:“你的意思是说,我不该杀这些人?”
石抹明安答道:“他们只是敌人压迫下的百姓。”
成吉思汗说:“可他们杀了我的人,很多人!”
石抹明安说:“可是你杀了他们,就会有更多的金国百姓拿起武器反抗你。”
成吉思汗愣住了,不相信地说:“那你说怎么办?”
“敌国有多少人您知道吗?他们用二十个人的生命换一个蒙古人的生命,我们就会抵挡不住。”
“那我就再杀死他们,直到他们不敢再反抗为止。”
石抹明安答道:“大汗,这些百姓只是不了解蒙古人,不了解大汗的到来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所以才铤而走险。如果大汗宽恕了他们,这消息就会一传十、十传百,也许将来您会看到百姓自发起来响应大汗、反抗金军的局面。”
成吉思汗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说:“很高兴在我的儿子和将领之中,也能听到这样高明的见解。”
他随即下令,让纳牙阿放了那些百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吉思汗从此意识到了得民心的重要性,以后每攻下一座城,都不再滥杀无辜了。
成长小课堂
作为上位者,成吉思汗的心胸十分宽广,他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以改变自己错误的做法。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东西,也有自己所欠缺的东西。我们要学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想法,并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