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到钱吗
22667800000012

第12章 铁律11 研读国家和地方政策,充分利用优惠政策

对很多创业者来说,政策似乎很枯燥乏味,但他们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政策嗅觉灵敏,可能会从中抓到难得的商机。有心的创业者勤于思考并抓住它,或许就能改变自己的创业命运。

自古以来,政治与经济便是一对紧密相连的孪生儿。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所作的重大政治决策或者发生的重大事件往往会对商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让成千上万的农民、工人成为企业主;市场准入制让许多有眼光的民营企业家进入原来无法企及的投资禁区……对一般人来说,一项新的政策只不过是一些或被关心或不被关心的新闻,而对优秀的商人来说,这些政策中则隐藏着无限的商机。一些既没有雄厚资本也没有强硬靠山的草根商人,就是凭借比别人更会利用政策的能力而成长为大树,进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经营奇迹。

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1991年度十大富豪之首的亿万富翁、福海实业集团的老总罗忠福将自己发家的“秘密”归结为:领先政策赚钱。他说:“要说我有过人之处,那就是我比别人更会利用政策。”

市场经济时代,创业的机会无处不在。一个产业的淘汰就是另一个产业兴起的商机。当前,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始终把环境与生态保护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这对一些有害于环保的产业来说可能是严酷的考验,但另对一些保护环境的绿色产业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因此,在经济发展中,创业者应始终关注国家有关政策,把握住国家宏观经济的脉搏,这样才能觅得更多的创业机遇。

如果商家们能够时时刻刻关注政策的调整与变动,注重研究政策规定,善于借用鼓励性、支持性优惠政策,就会获得许多商业机会,抢得经营发展的先机,甚至夺得市场竞争的独占优势和地位。商家应利用政策的张力和空间,做到收放有度、赚钱合道。

李宏杰刚到重庆创业时,身上仅有3000元钱。由于资金少,李宏杰选择了做炒干货生意。

“那时重庆的干货都是散卖,口味和品种少。如果能使味道丰富一点、品种多一点,肯定有生意。”虽然李宏杰的瓜子卖得比别人贵,但销售火暴。关键原因就是李宏杰在瓜子上做了点“手脚”,他买了一台小型的包装机,按照一斤、半斤等类型,将瓜子进行简单包装。“这样看起来上档次,市民情愿每斤多花两毛钱,扣掉5分钱的包装成本,同样的瓜子,我的利润是别人的两倍。”后来,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李宏杰决定自己办炒货厂。由于资金不够,李宏杰借了几万元的贷款,在家乡租了一间300平方米的厂房用做加工厂,买了机械设备开始干。由于李宏杰特别能吃苦,而且消息灵通,善于跟着政策走,他的厂子很快就发展起来。

随着市场的扩大,300平方米的厂房已经不能满足产品的发展需要,第二年李宏杰又购置了4亩土地修建标准厂房,其中一半出租给了别人,获取了更大的收益。也就是这次出租厂房的经历,使李宏杰又看到了新的商机。“重庆直辖以后,经济肯定会大举发展,随着市场发展速度的加快,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往往来不及自建厂房。”李宏杰认真分析了重庆直辖以后的快速发展形势,立即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决定在修建厂房出租经营上大干一番。

说干就干,正好一个朋友告诉他说当时的沙坪坝双碑有土地转让,他听见消息,当天就去考察,立即敲定并办理了一切手续,在双碑投资上百万元买了10亩土地,修建了4000平方米厂房,自己安装了变压器等。厂房还没有修好,就有企业主动找上门来求租。

就在出租厂房的同时,李宏杰根据当时的政策做了一件事情——转手网吧牌照。“当时手头有些闲钱,不知道投什么,恰好看报纸得到消息,说国家可能会停止审批网吧牌照。”李宏杰觉得其中隐藏着巨大的商机,于是自他就开始四处收购网吧,卖掉废旧设备只保留牌照,从中李宏杰获得了极大利润。

从李宏杰的创业经历中,创业者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创业要保持灵敏的政策嗅觉,懂得看清形势。创业生涯上的得与失,让李宏杰看到了政策的重要性:“现在我不看市场形势分析报告,一分钱都不会投。只有顺应了经济发展政策,才能赚到钱。”

“政为名高,贾为利厚”是国人的传统观念,所以很多人一直认为政、商所追求的目标不一,两者界限黑白分明,不可兼容并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历史上有名望的商家总是热情而主动地参加政府和主管部门组织的有关活动,仔细听取他们对商界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反映自己在经营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困难及要求。一般来说,由政府提供的有利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活动,那些商界名人总是会积极主动地参加。

其实,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政府是有力的推销员,商人是有钱的政治家,在现代社会中,商人的生产经营活动绝非是自行其是的孤军奋战,更不是不负责任的为所欲为。作为一个创业者更应该懂得政商联合的道理。

事实上,商业和政治可以达成成熟的互惠关系。商人已经认识到了政治在商业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及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经营者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做企业的一定要搞清楚政府的政策导向。政府鼓励什么、抑制什么,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一定要根据政府的政策来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

谢炳桥,温州瑞安人,体重不到45公斤,故别人戏称他为“小不点”。他在商海里几下几上、几起几落,多少带有点传奇色彩。

他16岁闯天下,16岁破产,从万元户倒过来,一下子负债20万元。

1991年,经过“八年抗战”的谢炳桥终于还清债务并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于是,他在北京、青岛等地开辟了食品加工、旅游用品和眼镜专柜等项目,但这些只能挂靠在别人的名下,生意运作十分不便。他一心想在北京注册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但那时,个体户这个字眼还没有被社会接受,尤其在首都,老百姓听到“个体户”就像听到“狼来了”一样,所以他频频受挫。

1992年春天,谢炳桥南下广州进货,正巧遇上邓小平南行。平时爱读报纸的他在广州《羊城晚报》上看到一篇题为《东方风采满眼春》的文章,读过之后,兴奋不已,将报纸装入口袋,掉头就回到北京。他的爱人问他从广州进了什么货,他掏出那张《羊城晚报》说:“你看,全在这。”之后的几天,谢炳桥就拿着这份报纸跑遍了崇文区审批商业执照的职能部门,但还是被拒之门外。

当时北京市正在整顿公司,根本不可能再申报新的公司。谢炳桥去工商所死磨硬泡,拿出《羊城晚报》给工作人员看,念给工作人员听。

后来他的第一个公司终于在北京合法注册。

一个学问不高的普通商贩,竟能及时地理解了邓小平南行讲话的重要意义,及早地意识到了邓小平南行讲话对中国经济发展即将起到的作用,这不正说明了政策对经商者的重要性吗!

由此可见,作为商人,绝不能断然拒绝与政治的关系,只有紧紧把握政治的潮流,才能比别人走得更远、更稳。

政策里面有黄金,就看你怎样发掘;政策里面有机会,就看你能否发现。透过政策变化抓商机,就是要在政策的变与不变中发现空档,乘隙而入,利用政策的张力和空间,做到收放有度、进退得体、赚钱合道。可以说,用活一项政策可以救活一个濒危的企业,用好一项政策可以使一个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党和国家的政策对整个国家、社会和每一个人都有深刻影响,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中,新政策不断出台,新机遇也就不断出现。国家政策能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经营者应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机遇。

首先,经营者应抓住机遇,选择“突破口”并迅速行动。如在前几年中央宏观政策调整,资金向效益好的大中型企业集中的政策出台后,安徽合肥荣事达集团决策层,果断抓住发展大中型企业的绝好机遇,迅速调整市场发展战略和产品结构,使企业的经营更具竞争力。

其次,经营者要吃透政策、用足政策、抓住机遇,不让机遇从面前滑过。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也应充分运用国家赋予企业的权利,放开经营,大胆深化改革,抓住一切发展机遇,搞活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