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李嘉诚:永远不要找别人要成功
22668600000002

第2章 成败皆取决于自己

如果你只是站着不动,自然不会伤到脚趾,你走得越快,伤到脚趾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同样,你能达到某个机会的可能性越大。最重要的是早上的事下午必须有决定或答复。假如下午发生的事非常复杂,则必须24小时内答复,我的手表总拨快10分钟以便准时出席下一个约会。

——摘自《李嘉诚自传》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锻炼

如今,人们写信或者和朋友告别时,总喜欢说“一路顺风”、“一路平安”、“一切顺利”等词。从这些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家都希望日子过得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没有谁会喜欢苦难、渴望经历苦难。但事实上,万事如意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景,每个人在一生中,总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苦难,只不过是轻重多寡各不相同罢了。

一位智者说过:“没有苦难的人生不是真正的人生。”一个人只有经过困境的砥砺,才能焕发生命的光彩,这句话用在李嘉诚的身上实在不为过。如果他幼小幸福至今,那么或许会出现一位学者,一位教书育人的老师,可能不会成为一个富甲天下的华人首富。命运是公平的,历经苦难将给人以新生,从而有所成就。

李嘉诚说,苦难是最好的学校。于是在心爱的两个儿子面前,他并不表现出宠溺的神态。李嘉诚每次给孩子零花钱时,先按10%的比例扣下一部分,名曰“所得税”。看起来让人啼笑皆非,好似经商人的惯用思维在作怪,其实不然。李嘉诚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教育自己的小孩在花钱时要进行仔细盘算,做一个全盘和长久的考虑。他比普通父母更进一步的是,他给的是现实的锻炼。这种“苦难”,应该是李嘉诚数年来的心得吧。

对于一个人来说,苦难确实是残酷的,但如果你能充分利用苦难这个机会来磨炼自己,苦难会馈赠给你很多。要知道,勇气和毅力正是在这一次次的跌倒、爬起的过程中增长的。

1939年6月,李嘉诚一家逃往香港,一路上风餐露宿十分辛苦。这对于一直在安定家境里长大的李嘉诚来说是一件吃力的事。然而面对苦难李嘉诚忍耐着,并且尽自己的力量帮助父母照顾弟妹。

1943年,李嘉诚的父亲因病不治去世,临逝前叮嘱李嘉诚照顾好这个家,年仅十几岁的李嘉诚扛起了全家的重担。这一次苦难几乎是致命的,尤其在陌生的香港,但李嘉诚依然坚强地接受了这个锻炼。他日以继夜地工作,在业余时间拼命苦学。

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李嘉诚迎来了自己打工的“高级打工仔”生涯,又迎来了“塑胶花王”生涯,最终迎来了“地产大亨”、“华人首富”。由此看来,经历苦难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它是成功人生必经的阶段。可以说,苦难是一种财富,是未来人生的资本。

帕格尼尼,世界超级小提琴家。他是一位在苦难中把生命之歌演奏到极致的人:4岁时得了一场麻疹和强直性昏厥症;7岁患上严重肺炎,只得大量放血治疗;46岁因牙床长满脓疮,拔掉了大部分牙齿;其后又染上了可怕的眼疾;50岁后,关节炎、喉结核、肠道炎等疾病折磨着他的身体与心灵;后来声带也坏了。他仅活到57岁。

身体的创伤没有将他击垮。他从13岁起,就在世界各地过着流浪的生活。他曾一度将自己封闭,每天疯狂地练琴,几乎忘记了饥饿和死亡。这样的一个人,却奏出了最美妙的音乐。3岁学琴,12岁开了首场个人音乐会。他令无数人陶醉,令无数人疯狂!乐评家称他是“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

也许上天成就一个人的方式,就是让他在苦难这所大学中进修。的确,苦难是最好的大学,只要你能不被其击倒,你就能成就自己。苦难是蹲在成功门前的看门犬,怯弱的人逃得越急,它便追得越紧……

生命中所有的艰难险阻都是通向成功的铺路石。学会接受这些宝贵的苦难,并努力去克服,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成长起来,像李嘉诚一样,迎来属于自己的那片天。

靠人不如靠己

“求人不如求己”是当今很多人的共识,而李嘉诚则更进了一步,靠人不如靠己。的确,成功者总是自主性极强的人,他总是自己担负起生命的责任,而绝不会让别人驾驭自己。哪怕是在自己并不足够强大的时候。靠“拐杖”走的人常常会身不由己,于是只能靠自己。对于李嘉诚来说,逆境很多,但最力不从心的时候却是依靠别人的时候。

1959年,一位欧洲的批发商来到了李嘉诚的面前,此时李嘉诚正为如何打开国外市场而发愁。李嘉诚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一切都很顺利,临到签合同,欧洲批发商表示,依照惯例应找一位资历深厚的担保人才行。此时李嘉诚虽然已经立稳脚跟,但并未到让众商接踵而来的程度。几天的寻找给了李嘉诚很深的挫败感,因为他找不到能“靠”的人。

靠不了别人,李嘉诚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一位更得力的可靠之人,他不是别人,就是李嘉诚自己。终于,连夜赶制的精美艳丽的塑胶花和李嘉诚的行动彻底征服了欧商。也从此,李嘉诚在焦头烂额的困境之后选择了一个一生中遵守的原则:靠人不如靠己。

曾国藩曾说,危难之际,不要靠别人,只能靠自己。这不是句空话。在自己企业还没有做起来之前,与其四处寻求帮助,不如加强自己的实力。因为在你的价值还不突出的时候,能帮上忙的人不会把视线投向你;即便是投向你,也不会尽心尽力。而只有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可靠的、最尽心尽力的人。而当自己做强之后,与别人进行实力与实力的合作,旗鼓相当,那才是尊严与双赢的开始。

在中国的商界,潮商和温商是两大派别,同时又有很多相通之处。在温州人的脑子里,也从来没有遇到困难就去寻求别人帮助的依赖思想,他们总是认为要想创造成功,只有依靠自己。

1997年,尚虎高考落榜,他不想再靠家里养活,于是就随在北京某酒店当保安的表哥来到了北京。可是他发现,像他这样没文凭、没技术的外来打工者在北京找工作是很难的。

但他并不想就这样灰溜溜地离开北京,于是就在市里到处寻找财路。这一天,他看到一位老人把一盆花扔进了垃圾桶里。“好好的花为什么扔掉呢?”他走过去问。老人无奈地说:“养久了,花盆中的泥土越来越少,只能扔啊!”

俗话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尚虎一想,既然城里人养花缺少泥土,那何不从自己居住的郊区给他们弄些泥土来卖呢?也许,这样也能赚到钱!事实也正如他所料,北京的泥土非常值钱。只不过,在他叫卖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根本没有一个买主。辗转反侧的尚虎在经过思考后发现,让人家接受自己才是最关键的。于是,他用自己省吃俭用的钱买了一个旧手机,还印了一盒名片。他心想:喜欢养花的人多半也会志趣相投、互相来往,只要认识一小部分养花的人,就可以通过他们去认识另外的一大部分人。(这与李嘉诚的推销方式是多么类似!)这一招还真管用,不到半个月,他每天至少要接十几个业务。一天下来,就有几十元钱进账。

然而,这样的日子过了两个多月,他接到的业务慢慢地少了。他百思不得其解,问过以前的客户才明白,原来泥土的肥被植物吸收后便再没有营养了,所以植物也枯死了。知道了问题的所在后,他立刻就去书店买了一些相关的书籍学习。之后,他特地买了一些包装纸将泥土包装好,注明“高肥花盆土”的字样,然后再去兜售,效果非常好!

3个月后,尚虎有时候一天能挣500多元。为了进一步扩大业务和稳住顾客,他先后推出了多种花盆土品种,分别标明富含钾、磷、氮等元素,适用于种植月季、菊花等不同的花卉。他还聘请了一位农科院的技师做顾问,为养花人解决实际问题。后来,办起了经营花盆土的公司,将泥土推销到了京城各处,总资产竟然超过1000万。

正是凭着一种独立自强、敢于创业的精神,才使许多像尚虎这样一度挣扎在贫困之中的人们,找到了自己的致富之道,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有依赖,就不会想独立,其结果只会给自己的未来挖下失败的陷阱。李嘉诚的经历告诉我们,必须独立,必须依靠自己。只有自己的双手,才能开拓自己的前程,也只有依靠自己,才能经受住一切挫折,最终走向胜利。

磨难中悟真经

莎士比亚曾说过:“多灾多难,百炼成钢。”磨难就像是一把炼制宝剑的烈火,只有经历过,才能变成锋利无比的利器。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磨难就像是上天的使者,在磨砺你之后才给你希望。

今成大事者李嘉诚这样描绘他少年时的经历:小时候,我的家境虽不富裕,但生活基本上是安定的。我的父亲、伯父、叔叔的受教育程度很高,都是受人尊敬的读书人。抗日战争爆发后,我随先父来到香港,举目看到的都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就感到这个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因此在我的心里产生很多感想,就这样,童年时五彩缤纷的梦想和天真都完全消失了。

因为世态炎凉,李嘉诚遭受了很多磨难,先是课业问题,后是父亲的身体问题。有人把李嘉诚刚刚进入香港的那几年视为“那一段时光是一种压缩性的经验”,因为“我告别童年、投身社会,悲惨的经历催促我快速成长,短短的几年内,我为自己空白的人生确定了方向”。为什么李嘉诚能够如此快速地成长?因为磨难让他领悟到生的不易,领悟到一些原本不曾想到过的东西。

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磨难的真谛。铁匠打了两把宝剑。刚刚出炉时,两把剑一模一样,又笨又钝。铁匠想把它们磨快一些。其中一把宝剑想,这些钢铁都来之不易,还是不磨为妙。它把这一想法告诉了铁匠,铁匠答应了它。铁匠去磨另一把剑,它没有拒绝。经过长时间的磨砺,一把寒光闪闪的宝剑磨成了。铁匠把那两把剑挂在店铺里。不一会儿,就有顾客上门,他一眼就看上了磨好的那一把,因为它锋利、轻巧、合用。而钝的那一把,虽然钢铁多一些、重量大一些,但是无法把它当宝剑用,它充其量只是一块剑形的铁而已。

同样出自一个铁匠之手,用同样的工夫打造,两把宝剑的命运却天壤之别!锋利的那把又薄又轻,而另一把则又厚又重;前者是削铁如泥的利器,后者则只是一个不中用的摆设。

李嘉诚勇敢地承受了这一切磨难,李嘉诚赢了,赢得干净彻底。2006年,李嘉诚在演讲时说道:“经验是人生无价之宝,尤其是从艰苦忧患中成长的一代。”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评价李嘉诚道:“环顾亚洲,甚至全球,只有少数企业家能够从艰苦的童年,克服种种挑战而成功建立一个业务多元化及遍布全球50个国家的庞大商业王国,涉及的产业从地产、通讯、能源、基建、电力、港口到零售。”福布斯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蒂夫·福布斯称李嘉诚不仅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企业家,而且在任何时代,都是最伟大的企业家。

成功的大道注定充满坎坷,布满泥泞。想要追求卓越的生活,必然要经过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磨难是上天给所有人的一份赐予,只有在经历磨难之后,才会拥有美丽人生。

成大事者要能吃苦、会吃苦

胡雪岩曾说过,走哪条路都不会一帆风顺。商道亦无平道。生活中,每个人难免会遭遇挫折和苦难,就如同一年四季,必须要经历冬天一样。遭遇苦难时,我们只有能吃苦,学会吃苦,才能重新站立起来,开拓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如果我们就此消沉、放弃了,那么我们就永远也体会不到成功的甘甜,也永远实现不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有一项调查,要高层经理人说出心中的十大“商业偶像”,其中李嘉诚就榜上有名,被誉为“最能吃苦的人”,因为李嘉诚好学,能吃苦。在李嘉诚的少年时代,因为要上夜校及到工厂跟单,李嘉诚每天回家时天已经非常晚了,而住处每晚12时后便会熄灯,他只好摸黑走楼梯,“一步步计算,数到一定的数目就知道到了家”。或许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却能看出一个十几岁孩子面对变故、面对苦难的坚持与乐观的情怀。

古有言:能吃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意思很明确,一个人能吃苦,才能走向成功。就如李嘉诚。但是有人提出疑问,“在他那个年代,有很多人都能吃苦。那时候谁不能吃苦呀,不能吃苦就没饭吃啊!可为什么却没有几个人能够成功的?”因为李嘉诚不但能吃苦,而且会吃苦。他的每一次吃苦都是在为他的甜奠基。香港人常说一句话:“力不到不为财。”意思就是,从来不会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若要成功,就得不怕吃苦。苦难有时也是一笔财富,富足、舒适的环境会使人慵懒,而苦难却能使人奋发、拼搏、积极向上。

1946年,李嘉诚离开了中南公司,开始在一间小五金厂做推销员。这是一个艰苦的工作,他由店里的学徒变为一个行街仔,整日不停奔波,但所获却甚少。但李嘉诚并没有退却,也没有一股脑地吃苦,而是选择如何吃苦。

李嘉诚经过思考发现,众多的推销员只着眼于卖日杂货的店铺,而他可以直接向酒楼旅馆进行直销业务,直接向小区居民推销啊。但很明显这个苦头将会比其他推销员受的更大。不过,没关系,谁让他是李嘉诚呢!

于是,李嘉诚打动了酒楼老板,获得了单次要货达100个桶的成绩;同时,他发现了只要卖给一个老太太,其他的就会不请自来的规律,因为老太太们爱唠嗑,一来二去总会在无形中做了义务推销员。这种吃苦法很快为他带来了巨额效益,五金厂生意由此非常兴旺。

后来,他创办了长江塑胶厂,他将自己6年来学习和观察到的生意经验和技巧运用于工厂的管理,终于获得了丰硕的果实。

与此类似的吃苦方式不胜枚举,李嘉诚用他的智慧证明了磨难不是一种可怕的瘟疫,而是一个锻炼、积累实力的阶梯。可见,李嘉诚不仅能吃苦,而且会吃苦。人无全才,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作为商人,要了解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潜能,做适合自己长处的生意,这才是会吃苦的真实体现。

在西班牙的华侨中,西班牙三E公司总裁王绍基算是闯荡商海的佼佼者之一。当年踏入商海时,他曾经历了种种艰难、困惑、迷茫、无奈和挣扎。

生于浙江温州的王绍基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曾在杭州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先后专攻指挥和管弦乐器。1985年他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到马德里谋生。初到西班牙,身上只有20美元的王绍基做过中餐馆洗碗工、跑堂,还到邻国葡萄牙跑过小买卖。他在一家小小的成衣加工厂里做熨衣工,渡过了一生最困难的时期。拥挤的车间非常简陋,白天在这里做工,晚上也在这里睡觉。没有床,就睡在从马路边捡来的破床垫上。

马德里的夏天非常炎热,通风不良的车间气温有时达40℃以上。熨衣工手握滚烫的熨斗,更是热得难以忍受。王绍基负责熨烫裤子,半分钟必须熨烫好一条裤子,这在常人看来,的确是个又苦又累又紧张的工作。

但王绍基坚持了下来,而且时常抽空到当地中国人办的西班牙语学校学习。在西班牙,语言不通几乎是所有华侨都遇到过的一个难题。不通当地语言,就等于是个睁眼瞎,更谈不上有什么发展。西班牙语用途很广,但却非常难学,尤其是听和说方面。西班牙人语速极快,不经过多年的苦学是听不懂也说不出的。经过苦学苦练,王绍基逐步掌握了西班牙语,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初,几年的苦心经营,王绍基创办的三E公司已经成为西班牙进口中国商品的主要合作伙伴,而且从2003年起,王绍基又将经商的触角伸展到新闻媒体方面,创办了一家中文报纸《欧华报》,这使他的事业有了更大发展,人生也更加辉煌。

有一位哲人曾说:“人类中最伟大的人和最优秀的人,都出生在苦难这所学校中。这是一所催人奋发的学校,也是唯一能出伟人和天才的学校。”这句话在李嘉诚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不懂受苦就不懂做生意,学会吃苦才是成大事的必要保证。

谁也不是天生优秀

很多人似乎天生优秀,很多人似乎天生幸运,很多人似乎天生聪慧……很多人常常这样说,用以掩盖自己的平庸。然而,李嘉诚很直白地告诉人们:人们赞誉我是超人,其实我并非天生就是优秀的经营者,到现在我只敢说经营得还可以,我是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之后,才领会一些经营的要诀的。

的确,没有哪个人天生就是优秀者。每一位成功的企业家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1984年,高中毕业的叶显东开始涉足童装业。第一次出门跑业务时,叶显东还搞不清怎样洽谈生意,可凭着聪慧和勤奋,一个多月跑下来,初出茅庐的叶显东居然拿回了货值8万元的合同。初战告捷,让叶显东对童装业一见钟情。很快,他就和亲戚合作,在家乡办起了自己的童装厂。1996年,在叶显东的努力下,红黄蓝童装有限公司成立了。

谈起他对这些年服装行业发展的感受,叶显东说:“我有一个很形象的例子,那是我的亲身经历,一路走来,看看我的交通工具的变化,就知道我们温州童装业的发展脚步了。”20世纪80年代是自行车的时代,20世纪90年代初是摩托车的天下,到90年代中期,汽车时代来临,而如今生产商已有固定客源,送货也是全物流操作了。这个过程是辛苦的,也体现着叶显东对市场逐步成熟的认识。

1971年6月,李嘉诚宣布成立长江实业有限公司,集中精力发展房地产业。在第一次公司高层会议上,李嘉诚踌躇满志地提出:要以置地公司为奋斗目标,不仅要学习“置地”的成功经验,还要力争超过“置地”。后来,李嘉诚说:“世界上任何一家大型公司,都是由小到大、从弱到强。赫赫有名的遮打爵士由英国初来香港,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贫寒之士,他靠勤勉、精明和机遇,发达成巨富,创九仓、建置地、办港灯。我们做任何事,都应有一番雄心大志,立下远大目标,才有压力和动力。”

为此,他树立了一个远期目标,并且在树立目标时他已经做到了知己知彼。事实证明,到1979年,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长江实业集团已拥有楼宇面积达1450万平方英尺,超过了当时拥有1300万平方英尺的“置地”,成为香港最大的地产集团。“置地”的优势,是每单位面积的楼宇价值昂贵。李嘉诚扬长避短,把发展重心放在土地资源较丰、地价较廉的地区,大规模兴建大型屋村,最终以量取胜。

天道酬勤,挑战自我:8与16有天壤之别

曾有人问李嘉诚成功的秘诀,李嘉诚讲了一则故事:

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69岁时在一次演讲会上,当有人问他推销的秘诀时,他当场脱掉鞋袜,将提问者请上讲台,说:“请你摸摸我的脚板。”

提问者摸了摸,十分惊讶地说:“您脚底的老茧好厚呀!”

原一平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

提问者略一沉思,顿然醒悟。

李嘉诚讲完故事后,微笑着说:“我没有资格让你来摸我的脚板,但我可以告诉你,我脚底的老茧也很厚。”

任何人想要成功,都需要付出行动。天道酬勤,如不付出根本性的行动,到最后只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李嘉诚作为其财富帝国的掌舵者,如果没有付出努力,又怎可能拥有赢得财富、走向成功?时间,总是给懒惰者留下空虚和懊悔,给勤奋者带来智慧和力量。

李嘉诚曾在1981年谈到自己走向成功的因素,第一句话便是:“在20岁前,事业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双手勤劳换来。”无论你是富有还是贫穷,只要你勤劳,你就有可能登上事业之顶。

陈文祥曾经评论说:“真是万万想不到,李嘉诚发家致富的制胜法宝,居然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勤劳’二字……尽管想当‘李嘉诚’的青年人数不胜数,可香港为何至今仍只有一个李嘉诚?”

当年李嘉诚放弃舅舅的供给,踏入社会,做最没有地位的堂仔和学徒;后来又离开舅舅的钟表店,走街串巷,风雨无阻做推销员。在推销五金制品之时,面对塑胶制品的巨大威胁,李嘉诚没有选择半途而废。天道酬勤,挑战自我。如果没有这8个字,李嘉诚又怎么走出那一条条弄巷,踏上飞机奔赴世界各地?

李嘉诚说:“别人做8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起初别无他法,只能以勤补拙。”如果李嘉诚和别人一样按部就班干8个小时,而不是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以勤补拙干16个小时,仅一年工夫,李嘉诚又怎么会实现超越另外6个推销员,销售额是第二名的7倍的壮观成绩?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成功的人都不是靠单纯的幸运或是后盾,而是以勤为径,一步步走向成功之路。

美国前总统亨利·威尔逊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当他还在摇篮里牙牙学语的时候,贫穷就已经冲击着这个家庭。威尔逊10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在外面当了11年的学徒工。这其间,他每年只有一个月时间到学校去接受教育。

经过11年的艰辛工作之后,他终于得到了1头牛和6只绵羊的报酬。

他把它们换成了84美元。他知道钱来得很艰难,所以绝不浪费,他从来没有在玩乐上花过1分钱,每个美分都要精打细算才花出去。

在他21岁之前,他已经设法读了1000本书——这对一个农场里的学徒来说,是多么艰巨的任务呀!在离开农场之后,他徒步到150公里之外的马塞诸塞州的内蒂克去学习皮匠手艺。他风尘仆仆地经过波士顿,在那里他看了邦克希尔纪念碑和其他历史名胜。整个旅行他只花了1.6美分。

在度过了21岁生日后的第一个月,他就带着一队人马进入了人迹罕至的大森林,在那里采伐原木。威尔逊每天都是在东方泛起鱼肚白之前起床,然后就一直辛勤地工作到星星出来为止。在一个月夜以继日的辛劳努力之后,他获得了6美元的报酬。

在这样的穷困境遇中,威尔逊下定决心,不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溜走。很少有人像他一样深刻地理解闲暇时光的价值,他像抓住黄金一样紧紧地抓住了零星的时间,不让一分一秒无所作为地从指缝间白白流走。12年之后,这个从小在穷困中长大的孩子在政界脱颖而出,进入了国会,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一个人的发展与成长,天赋、环境、机遇、学识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勤奋及敢于挑战自我。没有自身的勤奋,就算是天资奇佳的雄鹰也只能空振双翅;有了勤奋的精神,却不敢挑战自我,只能永远埋于尘埃之中做一棵无名小草。成功不能单纯依靠能力和智慧,更要靠每一个人自身孜孜不倦地勤奋工作和不惧困境的自我挑战。

关于李嘉诚,香港某报曾有如下诚恳评价:“李嘉诚发迹的经过,其实是一个典型青年奋斗成功的励志式故事,一个年轻小伙子,赤手空拳,凭着一股干劲儿勤俭好学,刻苦而劳,创立出自己的事业王国。”

李嘉诚不但自己吃苦耐劳,就连对儿子的教育,也是以勤为主,“勤能补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富力地产集团总裁张力曾表示:“任何一个成功的老板首先应该勤奋,以香港第二代巨商们的子弟来说,像长江、新鸿基这几家的小孩都很勤奋,还有几家的小孩很懒,他们的企业就走下坡路了。在广州我也看到一些有钱的老板,赚了钱就打高尔夫球,公司慢慢就倒闭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绝不是句虚话。

止惰和守勤是成功的信条

古话有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有人曾说,在香港,李嘉诚也许是走路步伐最快的人,直至今日,李嘉诚依然健步如飞,很多年轻人都赶不上他。李嘉诚自己也说,他的手表永远比别人调快10分钟。

守勤是李嘉诚的重要的人生准则,也是他成功的经验之一。如今李嘉诚虽然已进入老年,但依然精神矍铄,每天都要到办公室中工作,从来不曾有半点懈怠。据李嘉诚身边的工作人员称,他对自己集团业务的每一项细节都非常熟悉,这不能不说是其守勤的最好明证。

在人世间,似乎很多东西都可以通过不正当的渠道而获得,像财产、权力、机遇等等,但是,唯有才能、知识、经验必须通过诚实和辛勤的劳动而获得。因此,一切要成才的人,都必须面对一个重大而严肃的问题,那就是准备艰苦奋斗10年、20年、30年,甚至奋斗一生。同时,还要同自己本身的各种弱点进行艰苦的斗争,尤其是懒惰。不这样,就很难成功。

古语云:“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学业如此,事业亦如此,成大事者必须勤。李嘉诚曾因电影《阿甘正传》而潸然泪下,因为阿甘在那样一个懵懂的世界里生活,却依然为此奋斗,勤于做任何事情,而从未懒惰。

华罗庚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所有成功者的足迹都洒满了勤奋的汗水。无论多么聪明的人,倘若没有辛勤的耕耘,一切都是空谈。想成名,又不想经过勤奋、经过艰苦奋斗,那不是白日做梦吗?

爱因斯坦说:“在天赋和勤奋两者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马克思认为,在科学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崎岖的小路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居里夫人说:“在捷径道路上得到的东西绝不会惊人。当你在经验和诀窍中碰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你会知道,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仅是汗水,更多的是心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

郭沫若说:“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当是勤奋。”

卓越的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近代电磁学的奠基人法拉第,家境贫苦,没有进过高等学府,但是他以顽强的精神,勤奋自学,终建伟业。他有多项科学发现,其中重要的一项,他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克服了很多困难,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一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由于患猩红热病,到8岁半才上学念书。但是,他被老师斥为“糊涂虫”,仅仅3个月就退学了。后来,爱迪生顽强地自学,参加工作后,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和做实验。经过长期顽强地奋斗,他终于成才,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至今,在技术发明上,还没有人超过他。

要想做一名成功的商人,有一个精明的头脑还远远不够。2003年10月,李嘉诚在接受香港一家媒体记者采访时说道:“我的成功是有一个过程的,从最初的起点来看,止惰和守勤是我的信条。”

李嘉诚曾被香港电台评为“风云人物”,当时他很谦虚地说是“时势造英雄”。17年后当他再次被香港电台采访之时,他坦白地说:“最初创业的时候,几乎百分之百不靠运气,是靠勤奋,靠辛苦,靠努力工作而赚钱。”

1987年3月30日晚,人们期盼已久的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仪式上,当主持人宣布玛莉·马特琳在《上帝的孩子》中表演出色,获得最佳女主角时,全场立刻爆发出雷鸣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手里拿着小金人的玛莉·马特琳激动不已。她似乎有很多很多话要说,可是人们没有看到她的嘴动,她把手举了起来,竟是打的哑语!

玛莉·马特琳出生时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但出生18个月后,她在一次高烧中失去了听力和说话的能力。但是,她并没有被生活的磨难打倒,依旧对生活充满了激情。

8岁,她加入了伊利诺伊州的聋哑儿童剧院。9岁,就在《盎斯魔术师》中扮演多萝西。但16岁那年,玛莉被迫离开了儿童剧院。玛莉·马特琳并没有放弃,而是在被邀请用手语表演一些聋哑角色中努力锻炼自己,提高演技。1985年,19岁的玛莉参加了舞台剧《上帝的孩子》的演出。她饰演的是一个次要角色,可就是这次演出,使玛莉走上了银幕。

女导演兰达·海恩丝在看过《上帝的孩子》剧本之后,决定将其拍成电影。但她几经周折都没有发现合适的演员,于是她又回到了美国,观看了舞台剧《上帝的孩子》的录像。她发现了玛莉演技高超,立即决定起用玛莉担任影片的女主角,饰演萨拉。

玛莉扮演的萨拉,在全片中没有一句台词,全靠极富特色的眼神、表情和动作,揭示主人公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自卑和不屈、喜悦和沮丧、孤独和多情、消沉和奋斗。玛莉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她勤奋、严谨、认真地对待每一个镜头,用心去做每一个动作,因此表演得惟妙惟肖,让人拍案叫绝。就这样,玛莉·马特琳实现了人生的飞跃,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个聋哑影后。

其实,命运对每个人都一样公平。只要不断地努力,每个人都可以品尝到成功的果实。一个依靠勤奋获得成功的斗士,在其身上所显示出的坚韧是那么不同寻常。所以,上帝把小金人颁给了这个美丽的女人。

李嘉诚的止懒守勤的确是其成功的信条。不单他的事业如鱼得水,就连其儿子也同样如此。李泽钜工作非常努力,每天经常工作10多个小时。他说:“压力来自自己。我喜欢接受挑战,我永远不会让自己停下来!”李泽楷对其工作也十分投入和勤勉,竟然获得了“小超人”的荣耀称号。

由此可见,止懒是人们对于人性弱点的排除,而守勤则是对于渴望成功的坚持。坚守这一信条,成功就在不远处。

珍惜时间,时刻充电

在李嘉诚眼里,有一个著名的公式,“时间+复利=财富”。我们可以这样算一下,如果一个25岁的年轻人每年用1.4万元投资一项年利润20%的项目,经过40年,他得到的应该是1028万元。如果能把时间掰成几块分,似乎利润就多到难以计算了。但似乎很多人都不想这么计算时间,从而这么珍惜时间,而是做很多事情,做很多无用功。正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如果你将失去的时间用金钱计算,确实意味着失去的时间就是金钱。

李嘉诚的惜时如金是人所共知的。很多时候,整个公司的人都下了班,唯独李嘉诚留在自己的办公室中研究生意,制定决策。他的工作时间比公司内任何员工都多。也正是因此,李嘉诚才练就了一种出色的记忆力。

对时间,爱迪生也有着深刻的体会,他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有一次,爱迪生要助手去买实验用的容器。这位助手深知爱迪生的习惯,工作的时候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于是,他马不停蹄地跑到外面买回来,还是被爱迪生狠狠地训了一顿。爱迪生大声地问他的助手:“为何这么久才回来,为什么不能再快一点呢?”

爱迪生的成功跟与生俱来的天赋有关,更与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待在实验室工作的忘我精神有关。正是因为爱迪生对时间的“吝啬”,让他在一生中发明了两千多件的东西,并成就自己非凡的一生,进入世界著名科学家的行列。

每一个成功者都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无论是老板还是打工族。一个做事有计划的人总是能判断自己面对的顾客在生意上的价值,如果顾客有很多不必要的废话,他们都会想出一个收场的办法。同时,他们也绝对不会在别人的上班时间,去海阔天空地谈些与工作无关的话,因为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妨碍别人的工作,浪费别人的生命。

在美国近代企业界里,与人接洽生意能以最少时间产生最大效率的人,非金融大王摩根莫属,为了珍惜时间他招致了许多怨恨。

摩根每天上午9点30分准时进入办公室,下午5点回家。有人对摩根的资本进行了计算后说,他每分钟的收入是20美元,但摩根说好像不止这些。所以,除了与生意上有特别关系的人商谈外,他与人谈话绝不超过5分钟。

通常,摩根总是在一间很大的办公室里,与许多员工一起工作,他不是一个人待在房间里工作,摩根会随时指挥他手下的员工,让大家按照他的计划去行事。员工走进他那间大办公室,是很容易见到他的,但如果没有重要的事情,他是绝对不会欢迎任何人的。

摩根能够轻易地判断出一个人来接洽的到底是什么事。与他谈话时,一切转弯抹角的方法都会失去效力,他能够立刻判断出来人的真实意图。这种卓越的判断力使摩根节省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有些人本来就没有什么重要事情需要接洽,只是想找个人来聊天,而耗费了工作繁忙的人许多重要的时间。摩根对这种人简直是恨之入骨。

从摩根的事例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节约时间实际上是在为自己赚钱。

没有什么比时间重要,也没有什么比守时更能节省你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能否对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直接关系到成就的大小。一位作家在谈到“浪费生命”时说:“如果一个人不争分夺秒、惜时如金,那么他就没有奉行节约的生活原则,也就不会获得巨大的成功。而任何伟大的人都是争分夺秒、惜时如金的。”

所以,假如你想成功,就必须认清时间的价值,珍惜时间,利用眼前点点滴滴时间进行充电。

勤奋敬业,功到自然成

自古以来,人们都推崇努力。然而真正的成功境界却可以用五个字来形容,“功到自然成”。不是不用努力,而是将用功当作了一种习惯,从而获得一种持续积累的量变后的质变。

王国维曾引用三句古词来形容成大学问人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归纳来讲就是,第一境界为求学与立志之境,此为“知”之大境界;第二境界为“行”之境界,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坚忍不拔;第三境界为“得”之境界,功到自然成。只要你努力了,只要你选择了,只要你功课做足了,功到怎么能不自然成呢?

李嘉诚曾说他自己是由“披星戴月去,万家灯火归”才走到了有立足之地的地步。他最初做推销员时是把勤奋当成一种习惯的,勤于跑路,勤于思考,所以在思考充分用功到位后获得了成功。

李嘉诚在开始独立创业时也把勤奋当成一种习惯,每天早早地起床外出推销或采购。等赶到办事地点时,别人刚好上班。办完事后,李嘉诚又匆匆忙忙赶回工厂,先检查工人上午的工作。他还手把手地教工人如何出产品。李嘉诚从不把自己当作高高在上的老板,而是一个全能技工。他不但是操作工,还是技师、设计师、推销员、采购员、会计师、出纳员,等等。就是在这样的一步步如习惯般奔波劳碌中,李嘉诚的厂子红红火火办了起来。

由此可见,“勤奋敬业”对一个初创的企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曾发表过获奖感言,说:希望通过我们服务的改革、改进,能真正使客户感受到工商银行是您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我想只要我们认真,我们会做到这一切,功到自然成。

历史上凡是有所建树的人,往往都是很勤奋、很努力的人。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和努力分不开的,只要功夫做到家,自然能获得成功。

21世纪,是充满挑战的世纪,历练自己,将勤奋当作一种习惯,你就会把别人远远甩在后面。无论是作为领导人、管理者,还是作为打工者,都要做到时刻努力,贵在坚持。形成一种好习惯,几十年如一日便能滴水穿石,功到自然成。

幸运成功一时,努力成就一世

人之运气与努力虽然没有必然的联系,可对人的影响却是直接的、重要的。努力是人对事业的态度和在这种态度的支配下,付出的功力的大小。按词典的解释,就是把自己的力量尽量地使出来。它是由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是人的主观意志的反映。运气则是客观的、出乎意料的,是指人的命运和人们对命运的看法。从某种程度上说,努力是自我挑战的过程,运气是客观事物形成的结果。大量的事实说明,一个人的事业成败,关键在于他是否努力。而运气,则很多时候只是锦上添花,并非一世应倚仗之物。

时至今日,提起“超人”李嘉诚,无人不知。有人写对联称“高人高手高招,超人超智超福”。与此同时,不少人在承认李嘉诚“高人之术,超人之智”的同时,莫不羡慕他的幸运。

鸿硕在《巨富与世家》一书中提到:“1979年10月29日的《时代》周刊说李氏是‘天之骄子’,这含有说李氏有今天的成就多蒙幸运之神眷顾的意思。英国人也有句话:‘一安士(盎司)的幸运胜过一磅的智慧。’从李氏的体验,究竟幸运(或机会)与智慧(及眼光)对一个人的成就孰轻孰重呢?”

有人做过细致的估算,说李嘉诚幸运,他经营塑胶花时,无人担保,就可获得大客户的全额订金;他将长江上市,适逢股市牛市大好时机;他得到地铁公司主席唐信的垂青,获得车站上盖的发展权;1980年,他被委任为汇丰银行董事,成为继包氏之后的第二位华人董事;与汇丰合伙重建华人行;收购和黄……

那么李嘉诚的确是靠运气起家和成功的吗?李嘉诚说过一句既经典又恳切的话:“在20岁前,事业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双手勤劳换来;20~30岁之间,事业已有些小基础,那10年的成功,10%靠运气好,90%仍是由勤力得来;之后,机会的比例也渐渐提高;到现在,运气已差不多要占3~4成了。”

也许会有很多人觉得自己很委屈,李嘉诚有三四成的运气,为什么自己什么也没有呢?

但李嘉诚解释说:“对成功的看法,一般中国人多会自谦那是幸运,绝少有人说那是由勤奋及有计划地工作得来。我觉得成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完全是靠勤力工作,不断奋力而得成果;第二个阶段,虽然有少许幸运存在,但也不会很多;现在呢?当然也要靠运气,但如果没有个人条件,运气来了也会跑的。”

李嘉诚说得直白,因为有基础,而且即便是有基础,靠勤奋换来的成就依然占着六之七八。这很明白地告诉我们,靠幸运或许会成功,但并不能真正永胜无敌,只有努力与勤奋方能成就一世之基。

李嘉诚炒股一个多月家产蒸发55亿,对他来说,也许不足为奇,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所以,只有正确认识、科学把握努力和运气与事业成功的关系,才是赢得潇洒人生、事业成功的保证。

在李嘉诚刚开始经营塑胶花的时候,一天,一位美国人突然找到他,说经某贸易公司的负责人推荐,认为长江厂是全香港最大规模的塑胶花厂,这令他一时语塞,因为当时他的厂房并不太大。这种幸运是天上掉馅饼吗?经过仔细询问李嘉诚才发现,这是因为之前有一家退自己货的贸易公司因为自己没让对方赔偿,对方感激,遂主动为他推广。双方很愉快地做成了这单交易。

由此我们明白,幸运也是要有努力做后盾的,不然机遇来了自己也难以把握。

在人们的心目中,李嘉诚成了幸运与财富的象征,成了“火眼金睛”的神一般的人物,似乎只要他想要做的事就会成功。美国《时代》周刊因此早在1979年称他为“天之骄子”。但其实,幸运只能说是努力得来的结果,是实力通向成功的捷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这句话放在李嘉诚身上似乎再恰当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