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有惊人的结果,一定要力求突破
人生悟语
最要不得的态度就是被“现在”和“常识”所束缚,自己给自己设置了一个玻璃天花板。
稻盛先生总是喜欢把目标设定在自己的能力之上;然后不遗余力地为着这个目标努力,不达到目标决不放弃。他认为,想要获得超出常人的成绩,就不能将能力定格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而是要用“未来”去估算自己的能力;当完成一个新的目标时,不能就此满足,沾沾自喜,而是要继续发展达到更高目标的技术与能力,力求突破自我。
最要不得的态度就是被“现在”和“常识”所束缚,自己给自己设置了一个玻璃天花板。稻盛先生在鼓励团队不断突破进取时,讲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这个实验叫作“玻璃瓶子里的跳蚤”。把一只跳蚤放进玻璃瓶里,上面盖上一块透明玻璃片。敲击玻璃瓶,跳蚤受到惊吓就会往上跳,碰到玻璃它觉得疼,它跳了几下就不跳了。再敲击瓶子,跳蚤仍然跳;敲得越厉害,它跳得也越厉害;但是,再继续敲下去,跳蚤最后也不跳了。此时,拿掉玻璃片,跳蚤仍然不跳。
稻盛和夫对他的团队说:“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在实践目标时也会遇到瓶颈。但是,我们如果因此不去突破,就难以进步,更别说有什么惊人的成就了。很多时候,我们头上的透明玻璃片是自己设定给自己的。”
稻盛和夫还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他说,很多公司的盈利率常年维持在5%,不论经济大环境是良好还是恶劣。因为,经营者认为5%这个获利点是不可攻破的。当收益达不到这个数字时,他们会积极采取行动将盈利拉回到这个水平。但是这样一来,利润虽然稳定,却永远无法突破这个数字了。这些经营者在无形中已经将5%这个数字设定成了一个玻璃天花板,从未把盈利目标定在10%甚至更高。当经济环境大好,只要稍加努力就能提升盈利率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再想向高处攀登了,也就不会创造出惊人的佳绩。
稻盛先生所说的这些事例,都是在告诉他的团队:我们要成为世界一流的陶瓷公司,就不能止步不前,必须要敢想敢干,力求突破。京瓷公司能够创造几十年不亏损、保持强劲的发展动力,正是因为他们从未停下突破进取的脚步。
这样的成功例子在中国也有一个。
这家公司的名字叫作“突破电气”。1995年,突破电气公司决定生产移动式插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插线板。当时,插线板在人们的印象里是“低值易耗品”,没有统一的质量保证,毁坏速度和更新速度都很快。产品当时的市场价格一般只有几元钱,而且市场容量也很小,连销售量最高的北京西单商场,每个月插线板的销售额也不过只有千元左右。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突破电气却决心将不起眼儿的插线板打造成为具备高科技内涵的电器保护设备。
突破电气首先在技术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与革新,采用了多孔技术专利。当时中国的进口电器很多,而国外的家电产品和国内家电产品的插头各异,能够两者通用的插座产品在市场上非常少见,突破电气的多孔插座正好可以满足这个要求。在外观上,突破电气的插线板,增加了各式各样的插孔,样子也由单薄变得丰富起来。更为重要的是质量上的飞跃。突破电气采用“PC合金”新型材料,里面含有由绝氧因子构成的阻燃成分,可以阻止插座燃烧,避免了普通塑料插座容易短路的危险。
1996年8月,突破电气的第一批移动式插座上市,定价198元,而当时市场上卖的最贵的插座仅仅只有19元钱,在整个行业市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虽然价格不菲,但是突破电气的产品,因其优良的品质和完美的售后服务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上市当年在北京的销售额就达到了600万元。
能够将几元、十几元一件的插线板卖到一百多元,突破电气能够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正是因为它名字中的两个字——突破。
不仅仅是生存于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企业,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一样,如果想要创造出惊人的成绩,就不能没有力求突破的勇气和决心。
只有脚踏实地才是“梦想成真”之道
人生悟语
在人生追求中,守株待兔不行,揠苗助长更不行。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好高骛远,都会事与愿违,与理想背道而驰,与目标遥遥无期。有的人自命不凡,可是心比天高,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成,小事不愿做,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们都需要华美的梦来装饰我们的生活,但要实现这一个个美丽的梦,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稻盛先生曾经说过:“很多年轻人都梦想在有生之年取得骄人的成就,我们应该鼓励所有的年轻人怀有这样的梦想。但年轻人必须明白的是:成就是靠每天一点一滴辛苦的工作累积下来的,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在人生旅途中,没有一步登天的魔梯。我们必须脚踏实地、点滴积累,不管是生活,还是企业管理,只有‘脚踏实地’才是梦想成真之道。”
人人都渴望成功,但真正成功的人却很有限,很多人都是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仔细想想,不难发现,热情和脚踏实地的努力的错位是重要的原因。人在年轻的时候,往往心气很高,但常常由于眼高手低,不能脚踏实地做人做事,而与成功的机会擦肩而过;人到中年,虽然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往往又得过且过,由于缺乏继续向前的热情,从而永远无法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满足。有些人能有所作为,是因为他们从不轻易选择快捷方式,而是日复一日地持续努力,认真又脚踏实地地用坚持实践着自己的梦想,让明天比今天更好。因此,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瞬间辉煌,而是每一个平凡的“今天”的不断累积,脚踏实地的努力。
在钱锺书先生去世后不久,曾有人撰文纪念他“寂静”“勤于钻研”的一生,的确,钱锺书先生可谓是脚踏实地的典范,终生专注于学术研究,从不以口舌争名求利,从不为交游虚掷光阴,览古籍,做学问,写专著,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将他对于学问的苛求付诸实践,刻苦、勤奋,造就了这个学贯中西的大学者。
试想,若没有脚踏实地的孜孜以求,钱锺书先生又如何能成为玩转中西文化的大师?司马迁含辛茹苦,埋头十几年,才一字一字地写出千古名篇《史记》;刘翔从小起步、不顾寒暑,勤学苦练,才一步一步地跑出110米栏世界冠军。这些事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一个道理:成功没有捷径可走,追求的脚步必须扎扎实实。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曾向世人发出忠告:“要想登上陡峭的山峰,从一开始就需要有坚实的步伐。”一个人无论有怎样美好的追求,都不要心急火燎地去实现。而应该确定目标、探索方法、培养毅力、寻找机会,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操作去实践。
稻盛先生曾说,在人生追求中,有的人豪赌捷径,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总是期待跨越发展,一夜成名,结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有的人投机取巧,不愿脚踏实地干,喜欢闭门造车,或者寻找旁门左道,结果是四处碰壁。还有的人把个人的追求和所从事的工作连在一起,总想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生目标一朝完,好大喜功、追名逐利,结果累得气喘吁吁、半途而废、无功而返。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一个真正为理想而追求、为事业而奋斗的人,一定懂得风物长宜放眼量、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定懂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当下做起,不被千难万险所吓倒,也不让声色犬马诱惑,静心屏气、沉着稳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在实现人生追求的路途中,有毅力、有耐心,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破釜沉舟、坚持到底。
人生就像爬坡,恒心架起通天路,勇气吹开智慧门。如果心旌摇荡,必将前功尽弃。春播、夏锄、秋收、冬储,是农业上的一个过程,如果从春天一步就迈进初冬的门槛,那么储存的也只能是一堆堆枯黄的叶子。即便你驾着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也会被限制速度,因为超速预示着危险,也会受到惩罚。起点再美好,如果没有一个脚踏实地的过程,终点也将因此而黯然失色。
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每个梦想的实现,都需要脚踏实地。善于积累,循序渐进,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善于学习积累成功经验,循序渐进开展工作。充实每一个今天,日复一日地积累,就会让梦想成真。
摒弃失败的恐惧
人生悟语
所谓的企业家就是要拥有毫不动摇的决心、努力和愿意面对无数危难,摒弃恐惧的精神。不要因为接踵而来的挑战,就朝负面的方向想,变得悲观而愤世嫉俗,每天提醒自己,快乐的心才能使成功到来。
很多人是因为看到蛇感到恐惧,但也有人恐惧的是想象中的蛇。有些人在生活中失败了,有些人在经受失败的威胁。这些恐惧和焦虑都有其客观方面的原因,这些恐惧,有些就是想象中的蛇。恐惧只是我们的一种情绪,我们都懂得要做情绪的主人这个道理,但遇到具体问题就总是知难而退,尤其是克服恐惧。“克服恐惧实在是太难了”,言下之意就是:“我是无法克服恐惧这种情绪的。”别小看这些自我否定的话,这是一种严重的不良暗示,它可以毁灭你的意志,丧失战胜自我的决心。
杰克住在波士顿的一个小镇上,他一直向往着大海。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海边,那里正笼罩着雾,天气寒冷。他想:这就是我向往已久的大海吗?他的希望和失望落差很大,他想:我再也不喜欢海了。幸亏我没有当一名水手,如果是一名水手,那真是太危险了。
在海岸上,他遇见一个水手,他们交谈起来。
“海并不是经常这样寒冷又有雾,有时,海是明亮而美丽的。但在任何时候,我都爱海。”水手说。
“当一个水手不是很危险吗?”杰克问。
“当一个人热爱他的工作时,他不会想到什么危险。我们家里的每一个人都爱海。”水手说。
“你的父亲现在何处呢?”杰克问。
“他死在海里。”
“你的祖父呢?”
“死在大西洋里。”
“你的哥哥呢?”
“当他在印度的一条河里游泳时,被一条鳄鱼吞食了。”
“既然如此,”杰克说,“如果我是你,我就永远也不到海里去。”
水手问道:“你愿意告诉我你父亲死在哪儿吗?”
“死在床上。”
“你的祖父呢?”
“也死在床上。”
“这样说来,如果我是你,”水手说,“我就永远也不到床上去。”
马尔登曾说过:“人们的不安和多变的心理,是现代生活多发的现象。”他认为,恐惧是人生命情感中难解的症结之一。面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命的进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平安无事的,总会遭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挫折、失败和痛苦。当一个人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受到威胁时,就会产生这种不愉快情绪,并为此紧张不安,忧虑、烦恼、担心、恐惧,程度从轻微的忧虑一直到惊慌失措。最坏的一种恐惧,就是常常预感着某种不祥之事的来临。这种不祥的预感,会笼罩着一个人的生命,像云雾笼罩着爆发之前的火山一样。
稻盛先生曾经说过:“所谓的企业家就是要拥有毫不动摇的决心、努力和愿意面对无数危难,摒弃恐惧的精神。不要因为接踵而来的挑战,就朝负面的方向想,变得悲观而愤世嫉俗,每天提醒自己,快乐的心才能使成功到来。领导者的心态最为重要,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会直接影响到与员工、顾客及供货商之间的关系。”
很多人一旦失业,自信心就受到沉重的打击,感到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害怕自己在过去树立的高大形象坍塌,变成一个一无是处的人。这也许是失业所带来的最可怕的后果。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对许多人而言,这种恐惧感始终笼罩在他们的心头,令人忧虑重重。他们害怕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害怕朋友们比自己更成功,更富有,更具有社会影响力。但是我们应该明确,某次事业上的受挫并不意味着自己一生的失败。
《简·爱》的作者曾意味深长地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含辛茹苦。”人的一生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于是内心总经受着煎熬,但这才是真实的人生。既然人的一生有这么多的不确定和没把握,你不妨再试一次,人生有许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幼年时代,遭受外界太多的批评、打击和挫折,于是奋发向上的热情、欲望被“自我设限”压制封杀,而又没有及时地得到疏导、排解与鼓励。对失败惶恐不安,又对失败习以为常,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渐渐养成不思进取、不敢拼搏的精神面貌,从而失去了自己的梦想。这就是我们平庸的原因,让我们看看成功人士是怎么面对失败的恐惧的。
1832年,林肯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定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接着,林肯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此时的林肯也像平常人一样,害怕再次失败,恐惧失败。但是他与我们平常人不一样的是,他随后再一次参加竞选州议员并且成功了。后来,他又竞选州议会议长,但是失败了。但是,他还是没有被失败的恐惧给吓倒,他又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是仍然没有成功。要是你碰到这一切,你会不会被失败的恐惧给吓住,开始放弃?林肯没有放弃,他说:“我不能被失败的恐惧给压倒,我要战胜这一切,我一定能成功。”林肯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懂得摒弃失败的恐惧的道理,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林肯敢于这样一次次地尝试,就是因为他懂得成功人士的生活原则:摒弃失败的恐惧。摒弃失败的恐惧,成功就在你的脚下。一个人想干成任何大事,首先就得摒弃失败的恐惧。
在稻盛先生看来,过去不等于未来,未知或没把握不等于失败。过去失败了或是没做好,或是现在没把握,也不代表就要失败。成功和失败都不是最终的结果,它只是人生的过程,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去看待它。每次失败都是在一定环境中由许多复杂因素组合而成的结果。而人们对于失败的恐惧,令我们错过了多少精彩的机会。
它让我们倦怠于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它让我们逃避来自贵人的帮助——那些可能对你即将取得成功有莫大帮助的人,它又让我们放弃了多少可能通向成功的想法,让我们持续地重复着导致失败的那种深深的败落情绪。所有这一切都是失败的胜利。稻盛先生认为,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人生无疑是一场悲剧。
像所有的童话故事一样,如果你想娶公主,你就必须杀死妖魔。你要面对的最大妖魔就是你自己的恐惧。如果你能够学会摒弃恐惧,这个世界就是你的了。
从过去的失败中学会审视自己
人生悟语
要想成功,就得经历失败,要在失败中不断审视自己,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
人人都渴望成功,渴望一帆风顺,心想事成。但如此幸运的人是少之又少。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失败,怎样面对眼前的失利,怎样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在失败中让自己长大,这些决定了你未来的发展。
无论我们处于社会的哪个阶层,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都希望能够超越自身所处的层次,实现我们的理想,过上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但是,在我们身边,大多数人却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归于失败,以至于定的目标总是那么遥不可及,在屡遭挫败之后,渐渐失去了继续拼搏的勇气,最终在默默无闻中度过了自己平凡的一生。
其实,大多人之所以不能摆脱失败的困境,总感觉找不到通向成功的道路,并不在于自己的能力有欠缺,而在于我们没能从失败之中审视自己。经常审视自己,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想要成功,一种最简便、有效的途径是在失败时审视自己。每当我们失败时,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到底为什么没做好,想想自己的缺陷在什么地方,就很容易从这次失败中总结经验,等下次时做出改变。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经过无数次失败才取得的,失败是成功前需要跨过的许多坎坷。但是,很多人失败了很多次还是没能成功,其实失败是挡在成功之前的一道障碍,一次考验。能不能成功,取决于人们对待失败的态度。
稻盛先生认为,有些人因为某一件事失败了,从此颓废,萎靡不振,不再相信自己,不敢再踏进这个雷区一步,甚至所有和这件事有关的东西都不敢再想,于是,他放弃了,和自己曾经的梦想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远;有些人做某件事失败了,不气馁,仍然坚持自己的梦想,但是坚持了好长时间还是没能成功,原因是他不懂思索,不懂得从失败中学习,在失败中审视自己,一味地坚持原来的蛮干,最后他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原来的错误,终有筋疲力尽的一天,无奈,放弃了,还是以失败而告终;有些人做事失败了,他不气馁不放弃,并且重新审视自己做事的过程,思考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从自己的失败中学习。然后,他们从自己的失败中学到了很多,也找出了失败的原因,并用改进后的新方法开始了新一轮的尝试。理所当然,他们最终获得了成功。
稻盛先生通过他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就得经历失败,要在失败中不断审视自己,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稻盛先生曾引用爱迪生的故事来加以说明。
爱迪生一生中的一千三百多种的发明更是离不开他的自我审视及经验总结。像灯泡,就是他经历了一千多次的失败才成功研制出的。当时,别人问他有何感想,他说,我虽然经历了一千多次的失败,但是我找出了一千多种做不出电灯泡的方法。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雅虎中国总裁马云先生在创业初期遭遇了接连的失败,但是他没有在失败中沉沦,而是认真分析自我,为成功积累经验。最终他把阿里巴巴打造成世界上仅次于谷歌的融资集团。正是由于在失败中不断地审视自己,总结经验,才促成了马云成熟的心智与敏锐的观察力,使他在商海的滚滚波浪中笑傲群雄。
我们不渴望失败,但我们要学会正视失败,如果你不能从失败中重新审视自己,只找一些无用的借口,那你永远只会在失败的泥潭中挣扎。成功诚可贵,失败更可贵,在失败中审视自己最可贵。不懂得从失败中学习的人,只能一次次重复着失败,永远也爬不到成功的巅峰。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从失败中学习,在失败中审视自己,认真地思考每一次失败,并从中汲取教训。
稻盛先生曾说:低潮的时候其实是重建的良机。其实仔细一想,我们从成功中学不到任何东西,成长来自于失败,当然还需要你能正确地认识它,接受它。不要为失败而痛苦,要把它当成一个磨炼,从中找到可以学习的东西,找到提高自己的方法。
想好事,做好事,就会有好的结果
人生悟语
善行必会衍生出另一个善行,善行终会招来善报。
在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就本能地伸出援手的人,当自己遭遇困难时,通常也会适时地得到援助。我们相信好人有好报,想好事,做好事,就会有好结果。正如稻盛先生指出的那样,善行必会衍生出另一个善行,善行终会招来善报。
有一个小村庄住着一位年轻的女士,村人都不愿意和这个女士来往。她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死了丈夫,一个弱女子经营着贫困的农场,并且还要养育四个孩子。她得辛苦地从清早忙到半夜,才勉强能够过日子。她的隔壁住着一个单独生活的老农夫,因为患了癌症卧病在床。但是,除了这位带有四个孩子的年轻母亲,没有其他一个村人或是老人的亲戚,愿意为照顾他抽出一点时间。与之形成对照的是这位自己生活窘迫的邻居,即使再忙也设法抽空为他做饭。
老人在得到她的看护一年后去世。突然之间,老人的亲属们觉得好运到来,不请自来地跑去律师事务所。因为据说老人虽然过着节俭的生活,但生前却保有一笔相当大的财产,他们认为那些财产应该分给自己。可是他们最后连一分钱也没得到。
老人所拥有的钱、农场,以及其他的财产都依照遗嘱,赠给了照顾他的那位年轻女士。当律师宣布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发出了惊讶之声。老人深深明白这位女士的辛苦,而且理解她并不是出自一时的同情,她已尽全力实行了每天辛苦的看护计划。不用说,从此之后,这位女士的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
她已不再需要为了养家而辛苦地工作了。除此之外,对于她来说,还有一项重大的变化,那就是以往她被村人排斥、嘲笑的情形也不再发生了。那位老人因为感激她最后服侍的善行,而将这位女士的善意和她所努力的事实公开,大家因此自然而然开始赞赏并尊敬她。
我们都很喜欢这样的故事,也希望自己做了好事之后,得到回报。但是一个人的善行,像这样的故事一样,获得报答,或是获得社会的赞赏毕竟是少的。帮助别人,不要图什么回报,但你会因为施善行后觉得自己至少是做了件好事,因而在私下会产生一种自我满足的喜悦。
稻盛先生非常推崇“想好事,做好事,就会有好结果”这一理念,经常在讲演以及著作中提到好人有好报的故事。这些浅显而寓意颇深的故事,正好符合稻盛先生关于命运和因果报应的思想。他认为,自己几十年的亲身经历,以及几十年来自己亲眼看到的各行各界许多人物、许多企业的荣枯盛衰,正好与这些故事的寓意相合。
想好事,做好事,要有愿意为别人服务的精神,俞敏洪就是因为为别人服务的精神而得到了“好结果”。
俞敏洪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是四年。另外,他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
又过了十年,到了1995年年底的时候新东方做到了一定规模,他想找合作者,结果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他的那些同学。他说他自己当时为了诱惑他们回来还带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
他当时想的是大概这样就能让他们回来。后来他们回来了,但是给了他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回来是冲着俞敏洪过去为他们打了四年水。他们说,他们知道,俞敏洪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他们一起回中国,共同为新东方努力。正是由于俞敏洪的这种奉献精神才有了新东方的今天。
想好事,做好事,就会有好结果。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是雷锋的朴实语言,它激励并影响着一代代国人。学习雷锋好榜样,是个永恒的主题。好人好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人们的衷心期望。
不可否认,人生有所谓命运的存在,但命运决非不可改变。稻盛先生说:“佛教讲人生是‘诸行无常’‘波澜万丈’,有幸运,也有灾难。幸运也罢,灾难也罢,都可看作上苍对我们的考验,是上苍给我们心灵成长的机会,因此我们要由衷感激。即使命运不济,也要心存善念,排斥恶意,并持之以恒,习以为常。这样,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会变得更美好,更有意义。”
无私的思考方式引导我们走向真正的成功
人生悟语
贪婪会使最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无私的思考方式才能导向真正的成功。
在每个人体内,甚至在我们所做的每件事情中,都有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存在。一个是自私、势利,只会为自己的利益斤斤计较的;另一个则是无私、利人,会被他人感动、希望别人也能得到好处。我们想要成功就得放弃自私、势利的思考方式,做到无私、利人,才能真正取得成功。因为只有你帮助他人、懂得为他人着想,其他人才会在你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
作为一个领导者更应该舍私利、断私欲、行正道。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克服与生俱来的自利的人性,很痛苦。但像稻盛先生这样,真正做到如此无私的人,才能建立真正伟大的企业。如果每做一件事情就问“我可以得到什么好处”,那样你将失去他人的信任。
稻盛先生认为,贪婪会使最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无私的思考方式才能导向真正的成功。他一生都相信人生可以转变成自己所想象的那种状态,只要你坚持无私的思考方式加上自己的努力。人生在世,在学着如何做人时,首先要学会无私的思考方式。无私的思考方式,是宽容,是爱心,是一种胸怀,一种博爱,一种境界。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会学生读书,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当老师带着一颗爱心为学生多想想,当学生学会了用爱心为别人多想想,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凡事学会以无私的方式思考,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充满光明和温暖。
无私的思考方式在许多精明人眼里显得愚不可及。但正是以无私的方式思考才成就了无数英雄的丰功伟业。“无私”就是人类最大的智慧。人要是以无私的方式思考,就会放弃很多复杂的想法,事情就能变得简单,就能更透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类的大智慧绝不是三十六计、七十二变或其他什么别的名堂,而是以无私的方式思考。
西乡隆盛是稻盛和夫最佩服的人,正是以西乡为偶像,稻盛才取得了如此的成功。西乡的人生信条,最突出的就是“无私”二字。因为“无私”,所以关键时刻他勇于担当责任。当维新志士们围绕维新大政争论不休时,西乡一言九鼎:“讨论完毕。虽有异议,但若不断然实行此项改革则日本毫无未来可言。其后倘有意外,全部责任皆由本人承担。”全场为其勇气和魄力所慑服。几天后改革旧体制的“废藩置县”的天皇敕令正式颁布。当时的形势是,西方列强虎视眈眈,如果维新失败,日本将陷入混乱,这样日本就很可能像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其他各国一样,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甚至沦为欧美的殖民地。因为“无私”,西乡贯彻正道,矢志不渝。不管逆境还是顺境,不管失败还是成功,甚至淡看个人的生死,唯把贯彻正道视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并认为若不达到此种境界,心志就必然动摇,就不可能将正道贯彻始终。
稻盛先生遵照西乡遗训,坚定了他的“无私”经营的信念。后来他设立“京都赏”,创办“盛和塾”,更是实践“无私”理念的典范。
稻盛常说“螃蟹只会比照自己壳的大小挖洞”,就是说企业家只有不断向“无私”的境界迈进,“心底无私天地宽”,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做长久。从这个意义上讲,稻盛创建的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就是“无私”的产物。特别是稻盛在创建“日本第二电电”时,目的只有一个,非常鲜明,就是“降低国民的通信费用”,口号只有八个字,就是“动机至善,私心了无”。而正是这种高度的“无私”,才成就了他在完全陌生的领域很快获得了不可思议的巨大成功。
与消极情绪作斗争,该高兴就高兴
人生悟语
由于消极因素的影响,极大地影响和干扰了人们的思想,挫伤人的信心,使相当多的人滋生自我麻醉的思想,并因此而麻醉他人。
消极情绪常常不请自入,光顾我们的头脑。它们像毒菌一样侵害我们的心灵。如果不加抵制,它们便会迅速繁殖扩散,使我们整个人生走向困顿和失败。长期受多种消极情绪影响的人,几乎像得了癌症一样,从里到外,都表现出“我不能”“我不行”“我不要”等无能的症状。
有一对清贫的老夫妇,有一天,他们想把家中唯一值点钱的一匹马拉到市场上去换点更有用的东西。老头牵着马去赶集了,他先与人换得一头母牛,又用母牛去换了一只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又把鹅换了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口袋烂苹果。
在每次交换中,他都想给老伴一个惊喜。
当他扛着大袋子来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时,遇上两个英国人。闲聊中他谈了自己赶集的经过,两个英国人听后哈哈大笑,说他回去准得挨老婆子一顿揍。老头子坚称绝对不会,英国人就用一袋金币打赌,二人于是跟随老人一起回家。
老太婆见老头子回来了,非常高兴,她兴奋地听着老头子讲赶集的经过。每听老头子讲到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时,她都充满了对老头的钦佩。
她嘴里不时地说着:“哦,我们有牛奶了!”
“羊奶也同样好喝。”
“哦,鹅毛多漂亮!”
“哦,我们有鸡蛋吃了!”
最后听到老头子背回一袋已经开始腐烂的苹果时,她同样不愠不恼,大声说:“我们今晚就可以吃到苹果馅饼了!”
结果,英国人输掉了一袋金币。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不要为失去的一匹马而惋惜或埋怨生活,既然有一袋烂苹果,就做一些苹果馅饼好了,这样生活才能妙趣横生、和美幸福,而且,你才可能获得意外的收获。
稻盛先生指出,由于消极因素的影响,极大地影响和干扰了人们的思想,挫伤人的信心,使相当多的人滋生自我麻醉的思想,并因此而麻醉他人。
如果你整天带着消极情绪做事,那么你的效率就明显下降,很可能一整天下来,你什么事都没做好。但是,如果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世界上的事情,那么即使是挫折甚或是苦难,你也能从中找到快乐的理由,进而化解挫折与苦难。
中国古代有一个国家叫杞国,这个国家的人总担心有一天天会塌下来,一整天地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于是后人流传下一句话:“杞国无事忧天倾。”后来又由此造出了“杞人忧天”的成语。杞国人为什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就是因为他们带着消极悲观的情绪去看世界,这样,这世界在他们的心目中就会变得越来越坏,越来越不可收拾。据一份调查显示,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都是由于自寻烦恼,把很小的挫折和点滴的痛苦想象成了巨大的灾难,因而感到心理难以承受所致。
古今中外,凡是有所建树的人,无一不是积极与消极情绪作斗争,以乐观从容的心态看待世界,从而铸造一个不平凡的人生。稻盛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始终是以积极乐观的情绪生活、工作。
消极情绪,会让你感到焦虑,紧张和压抑。他们会导致身体不舒服或疾病。消极情绪总是造成一种分离的感觉,一种被孤立的感觉。他们就像一堵石墙——阻碍了通往快乐真我的通道。这些情绪会非常有效地阻碍积极的能量流向你的生活,而且只会吸引更多的消极能量。甚至有人因为消极情绪,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路易斯·福克斯是台球高手,每次比赛都是当仁不让的那个冠军。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常胜将军”,却因为一件小小的事情,而葬送了自己。
比赛的最初,他的成绩远远领先于对手,只要顺利发挥一下,再得几分便可登上冠军宝座。这时一只苍蝇落在了主球上。路易斯挥了挥手赶走苍蝇,但是没多久,这只苍蝇又落在了球上。他又挥了挥手将苍蝇赶跑。随着他的动作,观众席上发出了阵阵笑声。
这只苍蝇似乎有意要跟他过不去似的,正当路易斯俯身准备击球的时候,这只苍蝇又落在了主球上,这样,路易斯和苍蝇之间的周旋,惹得现场的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路易斯的情绪因为这只苍蝇恶劣到了极点,当那只苍蝇又落在主球上时,路易斯终于失去了冷静和理智,愤怒地用球杆去击打苍蝇,一不小心球杆碰动了主球,裁判判他击球,他因此失去了一轮机会。
此时,原本对他的竞争对手约翰·迪瑞不利的局面顿时朝着有利他的一面发展。约翰·迪瑞连连过关;而路易斯却接连失城。最终约翰赶上并超过路易斯,获得了世界冠军。路易斯沮丧地离开赛场,第二天早上有人在河里发现了他的尸体。他投水自杀了。
一只小小的苍蝇却击败了一个世界冠军!不仅令人扼腕长叹,更令人震惊深思。我们惋惜这个生命的同时,也知道消极情绪带给我们的种种不利,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也不能成为“避风港”和“防空洞”,如果你能想到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合理性,就不会再以沮丧和烦恼来惩罚自己。如果你已经深深地陷入到消极的情绪中,那么现在就是你要赶紧行动的时候了,放开消极情绪,释放这些旧有的思想和行为模式,生活在当下。继续关注你的消极情绪,只会继续将更多消极和不健康的环境拉进你的生活。
你需要为你想要吸引的积极情绪和经历预留空间。稻盛先生指出,生活在持续的快乐之中。你的情绪点燃你的能量,你的能量点燃你的未来。美好的降临并非不可能,失误也许是成功的前奏。当你下意识品尝生命的欢愉时,美好就会出现。当你积极地看待生活,并以此作为你的日常准则时,你就会找到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