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西风饮马记
22703700000062

第62章 闻襄破,杨督师病薨凄凉地(下)

倒霉透顶的赵志谦在庄子里住了大概五六天,果然打听到了官军前锋的部队在房县的消息,他哪里还顾得上等待,立刻去找寻官军。他又是跋山涉水了两日,终于到了房县县城。

然而等他到时,却见官军人马上下同他一样,狼狈不堪,哀损骨立,旌旗黯淡,金鼓无光。他被几个巡逻的卒子抓住,他说明缘由后,卒子也懒得怀疑了,便把他送到了猛如虎那里。猛如虎得知消息后,如坐针毡,按照如今他们追击的步伐,张贼的确有去襄阳的嫌疑,而估摸着速度,贼人现在估计已经到了襄阳附近了,他刚吃了败仗,又怕再受处分,赶紧带赵志谦去见已经因水土不服倒床许久的杨嗣昌。

赵志谦这一路也是艰辛不堪,他活了两辈子了,哪里受过这苦,全靠一口气,可谓是千辛万苦把消息带了过来,他刚进督师行辕的大帐,看到躺在床上的杨嗣昌不知为什么就开始哭了起来。

正在床上咳着嗽批注文书的杨嗣昌见有人在哭,回头过来,正见道袍破烂不堪,一身泥泞,骨瘦嶙峋的赵志谦跪在那里。他也顾不得其他的,连忙让他起来。赵志谦哪里还起得来,只觉得双股沉重,也不管礼节了,径直爬到杨嗣昌床前哭道:

“督师啊!督师啊!学生终于把消息送到了,学生不辱使命啊!”

“你快起来,你快起来,我看你也是书生咳咳……打扮,要懂得礼节啊……咳咳”杨嗣昌边咳嗽边要他起来。赵志谦这才在身边人的掺扶下起了身。

“你的军情是什么?”杨嗣昌用微弱的声音问道。

“督师啊!张献忠一路都在躲我军,其实不是真躲,他一直想打襄阳啊!”

“什……什么?”杨嗣昌批注的朱笔掉了下来,目瞪口呆道。

“千真万确,千真万确!学生几日前原本是给他送消息的,结果被他给……”赵志谦便一五一十将左良玉的所为告诉了杨嗣昌,气的杨嗣昌煞白的脸上一阵暗红,白须直立,破口大骂起来。猛如虎一个劲儿得提醒杨嗣昌当心身体,杨嗣昌过了许久才镇静下来,询问猛如虎张献忠如今的位置。猛如虎吞吞吐吐道:

“如……果走的快,还有五日左右就该到襄阳城了……”

“五日?我军还有多久才能到?”

“我军至少还有十日……”猛如虎低声道。

“天呐,天呐,天要亡我大明啊!”杨嗣昌一反常态,没有了平时稳坐钓鱼台的模样,第一次在将官面前这样说话。猛如虎听了甚是吃惊如果督师都丧失了信心,那这仗还怎么打呀?

赵志谦很纳闷,他不知道为什么襄阳丢了,大明就完了,猛如虎一介武夫自然也不知道。过了一会儿,杨嗣昌才从哀叹中回过神来,只是说:“襄阳城虽然重要,但毕竟武昌还在。若是丢了也不算什么。可是这襄阳城里有襄王啊!襄王若死了,本部堂有什么脸面再去见皇上?皇上赐本部堂尚方宝剑便宜行事的权利,我就是这样报答皇上的!哎,只怕到时候皇上也保不住本部堂了!这大明朝离了我谁还愿意尽心尽力给皇上办事儿?”

听了他这话,猛如虎突然就明白了,他跟了这么多届的督师,唯有杨嗣昌一个人,能够协调左右逼得流寇东躲西藏。其他的诸如熊文灿、邵捷春等人,都是庸碌之辈,毫无知兵之相,他若死了,朝廷大势也去了。

他只好安慰道:“督师只管放心,襄阳城大。虽然没个十天半个月是攻不下来的,到时候咱们的军队就到了。就能与里面的人里应外合呀!”

“哎呀,猛镇哪,你是不知道啊!这襄阳守军是什么水平,我还不知道?襄王又贪财,肯定不肯拿钱来帮助守城,前几日洛阳城的消息,已经伤透了我的脑筋,若是这襄阳一丢,我真是难辞其咎啊!”杨嗣昌无可奈何得说道。

帐中几个人便一阵沉默,赵志谦也不敢说话。

杨嗣昌毕竟还是内阁大臣,终于还是恢复了信心,他先是准备重赏赵志谦,赵志谦又把他守城和招安的事汇报给了杨嗣昌,杨嗣昌许久没听到胜利的消息了,非常高兴,也没再问个什么一五一十,就遣人拿了张空告身,封了他隘口守备,可提领五百兵户的权利。赵志谦终于如愿以偿得了功劳,对杨嗣昌感激涕零,心中悬着的石头也算是掉了下来。

之后杨嗣昌强撑着身体,召集手下刘国能、猛如虎、方安国三镇总兵,商讨了对策,准备日夜兼程,追击流寇。赵志谦也在军营里置了下来。

然而战争局势变幻莫测,正月三十日,塘报传来。流寇张献忠同罗汝才于正月二十五日攻克兴安,杀官军守将吴国懋、知县刘定国,东进当阳县,张献忠亲自率领轻骑一百一夜奔驰二百里,到达襄阳附近查看偷城情况。原来,他早就安排好的部将李定国于之前就率二十八骑伪装成官军,拿着缴获来的杨嗣昌调兵文书混人城内。等张献忠大军集结于城外,守将根本没料到张献忠会进攻官军大本营,官军只好匆忙准备。

二月初四日夜半,埋伏在城内的李定国人马放火为号,趁乱袭击驻防官军,城内顿时鸡飞狗走,鼎沸起来。天明以后,流寇主力即占领了襄阳,襄王朱翊铭被活捉。

张献忠坐于襄王宫中殿上,处决了襄王。救出了玛瑙山中被俘的军师潘独鳌和张献忠妻妾。献忠下令没收襄王宫中的全部产业,“发银五十万以赈饥民”(张献忠、罗汝才部义军的出川和攻克襄阳,同不到一个月前李自成部义军的攻克洛阳,是明末农民战争史上划时期的里程碑。它们标志着明廷组织的围剿已经全盘破产,战争的主动权开始转移到起义农民方面)

看到塘骑的消息后,显赫一时的督师、大学士杨嗣昌如遭晴天霹雳,最后的希望破灭,只剩下完全的绝望。他本来就病重,加上这么一来二去,两位王爷被他坑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一生都在朝堂周转,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毫无疑问是个人精,如今却在给湖广巡抚宋一鹤的信中哀鸣道:“天降奇祸,突中襄藩。仆呕血伤心,束身俟死,无他说矣。”

三月初一日,杨嗣昌死于湖北房县至襄阳路上(史书上是死于湖北沙市徐家花园,有改编)结束了他的一生。这天,督师行辕上下,天光暗淡、风雨凄凄,队伍失落至极。掌管军务的监军万元吉为挽回士气,当机立断开始代替杨嗣昌处理军务,遣人将杨嗣昌的灵柩送回了他的故里常德,军队暂时改变行程到武昌驻守。

而赵志谦在这期间一直同一群处理军务的手书们在一起,了解了不少军情塘报,他这才知道朝廷缺钱到了何种程度,国家已病入膏肓到了各种程度,各级都府欺上瞒下、互相推诿到了何种程度。心痛之余得知杨嗣昌死了,杨嗣昌对他也算有知遇之恩了,也是百感交集啊,他之前是和复社的一帮人有交集,而复社号称小东林,偏偏这东林党非常不待见不结党的杨嗣昌,把卢象升的死赖在他头上,他也就对杨嗣昌没什么好感。如今和杨嗣昌有些面缘,觉得他也算为了国事兢兢业业,遂改变了诸多看法,便趁着灵柩还没启程,偷偷摸到他的灵柩前行了殡礼。

这又正巧被杨嗣昌一直提携的猛如虎看见,觉得这个书生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都如此礼遇,很是感动,便赏了他五十两银子,给了他近百人,由他带着这些人以后就归他统制了,让他快回隘口莫要再在这兵荒马乱的地方。又得钱又得了兵,赵志谦对猛如虎感激不尽连声道谢,后他于三月四日启程于三月中旬回到了阔别已经的隘口……

又说襄王的死引起了朝堂上的轩然大波。都给事中张缙彦、吏部尚书李日宣,左都御史汪道直等纷纷上疏“极言枢辅之恶”要求追究杨嗣昌的责任。崇祯多好面子的人啊,因为杨嗣昌是自己力排众议特简夺情(杨嗣昌没给他爹守灵)委以重任的,而大小臣工的群起责难,有损他的“明主”形象。

于是他把六部九卿、科道等官召进宫内,宣称:“杨嗣昌系朕简用,用兵不效、朕自鉴裁;况尚有才可取。”接着他训斥上疏的臣工是“大家排斥,沽名而已...本该重治.尔等又说朕庇嗣昌,姑饶一遭。”

廷臣们见皇帝护短、只好皱口不语。不久,杨嗣昌的死讯传来,朱由检接受新晋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建议,改命已经上任的陕西巡抚孙传庭接替陕西督师练兵备战,改三边总督丁启睿为豫湖皖三省督师,起用因事下狱的原兵部尚书傅宗龙继任陕西三边总督,负贵追剿农民起义军。

然而,杨嗣昌的死沉重打击了崇祯,他这一生应该说没有真正无条件信任过几个人。刚刚登基时,相信了袁蛮子的“三年平辽”,结果袁崇焕擅杀大将,逼反了东江镇,让皇台吉腾出手多次进攻中原。后来又相信杨嗣昌,引以为知己。杨嗣昌在崇祯十二年出征前,崇祯还亲自拜送,杨嗣昌可谓是受尽了人臣礼遇,誓死要为崇祯出生入死。杨嗣昌兑现了他的承诺,但他到死可能也不知道,害死他的不是崇祯,也不是流寇,正是他自己的“四正六隅”之策,他不顾中原百姓的生活压迫,加税加饷,又不敢刷新吏治,只敢小打小闹,欺负老实的百姓。他不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他就是抱着他那一句“不知作安安饿孚,尤效螳臂当车”进了森罗殿。(据史料考证,这句话不一定是杨嗣昌自己说的,但他一生都是如此行为的)

崇祯没想到,那一次北京城外的告别,就成了永别。自此之后,明廷督师虽多次易马,却再没有一个人能够像杨嗣昌那样得到崇祯的信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