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殿的香炉中烟气缭绕,历经四朝,从皇后一直到太皇太后的高滔滔一病不起,每天饭食不进,只有几个曾经跟随高滔滔亲近的宫女尚在侧旁。高滔滔病后,此时赵煦已经代政,她一直念念不忘的是她亲手提拔的两位宰辅,范纯仁与吕大防。她微弱地说:“让二位宰辅前来觐见。”
宫女不敢怠慢地请来了范纯仁与吕大防,高滔滔先是喊着范纯仁的名字,范纯仁上前一步,听着高滔滔的最后垂询,她说:“现在皇帝虽然掌权,但是毕竟年幼,大宋的政局也不是浮出水面,很多的麻烦事都要一一解决。大宋国力此时尚且还行,只是吏治难以澄清,积弊太多。而新皇会开拓进取,说不定会复开新法的局面,所以你二人宰辅之位很是难说。”
高滔滔说到此处,话语有些哽咽,范纯仁含着泪说:“太皇太后无需管我们臣等,臣等会自己珍重。”
高滔滔又说:“新皇用人一定会重用那些雷厉风行之官员且会是新法派,你们虽然罢职,也要留意大政方针,不要惹祸上身。这些年你们在朝廷内外尽心辅佐,也是我大宋百姓之功臣。我会让皇帝给你们二人一个善终。”
范纯仁和吕大防此时已经泪流满面,吕大防说:“太皇太后重用臣二人,臣等已经感激不尽,至于身后事,不要太皇太后有何挂念。”
此时赵煦也进了垂拱殿,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也感触良久。赵煦也站到一旁,听着太皇太后最后的垂训。高滔滔用手紧紧地握住赵煦的手,说道:“祖母当初是狠了一点,但是这是为大宋江山考虑,你要知道当今局势,北有强敌,西有不善之邻。作为大宋天子,应该秉承太祖太宗之遗愿,富国强兵,一度复兴中原。希望陛下以后可以记住此话,不要辜负万民与先祖。”
赵煦也是泪眼朦胧,说:“孩儿谨记皇祖母的话。”赵煦看到高滔滔已经是回天乏术,但还是尚存一口气。
久久不语的高滔滔又说:“陛下也应该知道吏治腐败全在佞臣,佞臣不除,难以政治清明。要说佞臣,各个勾心斗角,望陛下可以兼听则明,不为其所迷惑。关于选官之事,陛下若不用范纯仁与吕大防等二人,可以自行选择,皇祖母建议文可用蔡卞,曾布等人,武可用章楶等人。”
“至于章惇此人,刚硬难服,枢密使之职可以让其继续担任,而不可使其为相。还有蔡京,此人被弹劾较多,有佞臣之相,不可重用。祖母还可以推荐一人,此人清介耿直,居官奉法,名为李清臣,是大名府人。曾为知制诰一职,陛下可暂且一用。”
范纯仁想到李清臣,突然想起此人也是才华出众,官场上早年就被韩琦所称道,文章又被欧阳修所推举,可以与苏轼想比。但是太皇太后为何曾经不用,而现在才提起此人?
赵煦问道:“皇祖母所言孙儿记下了。”其实赵煦对高滔滔所言仅仅认可一部分,关于用人他不会全听高滔滔的话,就说章惇,此人有政治胆略,行事果敢,是个顶大局的宰辅之选。
高滔滔:“这处理与邻国的关系,可以攻西夏而示好辽国,但亦不可太费军力。听说西夏君主李乾顺此时已经亲政,此人不可小觑,随时西夏方面都有夺回河西之地,所以我方必须枕戈待旦,以备不时之需。”
“折家军作为先锋西北御戎几百年,已是扎根当地,要对其厚加抚恤,给予厚禄。平定边地,不是只靠蛮力,亦要运用怀柔之策,此二者皆为,则四夷可平。”
“辽国皇帝耶律洪基还算是明主,可惜一度奸臣误国,而自身也未能挽救辽国颓势,而其他隐患层出不穷,辽国危亡已在咫尺。”
高滔滔话语骤停,又昏迷过去,赵煦又让太医诊了一下脉,赵煦问道:“太皇太后怎么样了,还能存活几时?”
太医不敢谎报,说:“没几时了,请陛下节哀。”
赵煦眼角中淌下了不曾有过的热泪,这一次是真的伤感,而且这不是他自己的悲伤,这是所有大宋子民的举国哀恸。从自己八岁登基太皇太后暂代理政开始,到今十六岁亲政,已经过去八年了,这八年以来自己虽然受制于人,但也学懂了什么是一国政治,该如何从政。太皇太后高氏给他演示了许多的道理,包括如何驾驭群臣,俯察人心,提拔之道……这一件件的帝王必学的事,都在高滔滔的演示中,被赵煦所接受。
眼看高滔滔病逝于榻,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走到了宫外失声大哭,范纯仁与吕大防也是如此,还有宫内的太医宫女也同样如此。元祐八年九月,一个谨慎持政,被后人称作女中尧舜的太皇太后高滔滔病逝,赵煦便开始了一段大宋的新政。
随着范纯仁与吕大防被罢去宰辅之位,赵煦准备提拔章惇等人。章惇为何深得赵煦青睐,章惇曾经参与王文公变法,与宋哲宗的心思不谋而合。而且章惇也是铁骨铮铮之人,是他极具欣赏的臣子。
赵煦于大庆殿内上朝听政,让人宣布了关于太皇太后高滔滔的崩逝,以及罢两位宰辅,重新任用重臣的消息。宦者正在念着,当读到章惇授相的时候,章惇惊异地抬起头来,思虑到自己是如何被新皇所赏识的,他思虑万千。当所有任用官员的名单读尽时,章惇连忙带头说道:“谢陛下隆恩。”
章惇为相,这是一个新法复兴的信号,所有的大臣都意识到了,包括曾布,曾布对于新法可算是念念不忘,对于蔡卞来说,自己是王文公的女婿,而今顺应自己岳父的路线也不是一件错事,蔡卞对于新法也是有认同感的。
昔日,他还在江苏江阴县主簿时就怜悯百姓疾苦,大力推行青苗法,稳定了当地民生。所有的名单读下来时,没有蔡京的名字,蔡卞意识到自己的兄长被弹劾太多,已经成了新皇眼中不可重用的人。虽然蔡京极力掩藏自己的恶行,但还是被人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