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这是她们的时代
22775600000001

第1章 2009年的网络时代

桑晚榆接触网络是2009年时买了一部当时品牌强盛的手机诺基亚,初涉网络时还不知道流量是何物,只记得月底收到将近两百的流量账单时,她心痛得差点痛哭出声。

那时她喜欢手机里自带的简化版QQ,每天闲余时间就是通过搜索引擎找些天南地北的网友闲磕牙,就像是后来微信里的漂流瓶功能,那时的人对社交网络好奇又谨慎,很多人都是使用假名,不太会聊几句就所谓奔现面基之类。

顶多告诉你个真名,反正网络社交与现实隔着厚厚的一层网膜,谁也不可能冒着巨大的风险去线上搜索这个可能是假冒的人物。

那时还很少人建立群组,几乎都是一对一的聊着,桑晚榆也不例外,渐渐网络社交变得成熟后,她也不再单纯与人闲得屁话一堆,而是慢慢进入社交平台论坛之类的地方。

2009年的QQ空间没有如今那么冷淡清净,很多人喜欢充钱装饰,然后像是自己新家般的邀请列表好友观看。

桑晚榆那时还特别阔气的冲了两个月黄钻,在空间商城里精挑细选了好多天,还根据百度科普的空间音乐BUG链接给空间放了好几首当时特别流行被称之为非主流的歌曲,到现在想起来这些她嘴角还含起笑意。

她生于1990年的秋天,2009年时她刚好十八岁,考上一所普通大学,过着这个年纪普通的生活。

学校里很多女生都藏着心事,与男生们互递情书,哪个班男同学又追谁,哪个班女同学暗恋谁,她在寝室里听得最多,也看着那些分分合合来来去去的故事人物,有的都能上中下分三部写故事了。

那时社会上总有满怀争议的话题,90后是垮掉的一代,90后的男孩女孩们不矜持不自爱,90后喜欢玩的是非主流,好像90时代成了公敌,每个不同时代的人都在贴上一个标签后语重心长的讲:你们这个时代的人啊……

省略句后总带着无数个形容词。

虽然每个班里总有一两个喜欢旷课到操场或者学校竹林里散步的男女,但标榜自己总与别人不同的桑晚榆,她真想证明和别人就是不一样。

那时老师喜欢办公室谈话,下课了几个主要人物就会被通报,而这时桑晚榆就喜欢从课桌里偷偷掏出手机,登陆上QQ,回复几个无关紧要的问候,再更新条心情,接着去空间里看看访客,再看看留言板,如果有人留言了就也到对方空间礼尚往来的问候一句,以增加彼此看似热闹繁华的人气。

十八岁的她是个乖乖牌,不敢在现实里和那些男同学有来有往,在网络上,她有好几个特别好的朋友,那些人大概都喜欢她描述出来的样子,黑色的长直发,喜欢穿白裙子,笑起来有两颗虎牙,学习成绩不错。

那时,网络恋情和学校交笔友一样新奇有趣,试想在这个世界的另一端,有一个陌生又熟悉的人不计条件的爱慕着你,而网络又有着现实不可较量的神秘感,不管缺点还是优点都能自主自发的控制,所以包括她在内的很多女生,在接触线上社交初期时都有过那么一两段网络恋情。

“那么……你对你初次网恋的对象还有印象吗?”有人在帖子楼里突然发了提问。

桑晚榆一愣,再度开始回想2009年,也就是十年前。

那时她刚到上海读书,父母都不在身边,寄宿的生活多了自由空间,她大部分娱乐时间都贡献给了互联网,她一直不喜欢重复机械运动的单调网络游戏,她喜欢生动新奇的网络社交,听着天南海北不同人的故事,带给她现实生活里所没有的感觉。

第一个网络对象说是恋爱,其实就是在短期里聊得频繁的网友,互联网的便捷在于即使没有很多时间去陪伴这个人,只要信息一到能秒回对方,就几乎一百分的表达你在乎这个人。

那年头的喜欢是用信息是否秒回来作为衡量的标准,而她这个所谓恋情结束在对方连续一个礼拜没回复她的信息,后来据说在高考,着实让她汗颜一把。

想想现实里大家都有各自需要忙碌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喜欢你就要秒回你的信息,那岂不是要把手机挂在脑袋上吗?

“陌大大这样表达的意思是网恋不可信吗?那据说好像这次陌大大的新书,男女主角就是网恋对象,请问书中的故事是有原型吗?”

桑晚榆拉着鼠标的手重新刷新了微博,看到有人提了这么一个问题,她轻笑出声。

在热门标签#莫上花开作者新书见面会#的正下方对话里,艾特刚才提问人的艾迪。

陌上花开@巧了个巧:你应该也有网恋过吧?

巧了个巧:emmmm……陌大你想说啥呢?算有吧……

莫上花开:其实我写的这个故事里,可能是每个人都有过的影子。

互联网如此发达的年代,线上线下的社交几乎融为一体,现实钢筋壁垒隔绝着人与人之间的交集,但在没有任何障碍的网络里,每个人却都可能有机会成为另一个陌生人的莫逆之交或者爱人伴侣,所以网络恋情这样的字眼对于每个人看来说都应该不陌生。

甚至可以说越发足不出户行天下的信息时代,网络便捷带给对于很大一部分人现实不可能产生的爱情或者友情。

互联网像一道任意门,通往着各方世界,只要站着上面,便可以越过现实看整个世界。

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了互联网,改变了中国与这个世界,更改变着这个时代生长的人。

桑晚榆作为互联网信息时代的直接受益者与参与者,当然知道网络所带来的陌生感与不安全感,然而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成熟到每个人都离不开她,作为媒介传播物质,它的存在已经变得如水如空气一般自然了。

2009年时她不敢将自己真名告诉一个仅仅添加半年的网络好友,而在2019年的现下,她因一场提问互动关注了数个同城网友,不一会儿有人就发来私信问她何时能够见上一面。

这十年里,她已经见过无数陌生的网友,从陌生的网友再变成能平时吃饭逛街的朋友也不下百个了。

“我这周可能还要去南京,等我回来上海时我联系你哈。”

巧了个巧:好哒,太太辛苦啦O(∩_∩)O

线上见面会结束后的一个小时,桑晚榆才从电脑前抬起头,敲敲酸疼的背部,听到厨房里传来的声响,转到看到陈又衍端着一杯黑乎乎的红糖水。

她现在的职业,几乎可以追溯她目前为止占据大半个人生的网络历程,说来可就话很长。

她接过水润润喉,贴着眼膜时她听见陈又衍笑道,“难道你读者都没猜出来新书姓陈男主的原型是我吗?”

桑晚榆闭着眼喃喃道,“……我可不希望读者们磕上本太CP~”

相较比以往高神格的作家,现在的网络作者缺乏神秘感,她希望读者们更关注于她的作品,而非给予她娱乐圈或网红圈的那些人设,毕竟人设一旦在那,FALG立下的规矩基本是用来被打破反转的。

这就是为什么她不喜欢在社交平台发布很私人的事情,至多平时发些厨房爱好或者行程里的小趣事,从入行的新人菜鸟到现在热销爆榜的排行作者,她心态变化一直都不大。

写作对于她来说,是一门谋生的技能,更是一种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