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刘凯月考“优异”的成绩,王老师决定让其当该组的组长,况且这种随便读书就能进全年级前200名的学生也确实算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学霸”;其实王老师有所不知,在津程很小的时候就是现在这副吊样,但是那时的他就算在小学里,也是随便做做课后作业,也经常会跟着小伙伴们疯玩,例如趴在老人民广场的草坪上看昆虫、打弹珠、打画纸。。。甚至有一次把玩公用公用电话亭,结果硬是把课后字形临摹本给遗忘在了电话亭架上,搞得自己失魂落魄一路好找;那时可没有现在小学生就开始的变态为了“攀比”而补习的学习习惯,但是刘凯还是有本事保持成绩在全班至少前五名以内,导致那时的他有好几次考的好,被老师额外奖励跟班上另一个品学兼优女孩在校园里嬉戏一小段时间,现在看来那段风光一时无二。可惜事后的刘凯输给了“懵懂”,毕竟那时就算考的再好也没有任何形式下的奖励,没有任何仪式感的奖惩条约一定型,你要那时的小脑瓜如何接受“读书是为了自己”这样的命运?所以刘凯也就放弃了学习的动力,也放弃了数次从小组长“高迁”的机会,毕竟读书这种死东西,于那时他的眼中一文不值;但现如今“组长”一任职却又重新燃起了这个曾经“不可一世”少年内心之火,甚至让他觉得天赋又回来了,所以也很认真的学习着一些原来在兴趣班上学来的一些东西,这样一来,小组长的位置坐的也是顺风顺水,甚至“势利”从那时就已经脱离社会衍射在他眼中,毕竟就算他从小只和女孩玩,但是还是有一些男同学会主动跟他寒暄。
而一个是“复习”,一个是学新东西,所以于后者那些绝大多数来自偏远地区的孩童而言,同等甚至更多的努力也无法很有效的取代刘凯一时无二的风光;这不,班主任鉴于刘凯的“天赋”经常上课点名栽培,甚至有的时候直接要他暂替课代表,仗着教鞭在黑板前指着词组带领大家一齐朗读,而刘凯也从一开始的小拘束,到后面的却之不恭,越学越“快乐”,毕竟这样的场景,是大家所期望的,且代价和努力也都只是洒洒水的小事而已;这不,就连小学同班同学都快忘了这个曾几何时“自掘坟墓”天才时,他又以另一个姿势站了起来,重新活跃于大众的视野里。
一次课堂,王老师鉴于刘凯积极向上的表现终于忍不住开话了:
“今天我要在这里格外表扬一下刘凯同学,他认认真真的听讲,上课积极活跃,积极配合老师,我原来也教过这样的学生,如果他一直这样努力下去,我相信他会跟曾经那个同学一样,有出国的可能,我很看好他。”
话音刚落,全班掌声哗然一片,而刘凯也从没有想象过自己的“无心”之举能得来这么高的评价,虽然原来全班前几也是有的,但是这一次是由于自己喜欢的英语而夸奖到“出国梦”这个层次,所以可想而知,这一段话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力,让其回家蹬着的那辆老式“奥迪”都跟插上了梦想的翅膀一样,“平步青云”到跟飘起来一样省力;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家族聚餐,那些只会说三道四的七大姑八大姨,也再也不是老一套的单纯比较哥弟两成绩后,只剩死板的加油努力口号了,重视程度甚至连讨论对象都换了个顺序,从饭局开场白就是小姑父的:
“哎呦,听说刘凯这次成绩考了全年级156,甚至当上了小组长这样的官,相当不错嘛,继续努力。。。”
而其他人听到这里,眼睛里那种往昔的不屑也偏执的近乎“懂事”的收敛,取而代之的是眼中璀璨一样的炙热神情,看着这个一直被践踏的“仲永”,仿佛感觉他又回来了,变好向阳了,可以重新给予希望了。
可是,在第二场月考的时候,名次却从从156跌至197名,虽然名次并没有很大的差别,但是这一次王老师鉴于第一次和刘凯母亲见面极力夸奖的态度就截然不同了,甚至跟小学的老师评价有些大同小异:
“哎哟,不知道你儿子怎么会是这样的习惯,考得好学的不错,被夸一下嘛,尾巴就跟翘到天上去了一样,变得更加浮躁;甚至连自己是谁都快不认识了,原来亏我还在班上夸奖他能挑大梁,迟早能出国,现在看来也就不过如此,我希望你们这些当家长的能好好配合我管教一下孩子的学业,毕竟老师可以管的也就只有在学校的时间和作业,最主要的家庭时间还是你们家长的督促,现在的孩子特别是你孩子,自控力差实属正常,只要你们耐心足够的疏导,假以时日,便能跟原来有一样;所以今天叫你来呢,也就是针对你儿子的学业还有近期的月考好好商量一下,如何补救。”
母亲听完后,只得一边附和老师上心了,一边赔笑脸,毕竟自家的孩子性格如何,天下哪有父母会不知晓得;其实聊到这里就已经在刘凯的心中,已经埋下了深深的种子,在这个学习只为自己,没有任何奖励的时代,他连最后的表扬的话语权,都给判下了“终身孤寂”这般无形之罪;所以打那以后他跟一个没有任何想法的木偶一样,再一次扛起了“厌学”的大旗,随后的反击,也就是作业马虎了事,在交作业的时候,仗着“组长”倒计时的身份,去收下,至于其他的,他真的无所谓。
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刘凯的脑子里,一度认为书就是一种剥夺关注的灾难,除非一味的委曲求全自己,成为别人眼中应该成为的模样。
而临摹期望模板的蠢死,他这辈子无论如何都干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