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
2279200000008

第8章 你好,不安(2)

我曾在地铁站的服务中心遇到一位抱着西瓜的母亲,她让自己八九岁的女儿问工作人员最晚的一班地铁是几点钟。她们一个在站内,一个在站外,中间仅隔着一道齐腰高的隔离栏。孩子按母亲的要求问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问孩子往哪个方向去,女儿便回头问母亲。母亲一时回答不出来,女儿以为母亲没听清,又问了一遍。没想到,这位母亲居然瞬间恼羞成怒,当众大骂女儿“蠢猪”“笨蛋”。孩子感到莫名其妙,呆若木鸡地站在那儿。周围的陌生乘客看到这一幕也惊呆了。可是,仅仅过了一分钟,母亲就像任何事都没发生一样招呼女儿到自己身边,将手中的西瓜从隔离栏的这一边递给另一边的女儿。女儿有些尴尬和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母亲。

我把这件事情发到了豆瓣广播里,一会儿工夫,就有很多网友回应。其中,网友曼达君留言说:“我妈也是这样,逢人就说我有多糟糕,我也曾被其在公共场合大骂神经病,现在我的情绪还算稳定,只是想到将来教育子女,就感觉压力巨大,不知道自己的举动何时就会让孩子有童年阴影。”不可否认,我们的很多创伤来自家庭,尤其是当我们有一位情绪不稳定的母亲时。

就如汉字中的“安”字所传达的意思一样,在一个家庭中,男人普遍对情绪不敏感,安全、温暖的气氛更多地要靠女人营造。如果从更深的心理层面上寻找缺乏安全感的原因,母亲对一个人的安全感有很大影响。一个人小时候与母亲的关系如何往往决定了他长大后有多少安全感。

无论是弗洛伊德的理论还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都强调孩子在0~1岁是形成安全感的重要时期。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这个时期处于基本信任/基本不信任的阶段。个体在刚出生的一年里十分弱小,孤立无援,几乎完全依赖成人的照顾。

通常幼儿的主要照看者是母亲。在这一时期,如果母亲能恰到好处地满足幼儿的需要,让孩子感觉慈爱温暖,幼儿觉得自己有所依赖,不必担心母亲会离开自己,而使自己失去照顾,那他就会形成基本信任感。这种信任感包括对自己和对别人的信任。反之,幼儿就会形成基本不信任感。埃里克森进一步指出,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了积极的解决,那么个体在人格中就会形成一种希望品性,他就会更注重自己未来的发展,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和希望。而缺乏足够的信任感,个体就会为当前的需要是否能够得到满足而担忧,往往会被目前的局面所束缚。

如果说中国人普遍缺乏安全感,那是否意味着我们和母亲的关系没有建立好,母亲没有给我们足够的安全感?母亲为什么没有办法给我们足够的安全感?这个问题必然会涉及更深层次的文化与社会问题。是在中国几千年重男轻女、男女不平等的观念下,母亲们的潜意识中都含有不安与恐惧的因子?是国家针对女性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女性生产之后没有得到足够的产假?是一位新生儿的母亲又要工作又要忙家务,没时间好好照顾孩子?是丈夫对她不够好,没有给她养育孩子所需要的安全环境?还是父母们都进城工作,将孩子留在农村,让老人抚养?

记得心理咨询师铁皮娃娃说过一段话:“善于调节自身情绪,也善于包容他人情绪的女人,就为一个家庭带来了安全、平安、安稳。而一个情绪化的、喜怒无常的女人,对家庭的伤害甚于男人。当然,女人的安全感也离不开男人。男人对女人的爱以及男人在经济上为家庭营造的安全感,是女人安全感的来源。”它强调了女性在安全感的营造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及男人要给女人安全感的重要性。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如何给中国女性安全感的问题不仅涉及女性这个群体的幸福,还牵涉到整个民族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 三、在这个不安的世界安静地存在 /

我想问问,大家是怎样看待安全感的问题的。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这个世界上本没有绝对的安全感。克尔恺郭尔说:“总是生活在不安全的状态中,焦虑是永远的伴侣。”这句话基本上概括了人的一生。没有什么人和事物是我们能够完全掌控、百分之百确定不会发生变化的,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要与各种不安为伴。

拥有绝对安全感的人是不存在的,即便存在,他也不可能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得很好。他会被骗、被伤害,甚至会因为看不见危险而做出过分冒险的事情,导致自己丢了性命。一定程度的不安全感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真正的安全感只能来自内心。想要通过不断追求物质给自己带来安全感,只能是徒劳。一个内心没有安全感的人,再多的物质也消除不了他的不安。

过去的已经无法改变,我们不能重新回到一岁之前,让母亲再养育我们一遍。但是,只要我们有察觉,就可以在当下做一个选择,成为真正的自己,为自己负责。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给自己安全感,而不再受父母的影响。在这不安的世界里,如何活得安心?如何自己给自己安全感?为此,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改变自己面对生活的态度和生活方式,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尝试并且能做到的。

1. 建立生活的秩序感。我每次因为焦虑和烦躁写不出东西的时候,就会起身将自己乱糟糟的办公桌收拾一番,将房间打扫干净。当我看到整洁的外部环境时,我的心情也跟着愉快起来,灵感就不期而至了。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真是至理名言啊!这可以推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人如果生活混乱,晨昏颠倒,工作不稳定,家里的小环境弄得脏乱差,就很难有安全感,只会感觉焦虑和烦躁。相反,一个人如果有好的习惯,将生活的很多方面处理得井井有条,那他不仅会建立自己生活的秩序感,也会获得更多的安全感,一定会干成大事。

小到一个人的生活,大到一个国家的发展,秩序感都能带来安全感。现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交通日益拥堵和混乱;每年春运期间,因为混乱无序和不公平,很多人买不到回家的车票;每到“五一”“十一”假期,旅游景点就变得混乱不堪……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建立起秩序感,相信一定会更安全、更好地发展。

2. 避免或减少与他人比较。如果你想让自己活得不安与痛苦,只需做一件事就够了:与别人比较。很多人活在相互攀比中,总有人长得比你美,挣钱比你多,住的房子比你的大……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比下有余、比上不足的,而我们通常又喜欢往上看,于是我们总感觉不满足、不安,自己把自己搞得不开心、不幸福。在比较中,我们毫无安全与幸福可言。

相反,只要减少与别人比较,你就可以减少焦虑,提升自己的安全感。现在,很多人急吼吼地向前冲,唯恐自己落后于他人,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安全感,活得身心疲惫。如果你和自己比较,看见自己的点滴努力和进步,把焦点放在所拥有的东西而不是不足之处上,你就会感到内心充实,有安全感,对生活充满感恩之心。

3. 建立充满爱的联结的支持系统。什么是支持系统?简单讲就是你的至爱亲朋。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篱笆三个桩。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群体中,都离不开身边的家人、朋友的支持与帮助,好汉都要三个帮,我们这些非好汉就更需要帮助。建立一个充满爱的联结的支持系统,可以帮助你这艘船在触碰到生活的礁石时顺利脱离危险,继续向前航行。所以,要经营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不论是与家人还是与朋友和同事,让自己处在爱的联结中,这样,你内心的孤独感就会减少,安全感也会增强。

4. 允许自己慢慢来,找到属于自己的内在节奏。我认识一对恋人,他们打算结婚,但是没什么存款。他们并不着急,6月拍婚纱照,7月买家具,8月买家电,9月买戒指……就这样慢慢准备了10个月,然后开开心心地结婚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感情也得到了升华。

在这样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人们很容易被外界裹挟,因此更需要慢下来,把关注点拉回到自己身上,允许自己慢慢来,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步调。慢,是为了给自己的心灵一点空间,给自己的成长一点时间,也让彼此好好相处与相爱,在这个不安的世界上确立属于自己的安全感,为了自己而活着。

真正的安全感只可能来自于一个地方,那就是你的内心。就像我在《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一书中说的那样:“真正的安全感不是来自外部物质的赋予,而是来自内心的平静和充盈,来自对自己的相信和对人生的笃定,可是要获得这些都需要人生经历的慢慢累积,需要吃过生活的苦头,经历过许多事,见识过很多人,还要有自己的修养和悟性,才能做到平和冲淡,不忧不惧。”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成长的时间。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让自己的生命与时间共舞,从容地生活,就能绽放出灿烂的生命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