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特色南瓜
2282400000010

第10章 特色南瓜病虫害的防治(4)

(1)形态特征卵长0.22~0.26毫米,长椭圆形,有卵柄,长约0.02毫米,初产时淡绿色,覆有蜡粉,孵化前呈黑色。

若虫长卵圆形,扁平,淡黄绿色,体表具有长短不齐的蜡质丝状突起,共3龄。伪蛹,实际上是第4龄若虫,长0.7~0.8毫米,椭圆形,黑色,无刺,体背有11对蜡质刚毛状突起。成虫体长1~1.5毫米,淡黄色,翅面覆盖白色蜡粉,翅端半圆形。

(2)发生规律在北方温室条件下,每年可发生10多代,世代重叠。冬季在室外不能存活越冬,只能在温室内越冬或继续繁殖危害,无滞育或休眠现象,翌年春季移栽时传带,或成虫迁飞出温室,成为露地瓜菜的虫源。在露地,白粉虱春末夏初数量上升,夏季高温多雨时虫口有所下降,秋季迅速上升至高峰,10月中下旬以后逐步进入温室。

雌虫一生可产卵150~300粒,且存活率高,经1代后,种群数量激增,是严重危害的主要原因。在南方夏季气温在30益以上时,卵、幼虫死亡率高,成虫寿命短,产卵少,故一般发生较少。

白粉虱以两性生殖为主,孤雌生殖的后代为雄性。成虫飞翔力较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忌白色、银灰色。喜群集嫩叶背面危害产卵,卵多散产在叶背,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初孵若虫在叶背短距离爬行,用口针插入叶组织中即开始固定危害,直至成虫羽化。因为成虫有选择嫩叶产卵的习性,故植株上部嫩叶处为新产卵,越往下虫龄越大。

(3)防治技术

培育无虫苗:育苗前彻底清除苗房中的残株、杂草,通风口设尼龙纱网,防止外来虫源。温室、大棚周围种植十字花科蔬菜,让瓜地远离温室和拱棚。

药剂防治:在白粉虱发生初期,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2.5%天王星,或2.5%功夫,或2.5%敌杀死,或20%速灭丁乳油2000倍液;或50%二嗪农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对成虫、若虫、卵均有效。

盂生物防治:人工繁殖丽蚜小蜂,当保护地蔬菜上的白粉虱成虫平均在0.5~1头/株时,释放丽蚜小蜂“黑蛹”3~5头/株,每隔10天左右放1次,共放蜂3~4次,寄生率可达75%以上,控制效果良好。

榆黄板诱杀:白粉虱成虫有趋黄色的习性,放置长1米、宽0.1米的橙黄色硬纸板,涂上橙黄色油漆,上罩塑料膜,再涂1层10号机油加少量黄油,放置行间,每亩放30~40个,当粘满虫或尘土时,重新涂上述物质。

(三)无公害栽培农药使用技术

1.无公害栽培农药使用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农药无公害使用、控制农药污染的基本对策和重要指导思想。在综合防治中,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应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草害的目的。

农药无公害使用过程中,要把病虫草害与有益生物、作物作为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来考虑。这些物种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如果孤立地考虑病虫害,其他因子必将出现副作用而对人类构成影响。因此在综合防治中,不仅要考虑当前的经济利益,还要考虑长远的利益。

(1)农业防治法农业防治是利用一系列栽培管理技术,根据农田环境与病虫害间的关系,有目的地改变某些因子,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以达到保护作物和环境的目的。农业防治是综合防治的基础,在病虫害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内容有耕作轮作、清理田园、精耕细作、选用抗病虫品种、培育壮苗、肥水管理和控制作物生长条件等。

(2)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病毒治虫、以菌治菌、以病毒治病毒、使用生物源农药、利用生物技术等。

生物防治具有安全、不污染环境、能改善农业生态系统质量等优点,符合无污染产品生产的要求,是综合防治应加强的方面。

(3)化学防治方法在目前的南瓜生产和技术水平下,化学防治仍然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在一般情况下是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防治的优点是成功率高,尤其在病虫害达到或超过经济阈值时,化学防治是最好的应急措施;化学农药防治对象广泛,使用灵活方便;化学农药是人工合成的产品,便大量生产,收益费用比率较高。化学农药的缺陷是大量使用会增强病虫的抗性,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在无污染蔬菜的生产中,需特别强调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的重要作用,有效控制化学防治,优先使用生物源农药,合理、科学地使用化学农药。

目前,蔬菜生产上常用的化学防治包括诱导剂、增抗剂、刺激素、复方微肥、保护膜等,还包括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4)物理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有:人工捕杀、糖浆诱杀、灯光诱杀害虫;人工机械锄草,人工去除病叶、病株;灰色薄膜、银膜避蚜,黄板诱蚜;高温杀菌,高温处理种子、种苗,高温闷棚灭菌;减少操作接触感染;人工调节小气候。

2.农药无公害使用技术

南瓜病虫害防治措施,目前仍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绝大多数药剂对人、畜是有害的,因此,病虫害防治与无污染、无公害及人体健康有一定的矛盾。因此,污染和公害是绝对的,无污染、无公害只是相对的,即所说的无污染、无公害产品多数是低污染、低公害产品。

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需求,控制农药污染是生产无公害产品的重要措施,从无污染产品安全性出发,掌握农药无公害使用技术是农药无公害科学合理使用的关键。

(1)农药无公害概念及用药原则农药公害是指使用农药给农业生产系统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副效应,表现为突出性、系统性、连锁性的异常反应。具体内容包括:有毒农药在生产、运输、销售和使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对接触者和非靶标生物产生的直接毒害;存在农产品和环境中的残留物对人类健康、生命和其他生物的生存产生影响;农药对有害生物持久的高选择以及对自然控制因素的抑制等可导致有害生物的再猖獗和抗药性,进一步加大了农药的使用剂量,加速使用频率和新品种替换,造成恶性循环。

农药无公害在蔬菜上主要是指使蔬菜清洁、鲜嫩;有毒、有害的物质含量低人体安全度,用标准的科学的方法使用农药,在目前的条件下,蔬菜生产还离不开化学农药,但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循“严格、准确、适量”的原则。

(2)严格选择农药品种,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我国目前农业生产上常有的农药单剂近百种,蔬菜生产上常用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就达40多种。瓜类生产应有选择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这些农药有:

杀虫剂:阿维菌素系列,除虫菊酯类,植物提取物类,昆虫激素类,少数有机磷农药(敌百虫、辛硫磷、农地乐)以及其他的农药如杀虫双、吡虫啉等。

杀菌剂:多菌灵、托布津、加瑞农、克露、大生、波尔多液等。

盂除草剂:乙草胺、都尔等。

在南瓜生产中,严格禁止使用甲胺磷、呋喃丹、杀虫啉、氧化乐果、三氯杀螨醇、甲基1605、除草醚等农药。

南瓜体内农药残留量与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时间的长短关系密切。间隔期短,则农药残留量多,反之则少。因此,生产者一定要严格掌握各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一般生物农药为3~5天,有机磷农药为7~10天,杀菌剂除百菌清、多菌灵要求14天以上外,其余均为7~10天。

(3)讲究防治策略,准确把握防治适期,对症下药任何病虫害在田间发生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病虫的消长规律,讲究防治策略,准确把握防治适期,准确选用适宜的农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防治红蜘蛛,应掌握在点片发生阶段;夜蛾类害虫的防治应在傍晚时间进行,因为白天它们都躲在地下,施药对它们几乎没有效果,傍晚它们出来危害作物时施药,则防效显着;病毒病与苗期蚜虫有关,只要防治好苗期蚜虫,病毒病的发生率就能明显降低。同时,根据病虫在田间的发生情况,准确选择施药的方式十分重要。如能挑治的决不普治,能局部处理的决不要普遍用药。

(4)适量、交替、科学用药适量用药是科学用药的重要手段。在一些生产者中存在着某些用药误区,他们认为用药量越多,杀虫或治病效果就越好,其实这样不但增加了成本,且防效不理想。因此,什么样的病虫害,用什么药,用多少剂量,都应严格掌握,否则不但治不好病,还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

农药一定要交替使用,以增强药效,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有些菜农喜欢一种农药反复使用,这样会使该病虫害逐步形成抗性,使化学防治效果日渐下降。克服和延缓抗药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而且要注意选择没有交互性抗性的药剂。如某种杀虫剂已产生抗药性,可以停止使用若干年,然后再启用。如需要混配农药的,应现配现用,在混用前需查“混用适否查对表”,如代森锌可与敌百虫、敌敌畏混用,但不可与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硫酸铜等混用。

3.农药无公害混合使用技术

将2种或2种以上不同类型或含有不同有效成分的农药制剂混配在一起,称作农药的混用。合理地混用农药,可以提高功效,扩大使用范围或者兼治几种有害生物,减少用药量,降低毒性,有时还可以减缓有害生物对药剂的抗性,或防治对药剂已产生抗性的有害生物。因此,农药的混用是农药无公害使用的重要技术之一。

(1)农药混用要遵循的原则

不影响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农药有效成分的生物特性或化学结构是生物活性的基础,混用时不应让有效成分发生生物或化学的变化。

不破坏药剂的物理性状:药剂混用时,要防止因物理性状变化而降低药效,甚至产生药害。如果混合后发生乳剂破坏、可湿性粉剂悬浮率降低,甚至出现有效成分结晶析出,药液中出现分层、絮结、沉淀等,都不能混用。

盂药效配合合理,具有增效作用:混合药剂对同一有害生物的药效与组成该混剂的各药剂单用的药效之和大体相等时,称加合作用;前者药效显着小后者时称拮抗作用;前者药效明显大后者时称增效作用。增效作用是农药混用的重要目的,只有科学的混配才能达到增效作用。由此可见,具有增效作用的农药合理混用,可以提高药效,降低成本,防治已对单剂产生抗药性的有害生物或减缓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恢复某些老农药品种的实用价值,为新农药品种开拓市场起到重要作用。

榆减少毒性和残留活性:农药无公害使用中非常重视农药的毒性和残留问题,只允许有针对性地限量使用中等毒性的农药。在实践中,如果在必须使用中等毒性的农药时,把它与低毒或低残留的农药混用,则是非常可取的。因为混用降低了毒性或残留较高的有效成分的用量或浓度,降低了用药时产生中毒的危害,减少农药在植物中的残留量。

(2)农药混合使用技术

杀虫剂的混合使用:遇碱性物质容易分解失效的杀虫剂,不能与碱性药物混用,否则会降低药效,甚至完全失效,还可能引起植物药害。如敌敌畏等有机磷杀虫剂,西维因、速灭威等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在碱性条件下都易分解失效,所以不能与碱性农药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代森铵以及碱性物质如肥皂、石灰、洗衣粉、氨水等混合施用。

混合后产生絮结或大量沉淀的杀虫剂型不能相互混合。

如有机磷等可湿性粉剂混用时,悬浮率会降低,影响药效,故应慎重混用。

生物源杀虫剂与其他药剂混用后其生物活性降低时也不能混合。如白僵菌、杀螟杆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杀虫剂的有效成分是菌类,在防治害虫时不能与化学杀菌剂以及抗生素类药剂混用,否则会杀死有效菌类。

混合后有明显增效作用和降低毒性的杀虫剂可以混用。

如中等毒性的敌敌畏与低毒的敌百虫混用,不仅能发挥各自的特点,还能降低其毒性。又如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杀虫剂与化学杀虫剂混用,比单剂药效好,杀虫速度快。一些菊酯类杀虫剂与某些有机磷杀虫剂混用,除有增效作用外,还可解决菊酯类农药成本高的问题,并能减缓菊酯类诱发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

杀菌剂混合使用技术:遇碱遇酸易分解的杀菌剂,不能与碱性或酸性药剂混用。如二硫代氨基甲酸类杀菌剂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否则会产生复杂的化学变化,破坏有效成分。又如多抗霉素不能与酸性或碱性药剂混用,抗霉菌素120、春雷霉素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

混用后具有明显增效作用或降低毒性或减少残留量的药剂可以混用。如拌种灵为内吸性杀菌剂,单用时不够安全,它与低毒的保护性杀菌剂福美双混用,不仅防治对象更广泛了,还减轻了药害,降低了毒性。又如井冈霉素与杀菌剂混用,也能起到增效作用。

农药是一类生物毒药,如何作用有害生物,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最有效地控制病虫的危害,与有害生物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并同生物的行为和习性有关。每一种生物都会有薄弱环节,容易遭受外界因子的袭击和干扰,而使其生命的延续受到威胁。因此,在无公害生产中,一定要掌握关键的用药时机,提高药效,减少农药使用次数,降低残留量。